䷄【乾下坎上】
需:有孚,光亨,貞吉,利涉大川。
天地之大,尚不能无所需以生萬物,況人道乎?有孚者,充實之美也。光亨者,輝光之大也。有是德,衆之所需也,需之亦以成是德也。貞則吉,需之道也。利涉大川,乾之健也。
彖曰:需,須也,險在前也。剛健而不陷,其義不困窮矣。需,有孚,光亨,貞吉,位乎天位,以正中也。利涉大川,往有功也。
以卦言之,乾猶需于五;以爻言之,五猶需于物,故曰需,須也。以乾之剛健,其遇險也,止于不陷不困窮而已,則險之為義大矣,能无需乎?有德以待天下之需者,九五也,故言位乎天位。以正中為需之主,宜矣。
象曰:雲上于天,需;君子以飲食宴樂。
先人曰:文、武以天保以上治内,采薇以下治外,而始于燕羣臣嘉賓者,需之道也。雍曰:序卦曰:需者,飲食之道也。飲食,朝夕之需也。人无饑渇之害,則飲食无需也。屯、蒙之後,天下之所需者在君,而君之所需者在賢。雲上于天,欲雨之象,萬物之所需也。飲食宴樂,所以養賢,膏澤將以及民,亦天下之需也。
初九:需于郊,利用恒,无咎。象曰:需于郊,不犯難行也。利用恒,无咎,未失常也。
以乾之剛,猶有畏難之義,則險其可犯哉?初九遠于難者也,故言于郊,于郊不犯難矣。勿以遠而妄動,乃盡畏難之義,是以利用恒,无咎。可需則需,不可需則勿需也;可應則應,不可應則不應也。此需時用常之道。
九二:需于沙,小有言,終吉。象曰:需于沙,衍在中也。雖小有言,以吉終也。
沙近水近,難也。近之必不能无難,故小有言。剛明之才,居柔守中,小言之傷,不為大損,是以終吉。欲无小言之愆,則遠于郊而用常可也。二雖不能遠于郊,而以寛裕居中,是雖有言而吉終也。叔孫武叔毁仲尼,子貢曰:其何傷于日月乎?終吉之謂也。
九三:需于泥,致寇至。象曰:需于泥,災在外也。自我致寇,敬慎不敗也。
于泥,則有難矣。不能于郊而于沙,不能于沙而于泥,則于泥之寇自我致之也,災自外來也。敬慎而不敗者,君子責己反身之道也。躬自厚而薄責于人,則遠怨矣,何敗之有?是以君子居易以俟命,敬慎也;小人行險以儌幸,鮮不敗矣。然君子雖因接物而有敬,而敬當在物先,故坤之直内,言存于物先也;需之九三、上六,見于用以接物而已。
六四:需于血,出自穴。象曰:需于血,順以聽也。
以陰柔之質,處衆剛之上,不能違而避之,反出自穴,是自求禍也,故需于血。然應于初九,自上應下,能順以退聽,故雖傷而无凶。
九五:需于酒食,貞吉。象曰:酒食貞吉,以中正也。
先人曰:既醉以酒,既飽以德,人有士君子之行。詩之所謂太平,需之所謂貞吉也。雍曰:飲食非自養也,養賢而已。養賢以及萬民,所謂應天下之需也。鹿鳴之君,蓋得需于酒食之道,天保之福,所謂貞吉也。
上六,入于穴,有不速之客三人來,敬之終吉。象曰:不速之客來,敬之終吉,雖不當位,未大失也。
先人曰:上六不當有事之地,至于三陽彚征,不能退聽以違之,雖敬之終吉,未大失而已。乃若鴻飛冥冥,弋人何慕焉?上六坎也,故不足以進此。雍曰:上六據非其位,不能退聽,徒知入于穴以避焉,僅免夫需血自傷而已,故曰未大失也。天道上行,理之常來,而敬之終无凶也。夫需之時,天下如饑之需食,渇之需飲也,故于郊、于沙、于泥,出入于穴,獨五自然,是為需之主。然水行需舟,陸行需車,莫非需也,卦特言其大者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