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本義通釋卷十二
元胡炳文撰
彖下傳
咸,感也。
釋卦名義。
柔上而剛下,二氣感應以相與,止而說,男下女,是以亨,利貞,取女吉也。
以卦體、卦德、卦象釋卦辭。或以卦變言柔上剛下之義,曰:咸自旅來,柔止居六,剛下居五也。亦通。
《通》曰:以卦體釋亨,以卦德釋利貞。止而後說,所以為貞;不止,非貞也。以卦象釋取女吉。
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觀其所感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極言感通之理。
《通》曰:上經首乾,氣化之始,而曰品物流形;下經首咸,形化之始,而曰二氣感應。氣與形固未嘗相離也。上經首乾,彖傳言性;下經首咸,彖傳言情。復之彖言天地之心,咸言人心,學易者於此當有悟矣。
恒,久也。剛上而柔下,雷風相與,巽而動,剛柔皆應。
恒以卦體、卦象、卦德釋卦名義。或以卦變言剛上柔下之義,曰:恒自豐來,剛上居二,柔下居初也。亦通。
《通》曰:咸以卦體、卦德、卦象釋卦辭,恒亦疊是三者,僅以釋卦名義。盖咸之感者易知,恒之所以為久者未易知也。
恒:亨,无咎,利貞,久於其道也。
《通》曰:咸、恒皆言利貞,咸止而說即是貞,恒巽而動,動未必貞也,故彖詳焉。
天地之道,恒久而不已也。
恒固能亨且无咎矣,然必利於正,乃為久於其道,不正則久非其道矣。天地之道所以長久,亦以正而已矣。
利有攸往,終則有始也。
久於其道,終也;利有攸往,始也。動静相生,循環之理,然必静為主也。
《通》曰:《本義》釋乾彖曰:始即元也,終謂貞也。不終則无始,不貞則无以為元。乾言天道之終始,此言人之於道,其終始當如此。不貞无以為元,不静无以為動,其為始終循環之妙一也。
日月得天而能久照,四時變化而能久成,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。觀其所恒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極言恒久之道。
遯亨,遯而亨也。剛當位而應,與時行也。
以九五一爻釋亨義。
小利貞,浸而長也。
以下二陰,釋小利貞。
遯之時義大矣㦲。
陰方浸長,處之為難,故其時義為尤大也。
《通》曰:遯與旅之時,皆非順境也,故《本義》皆曰處之為難。時在天,義在我,觀君子所處,可以知其義之大也。
大壯,大者壯也。剛以動,故壯。
釋卦名義。以卦體言,則陽長過中,大者壯也;以卦德言,則乾剛震動,所以壯也。
大壯利貞,大者正也,正大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釋利貞之義而極言之,
《通》曰:心未易見。故疑其辭曰:復其見天地之心乎?情則可見矣,故直書之。人能情天地之情,動孰非禮?人能心天地之心,動之端孰非仁?愚嘗謂孟子養氣之論自此而出。大者壯也,剛以動,即是其為氣也至大至剛。大者正也,即是以直養而無害。
晉,進也。
釋卦名義。
明出地上,順而麗乎大明,柔進而上行,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日三接也。
以卦象、卦德、卦變釋卦辭,
《通》曰:康侯。非順者不能錫馬三接,非君之大明而柔者不能提起一二字,卦辭盡可見矣。
明入地中,明夷。
以卦象釋卦名。
内文明而外柔順,以蒙大難,文王以之。
以卦德釋卦義。蒙大難,謂遭紂之亂而見囚也。
利艱貞,晦其明也。内難而能正其志,箕子以之。
以六五一爻之義釋卦辭内難,謂為紂近親,在其國内,如六五之近於上六也。
《通》曰:彖曰:明夷,利艱貞。周公於六五爻辭曰:箕子之明夷,利貞。釋彖兼文王發之。盖羑里演易,處之甚從容,可見文王之德;佯狂受辱,處之極艱難,可見箕子之志。然此一時也,文王因而發伏羲河圖之易,箕子因而發大禹洛書之疇。聖賢之於患難,自繫斯文之會,盖有天意存焉。此非彖傳本意,姑及之。
