䷪【乾下兑上】
夬之成卦,乾在下,兌在上,以五陽爻决一隂爻,其象為决去小人,故謂之夬。夬者,决也。待小人之道,惟泰為得其正。大壯四陽在下,已戒乎用壯,况夬之五陽上行,其果于用决者乎?此聖人所以深致其戒。初爻言壯于前趾,則以用壯為不勝。二爻言惕號得中,則能備為勿恤。三爻言若濡有温,則以潛晦委曲為无咎。四爻言其行次且,則以退遜相先為悔亡。至于五爻以莧陸夬夬為未光,上爻以无號之凶為不可長,聖人之于小人,曷嘗必欲一决而去之哉?與僥倖于一勝,不若全善勝之道,此夬之貴乎健而說、决而和者也。
夬:揚于王庭,孚號有厲,告自邑,不利即戎,利有攸往。
彖曰:夬,决也,剛决柔也。健而說,决而和。揚于王庭,柔乘五剛也。孚號有厲,其危乃光也。告自邑,不利即戎,所尚乃窮也。利有攸往,剛長乃終也。
夬之為言决也,以五剛爻决去一柔爻也。有乾之健,所以能决;有兌之說,所以能和。决而能和,惟舜為然。以征有苗言之,揚于王庭者,謂柔乘五剛,以衆君子而决一小人,奉王命以正其罪,舜之咨禹徂征是也。孚號有厲者,謂以大號警戒于衆,使之知有厲而不敢以自安,雖危而實光,禹之會羣后誓師是也。告自邑不利即戎者,謂不以兵威為利,而告命行于自邑,不犯所尚乃窮之戒,益之贊禹班師,帝乃誕敷文德是也。利有攸往者,五陽尚往,而陽長隂消,是能决去小人而善其終,舜之舞干羽于兩階,而七旬有苗格是也。其終至于四罪,而天下咸服,則向之所謂說者,乃所以為健;向之所謂和者,乃所以為夬。夬之義可推矣。
象曰:澤上于天,夬;君子以施祿及下,居德則忌。
澤上于天,夬。如天之澤物,小大无間,君子以之施祿及下,初不待决,而小人皆為君子之歸。苟君子以剛德自居,屏絶小人,而為小人所忌,馴致兆釁,非善用决者也。
初九,壯于前趾,往不勝,為咎。
象曰:不勝而往,咎也。
夬卦與大壯卦,皆過乎陽者也。二卦下三爻皆乾體,其爻辭大畧相似。大壯四陽爻在下,初爻言壯于趾,趾随足而動,足未動而壯于前趾,則不能慮勝决矣。尚往尤有甚于趾,此大壯所以征凶,而夬則以往不勝為有咎也。
九二,惕號,莫夜有戎,勿恤。
象曰:有戎勿恤,得中道也。
夬卦之九二爻,與大壯卦之九二爻一也。大壯二五爻為應,所以貞吉。夬之二五爻不相應,剛果於决,未免惕號。惕者,懼也。號者,警也。有戎者,謂上六爻之小人也。九二爻得中道,故莫夜有戎者,可以勿恤。何者?恃吾之警懼,而使不能為吾之害也。
九三:壯于頄,有凶。君子夬夬,獨行遇雨,若濡,有愠,无咎。
象曰:君子夬夬,終无咎也。
夬卦與大壯卦下三爻相類,故初爻與三爻皆言壯。壯于頄者,頄,顴骨也,剛之見于顔面者也,德未能勝而機已先露矣。使小人見疑而為害,其視大壯卦之三爻尤為有凶,况以九居三,正君子夬夬之象。夬夬者,二體皆夬,太剛也。而不病于太剛者,重剛居三之上下,而三獨與上六一隂爻為應,上六亦以兌說之澤而應于我,隂陽和而雨者也。獨行遇雨,能無濡乎?謂為小人所濡,宜為君子所愠,然終能决去小人而无咎,此平、勃所以定諸呂之變,狄仁傑所以去二張之亂也。
九四,臀无膚,其行次且,牽羊悔亡,聞言不信。
象曰:其行次且,位不當也。聞言不信,聰不明也。
九四爻亦五陽之一也,至此與大壯卦為少異。大壯卦以四陽爻為壯,又震體為動,進則成决。至夬卦之九四爻,以兌體而說乎上之一隂,當四陽並進之時勢不能安,故曰臀无膚,其行次且,寧无悔乎?兌體為羊,與諸陽爻相聯為牽,若能聯衆陽而前,亦可同于大壯之悔亡。然四爻之位既不當,且兌體而說,非能决者,雖聞此言而不信。象以為聰不明者,言聰明為利欲所蔽故也。
九五,莧陸夬夬,中行无咎。
象曰:中行无咎,中未光也。
五爻,夬之主也,而何以言莧陸?董遇曰:莧為人莧,陸為商陸,二者澤草,皆易决之物。上六之象,盖以六居上,乃成卦中之小人,而九五爻與衆陽爻决之,又與九三爻同為重剛,故亦同謂之夬夬。然同三爻為臣位,夬夬固所宜也。五爻君位也,當揚于王庭,以正其罪,顧乃過于用剛,僅能决去一小人,雖得尊位大中,而于中為未光,豈知其危乃光之義?在夬之道,无咎而已矣。
上六,无號,終有凶。
象曰:无號之凶,終不可長也。
上六爻隂居隂位,以一柔乘五剛,剛長乃終,何待告令?故曰无號。凡决柔之道,不能忘乎警戒,曰孚號,曰惕號,皆告令之意。至此爻則无號而自决,是謂之終也。終凶不可長,則小人為君子之歸,而君子之道長焉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