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:謙序卦:有大者不可以盈,故受之以謙。其有既大,不可至於盈滿,必在謙損,故大有之後,受之以謙也。為卦坤上艮下,地中有山也。地體卑下,山高大之物,而居地之下,謙之象也。以崇高之德,而處卑之下,謙之義也。
謙,亨,君子有終。
傳:謙,有亨之道也。有其德而不居謂之謙。人以謙巽自處,何往而不亨乎?君子有終。君子志存乎謙巽,達理故樂天而不競,内充故退讓而不矜,安履乎謙,終身不易,自卑而人益尊之,自晦而德益光顯,此所謂君子有終也。在小人則有欲必競,有德必伐,雖使勉慕於謙,亦不能安行而固守,不能有終也。
《本義》:謙者,有而不居之義。止乎内而順乎外,謙之意也。山至高而地至卑,乃屈而止於其下,謙之象也。占者如是,則亨通而有終矣。有終,謂先屈而後伸也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謙便能亨,又為君子有終之象。
彖曰:謙亨,天道下濟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;【濟,節細反,上而掌反】。
傳:濟當為際,此明謙而能亨之義。天之道,以其氣下際,故能化育萬物,其道光明。下際,謂下交也。地之道,以其處卑,所以其氣上行交於天,皆以卑降而亨也。
《本義》:言謙之必亨。
【原文】天道虧盈而益謙。
傳:以天行而言,盈者則虧,謙者則益,日月隂陽是也。
【原文】地道變盈而流謙。
傳:以地勢而言,盈滿者傾變而反陷,卑下者流注而益增也。
【原文】鬼神害盈而福謙。
傳:鬼神,謂造化之跡。盈滿者,禍害之;謙損者,福祐之。凡過而不損,不足而益者,皆是也。
【原文】人道惡盈而好謙【惡,烏路反。好,呼報反】。
傳:人情疾惡於盈滿,而好與於謙巽也。謙者,人之至德,故聖人詳言,所以戒盈而勸謙也。
【原文】謙,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終也。
傳:謙為卑巽也,而其道尊大而光顯,自處雖卑屈,而其德實高,不可加尚,是不可踰也。君子至誠於謙,恒而不變,有終也,故尊光。
《本義》變,謂傾壞。流,謂聚而歸之。人能謙,則其居尊者,其德愈光,其居卑者,人亦莫能過,此君子所以有終也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虧盈益謙,是自然之理。
○變盈流謙。揚子雲言山殺瘦,澤增高,此是說山上之土為水漂流下來,山便瘦,澤便高。
○鬼神言害言福,是有些造化之柄。又曰:如言與鬼神合其吉凶,到鬼神便說箇吉凶字。
○問: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。夫鬼神是造化之跡,既言天地之道,又言鬼神,何邪?曰:天道是就寒暑往來上說,地道是就地形高下上說,鬼神是就禍福上說,各自主一事而言耳。
○謙之為義,不知天地人鬼何以皆好尚之。蓋太極中本无物,若事業功勞,又於我何有?觀天地生萬物而不言所利,可見矣。
○問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。曰:恐程先生之說非周易本文之意。尊字是對卑字說。言能謙,則位處尊而德愈光,位雖卑而莫能踰。如古之賢聖之君,以謙下人,則位尊而愈光;若驕奢自大,則雖尊而不光。
【原文】象曰:地中有山,謙,君子以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【裒,蒲侯反。稱,尺證反。施,始豉反】。
傳:地體卑下,山之高大而在地中,外卑下而内藴高大之象,故為謙也。不云山在地中,而曰地中有山,言卑下之中,藴其崇高也。若言崇高藴於卑下之中,則文理不順。諸象皆然,觀文可見。君子以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君子觀謙之象,山而在地下,是高者下之,卑者上之,見抑高舉下,損過益不及之義,以施於事,則裒取多者,增益寡者,稱物之多寡,以均其施與,使得其平也。
《程氏•附録》:謙者,治盈之道,故曰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
