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:遯序卦:恒者,久也。物不可以久居其所,故受之以遯。遯者,退也。夫久則有去,相須之理也,遯所以繼恒也。遯,退也,避也,去之之謂也。為卦天下有山,天在上之物,陽性上進,山高起之物,形雖高起,體乃止。物有上陵之象,而止不進,天乃上進而去之,下陵而上去,是相違遯,故為遯去之義。二隂生於下,隂長將盛,陽消而退,小人漸盛,君子退而避之【一作避而去之】,故為遯也。
遯:亨,小利貞。
傳:遯者,隂長陽消,君子遯藏之時也。君子退藏以伸其道,道不屈則為亨,故遯所以有亨也。在事亦有由遯避而亨者,雖小人道長之時,君子知幾退避,固善也。然事有不齊,與時消息,无必同也。隂柔方長,而未至於甚盛,君子尚有遲遲致力之道,不可大貞,而尚利小貞也。
《本義》遯,退避也。為卦二隂浸長,陽當退避,故為遯,六月之卦也。陽雖當遯,然九五當位,而下有六二之應,若猶可以有為,但二隂浸長於下,則其勢不可以不遯,故其占為君子能遯,則身雖退而道亨,小人則利於守正,不可以浸長之故,而遂侵迫於陽也。小,謂隂柔小人也。此卦之占,與否之初二兩爻相類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:遯小利貞,
《本義》謂:小人也。按易中小字未有以為小人者,如小利有攸往與小貞吉之類,皆大小之小耳。未知此義如何?曰:經文固无此例,然以彖傳推之,則是指小人而言。今當且依經而存傳耳。
彖曰:遯亨,遯而亨也。
傳:小人道長之時,君子遯退,乃其道之亨也。君子遯藏,所以伸道也。此言處遯之道,自剛當位而應以下,則論時與卦才,尚有可為之理也。
剛當位而應,與時行也。
傳:雖遯之時,君子處之,未有必遯之義。五以剛陽之德,處中正之位,又下與六二以中正相應,雖隂長之時,如卦之才,尚當隨時消息,苟可以致其力,无不至誠自盡,以扶持其道,未必於遯。【一作退】,藏而不為,故曰與時行也。
《本義》:以九五一爻釋亨義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:遯而亨也,分明是說能遯便亨。下面更說剛當位而應,與時行也,是何如?曰:此所以遯而亨也。隂方微,為他剛當位而應,所以能知時而遯,是能與時行。不然,便是與時背。
小利貞,浸而長也。遯之時義大矣哉!
【長,丁丈反】。
傳:當隂長之時,不可大貞,而尚小利貞者,蓋隂長必以浸漸,未能遽盛,君子尚可小貞其道,所謂小利貞,扶持使未遂亡也。遯者,隂之始長,君子知微,故當深戒,而聖人之意未便【一作使】。遽,巳也,故有與時行小利貞之教。聖賢之於天下,雖知道之將廢,豈肯坐視其亂而不救?必區區致力於未極之間,強此之衰,艱彼之進,圖其蹔安,苟得為之,孔孟之所屑為也,王允、謝安之於漢晉是也。若有可變之道,可亨之理,更不假言也。此處遯時之道也,故聖人贊其時義大矣哉!或久或速,其義皆大也。
《本義》:小利貞,浸而長也。以下二隂釋小利貞。遯之時義大矣哉!隂方浸長,處之為難,故其時義為尤大也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:小利貞,浸而長也,是見其浸長,故設戒令其貞正,且以寛君子之患。然亦是他之福。曰:是如此,與否初二兩爻義相似。
○若如《程傳》所言,則於剛當位而應,與時行也之下,當云:止而健,隂進而長,故小利貞。今但言小利貞,浸而長也,而不言隂進而長,則小指隂小之小可知。況當遯去之時,事勢已有不容止之者。程說雖善,而有不通矣。
○伊川說小利貞云:尚可以有為。隂已浸長,如何可以有為?所說王允謝安之於漢晉,恐也不然。允是筭殺了董卓,謝安是乘王敦之老病,皆是他衰微時節,不是浸長之時也。兼他是大臣,亦如何去?此為在下位有為之兆者,則可以去。大臣任國安危,君在與在,君亡與亡,如何去?
象曰:天下有山,遯。君子以遠小人,不惡而嚴。
【遠,袁萬反】。傳:天下有山,山下【一作上】
起而乃止,天上進而相違,是遯避之象也。君子觀其象,以避遠乎小人。遠小人之道,若以惡聲厲色,適足以致其怨忿。唯在乎矜莊威嚴,使知敬畏,則自然遠矣。
《本義》:天體无窮,山高有限,遯之象也。嚴者,君子自守之常,而小人自不能近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:遯卦,遯字雖是逃隱,大抵亦取遠去之意。天上山下,相去甚遼絶。象之以君子遠小人,則君子如天,小人如山,相絶之義須如此方得。所以六爻在上而漸遠者,愈善也。曰:恁地推亦好。此六爻皆是君子之事也。
初六,遯尾,厲,勿用有攸往。
傳:他卦以下為初,遯者,往遯也。在前者先進,故初乃為尾。尾,在後之物也。遯而在後,不及者也,是以危也。初以柔處微,既巳後矣,不可往也,往則危矣。微者易於晦藏,往既可危,不若不往之无災也。
《本義》:遯而在後,尾之象,危之道也。占者不可以有所往,但晦處靜俟,可免災耳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《程傳》作不可往,謂不可去也。言遯已後矣,不可往,往則危,往既危,不若不往之為无災。熹竊以為不然。遯而在後尾也,既巳危矣,豈可更不往乎?若作占辭看,尤分明。
象曰:遯尾之厲,不往何災也?
