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58卦-兑卦䷹兑卦为泽(兑下兑上)-[宋]郭雍撰《郭氏传家易说•卷六》

[宋]郭雍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58卦-兑卦䷹兑卦为泽(兑下兑上)

【周易下经】第58卦-兑卦䷹兑卦为泽(兑下兑上)-[宋]郭雍撰《郭氏傳家易說•卷六》

䷹【兑下兑上】

兌:亨,利貞。

兌之為說,非有意于說人,亦非有意于求說天下。說之道,在上者不違是道以臨人,在下者得其志而自說耳。使有心于其間,非兌也,兌之所以亨者此也。何謂說之道?即王道是也。然使有心于其間,則為常人私欲之情,非天下之公說,是以利貞。惟貞則无私矣,故兌因貞而利也。

彖曰:兌,說也。剛中而柔外,說以利貞,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。說以先民,民忘其勞;說以犯難,民忘其死。說之大,民勸矣哉!

兌之為象,剛居中而柔在外。剛居中則无私,柔在外則足以說物。无私則貞,足以說物則亨,此兌之所以亨利貞也。順乎天而應乎人者,兌說有道。得其道,則能順天而應人,以盡天下之大公;失其道,則不能順乎天,而溺于私心,是亦不能應人之望也。昔湯之征也,東面而征西夷怨,南面而征北狄怨,曰:奚為後我?此得兌說之道者也。武王自西自東,自南自北,无思不服,此亦得兌說之道者也。所謂順乎天而應乎人者,若湯、武是已。孟子論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誠服也。中心悦而誠服,兌之道也,是能應乎人者也。能應乎人,則順天矣。其應人也,非寒而衣之,飢而食之,又非有矜憐撫恤之言使之聞之也,聖人惟知道耳。故聖人知道而不知說,天下知說而不知道。道行有必致之說,初非有期于民者也。說以先民,民志其勞;說以犯難,民忘其死。非聖人固如是以說人也。在道論之,則非民情之說,聖人有所不敢為。必說在事為之先,則民可忘勞;說在患難之先,則民可忘死。民或未說,而欲覬其忘勞忘死,雖聖人不能也。是以聖人平居無事之日,使民飽食煖衣,養生送死无憾,所謂說以先之也。故文王事紂,非不能說民也;武王卒伐功,非能說民也。順天應人之道,聖人不得私焉。昧者充私情,故勞而日拙;聖人明公道,故逸而日休。天下可以無事處之矣。說道之大,有至于此。是以視民之自勸,皆可見說之大也。孟子嘗謂齊宣王曰:取之而燕民悦,則取之;取之而燕民不悦,則勿取。若孟子者,所謂知說之先民者歟!

象曰:麗澤,兌;君子以朋友講習。

麗者,附著相連之意,亦見上下之說,誠意交而連結也。說之大,有見于順天應人;而其微,有見于朋友講習。蓋順天應人之說,與朋友講習之說,大小不同,其情一也。孔子曰: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此朋友講習所以為說也。況天下大說,又有在于朋友講習之間乎?

初九:和兌,吉。象曰:和兌之吉,行未疑也。

初九固非知道者之事,而知兌說在和,其去道不遠矣,是以得兌之吉也。夫知和為說,不和為非。說則上不諂媚以從人,而下無私情示人之失。是則用和為貴,何所疑乎?疑者,上不知說之在道,次不知說之在和。既惑于說與不說之際,是以其行不能无疑也,吉亦无自而至矣。

九二:孚兌,吉,悔亡。象曰:孚兌之吉,信志也。

九二有剛中之德,蓋賢者之能自治者也,故知說之在我,不在于天下。不求說于天下,而孚兌之道自信其志,彼天下之說有不期而自至者矣,是以吉而悔亡也。使有心求說于天下,而不知信其在我者,則徇外忘内,物我兩失之,剛中之賢固如是乎?有賢如此,未有事是君為容說者也。昔成湯克寛克仁,彰信兆民,蓋信在我而信之者在人,雖君臣之道不同,其與九二孚兌信志之理一也。

六三:未兌,凶。象曰:來兌之凶,位不當也。

來兌,求說也。說自有道,其可求乎?失道求說,是以凶也。

九四,商兌未寧,介疾有喜。象曰:九四之喜,有慶也。

當兌之時,處上下之際,不妄從說,而擬議不遑寧,是知所擇者也。為臣如此,賢矣哉!故終有介疾之喜也。介然自守,外患不能入,故能全兌說之喜。喜非獨一身而已,終亦有及物之慶也。昔伊尹五就湯,五就桀,湯三使往聘之,然後幡然而改,所謂商兌未寧者如此。至于享天心,革夏正,所謂有喜有慶也。且隂者,陽所說也。捨所說而比五,故為商兌之義。然兌之象,剛中柔外,其象上行。九四捨三,而此五上行也。至於九五比上,失在小人,蓋亦上行之象。雖其性均本乎象,而得失之異,則係乎爻。

伊川曰:兩間謂之介。介,分限也。故人之守節者謂之介。

九五:孚于剥,有厲。象曰:孚于剥,位正當也。

當兌之時,居九五中正之位,宜其天下心悦誠服,而此有厲,何哉?蓋兌之象,上行不知擇賢,而比之反上親容悦小人之徒,是以危也。夫既得其位,又得其時,不能孚兌之道,而上比小人,故孔子惜其得位而失道,則曰孚于剥,位正當也。剥者,小人之事,安足與語說之大乎?古之人君,或以小人之術自任,雖苟一時之譽,終不能究大人之造者,孚于剥之謂也。孟子曰:舍其梧檟,養其樲棘,則為賤場師焉。惜乎九五之未進此道也。

上六:引兌。象曰:上六引兌,未光也。

說有引之而說者,從人也。隂柔不足以有為,引之則從人而說。蓋上六不當有事之象,无毁无譽,特不能光大而已。于道固无得,而亦未至于失已。故吉凶悔吝,无得而言焉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