家人,女正位乎内,男正位乎外。男女正,天地之大義也。以卦體九五、六二釋利女貞之義,
《通》曰:家人。離多由女之不正,故言男之正,必先以女正言之。
家人有嚴君焉,父母之謂也。
亦謂二五
《通》曰:《本義》指二五言,在男女則九五、六二皆正,在父母則九五之剛可謂之嚴,六二之柔未必能嚴,故夫子發彖辭言外之意曰:家人有嚴君焉,父母之謂也。其旨深㦲。
父父、子子、兄兄、弟弟、夫夫、婦婦而家道正,正家而天下定矣。
上父,初子;五,三夫;四,二婦;五兄,三弟。以卦畫推之,又有此象。
《通》曰:齊家之道,在篤恩義。然以正倫理為本。上父,初子,上下分而父子之倫正矣。五夫,四婦,五上四下也。三夫,二婦,三上二下也。五兄,三弟,五上三下也。夫婦之上下分而夫婦正,兄弟之上下分而兄弟正矣。特父子之上下相去甚遠,而其分嚴;兄弟之相去甚近,而其情親。夫婦雖相比,而亦未嘗旡上下之分也。卦惟以女正為利夫子,發言外之意,則謂男女皆當正,又謂父子、兄弟、夫婦皆當正。《本義》又即卦畫以推其象,明且備矣。
睽,火動而上,澤動而下,二女同居,其志不同行。
以卦象釋卦名義。
說而麗乎明,柔進而上行,得中而應乎剛,是以小事吉。以卦德、卦變、卦體釋卦辭,
《通》曰:火性上動而愈上,澤性下動而愈下,此所以為睽。家人諸卦,二女同居者多矣,以卦體睽,故以不同行明之。柔進而上行,得中而應乎剛,皆主上離之中言之。在鼎則曰是以元亨,在睽則曰是以小事吉,爻位同而事異,學者不可不知時也。
天地睽而其事同也,男女睽而其志通也,萬物睽而其事類也。睽之時用大矣㦲。
極言其理而贊之。
蹇,難也,險在前也。見險而能止,知矣㦲。
以卦德釋卦名義而贊其美。
《通》曰:蹇,上下體易則為蒙。蒙曰險而止,止在外也;蹇曰見險而止,止於内也。内險莫能安,外止莫能進,所以為蒙;見外之險而内能止,所以為知。蹇者,蒙之反也。
蹇利西南,往得中也。不利東北,其道窮也。利見大人,往有功也。當位貞吉,以正邦也。蹇之時用大矣哉。
以卦變、卦體釋卦辭,而贊其時用之大也。
《通》曰:坎、睽、蹇皆非順境,夫子以為雖此時亦有可用者,故皆極言贊之。故坎、睽釋卦辭後,復從天地人物極言之,以贊其大。蹇則釋卦辭以贊之而已。盖上文所謂往得中,有功正邦,即其用之大者也。
解,險以動,動而免乎險,解。
以卦德釋卦名義。
解,利西南,往得衆也。其來復吉,乃得中也。有攸往夙吉,往有功也。
以卦變釋卦辭。坤為衆,得衆謂九四入坤體。得中有功,皆指九二。
天地解而雷雨作,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。解之時大矣哉!
極言而贊其大也。
《通》曰:解上下體易為屯,動乎險中為屯,動而出乎險之外為解。屯象草穿地而未申,解則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。蹇、解得中,皆指坎中而言。蹇之中在五,往則得中。解之中在二,无所往而來乃得中。當蹇之未解,必動而免乎險,方可以為解。蹇之既解,則宜安静而不可久煩擾。故蹇之時以往居五為中,既解之時以復其安静則為中也,是之謂時中。故蹇之時用,解之時義,聖人皆極言而贊其大。
損,損下益上,其道上行。
以卦體釋卦名義。
損而有孚,元吉,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之用?二簋可用亨。二簋應有時,損剛益柔有時,損益盈虚,與時偕行。此釋卦辭。時謂當損之時,
《通》曰:益,曰與時偕行。損於時之一字,凡三言之。然則不當損之時而損,可乎㦲?非特二簋之用有時,以卦畫推之,損剛益柔有時;以天下之理推之,凡損益盈虛皆有時也。
益,損上益下,民說无疆,自上下下,其道大光。
以卦體釋卦名義,
《通》曰:損其道上行,以上兩句皆釋損義;益其道大光,以上四句皆釋益義。損益皆以道言,後世以聚斂掊克為損下益上者,非道也。況損下之道僅可上行,益下之道大而且光,釋彖之旨深矣㦲。
利有攸往,中正有慶。利涉大川,木道乃行。
以卦體、卦象釋卦辭,
《通》曰:中正兼二、五言,木道兼震、巽言。震陽木,巽隂木。
益動而巽,日進无疆。天施地生,其益无方。凡益之道,與時偕行。
