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口義卷六,宋胡瑗撰
下經
【原文】咸,亨,利貞,取女吉。
《義》曰:夫有天地、萬物、男女、夫婦、君臣、上下,莫不有感之道,然後得其理。故聖人作易,以通神明之德,以類萬物之情。分乾、坤、坎、離為上經,取咸、恒、既濟、未濟為下經,以盡天道人事之理。咸,感也,天地之大經,夫婦之大倫,故為下經之首也。亨利貞者,言天地不交,則萬物无以化生,男女不感,則人倫之道廢,是皆有感而後亨也。然既交感,不可邪諂,必利以正道,則盡感之義,故曰亨利貞也。
取女吉者,言感之為道,莫速于男女,男女相感,然後萬物化生,故此卦上兌而下艮。在說卦云:艮三索而得男,故謂之少男;兌三索而得女,故謂之少女。言以少男取于少女,則人倫正而天地之義畢,故咸之道利取女吉也。
【原文】彖曰:咸,感也。柔上而剛下,二氣感應以相與,止而說,男下女,是以亨,利貞,取女吉也。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觀其所感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《義》曰:夫柔者,子也,臣也,婦也,女也,至賤也。剛者,父也,君也,夫也,男也,至貴也。貴上賤下,人之常道也,人之交感之義也。夫女守正靜,男以禮下之,則夫婦道成,而父子之親可見也。如賢者懷道義,君以禮下之,則君臣之義行,而上下之禮興也。或賢者以道自處,君不能以禮下之,則君臣之分廢矣。是女守而男不以禮下之,則夫婦之道亦罔克成也。何則?天以高而自處其上,地以卑而自處其下,天不降氣于下,則地氣无由而升,如是則隂陽之道无以變,萬物四時无以成也。夫天地尚爾,況于人乎?故感道貴以尊先,卑男下女,故曰咸感也。柔上而剛下,二氣感應以相與,至取女吉也,悉如前義。
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者,此言天氣降于下,地氣升于上,二氣升降而交通,則萬物以生以育,而各遂性命。是知交感本自然之理,故无所不生,无所不成也。
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者,言聖人享天下之貴勢,藉天下之重器,而天下之人均感悦而化之者,是必推誠信之道,使其仁義教化藏人之肌膚,淪人之骨髓,然後感悦于心而歸之也。是非由勞神役思,諄諄然取其心而求感之也。
咸,感也。卦不名感而名咸者,聖人不以心求感于人,而人自感之,亦如天地二氣自然交通,而萬物化生也。觀其所感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者,天地交感,然後萬物生;男女交感,然後天下化。凡此類,是天地萬物之情狀,因其所感而可見也。
【原文】象曰:山上有澤,咸,君子以虛受人。
《義》曰:按左傳云:澤竭則山崩。是澤之氣通于山,則萬物得其濡潤而遂其生成,此相感之義也。故君子法此山澤通氣之象,必虚其心,推其誠,以仁義之道行之于身而加之于人,則天下之人自然感悦而歸慕之也。是非假役役以求人之感也,故曰君子以虚受人。
【原文】初六:咸其拇。
【原文】象曰:咸其拇,志在外也。
《義》曰:夫感之為義貴于深,當以聖賢之道施為仁義之教、禮樂之化,以漸以摩,使之入人之肌膚,藏民之骨髓,然後天下之人皆合心畢慮,感悦于上也。上下交相感悦,是由感之道深故也。今咸其拇,夫拇者,足之趾,不能自動者也。蓋初六居艮之始,處卦之下,不能自有所動,是所感止及于趾,感之道不深而淺末者也,故曰咸其拇也。
《象》曰:志在外也者,言初六之應在于九四,是其所感之道不及于他,而志在于應四而已,志在外也。
【原文】六二:咸其腓,凶,居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雖凶居吉,順不害也。
《義》曰:腓者,拇之上,股之下,躁動之物也。夫感悦之道,根諸至誠可也。今六二居下卦之中,始能離初之拇,不以至誠感人,而務在躁動,是不能使天下之人自然而感,如足之腓,躁動不常,速凶之道也。
居吉者,言六二居中得正,夫能以道自處,不務躁動以求感于人,但居其所,推至誠以及人,則天下之人自然感而歸之,故曰居吉也。
《象》曰:雖凶居吉,順不害也者,言六二所感之道,雖未能深感人心而有凶,然若以道自處,則得其吉,是能順于道而不至有害者也。
【原文】九三:咸其股,執其隨,往吝。
【原文】象曰:咸其股,亦不處也,志在隨人,所執下也。
《義》曰:股者,上體之下,下體之上,隨足而動者也。九三以剛處下卦之上,而應在上六,但志于隨人,故若股之為物,不能自主,足動則動,足止則止,是其志淺末者也。執其隨者,言九三不能以道自處,徒欲觀人之顔色,察人之辭意,以為感悦之道,是所執之志在于隨人而已。以此而往,鄙吝之道,故曰執其隨,往吝也。
《象》曰:志在隨人,所執下也者,言九三之志止,務隨人以求感悦,不能高尚其為,是所執卑下也。
【原文】九四:貞吉,悔亡,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
【原文】象曰:貞吉悔亡,未感害也;憧憧往來,未光大也。
《義》曰:九四居股之上,處脢之下,心之象也。夫感之道,所利者正。今九四以陽居隂,失其正道,本有悔也。然猶能履尚謙沖,若守之以正,則吉可獲而悔可亡也。憧憧者,往來不絶之貌也。以天下之大,生靈之衆,不可家至戶曉,在聖人推至誠之道,仁義之化,以廣洽之,則自然感悦而歸之。是聖人感人之心,必在虚己之心也。今九四憧憧然往來,勞苦其思慮,而求人之悦,但顧已之私應,不能感于天下。惟已之朋黨,則從爾之思慮而歸之,是不能盡感之道也。故曰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也。
《象》曰:貞吉悔亡,未感害也者,言能守正得吉,是所感未至于害也。憧憧往來,未光大也者,按繫辭曰:天下何思何慮?天下同歸而殊塗,一致而百慮。天下何思何慮?日往則月來,月往則日來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。寒往則暑來,暑往則寒來,寒暑相推而歲成焉。往者屈也,來者伸也,屈伸相感而利生焉。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。精義入神,以致用也。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過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。窮神知化,德之盛也。今九四不能虚心以感于人,乃憧憧以求之,是其道未光大也。
【原文】九五:咸其脢,无悔。
【原文】象曰:咸其脢,志末也。
《義》曰:脢者,心之上,口之下。夫居至尊之位,必須謙沖,禮下于臣民,擴仁義之道,使教化行于天下,德教深被于四海,則天下之人自然感悦于上。今九五以陽居陽,不能禮下于臣民,以尊而自恃,以貴而自驕,不能盡感悦于天下者也。夫以心感物,猶未為得,況過于心之上乎?其不盡感之道明矣。
无悔者,以其居中得正,處于尊位,猶可以无悔也。
《象》曰:咸其脢,志末也者,夫為感之主,而不能盡感之道,其存志淺末可知也。
【原文】上六:咸其輔頰舌。
【原文】象曰:咸其輔頰舌,滕口說也。
《義》曰:輔者,口輔也。上六處一卦之終,以人體言之,輔頰之象也。言上六不能施仁義至誠之道,自然感悦于天下,徒戚施面柔,以甘言美辭求感于人,是所感在于口輔,故曰咸其輔頰舌也。
《象》曰:滕口說也者,言不能感人以至誠,但滕口頰以語言求感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