傳:見幾先遯,固為善也。遯而為尾,危之道也。往既有危,不若不往而晦藏,可免於災,處微故也。古人處微下隱,亂世而不去者多矣。
六二,執之用黄牛之革,莫之勝,說
【勝,升證反,又音升。說,如字,又吐活反】。
傳:二與五為正應,雖在相違遯之時,二中正順應於五,五以中正親合於二,其交自固。黄,中色。牛,順物。革,堅固之物。二五以中正順道相與,其固如執,繫之以牛革也。莫之勝,說謂其交之固不可勝言也。在遯之時,故極言之。
《本義》:以中順自守,人莫能解,必遯之志也。占者固守,亦當如是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此言象而占在其中,六二亦有此德也。說吐活反。
象曰:執用黄牛,固志也。
傳:上下以中順之道相固結,其心志甚【一作其】,堅如執之以牛革也。
九三,係遯,有疾厲,畜臣妾吉。
傳:陽,志說隂。三與二切,比係乎二者也。遯貴速而遠,有所係累,則安能速且遠也?害於遯矣,故為有疾也。遯而不速,是以危也。臣妾小人女子,懷恩而不知義,親愛之則忠,其上係戀之私恩,懷小人女子之道也。故以畜養臣妾,則得其心為吉也。然君子之待小人,亦不如是也。三與二非正應,以暱比相親,非待君子之道。若以正,則雖係不得為有疾,蜀先主之不忍棄士民是也,雖危為无咎矣。
《本義》:下比二隂,當遯而有所係之象,有疾而危之道也。然以畜臣妾則吉,蓋君子之於小人,惟臣妾則不必其賢而可畜耳,故其占如此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:傳曰:係戀之私恩,懷小人女子之道也,故以畜養臣妾則得其心為吉也。小人女子近之則不遜,遠之則怨,若專以私恩懷之,未必不有悔吝,而此爻以為吉,何邪?曰:此爻不可大事,但可畜臣妾耳。御下而有以懷之,未為失正,但恐所以懷之者失其正耳。
○問:傳言待臣妾之道,君子之待小人亦不如是,如何?曰:君子小人更不可相對,更不可與相接。若臣妾是終日在自家脚手頭,若无以係之,則望望然去矣。
象曰:係遯之厲,有疾憊也。畜臣妾吉,不可大事也。傳遯而有係累,必以困憊致危,其有疾乃憊也,蓋力亦不足矣。以此暱愛之心,畜養臣妾則吉,豈可以當大事乎!
九四,好遯,君子吉,小人否,
【好,呼報反。否,音鄙,又方有反】。
傳:四與初為正應,是所好愛者也。君子雖有所好愛,義苟當遯,則去而不疑,所謂克巳復禮,以道制欲,是以吉也。小人則不能以義處,暱於所好,牽於所私,至於䧟辱其身而不能已,故在小人則否也。否,不善也。四乾體,能剛斷者,聖人以其處隂而有係,故設小人之戒,恐其失於正也。
《本義》:下應初六,而乾體剛健,有所好而能絶之以遯之象也。惟自克之君子能之,而小人不能,故占者君子則吉,而小人否也。
象曰:君子好遯,小人否也。
傳:君子雖有好而能遯,不失於義。小人則不能勝其私意,而至於不善也。
九五,嘉遯,貞吉。
傳:九五中正,遯之嘉美者也。處得中正之道,時止時行,乃所謂嘉美也,故為貞正而吉。九五非无係應,然與二皆以中正自處,是其心志及乎動止,莫非中正,而无私係之失,所以為嘉也。在彖則㮣言遯時,故云與時行,小利貞,尚有濟遯之意。於爻至五,遯將極矣,故唯以中正處遯言之。遯【一无遯字】。非人君之事,故不主君位言。然人君之所避遠乃遯也,亦在中正而已。
《本義》:剛陽中正,下應六二,亦柔順而中正,遯之嘉美者也。占者如是而正,則吉矣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:九五嘉遯,以陽剛中正,漸向遯極,故為嘉美。未是極處,故戒以貞正則吉。曰:是如此,便是剛當位而應處,是去得恰好時節。小人亦未嫌自家,只是自家合去。莫見小人不嫌,卻與相接而不去,便是不好,所以戒約他貞正。
象曰:嘉遯貞吉,以正志也。
傳:志正則動必由正,所以為遯之嘉也。居中得正而應中正,是其志正也,所以為吉人之遯也。正者,唯在正其志而已矣。
上九,肥遯,无不利。
傳:肥者,充大寛裕之意。遯者,唯飄然遠逝,无所係滯之為善。上九乾體剛斷,在卦之外矣。又下无所係,是遯之遠而无累,可謂寛綽有餘裕也。遯者,窮困之時也,善處則為肥矣。其遯如此,何所不利?
《本義》:以剛陽居卦外,下无係應,遯之遠而處之裕者也,故其象占如此。肥者,寛裕自得之意。
象曰:肥遯无不利,无所疑也。
傳:其遯之遠,无所疑滯也。蓋在外則巳遠,无應則无累,故為剛決无疑也。
【资料录入】:王玲玲
【初次点校】:訾翠芬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二十册-經部十四易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