動、巽二卦之德,乾下施,坤上生,亦上文卦體之義,又以此極言贊益之大。
夬,決也,剛決柔也。健而說,決而和。
釋卦名義而贊其德,
《通》曰:他卦。或以卦德釋卦名義,此既釋卦義而復贊其德。是德也,君子之德也。以五剛決一柔,宜无難者。然君子勢雖可如此,健而說,決而和,君子之德固自如此也。
揚于王庭,柔乘五剛也。孚號有厲,其危乃光也。告自邑,不利即戎,所尚乃窮也。利有攸往,剛長乃終也。
此釋卦辭。柔乘五剛,以卦體言,謂以一小人加于衆君子之上,是其罪也。剛長乃終,謂一變則為純乾也。
《通》曰:易於剛乘柔不書,柔乘剛則書,志變也。一柔
乘五剛,變甚易矣。復利有攸往,剛長也;夬利有攸往,剛長乃終也。小人有一人之未去,猶足為君子之憂;人欲有一分之未盡,猶足為天理之累。復之陽必至於純陽為乾,方為剛長,乃終也。
姤,遇也,柔遇剛也。
釋卦名。
勿用取女,不可與長也。
釋卦辭。
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也。
以卦體言。
剛遇中正,天下大行也。
指九五
姤之時義大矣㦲。
幾微之際,聖人所謹,
《通》曰:他卦言大矣㦲者,多是釋卦辭,後别引天地聖人而極言之,姤亦然。《本義》不曰極言之,何也?盖柔遇剛,遇之不善者也。别取二義,曰天地相遇,曰剛遇中正,遇之善者也。曰品物咸章,曰天下大行,亦既極言之矣。姤之時義大矣㦲,非贊遇之大也。一陰之生雖微,可慮者大也。人之為善,亦既誠意,忽有一念之自欺潜萌於中,衆君子在上,忽有一小人欲長於下,幾微之際,大可慮也,故聖人謹之。
萃,聚也。順以說,剛中而應,故聚也。
以卦德、卦體釋卦名義。
王假有廟,致孝享也。利見大人亨,聚以正也。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,順天命也。
釋卦辭。
觀其所聚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極言其理而贊之通,曰:咸之情通,恒之情久,聚之情一。然其所以感,所以恒,所以聚,則皆有理存焉。如天地聖人之感,感之理也。如日月之得天,聖人之久於道,恒之理也。萃之所謂聚以正,所謂順天命,聚之理也。凡天地萬物之情可見者,皆此理之可見矣。故《本義》於所感則曰極言感通之理,於所恒則曰極言恒久之道,於所聚亦曰極言其理而贊之
柔以時升。
以卦變釋卦名,
《通》曰:剛而在上者,常也;柔升於上,時也。識時者方可與言易。
巽而順,剛中而應,是以大亨。
以卦德、卦體釋卦辭。
用見大人,勿恤,有慶也。南征吉,志行也。
困,剛揜也。
以卦體釋卦名。
險以說,困而不失其所,亨,其唯君子乎!貞大人吉,以剛中也。有言不信,尚口乃窮也。
以卦德、卦體釋卦辭,
《通》曰:剛之困於柔,猶人之困於疾。使易專論其困而无以通之,是知其疾而不能用藥也。如是,則安用易㦲?故彖曰:困,亨。彖傳曰:困而不失其所,亨。彖以大人稱,彖傳曰:其惟君子乎!盖困而不失其所,亨,即是貞;君子,即是大人。困而亨之君子,其即剛貞之大人乎!吉,无咎,由於貞;貞,由於亨。
巽乎水而上水,井。井養而不窮也。
以卦象釋卦名義。
改邑不改井,乃以剛中也。汔至,亦未繘井,未有功也。羸其瓶,是以凶也。
以卦體釋卦辭。无喪无得,往來井井兩句,意與不改井同,故不復出。剛中以二五而言,未有功而敗其瓶,所以凶也。
《通》曰:惟井之不改,故不以往而喪,不以來而得,而往者來者,自井其井。彖傳但言其體,而用已該矣。
革,水火相息,二女同居,其志不相得,曰革。
以卦象釋卦名義,大略與睽相似。然以相違而為睽,相息而為革也。息,滅息也,又為生息之義,滅息而後生息也。
《通》曰:卦以相違為睽,相息為革。而既濟水在火上,不曰相息者,何也?坎之水,動水也,火不能息之。澤之水,止水也,止水在上而火炎上,故息。滅息之中有生息者存,猶人一吸一嘘而謂之一息,亦有止而復生之義也。
已日乃孚,革而信之。文明以說,大亨以正。革而當,其悔乃亡。
以卦德釋卦辭,
《通》曰:彖未有言悔亡者,惟革言之。革,易有悔也。必革而當,其悔乃亡。當字即是貞字。一有不貞,則有不信,有不通,皆不當者也。不當則不見革之亨,惟有革之悔。革而當,其悔乃亡,聖人慎之之意可知矣。
