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總義卷十一
宋易祓撰
下經
䷣【离下坤上】
明夷之成卦,離下坤上。夷,傷也。言聖賢遭時之昏闇,而
【闕】傷其明也。是以上卦主紂,而下卦乃文王事。初之明夷,于飛垂其翼,則言羑里之難。二之用拯馬壯吉,則言濟難之急。三之明夷,于南狩得志,則言以明事君之義。下三爻
【闕】
苟有以扶其傷,則猶可復其明。自四:
【闕】。體以傷人之明者四。言入于左腹,則
【闕】。
其志五,言箕子利貞,則君子不能。
安其
【闕】,後列紂之位。當是時也,有箕。
子以保護
【闕】正救于外或者其庶幾
乎!而紂惡日甚,
【闕】。獨夫卒底于亂明夷之極也。聖賢
【闕】。
明夷:利艱貞。
彖曰:明入地中,明夷。内文明而外柔順,以蒙大難,文王以之。利艱貞,晦其明也。内難而能正其志,箕子以之。
【闕】明也。聖賢處明夷之世,固守其
志而不
【闕】所守,故卦辭曰利艱貞。
而已彖辭乃以
【闕】義文王得一卦之
用而以離明處坤
【闕】釋卦義故曰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
【闕】一爻之義而善處六五明夷之世彖
【闕】
故曰:利艱貞,晦其明,内難而能正其志。
【闕】。
二四為坎,坎險為難,于文王則曰大難,于箕子則曰内難,各因其所處之位,而皆能全其所。
【闕】。處明夷之世,而用晦以免難,不足以知
【闕】。
象曰:明入地中,明夷;君子以蒞衆,用晦而明。
【闕】。衆也。用晦而明者,離明之不息者也。明入地中,其
【闕】。雖傷,然浴于咸池,入于昆吾。
而復升于扶桑,豈終
【闕】?君子處之,未嘗無不可用之道。用之蒞衆者,
【闕】。
明自坤而離也。
初九,明夷于飛,垂其翼。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。有攸往,主人有言。
象曰:君子于行,義不食也。
【闕】。文王之事也。彖辭言内文明者是。
已明,
【闕】高飛,則弋人何慕焉?然君子不
能遽
【闕】垂翼,則有繳而射之者矣,豈離?
為飛,
【闕】不食。歷離之三爻為三日,互
震在
【闕】。君子于行,則言其往而囚于羑。
里三日
【闕】聖人何憂哉象以義不食
言之則憂
【闕】憂天下之義如是而往主
人有言而
【闕】蒙,難之極者也。
六二,明夷于左股,用拯馬壯,吉。
象曰:六二之吉,順以則也。
【闕】羑里者也。所謂夷于左股者,股在下。
【闕】右,尤切于左,夷于左股則傷猶。
未深,
【闕】位,思所以拯之之道,故曰用拯馬壯吉。
【闕】,拯而出也。壯,健也,指所比之。
三也。盖下
【闕】義。三為互坎,中位坎。
為美脊亟心之
【闕】馬壯之象二比
于三三自上拯之以
【闕】庶幾反昏為
明其體至順,乃為萬世。
【闕】以為吉也。
九三,明夷于南狩,得其大首,不可疾,貞。
象曰:南狩之志,乃大得也。
【闕】也。狩者,以明而行也。大首,君之象也。九三以剛居剛,又在明體之上,而屈于至暗之下,正而當位,與上為應,有欲正救其君之惡,而復
向于明,
【闕】。可疾,過于疾則亂,惟處之。
以正使之
【闕】已。此在文王之志,所以大得以明免
【闕】。
六四,入于左腹,獲明夷之心,于出門庭。
象曰:入于左腹,獲心意也。
【闕】之君子上卦坤體為至暗之地六
【闕】
上六闇主同德,必不以正而合如。
崇
【闕】,惡來之徒,極其奸邪,以蠱惑君心。
至此
【闕】。言入于左腹。腹者,至隱之地也。
左猶左,
【闕】正之道,探人主之隱微。
以售其深,
【闕】獲明夷之心,所謂獲明夷之日,于出門
【闕】播于外,小人情狀可畏也已。
六五,箕子之明夷,利貞。
象曰:箕子之貞,明不可息也。
【闕】獨不正其位,何也?紂為不道天下。
無
【闕】,遂為虛位。當時所謂三仁者,比干死諫而身不免,微子去之以存宗祀,惟箕子以
宗臣獲【闕】,徉彺為奴,其明雖夷,惟利乎!
貞以貞處
【闕】滅而明不可息特著箕
子于六五之
【闕】,此正明夷利艱貞之事,言其當紂之世,處内難而能正其志也。
上六,不明晦,初登于天,後入于地。
象曰:初登于天,照四國也;後入于地,失則也。
【闕】明而晦,紂之事也。紂之初履。
天
【闕】。國之象。及為淫邪昏惑,則反入于。
地
【闕】,法也。國與天地並,而與有立。
者,法也。
【闕】,故不列于五而列于上爻。
无位之地,
【闕】厥命,明夷之禍極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