䷒【兑下坤上】
臨之成卦,兑在下,坤在上,卦以二陽為主,而二陽在四隂之下,何取乎臨而謂之咸也?咸者,感也,感乎正應以為臨而已。蓋臨卦繼乎復卦之後,初陽方復,未可遽進,志于行正,所以咸臨貞吉也。二陽方進,而四隂猶未委順,以中而應,所以咸臨吉无不利也。三則不中不正,而居兑體,以甘言為說,二陽因之而進,所以甘臨无咎也。陽進于三,則卦為泰體,四應初而得坤體之至,故曰至臨也。五應二而為中行之君,故曰知臨也。上居終而為坤體之成,故曰敦臨也。此臨終為泰,勢所必至。然泰至上而吝,臨至上而吉者,臨方進而未極故也。
臨:元亨利貞,至于八月有凶。
彖曰:臨,剛浸而長,說而順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。
臨卦之二陽在下,君子道長之漸也。剛浸而長,指初九、九二言也。說而順,指内外二卦言也。剛中而應,指九二、六五言也。大亨以正者,所以釋元亨利貞之義。蓋乾言四德,純一不雜,臨言四德,而繼之以八月有凶,則不能純乎乾之德,大亨以正,天之道而已。所謂天之道者,乃隂陽消長,一往一來,循環不窮也。二陽為臨,以正而亨,未至于凶,乃著八月有凶之戒,此天道之必然者。何謂八月?周之八月為遁卦,又自臨卦至否卦,几有八月,二者皆陽消隂長之漸。夫剛長之時,而謂之消不久者,是聖人為君子慮,蓋甚深且切也。
象曰:澤上有地,臨。君子以教思无窮,容保民无疆。
澤以臨水,地又臨澤,為臨之象也。蓋下卦兑體,以朋友講習為教,而教思无窮者,則兑澤之无窮也。上卦坤體,以厚德載物為容,而容保民无疆,則坤載之无疆也。教而思之,容而保之,以此臨民,其無所不臨者哉!
初九,咸臨,貞吉。
象曰:咸臨貞吉,志行正也。
咸,感也。以陽感隂,故曰咸臨。夫當臨之時,四隂在上,而初以陽剛進于下,正咸感之義也。然陽剛之德,其實兑體,上行之始,豈遽以兑說感人哉?位在陽先,感之亦必有道。初九之位既正,而六四之應亦正,志于行正可也。聖人為君子慮,懼其或進,而所感非其道,必使之固守其正,故曰貞吉。
九二,咸臨,吉,无不利。
象曰:咸臨无不利,未順命也。
二爻與初爻皆以陽感隂,故皆曰咸臨也。初主于貞,未可有行,二主于中,善用臨者也。蓋二陽浸長,而四隂在上,其勢方盛,未能委順,故曰未順命也。所謂未順命者,臨終為泰,勢所必至,特未恃之而已。惟與六五之柔中為正應,上下以中相與,不特有致吉之道,推而行之,天下无所不利也。此二陽之所以浸長而不已者也。
六三,甘臨,无攸利。既憂之,无咎。
象曰:甘臨,位不當也。既憂之,咎不長也。
三為下卦兑體之主,位既不當,而二陽上進,乃以兑說之體,甘言以說乎下。君子說之不以道,不說也,如之何而以甘言說人哉?即上下互卦求之,兼震動坤順之體,以順為說,故甘臨无攸利;以動而恐,故既憂之无咎。象贊之曰:咎不長也。至是而為乾體,則二陽為之偕進矣。
六四,至臨,无咎。
象曰:至臨无咎,位當也。
三為兑體,至四為泰,而四即泰之坤位,坤以至哉為元,故曰至臨者,六四以隂柔在上而得其正,初九以陽剛在下而亦得其正。初以正而感,四以正而應,此至臨所以无咎。四與三皆言无咎,而難易不同者,三不當位而四當位故也。
六五,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。
象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。
夫五爻以柔中在上,而爻曰知臨,大君之宜,象曰行中,何謂也?中者,五之德也;五者,大君之謂也。此六五全為泰體,泰體之六五以中德居尊位,與九二之剛中相應,故二爻以包荒,用馮河,不遐遺,朋亡而得尚于中行之君。此六五亦以柔中主之,九二亦以剛中應之,其終至于二陽上行,四與上亦皆以正而近比于五,是能兼衆人之知以為知,而其知足以有臨,此知臨所以為大君之宜,宜其吉也。
上六,敦臨,吉,无咎。
象曰:敦臨之吉,志在内也。
上六居臨之極地,而无應于下,非能臨之者,而亦謂敦臨,何也?蓋敦者,厚也,坤之德至上而益厚故也。夫上三爻皆泰體,然泰卦至上,何以為否?上行之極,則否而已。臨卦之上六,得坤體之厚,以從陽為慶,而志在于内,是以不為否而為泰。考六爻之義,初與二、五皆言吉,二與四皆言无咎,惟上六志在于内,言其隂柔者,則得六三之无咎;言其從陽者,則得初與二之吉。爻辭兼是二義,而象獨以為敦臨之吉,則其從陽可知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