䷰【离下兑上】
革:已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
甚哉,革道之難也!天下之事,不和則革,和則无革,是革之繫乎時者也。聖人以道論之,乖于道則革,不乖于道則不革,是革又繫乎聖人也。然方革之初,固不能使天下之盡信,俟其盡信,則失時矣。故聖人觀當革之時,盡其在我,所以革之之道,雖衆所未孚,革已則其孚必矣,蓋得革之道故也。故卦辭首言已日乃孚,以明革道之難也。革道如之何?元亨利貞是也。元亨利貞,天德也,无欲也。革之而不失天德,是可革也。故革之而當,已日可孚,其悔亦亡矣。革之而失天德,是不可革也。不可革而革,則革之不當,已日不孚,必有大咎,不止于其悔不亡而已。悔亡者,凡欲革者皆有悔,是以革之當,則能亡其悔也。
彖曰:革,水火相息,二女同居,其志不相得,曰革。已日乃孚,革而信之。文明以說,大亨以正,革而當,其悔乃亡。天地革而四時成,湯武革命,順乎天而應乎人。革之時大矣哉!
息,滅也,非生息也。水火之性以勝相滅,然有相違者則不息也。不幸如二女同居而不能相違,其志復不相得,則必革而息矣。已日乃孚,言革而後信之也。文明以說,大亨以正,然後革而當,其悔乃亡。非文明以說,大亨以正,則知其革必不當,其悔不能亡矣。文明故見于未革之先,說故孚于已革之後。大亨故能終革之道,正故能明革之公。以是為當而悔亡,則革之道其難矣哉!然天地尚有革而不能廢,况人道乎?此湯、武革命所以不能自已也。惟順天,故元亨利貞;惟應人,故已日乃孚。上乃順天,下能應人,故悔亡。能此則為湯、武,不能此是篡也。且桀、紂之君,上則得罪于天,下則結怨于民。湯、武知當革之時,盡所以革之之道,以順天應人而已,曾无私欲焉,此革之道也。是以革通天道,非止人事改更而已,故曰大矣哉。
象曰:澤中有火,革;君子以治歷明時。
革,天道也,非人力也。天道謂之革,人力為之則曰篡也。惟革本天道,故卦具四德,而象言治歷明時,聖人所以明天道而欽授之,此革之所以為大也。
初九:鞏用黄牛之革。象曰:鞏用黄牛,不可以有為也。
革有革者,有革之者,有從革者,有輔君之革者,諸爻之義不同。初九在下,非能革人,亦非人所革者,從革而已,故固用黄牛之革。黄,中色也;牛,順物也。戒其用中而順從,是以不可有為也,不可戒辭也。初九雖非可為之爻,聖人之辭,又所以戒不知革道者也。
六二,已日乃革之,征吉,无咎。象曰:已日革之,行有嘉也。
六二得君得位,柔順中正,可以革矣。而臣道不當先君,故君已革而後乃革之也。已日乃革之,非從君之革也,謂終君之事而革天下也,是以進則吉而无咎。已日革之,則盡臣道,故其行有嘉。君未革而革之,則失君臣之道,非嘉也。
九三:征凶,貞厲。革言三就,有孚。象曰:革言三就,又何之矣?
革之為卦,上則九五,下則六二,為革之主。三不中而用剛,非革之主也。故以革道進則凶,以革道守則厲。不知革不可妄為,有天道存焉,非九三用剛炎上之性可自任之時也。首言征凶貞厲,蓋九三之象如此。下言革言三就有孚,則明革之卦辭言三就之道也。三就有孚者,謂元亨利貞悔亡及已日乃孚也。三者皆得之,是為三就也。故進則无凶,貞則无厲。九三既非其位,又非其人,而捨革言三就之道,則又何之乎?宜其征則凶,貞則厲,是誠不若初九鞏用黄牛之革矣。
九四,悔亡,有孚改命,吉。象曰:改命之吉,信志也。
九四近君而用柔,輔君之革者也。輔君之革,非自用也,故其悔可亡,而上下信之,是以有孚改命,吉也。不曰革而曰改命者,四不若二之中正,不能行已,日乃革之,大特可奉行改命而已,猶之出納之臣也。書曰:夙夜出納朕命,惟允。然則出納王命,以信為主,此九四所以有有孚信志之辭。信志者,志可信于人者也。
九五:大人虎變,未占有孚。象曰:大人虎變,其文炳也。
盛矣哉!九五之革也,大人之道也。且虎之文炳然而易見,大人之道文明而可覩,使天下曉然知大公至正,革命之當,无隂謀可疑之事,以順天應人,則天下不必占決而信之也。昔湯征自葛,而天下信之,其大人虎變,未占有孚之道歟?
上六,君子豹變,小人革面,征凶,居貞吉。象曰:君子豹變,其文蔚也;小人革面,順以從君也。
上六,革道既成,君子小人皆從。九五,大人而革者也。君子弸中彪外,至誠以從君,故其文蔚然以成豹變。炳者,文之著明也;蔚者,文之茂密也。豹與虎相類,蓋言從君之德也。詩所謂濟濟多士,秉文之德。羣黎百姓,徧為爾德是也。小人雖无德自將,亦能革面從君,不失順從之道,此所以為革道之成也。革道既成,則无革矣,猶欲以革進則凶,惟能居守其貞,是以吉也。書曰:夏迪簡在王庭。豈豹變之君子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