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傳義附録卷四下,宋董楷撰
上經
傳:觀序卦:臨者,大也。物大然後可觀,故受之以觀,觀所以次臨也。凡觀視於物則為觀【平聲】。為觀於下則為觀【去聲】。如樓觀謂之觀者,為觀於下也。人君上觀上道,下觀民俗,則為觀。脩德行政,為民瞻仰,則為觀。風行地上,徧觸萬類,周觀之象也。二陽在上,四隂在下,陽剛居尊,為羣下所觀,仰觀之義也。在諸爻則唯取觀見,隨時為義也。
觀,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【觀,官喚反。盥,音管】。
傳:予聞之胡翼之先生曰:君子居上,為天下之【一无之字】。表儀,必極其莊敬,則下觀仰而化也。故為天下之觀,當如宗廟之祭,始盥之時,不可如既薦之後,則下民盡其至誠,顒然瞻仰之矣。盥,謂祭祀之始,盥手酌鬱鬯於地,求神之時也。薦,謂獻腥獻熟之時也。盥者,事之始,人心方盡其精誠,嚴肅之至也。至既薦之後,禮數繁縟,則人心散而精一,不若始盥之時矣。居上者正其表儀,以為下民之觀,當【一作常】莊嚴【一作敬】。如始盥之初,勿使誠意少散;如既薦之後,則天下之人莫不盡其孚誠,顒然瞻仰之矣。顒仰,望也。
《本義》觀者,有以示人,而為人所仰也。九五居上,四隂仰之,又内順外巽,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,所以為觀。盥,將祭而潔手也。薦,奉酒食以祭也。顒然,尊嚴之貌。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,則其孚信在中,而顒然可仰,戒占者宜如是也。或曰有孚顒若,謂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。此卦四隂長而二陽消,正為八月之卦,而名卦繫辭更取他義,亦扶陽抑隂之意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盥而不薦。曰:這猶譬喻相似,蓋无這事。且如祭祀,纔盥便必薦,每有不薦㡳。但取其潔之義耳。
○問:伊川以為灌鬯之初,誠敬猶存;至薦羞之後,精意懈怠。《本義》以為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,其義不同。曰:盥只是浣手,不是灌鬯。伊川承先儒之誤。若云薦羞之後,誠意懈怠,則先王祭祀,只是灌鬯之初,猶有誠意;及薦羞之後,皆不成禮矣。問:若爾,則是聖人在上,視聽言動皆當為天下法而不敢輕,亦猶祭祀之時,致其潔清而不敢輕用否?曰:然。
○這盥自與灌不同。灌自是以秬鬯之酒灌地以降神,這盥只是洗手。凡祭祀,數數盥手,一拜則掌拊地,便又著洗。伊川云:人君正其表儀,以為下民之觀,當莊嚴如始盥之初,勿使誠意少散如既薦之後。某看觀卦意思,不是如此。觀義自說聖人至德出,治天下自然而化,更不待用力而下,莫不觀感而化,故取義於盥。意謂積誠信之至,但是盥滌而不待乎薦享,有孚己自顒若,故曰下觀而化也。蔡季通因云: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,言其理也;下觀而化,述其德也。
○問:有孚顒若,承上文盥而不薦,蓋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,則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。一說下之人信而仰之,二說孰長?曰:從後說,則合得彖辭下觀而化之義。或曰:前說似好。曰:當以彖辭為定。
○問:觀卦四隂長而二陽消,正八月之卦而名卦,繫辭不取此義,何也?曰:只為九五中正以觀,示天下事都别了。以此見易不可執一看,所謂不可為典要,惟變所適也。
彖曰: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【大觀之觀,官喚反。以觀之觀,一音官】。
傳:五居尊位,以剛陽中正之德,為下所觀,其德甚大,故曰大觀在上。下坤而上巽,是能順而巽也。五居中正,以巽順中正之德,為觀於天下也。
《本義》:以卦體、卦德釋卦名義。
【原文】觀,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,下觀而化也。
傳:為觀之道,嚴敬如始盥之時,則下民至誠瞻仰【一作仰觀】而從化也。不薦,謂不使誠意少散也。