《本義》:以卑藴高,謙之象也。裒多益寡,所以稱物之宜而平其施。損高增卑,以趨於平,亦謙之意也。《朱氏•附録》:裒多益寡,便是謙;稱物平施,便是裒多益寡。
○問:裒多益寡,看來謙雖是若放低去,實是損高就低,使教恰好,不一向低去。曰:大抵人多見得在巳者高,在人者卑。謙則抑已之高,而卑以下人,便是平也。
初六:謙謙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
傳:初六以柔順處謙,又居一卦之下,為自處卑下之至,謙而又謙也,故曰謙謙。能如是者,君子也。自處至謙,衆所共與也,雖用涉險難,亦无患害,况居平易乎?何所不吉也。初處謙而以柔居下,得无過於謙乎?曰柔居下,乃其常也,但見其謙之至,故為謙謙,未見其失也。
《本義》:以柔處下,謙之至也。君子之行也,以此涉難,何往不濟,故占者如是,則利以涉川也。
【原文】象曰: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
傳:謙謙,謙之至也。謂君子以謙卑之道自牧也。自牧,自處也。詩云:自牧歸荑。
六二:鳴謙,貞吉。
傳:二以柔順居中,是為謙德積於中。謙德充積於中,故?於外,見於聲音顔色,故曰鳴謙。居中得正,有中正之德也,故云貞吉。凡貞吉,有為貞且吉者,有為得貞【一有正字】則吉者,六二之貞吉所自有也。
《本義》:柔順中正,以謙有聞,正而且吉者也,故其占如此。
【原文】象曰:鳴謙貞吉,中心得也。
傳:二之謙德,由至誠積於中,所以發於聲音,中心所自得也。非勉【一有強字】為之也。
九三: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
傳:三以陽剛之德而居下體,為衆隂所宗,履得其【一作正】。位為下之上,是上為君所任,下為衆所從,有功勞而持謙德者也,故曰勞謙。古之人有當之者,周公是也。身當天下之大任,上奉幼弱之主,謙恭自牧,夔夔如畏,然可謂有勞而能謙矣。既能勞謙,又須君子行之,有終則吉。夫樂高喜勝,人之常情,平時能謙,固巳鮮矣,况有功勞可尊乎?雖使知謙之善,勉而為之,若矜負之心不忘,則不能常久,欲其有終,不可得也。唯君子安履謙順,乃其常行,故久而不變,乃所謂有終,有終則吉也。九三以剛居正,能終者也。此爻之德最盛,故象辭特重。
《本義》:卦惟一陽,居下之上,剛而得正,上下所歸,有功勞而能謙,尤人所難,故有終而吉。占者如是,則如其應矣。
【原文】象曰:勞謙君子,萬民服也。
傳:能勞謙之君子,萬民所尊服也。繫辭云:勞而不伐,有功而不德,厚之至也。語以其功下人者也。德言盛,禮言恭,謙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有勞而不自矜伐,有功而不自以為德,是其德弘厚之至也。言以其功勞而自謙以下於人也。德言盛,禮言恭,以其德言之則至盛,以其自處之禮言之則至恭,此所謂謙也。夫謙也者,謂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存,守也。致其恭巽以守其位,故高而不危,滿而不溢,是以能終吉也。夫君子履謙,乃其常行,非為保其位而為之也。而言存其位者,盖能致恭所以能存其位,言謙之道如此。如言為善有令名,君子豈為令名而為善也哉?亦言其令名者為善之故【一作效】也。
六四:无不利,撝謙【撝,毁皮反,象同】。
傳:四居上體,切近君位,六五之君,又以謙柔自處,九三又有大功德,為上所任,衆所宗而已。居其上,當恭畏以奉謙德之君,卑巽以讓勞謙之臣,動作施為,无所不利於撝謙也。撝,施布之象,如人手之撝也。動息進退,必施其謙,蓋居多懼之地,又在賢臣之上故也。
《本義》:柔而得正,上而能下,其占无不利矣。然居九三之上,故戒以更當發揮其謙,以示不敢自安之意也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撝謙,言?揚其謙。蓋四是隂位,又在上卦之下,九三之上,所以更當?撝其謙。
【原文】象曰:无不利,撝謙,不違則也。
傳:凡人之謙,有所宜施,不可過其宜也,如六五或用侵伐是也。唯四以處近君之地,據勞臣之上,故凡所動作,靡不利於施。謙如是,然後中於法則,故曰不違則也,謂得其宜也。
