䷒【兑下坤上】
臨:元亨利貞,至于八月有凶。
臨以大臨小、上臨下為義。序卦曰:臨者,大也。蓋臨為大,而所臨者小故也。元亨利貞,天地生物之大德。澤下于地,施生物之德,故臨具四德也。自一陽生而為復,長而為臨,凡八變而得遯。遯,臨之反也。有臨之大亨,是以知遯之有凶也。有凶不必凶至,蓋有凶之理也。與隨有獲,其義凶同意。易于臨言月,于復言日者,日月皆一也。論天道則稱日,論人道則稱月,從其類也。堯典言日中、日永,稱日也;仲春、仲夏,稱月也。日之所次,月之所周,皆為一月。故後世為月令者曰:孟春之月,日在營室。雖别言之,合而言之,其義皆同。
彖曰:臨,剛浸而長,說而順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。
自一卦之象言之,二陽之生為臨,其生不已也,故曰剛浸而長。不言陽而言剛者,以初九、九二二爻言也。自内外二卦之象言之,則曰說而順。自九二成卦之爻言之,則曰剛中而應。順者,順天之道而說萬物也。九二剛中之德足以有臨,其有不大亨以正者乎?且剛柔之義相反以相生,故泰中有復,否中有傾,而臨之中有八月之凶也。君子知幾之義,欲其辨早而思其亡之戒也。
象曰:澤上有地,臨。君子以教思无窮,容保民无疆。
天之澤謂之澤,地之澤亦謂之澤,皆以及物為功,故澤為說也。猶坎之水,在上為雲,在下為雨,在地為水,具三者之義,斯為坎矣。坎之為水,本周流轉注,淵深莫測而已。及其為澤,皆兑之功也,然其道亦相須焉。此坎為險而兑為說之意也。觀雲雷為屯,雷雨作解,澤地為萃,地澤為臨,則知臨之及物至矣,是以有元亨利貞之德也。君子法之,以教思无窮,充澤之利也;保民无疆,充地之容也。不如是則不能大,不能大則不足以有臨也。
初九,咸臨,貞吉。象曰:咸臨貞吉,志行正也。
先人曰:臨、觀之義,或與或求,故初九、九二、六四、六五皆有焉。雍曰:咸,感也,感之而應也。初九以此道正而吉,无他求焉,可謂行正之君子。諸卦皆感而應也,獨臨、觀具與求之義者,蓋臨者求也,臨之者與也。童闚,求也;大觀,與也。
九二:咸臨,吉,无不利。象曰:咸臨,吉,无不利,未順命也。
剛中有應,為一卦之主。方剛長之時,權獨在已,而能感中順之君以求應焉,斯吉无不利矣。未順命者,有獻可替否之義,非獨順命而後利也。蓋君之所言而然,所行而善,則世俗謂之不肖臣。故舜之戒禹曰:予違汝弼,汝無而從,退有後言。六五中順之君在上,故九二以未順命為吉也。
六三:甘臨,无攸利。既憂之,无咎。象曰:甘臨,位不當也。既憂之,咎不長也。
以柔而居不中不正之位,是以不正之道,甘而說人者也,安足以有臨乎?无攸利者也。剛長泰來,又豈容小人以邪說誣民而充塞仁義也哉?能知時之變,懼而憂之,可以補過矣。咎不長者,憂則其咎不能久也。
六四:至臨,无咎。象曰:至臨无咎,位當也。
六之居四,柔之至也。初以至剛而感,四以至柔臨之。以至柔臨至剛,无乖爭之變,是為至臨。然位則當然也,知當然而然,則不失剛長之道,故无咎。
六五: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。象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。
聰明睿智,足以有臨,聖之事也。大君之宜也,何往而不吉也?舜之大智是也。舜執其兩端,用其中于民,其行中之謂乎?非行中,蓋不足以為大君之宜矣。中庸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,洪範皇建其有極,用敷錫厥庶民,皆行中也。
上六:敦臨,吉,无咎。象曰:敦臨之吉,志在内也。
有感而應,理之常也。无感而志在内者,蓋二陽方進,為君子道長之時,不以尊高自居,而有下賢之志,是厚于君子而薄于小人,德之盛者也。其有敦臨之吉,宜矣。以一身言之,則可獲吉;以臨之道論之,是无咎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