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
兌亦三畫卦之名,一陰見於二陽之上,故其德為說,其象為澤。履,有所躡而進之義也。以兌遇乾,和說以躡剛強之後,有履虎尾而不見傷之象,故其卦為履,而占如是也。人能如是,則處危而不傷矣。
《通》曰:《程傳》訓履為踐、為籍,以上下論也。《本義》曰有所躡而進,以前後論也,於尾字為切。諸家多以兌為虎,《本義》從《程傳》,以乾為虎,本夫子彖傳意也。不咥人,亨。小畜之亨在乾,乾之陽能達於一陰之上也。履之亨在兌,兌之隂能安於三陽之下也。大抵人之涉世,多是危機,不為所傷,乃見所履。大傳曰:易之興也,其當文王與紂之事邪?是故其辭危。危莫危於履虎尾之辭矣。九卦處憂患,以履為首。然則以柔巽畜剛惡而不能止,小畜之時,文王憂患之時也。以和悦履剛強而不見傷,履之道,其文王處憂患之道歟?天下之理,柔能制剛,弱能勝強,矢能破木石而不能穿帟幕。以巽畜乾,柔其鋭而漸殺其力也。以兌履乾,剛莫如虎而柔能履之,禮之可尚也如此。
初九,素履,往无咎。
以陽在下,居履之初,未為物遷,率其素履者也。占者如是,則往而无咎也。
《通》曰:初未交於物,有素象。案:《本義》與蔡氏皆曰:居履之初,不為物遷。蔡氏則曰:素者,无文之謂。盖履,禮也。履初言素,禮以質為本也。賁,文也。賁上言白,文之極反而質也。白賁无咎,其即素履往无咎歟?《本義》只未為物遷一句,已舍此意。盖以為質素而未遷,可也;以為安於貧賤之素而未遷,亦可也。
九二,履道坦坦,幽人貞吉。
剛中在下,无應於上,故為履道平坦,幽獨守貞之象。幽人履道而遇其占,則正而吉矣。
《通》曰:六三為九二所履,柔在其前,虛而无礙,坦坦之象。剛中而上无應,幽人守貞之象。歸妹亦下兌,二非无應,亦曰利幽人之貞,何也?曰:履幽人貞吉,以九二无應,而獨善其身,所以為幽人之正,許之之辭也。歸妹利幽人之貞,以九二有應,必退處幽閒,守善於身,乃得其正,戒之之辭也。然
《本義》謂:幽人履道而遇其占,則貞而吉,看得道字重。盖人之所履,未有不合道而吉者。小畜初九與六四一陰相應,而能復自道,所以吉。履九二與六三一隂相比,而自能履道,所以貞吉。
六三:眇能視,跛能履,履虎尾,咥人,凶。武人為于大君。
六三不中不正,柔而志剛,以此履乾,必見傷害,故其象如此,而占者凶。又為剛武之人得志而肆暴之象,如秦政、項籍,豈能久也?
《通》曰:眇能視,跛能履。《本義》以為不中不正,柔而志剛之象。歸妹初與二分言之,行不中則跛,歸妹初九但曰跛不中也;視不正則眇,歸妹九二但曰眇不正也。易、春秋書法,美惡不嫌同辭,履六三一爻並書之者,惡三不中且不正也。凡卦辭以爻為主,則爻辭與卦同,如屯卦利建侯是也。卦之辭以卦上下體論,則爻辭與卦不同,如此卦曰履虎尾,不咥人,而六三則書曰咥人是也。卦書不咥人,兌三爻說體,自與乾三爻健體相應也。爻書咥人,六三一爻與上九一爻獨相應,履虎尾而首應也。六三眇自以為能視,跛自以為能履,猶武人而自以為能有為於天下者也。爻之辭曰履虎尾,咥人,凶,象占具矣。又繼以武人為于大君,須看兩人字。三,人位也,人而不能免人道之患者,必得志而肆暴之武人也,其示戒深矣。本爻无大君象,或疑古人有占得此爻而為大君者,故繫之。或曰六三變成乾,故有是象。
九四,履虎尾,愬愬,終吉。
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剛,然以剛居柔,故能戒懼而得終吉。
《通》曰:三履虎尾,四亦言之者,承三而言也。但《本義》於三之履虎尾,曰不中不正以履乾,是以乾為虎,而三在其後也。於四之履虎尾,則曰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剛,是以九五為虎,而四在其後也。大抵以兌說視乾剛,則乾為虎。自乾之三爻視之,惟五以剛居剛,謂五為虎亦可也。然三、四皆不中不正,而占有不同者。三多凶,履之三以柔居剛,其凶也宜。四多懼,履之四以剛居柔,愬愬然恐懼,所以終吉。
九五,夬履,貞厲。
九五以剛中正履帝位,而下以兌說應之,凡事必行,无所疑礙,故其象為夬決。其履雖使得正,亦危道也,故其占為雖正而危,為戒深矣。
《通》曰:九五剛中正履帝位,而下以兌說應之,凡事必行,何不可者?而聖人猶以夬履為戒,盖處順境,愈不可不戒懼也。在下者不患其不憂,患其不能樂,故喜其坦坦;在上者不患其不樂,患其不能憂,故戒其夬履。坦坦則正而吉,許之也;夬履則雖正而危,戒之也。天澤履與澤天夬,上下體相易,皆五陽一陰之卦。夬,決也。卦辭曰厲,爻辭未嘗有一吉字。履九五而欲夬履,其厲固宜。
上九,視履考祥,其旋元吉。
視履之終,以考其祥。周旋无虧,則得元吉。占者禍福,視其所履而未定也。
《通》曰:小畜、履上九,皆不取本爻義。小畜取畜之終,履取履之終。但小畜之終,專從六四一陰說來,故曰凶。履之終,統從諸爻說來,故曰其旋元吉。周旋无虧,乃大善而吉也。視履之終,以考其祥。凡事善而或一事之未善,一事之中九分善而或一分之未善,皆非旋也,皆非大善而吉也。故《本義》曰:占者禍福,視其所履而未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