【周易上经】第12卦-否卦䷋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-[宋]胡瑗撰《周易口义•卷三》

[北宋]胡瑗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12卦-否卦䷋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12卦-否卦䷋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-[宋]胡瑗撰《周易口義•卷三》

【原文】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

《義》曰:按序卦云:物不可以終泰,故受之以否。否,閉塞之道也。天地相交,隂陽相接,則萬物得其亨通而繁盛,故曰泰。泰,通也。物不可終通,故天地各復其本,而隂陽不相交,則萬物皆閉塞而不生,此否之道也。

否之匪人,匪,非也。言天地不交,萬物不生而否塞,此非所謂人之常道也。夫君必以至誠接于臣,臣必以至忠奉于君,則天下可以獲安也。今否之時,君臣不交,而物不得其所,是非人之常道也。何則?夫人情莫不欲安、欲逸、欲富、欲壽。否之時,則不得其安,不得其逸,不得其富,不得其壽,是豈人之常道乎?

不利君子貞,夫否之時,天地不相交,君臣不相接,小人見用而其道長。小人之道長,則讒疾于君子。爲君子,苟欲以正道而行,則必爲小人之所害。故韜晦道德,卷懷仁義,退而自處,不露其正,則可也。

大往小來,陽德至大,隂德至小。今否之時,陽之大德往居于外,隂之小德來處于内,往屈之,來伸之,猶君子往屈于巖穴,小人來居于朝廷,則否道所以致也。

【原文】彖曰: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,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,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。內陰而外陽,內柔而外剛,內小人而外君子,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也。

《義》曰:言否之所以非人常道,而不利君子貞,由天地各復其所,二氣不相交,而萬物不得其亨通也。

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,上君也,下臣也。君不以禮敬接于臣,臣不以忠節事其君,禮敬忠義之情不交,則君臣之道塞,君臣之道塞,則天下之諸侯從而亂,所以邦國將至于傾覆矣。

内隂而外陽,内親也,外疎也。隂爲小人,陽爲君子,親小人而疎君子,此所以成否道也。内柔而外剛,此小人之體也。内而柔則隂賊殘害,外而剛則狠僻凌暴,故語曰色厲而内荏。厲,嚴厲也。荏,柔荏也。外有嚴厲之色,内有柔荏之心,此所以反君子之道也。

内小人而外君子,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也,由其内小人而親信之,外君子而疎遠之,是以小人之道日以長,君子之道日以消也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天地不交,否。君子以儉德辟難,不可榮以祿。

《義》曰:言君子于此天地不交、賢人道塞之時,則當韜光遁迹,以全身遠害,不可與小人並立。若與小人並立,則必見害而召禍也。故但守儉素之德,不憫貧賤,以避小人讒疾之患耳。如不得已而仕,則不可居重位、享重祿以榮其身,第可全已遠害而已。故君子陽陽之詩曰:君子陽陽,左執簧,右招我由房。言周之衰,君子遭是時,相招爲祿仕,但爲一伶官之賤職,以全身遠害而已矣。

【原文】初六:拔茅茹,以其彙,貞吉,亨。

【原文】象曰:拔茅貞吉,志在君也。

《義》曰:泰之初,是君子道長之時,可以進用于朝廷,是以連引其類而進之,故其爻辭曰拔茅茹,以其彚,征吉。今否之初,是小人道長,君子不可用之時也。時旣不可用,則必引類而退,守以正道,不可求進,然後得其吉而獲亨也。

《象》曰:拔茅貞吉,志在君也,夫君子之志,未嘗不在致君澤民也。雖當此否塞之時,引退守正,不苟務其進,俟時而後動,蓋亦志在致君澤民而已。

【原文】六二: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亨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大人否亨,不亂群也。

《義》曰:六二居否之時,小人而見用也。然而以隂居隂,處得中正,是于小人之中,能包其柔順便佞之心,以奉承于上,是以小人而得小人之吉也。大人否亨,若大德大才之人則不然。居是時也,以其道塞而不通,故能以正自守,韜藏其仁義,卷懷其道德,不爲世俗之所變,而不雜于小人之中。于否之世,行否之中道,所以全身遠害也。中庸曰:國有道,其言足以興;國无道,其默足以容。詩曰:旣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蓋否之時不可進用,但以義而自處,全身遠害而已。中庸又曰:素富貴,行乎富貴;素患難,行乎患難;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是言大人君子于否之時,行否之道,所以亨也。故曰大人否亨。

《象》曰:大人否亨,不亂羣也,言大人君子其時雖否,然能以道自處,以正自守,不與小人雜,是不亂其羣類也。

【原文】六三:包羞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包羞,位不當也。

《義》曰:六二雖以小人之道用于時,猶且不失其中,承事其上,而得其吉也。今此六三位既過中,履復失正,小人之道愈㴱,但包其羞恥,苟容其身而已,故曰包羞。《象》曰:包羞,位不當也,蓋言六三于小人之中最爲甚,言其所處之位不當故也。

【原文】九四:有命无咎,疇離祉。

【原文】象曰:有命无咎,志行也。

《義》曰:有命,謂九四有命于初也。疇,類也。離,附也。祉,福也。夫否塞之時,不可有命于其人,蓋小人衆多也。然此九四乃有所命,以其有剛明勤儉之德,所應在初耳。何則?初六居否之時,以道不行于天下,故不苟進,引類而退,存心在君,蓋守道之君子也。今九四有命焉,所以爲无咎也。然以君子而應君子,不唯已得无咎,使其疇類亦得附離于福祉也。故曰有命无咎,疇離祉。

《象》曰:有命无咎,志行也,蓋九四以正而見命于初,以至同有其福祉,是己之志得行也。

【原文】九五:休否,大人吉,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大人之吉,位正當也。

《義》曰:休息也。夫以柔順之道,婉遜以承其上,而獲小人之吉,六二是也。以剛健中正之德,而履至尊之位,憂天下之所宜憂,泰天下之所未泰,消去天下之小人,而休息天下之否道,惟九五大人行之而獲吉也,故曰休否,大人吉。

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,桑之爲物,其根榦皆相迫結而堅固也。苞即叢生也。夫以大人之德,能消天下之否,而反于泰,雖然,且當常謂危亡之在前,不敢遑安,而曰其亡矣,其亡矣,如此之戒,則社稷磐固,如繫于苞桑之上,而不可拔也。

【原文】上九:傾否,先否後喜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否終則傾,何可長也。

《義》曰:傾,覆也,圯也。夫否極則泰,剝極則復,未濟終之于既濟,此易之常道也。在繫辭則曰:易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又揚子曰:隂不極則陽不生,亂不極則治不成。皆變易之常道也。今上九居卦之極,則必傾去其否,而反之于泰,可以獲其亨通也,故曰傾否。先否後喜,此言否之道,始則六二包承而大人否,九五休否而有大人吉,至此上九則否傾而之泰,是先否後喜之驗也。

《象》曰:否終則傾,何可長也,言何可常若此之否也。然聖人言之,繫乎勸戒也。泰之時,慮其恃安而過極,故九三則曰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,至上六則曰城復于隍,皆所以存戒之之意也。今否之時,又慮其躓跋而不進,故九五言休否,大人吉,至此上九則言傾否。先否後喜,亦存勸之之意也。此皆極言人事之道,而明易之㴱旨也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