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:改邑不改井,无喪无得,往來井井。汔至,亦未繘井,羸其瓶,凶。
井者,穴地出水之處,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,而上出其水,故為井。改邑不改井,故无喪无得,而往者來者,皆井其井也。汔,幾也。繘,綆也。羸,敗也。汲井幾至,未盡綆而敗其瓶,則凶矣。其占為事,仍舊无得喪,而又當敬勉,不可幾成而敗也。
《通》曰:澤无水為困,命也。澤雖无水,而井則有水,性也。知困之義,則知安命。知井之義,則知盡性。易,性命之書也,而言之明且切者,莫困、井二卦若也。改邑不改井三句為井言,汔至三句為汲者言。改邑不改井,井之體也,性静而定也。无喪无得,往來井井,井之用也,性動亦定也。汔至未繘井而羸其瓶,人之於性,知之行之有未盡也,其猶是乎?嗚呼!是不可不敬也。改邑不改井,或謂困反為井。坎一陽,天一之真水,即井也。二陰陷之泉,居坎陷中,則井也。易凡言邑,象其位也。坎向位乎下,而今往位乎上,是邑改也。然在下此坎也,在上亦此坎也,是邑雖改,而井未嘗改也。或謂上卦本坤,乾初居坤之五,坤為邑,有改邑象。井泉正在兩陽爻,初變而此未嘗變,有不改井象。
初六,井泥不食,舊井无禽。
井以陽剛為泉,上出為功,初六以陰居下,故為此象。盖不泉而泥,則人所不食,而禽鳥亦莫之顧也。
《通》曰:井以陽剛為泉,六陰柔,非泉矣。井以上出為功,初在井下,泥而不為人所食矣。井以汲而日新,泥不可汲,則為舊井,而禽亦莫之顧矣。人之性習於汙下,而无日新之功者,猶是也。
九二,井谷射鮒,甕敝漏。
九二剛中,有泉之象。然上无正應,下比初六,功不上行,故其象如此。
《通》曰:井以上出為功,二无應而下昵於初。以井言,如井旁穴出之水,僅能射鮒;以汲井言,如敝甕不足以上水,而反漏於下。嗚呼!初之陰柔汙下,不足責也。二以陽剛之資,豈肯甘於下流之歸?上无應與,以至於此。人禀性雖美,而无誘掖汲引之者,其亦猶是乎?
九三,井渫不食,為我心惻,可用汲。王明,並受其福。
渫,不停汙也。井渫不食,而使人心惻,可用汲矣。王明,則汲井以及物,而施者受者並受其福也。九三以陽居陽,在下之上,而未為時用,故其象占如此。
《通》曰:初六井泥而不食,可也。九三井渫可食矣,而不食,何㦲?為我心惻者,非我心自惻也,行道之人為我而心惻也,惻此水可用汲而不汲也。惻其與應者,才柔不能汲也。汲之者,其惟五乎?五非應也,而曰王明,周公特筆也。王明,則汲之以及物,上下並受其福矣。不然,明王不興,天下孰能宗子?夫子於此,其有歎也夫!
六四,井甃,无咎。
以六居四,雖得其正,然陰柔不泉,則但能修治,而无及物之功,故其象為井甃,而占則无咎。占者能自修治,則雖无及物之功,而亦可以无咎矣。
《通》曰:或曰:初才柔,有井泥,象三之渫。渫,初之泥也。二位柔,有井谷,象四之甃。甃,二之谷也。渫與甃,其皆日新之功乎?日新而不已,寒泉之來不窮矣。
九五,井洌,寒泉食。
洌,潔也。陽剛中正,功及於物,故為此象。占者有其德,則契其象也。
《通》曰:井至此,初泥已浚,二漏已修,井道全矣。所謂井養而不窮者,正在此爻。寒者,水之性也。冽,潔也。三之渫,潔之也。潔之可食矣,而不知五之食者何㦲?五在上,三猶在下故也。然則渫與洌,性也。食與不食,命也。
上六,井收勿幕,有孚元吉。
收,汲取也。晁氏云:收,鹿盧收繘者也。亦通。幕,蔽覆也。有孚,謂其出有源而不窮也。井以上出為功,而坎口不揜,故上六雖非陽剛,而其象如此。然占者應之,必有孚乃元吉也。
《通》曰:六陰柔,非泉也,而有收之象,元吉之占何㦲?他卦之終,為極為變,惟井與鼎,終乃成功。孚字例訓為信。《本義》曰:有孚,謂出有源而不窮也。盖其出有源,井之體也。其應不窮,井之用也。君子必如此,而後為盡性之極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