天地革而四時成,湯武革命,順乎天而應乎人,革之時大矣㦲。
極言而贊其大也,
《通》曰:順乎天而應乎人。革言之,兌亦言之。兌,說也。順天理,應人心。說,道也。革,重事也。而必以悦道行之,其義大矣。
鼎,象也。以木巽火,亨飪也。聖人亨以享上帝,而大亨以養聖賢。
以卦體二象釋卦名義,因極其大而言之。享帝貴誠,用犢而已;養賢則饔飱牢禮當極其盛,故曰大亨。
《通》曰:剥,曰觀象也,即畫是象。此曰鼎象也,又於畫中取器之象。享帝養聖賢,鼎之用莫大於此矣,故極言之。
巽而耳目聦明,柔進而上行,得中而應乎剛,是以元亨。
以卦象、卦變、卦體釋卦辭,
《通》曰:柔進而上行,得中而應乎剛。雖與睽同,然在鼎則巽巽也,上離為目而五為耳,有内巽順而外聦明之象。在睽則說而麗乎明,與巽而耳目聦明者不同。故彼特曰小事吉,此則元亨。雖其時之不同,亦其德之異也。
震:亨。
震有亨道,不待言也。
震來虩虩,恐致福也;笑言啞啞,後有則也。
恐致福,恐懼以致福也。則,法也。
震驚百里,驚遠而懼邇也。出可以守宗廟社稷,以為祭主也。
程子以為邇也下脱不喪匕鬯四字,今從之。出謂繼世而主祭也。或云:出即鬯字之誤。
《通》曰:彖《本義》能恐懼,則致福而不失其所主之重,盡之矣。堯、舜巍巍蕩蕩事業,自兢兢業業致之,人須臾不可不知戒懼。出而主宗廟社稷者,其可懼尤甚焉。
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,動静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。
此釋卦名,艮之義則止也。然行止各有其時,故時止而止,止也;時行而行,亦止也。艮體篤實,故又有光明之義。大畜於艮,亦以輝光言之。
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上下敵應,不相與也。是以不獲其身,行其庭不見其人,无咎也。
此釋卦辭。易背為止,以明背即止也。背者,止之所也。以卦體言,内外之卦,陰陽敵應,不相與也。不相與,則内不見己,外不見人,而无咎矣。
晁氏云:艮其止,當依卦辭作背,
《通》曰:不獲其身以下三句,皆從背說,背則自視【疑作是】。
不獲其身,行其庭,則不見其人。
《本義》所謂止而止,行而止,即程子所謂静亦定,動亦定也。内不見己,外不見人,所謂内外之兩忘也。
漸之進也,女歸吉也。
之字疑衍,或是漸字。
進得位,往有功也。進以正,可以正邦也。
以卦變釋利貞之意,盖此卦之變,自渙而來,九進居三,自旅而來,九進居五,皆為得位之正。
其位,剛得中也。
以卦體言,謂九五也。
止而巽,動不窮也。
以卦德言,漸進之義。
歸妹,天地之大義也。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,歸妹,人之終始也。
釋卦名義也。歸者,女之終;生育者,人之始。
說以動所歸妹也。
又以卦德言之:
征凶,位不當也。无攸利,柔乘剛也。
又以卦體釋卦辭。男女之交,本皆正理,惟若此卦,則不得其正也。
《通》曰:漸、歸妹相反,在三、四兩爻。漸之六,自三之四,為進得位。歸妹之六,自四之三,為位不當。漸自二至五,皆得位之正。歸妹自二至五,皆不得位。漸止而巽,其動也不窮。歸妹說以動,其征也必凶。漸以九五為剛得中,歸妹六五亦柔得中也。不書,抑陰也。漸剛乘柔不書,歸妹柔乘剛則書,亦抑陰也。漸之女歸,亦天地之大義,而人之終始亦不書。止而巽者,其常也。說以動者,非常也。彖傳之意若曰:歸妹,天地之大義,人之終始也,本非凶也,本无所謂不利也。惟陰之說而陽動焉,所以征凶,所以无攸利也,故抑之又抑之。
豐,大也。明以動,故豐。
以卦德釋卦名義。
王假之,尚大也。勿憂,宜日中,宜照天下也。
釋卦辭。
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,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,而况於人乎?況於鬼神乎?