《本義》:釋卦辭。
【原文】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,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。
傳:天道至神,故曰神道。觀天之運行四時,无有差忒,則見其神妙。聖人見天道之神,體神道以設教,故天下莫不服也。夫天道至神,故運行四時,化育萬物,无有差忒。至神之道,莫可名言,唯聖人默契,體其妙用,設為政教。故天下之人,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,鼔舞其化而莫測其用,自然仰觀而戴服。故曰:以神道設教,而天下服矣。
《本義》:極言觀之道也,四時不忒,天之所以為觀也,神道設教,聖人之所以為觀也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盥,本謂薦而不薦,是欲蓄其誠意以觀示民,使民觀感而化之義。有孚顒若,便是每下觀而化,郤不是說人君身上事。聖人以神道設教,是聖人不犯手做。㡳即是盥而不薦之義。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,謂以此觀示之也。
○觀天之神道,只是自然運行。㡳道理四時,自然不忒。聖人神道,亦是說他有敎人自然觀感處。
【原文】象曰:風行地上,觀,先王以省方,觀民設教【地上觀之。觀,官喚反;省,悉井反】。
傳:風行地上,周及庶物,為由歷周覽之象,故先王體之為省方之禮,以觀民俗而設政敎也。天子廵省四方,觀視民俗,設為政敎,如奢則約之以儉,儉則示之以禮是也。省方,觀民也。設敎,為民觀也。
《本義》:省方以觀民,設敎以為觀。
初六:童觀,小人无咎,君子吝。
傳:六以隂柔之質,居遠於陽,是以【一作其】觀見者淺近,如童稚然,故曰童觀。陽剛中正在上,聖賢之君也,近之則見其道德之盛,所觀深遠。初乃遠之,所見不明,如童蒙之觀也。小人,下民也,所見昬淺,不能識君子之道,乃常分也,不足謂之過咎。若君子而如是,則可鄙吝也。
《本義》:卦以觀示為義,據九五為主也。爻以觀瞻為義,皆觀乎九五也。初六隂柔在下,不能遠見,童觀之象,小人之道,君子之羞也。故其占在小人則无咎,君子得之則可羞也。
【原文】象曰:初六童觀,小人道也。
傳:所觀不明如童稚,乃小人之分,故曰小人道也。
六二:闚觀,利女貞【闚,苦規反】。
傳:二應於五,觀於五也。五剛陽中正之道,非二隂暗柔弱所能觀見也,故但如闚覘之觀耳。闚覘之觀,雖少見而不能甚【一作盡】,明也。二既不能明見剛陽中正之道,則利如女子之貞。雖見之不能甚明,而能順從者,女子之道也,在女子為貞也。二既不能明見九五之道,能如女子之順從,則不失中正,乃為利也。
《本義》:隂柔居内而觀乎外,闚觀之象,女子之正也,故其占如此。丈夫得之,則非所利矣。
【原文】象曰:闚觀女貞,亦可醜也。
傳:君子不能觀見剛陽中正之大道,而僅【一有能字】闚覘其彷彿,雖能順從,乃同女子之貞,亦可羞醜也。
《本義》:在丈夫則為醜也。
六三:觀我生,進退。
傳:三居非其位,處順之極,能順時以進退者也。若居當其位,則无進退之義也。觀我生,我之所生,謂動作施為出於已者。觀其所生,而隨宜進退,所以處雖非正,而未至失道也。隨時進退,求不失道,故无悔咎【一作吝】。以能順也。
《本義》:六三居下之上,可進可退,故不觀九五而獨觀已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,占者宜自審也。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:六三觀我生進退,不觀九五而觀已所行通塞以為進退否?曰:看來合是觀九五。大率觀卦二陽在上,四隂仰之,九五為主。六三觀我生進退者,觀九五如何而為進退也。初六、六二以去五之遠,觀貴於近,所觀不明不大,六四郤見得親切,故有觀光利用之象。六三處二、四之閒,固當觀九五以為進退也。子善遂問:如此則我字乃是指九而言,易中亦有此例,如頤之初九曰舍爾靈龜,觀我朶頤是也。曰:此我乃是假外而言耳。
【此說與《本義》不同,然問者即《本義》之說,而先生所荅如此,姑存以備參考】。
【原文】象曰:觀我生進退,未失道也。
傳:觀已之生,而進退以順乎宜,故未至於失道也。
六四: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。