《本義》:言不為過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六四撝謙,是合如此,不是過分事,故解象云:言不為過。不違則是不違法則。
六五:不富以其鄰,利用侵伐,无不利。
傳:富者,衆之所歸,唯財為能聚人。五以君位之尊,而執謙順以接於下,衆所歸也,故不以富而能有其鄰也。鄰,近也,不富而得人之親也。為人君而持謙順,天下所歸心也。然君道不可專尚謙柔,必須威武相濟,然後能懷服天下,故利用行侵伐也。威德並著,然後盡君道之宜,而无所不利也。蓋五之謙柔,當防於過,故?此義。
《本義》:以柔居尊,在上而能謙者也,故為不富而能以其鄰之象。蓋從之者衆矣,猶有未服者,則利以征之,而於他事亦无不利。人有是德,則如是占也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富以其鄰,言以富厚之力,而能用其鄰。不富以其鄰,言不待富厚之力,而能用其鄰。
【原文】象曰: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。
傳:征其文德,謙巽所不能服者也。文德所不能服,而不用威武,何以平治天下?非人君之中道,謙之過也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:謙是不與人爭,如何?六五、上六二爻皆言利用侵伐,利用行師。象曰: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。若以其不服而征,則非所以為謙矣。曰:老子言: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;小國以下大國,則取大國。又言: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。孫子曰:始如處女,敵人開戶;後如脱兔,敵不及拒。大抵謙自是用兵之道,只退處一步耳,所以利用侵伐也。蓋自初六積到六五、上六,謙亦極矣,自宜人人服之,尚更不服,則非人矣,故利用侵伐也。如必也臨事而懼,皆是此意。
上六:鳴謙,利用行師,征邑國。
傳:六以柔處柔順之極,又處謙之極,極乎謙者也。以極謙而反居高,未得遂其謙之志,故至發於聲音。又柔處謙之極,亦必見於聲色,故曰鳴謙。雖居无位之地,非任天下之事,然人之行己,必須剛柔相濟。上,謙之極也,至於太甚,則反為過矣,故利在以剛武自治邑國。己之私有行師,謂用剛武征邑國,謂自治其私。
《本義》:謙極有聞,人之所與,故可用行師,然以其質柔而无位,故可以征巳之邑國而已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:謙上六何取象於行師?曰:坤為衆。有坤卦處多言師,如泰上六城復于隍,勿用師之類。坤為土,土為國,故云征邑國也。以此見聖人於易不是硬做,皆是取象。因有這象,方就上面說。
○問:程易說利用侵伐,蓋以六五柔順謙卑,然君道又當有剛武意,故有利用侵伐之象。然上六亦言利用行師,如何?曰:便是此等有不通處。
【原文】象曰:鳴謙,志未得也,可用行師,征邑國也。
傳:謙極而居上,欲謙之志未得,故不勝其切,至於鳴也。雖不當位,謙既過極,宜以剛武自治其私,故云利用行師,征邑國也。
《程氏•附録》:謙,君子所以用終,故不言吉。裒取其多而增益其寡,天理也。六二鳴謙,處中得正而有德者,故鳴謙者乃中心得也。上六鳴謙,乃有求者也。有求之小,止於征國邑而已,故曰志未得也。
○他卦皆有悔凶咎,惟謙未嘗有。他卦有待而亨,惟謙則便亨。
《本義》:隂柔无位,才力不足,故其志未得,而至於行師,然亦適足以治其私邑而已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:志未得也,如何?曰:為其志未得,所以行師征邑國,蓋以未盡信從故也。
周易傳義附録卷三下
<經部,易類,周易傳義附錄>
【资料录入】:王玲玲
【初次点校】:訾翠芬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二十册-經部十四易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