此又發明卦辭外意,言不可過中也。
《通》曰:盈虛消息,惟剥與豐言之。剥則君子之道已消而虛,故有息之機;豐則天下之勢已息而盈,故有消之幾。天地鬼神,乾卦後惟謙與豐言之。謙則有虛可以持盈,豐則自盈必至於虛,此固天地鬼神之常理也。此《本義》所謂不可過乎中者也。
旅,小亨,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,止而麗乎明,是以小亨,旅貞吉也。
以卦體、卦德釋卦辭。
《通》曰:以卦體釋小亨,以卦德釋旅貞吉。柔而不順乎剛則不亨,止而不麗乎明則不正。
旅之時義大矣㦲。
旅之時為難處。
《通》曰:難盡者旅之義,難處者旅之時,此其時義之所以為大。
重巽以申命。
釋卦義也。巽順而入,必究乎下,命令之象。重巽,故為申命也。
剛巽乎中正而志行,柔皆順乎剛,是以小亨,利有攸往,利見大人。
以卦體釋卦辭。剛巽乎中正而志行,指九五;柔,謂初四。
兌,說也。
釋卦名義。
剛中而柔外,說以利貞,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。說以先民,民忘其勞;說以犯難,民忘其死。說之大,民勸矣㦲。
以卦體釋卦辭而極言之,
《通》曰:說易於不正,必剛中而後說也正。說之正,則能順乎天而應乎人。以先民則民忘其勞,以犯難則民忘其死,皆所以為說之大也。然不正則不大矣。
渙:亨,剛來而不窮,柔得位乎外而上同。
以卦變釋卦辭,
《通》曰:彖《本義》曰:其變本自漸來,三之九來居二,故曰剛來而不窮。盖如訟自遯來,三之九來居二,亦曰剛來而得中也。或謂訟與渙皆下卦三與二之變,渙之六二往居三,曰柔得位乎外而上同,則訟六二往而為三,亦可以言也。而不言者,渙之柔得位者,二往居外卦之四,故曰得位乎外。所謂上同者,上同於五也。訟以六居三,則不得位矣。要之,《本義》以二爻相比者為變,故朱子雖有是疑,而不及改正也。
王假有廟,王乃在中也。
中謂廟中。
利涉大川,乘木有功也。
《通》曰:易以巽言利涉大川者三,皆以木言。益曰木道乃行,中孚曰乘木舟虛,渙亦曰乘木有功也。十三卦舟楫之利,獨取諸渙,亦以此也。
節,亨,剛柔分而剛得中。
以卦體釋卦辭。
苦節不可貞,其道窮也。
又,以理言
說以行險,當位以節,中正以通。
又以卦德卦體言之,當位中正指五,又坎為通。
天地節而四時成,節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。
極言節道通,曰:凡天地節而四時成,節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,皆節之通者也。卦辭曰節亨,通即亨之義,窮乃通之反。苦節則窮,必如五之甘節則通,故无位者不能制節,節而不以中正者不能通。
中孚,柔在内而剛得中,說而巽,孚乃化邦也。
以卦體、卦德釋卦名義。
豚魚吉,信及豚魚也。利涉大川,乘木舟虛也。
以卦象言。
中孚以利貞,乃應乎天也。
信而正,則應乎天矣。
《通》曰:合上下體,則柔在内為中虛,所以受信;分上下體,則剛得中為中實,所以為信。上巽則君以信入於民,下說則民以信通於君,所以為化。信及豚魚,其化深矣。然信必合乎正,乃天理也。惟天有自然之化。
小過,小者過而亨也。
以卦體釋卦名義與其辭。
過以利貞,與時行也。柔得中,是以小事吉也。
以二五言。
剛失位而不中,是以不可大事也。
以三、四言。
有飛鳥之象焉。飛鳥遺之音,不宜上宜下,大吉,上逆而下順也。
以卦體言,
《通》曰:矯天下之枉者,以過為正。然剛過而中為大過,柔得中為小過,是則事有當過者,而皆不可外乎中也。小過可小事,不可大事,大則凶矣。如飛鳥宜下不宜上,上則逆矣,為陰危之也。
既濟:亨,小者亨也。
濟下疑脫小字。
利貞,剛柔正而位當也。
以卦體言。
初吉,柔得中也。
指六二
終止則亂,其道窮也。
未濟,亨,柔得中也。
指六五言,
《通》曰:乾坤之後為坎者六。至既濟、未濟,雖因坎取義,然皆曰柔得中也,則又專指離而言。坎之與離,終始可相有而不可相无如此。
小狐汔濟,未出中也。濡其尾,无攸利,不續終也。雖不當位,剛柔應也。
周易本義通釋卷十二
下一章节
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