傳:觀莫明於近,五以剛陽中正居尊位,聖賢之君也。四切近之,觀見其道,故云觀國之光,觀見國之盛德。光,輝也。不指君之身而云國者,在人君而言,豈止觀其行一身乎?當觀天下之政化,則人君之道德可見矣。四雖隂柔,而巽體居正,切近於五,觀見而能順從者也。利用賓于王,夫聖明在上,則懷抱才德之人,皆願進於朝廷輔戴之,以康濟天下。四既觀見人君之德,國家之治,光華盛美,所宜賓于王朝,效其智力,上輔於君,以施澤天下,故云利用賓于王也。古者有賢德之人,則人君賓禮之,故士之仕進於王朝,則謂之賓。
《本義》:六四最近於五,故有此象。其占為利於朝覲仕進也。
【原文】象曰:觀國之光,尚賓也。
傳:君子懷負才業,志在乎兼善天下。然有卷懷自守者,蓋時无明君,莫能用其道,不得已也,豈君子之志哉?故孟子曰:中天下而立,定四海之民,君子樂之。既觀見國之盛德光華,古人所謂非常之遇也【一无也字】。所以志願登進王朝以行其道,故云觀國之光。尚,賓也。尚,謂志尚其志,意願慕賓于王朝也。
九五:觀我生,君子无咎。
傳:九五居人君之位,時之治亂,俗之美惡,繫乎已而已。觀已之生,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,則是已之所為政化善也,乃无咎矣。若天下之俗未合君子之道,則是已之所為政治未善,不【一作未】能免於咎也。
《本義》:九五陽剛中正,以居尊位,其下四隂,仰而觀之,君子之象也,故戒居此位。得此占者,當觀已所行,必其陽剛中正,亦如是焉,則得无咎也。
【原文】象曰:觀我生,觀民也。
傳:我生出於己者,人君欲觀已之施為善否,當觀於民,民俗善則政化善也。王弼云觀民以察已之道是也。
《本義》:此夫子以義言之,明人君觀己所行,不但一身之得失,又當觀民德之善否,以自省察也。
上九:觀其生,君子无咎。
傳:上九以剛陽之德處於上,為下之所觀而不當位,是賢人君子不在於位,而道德為天下所觀仰者也。觀其生,觀其所生也。謂出於己者,德業行義也。既為天下所觀仰,故自觀其所生。若皆君子矣,則无過咎也。苟未君子,則何以使人觀仰矜式?是其咎也。
《本義》:上九陽剛,居尊位之上,雖不當事任,而亦為下所觀,故其戒辭略與五同,但以我為其小有主賓之異耳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其生,謂言行事為之見於外者,既有所省,便是未得安然无事。
○觀我生,如月受日光;觀其生,只是日光。
○觀我是自觀,如視履考祥。㡳語勢,觀其亦是自觀,郤從别人說。易中其字不說别人,只是自家,如乘其墉之類。
○問觀我生、觀其生之别。曰:我者,彼我對待之言,是以彼觀此;其生,是以此自觀。六三之觀我生進退者,事君則觀其言聽計從,治民則觀其政教可行、膏澤可下,可以見自家所施之當否而為進退。九五之觀我生,如觀風俗之媺惡、臣民之從違,可以見自家所施之善惡。上九之觀其生,則是就自家視聽言動、應事接物處自觀。九五、上九君子无咎,蓋為君子有剛陽之德,故无咎;小人无此德,自當不得此爻,如初六童觀小人之道也。君子則吝,小人自是如此,故无咎。此二爻君子小人正相對說。
【原文】象曰:觀其生,志未平也。
傳:雖不在位,然以人觀其德,用為儀法,故當自愼省,觀其所生,常不失於君子,則人不失所望而化之矣。不可以不在於位,故安然放意,无所事也。是其志意未得安也,故云志未平也。平,謂安寜也。
《程氏•附録》:在易觀之上九曰:觀其生,君子无咎。象曰觀其生,志未平也。上九以剛陽之德,居无位之地,是賢人君子抱道德而不居位,為衆人仰觀法式者也。雖不當位,然為衆人所觀,固不得安然放意,謂无與於天下也。必觀其所生,君子矣,乃得无咎。聖人又從而贊之,謂志當在此,固未得安然平定,无所慮也。觀聖人教示後賢如是之深,賢者存心如是之仁,與夫索隱行怪,獨善其身者異矣。
《本義》:志未平,言雖不得位,未可忘戒懼也。
《朱氏•附録》:問觀觀之義。曰:自上示下曰觀【去聲】。自下觀上曰觀【平聲】。故卦名之觀去聲,而六爻之觀皆平聲。
○問:觀六爻,一爻勝似一爻,豈所據之位愈高,則所見愈大邪?曰:上二爻意思自别,下四爻是以所據之位愈近,則所見愈親。㡳意思
○問:觀卦隂盛而不言凶咎。曰:此卦取義不同,蓋隂雖盛於下,而九五之君乃當正位,故只取為觀於下之義,而不取隂盛之象也。
【资料录入】:王玲玲
【初次点校】:訾翠芬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二十册-經部十四易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