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十翼】序卦传[明]林希元撰《易经存疑•卷十二》

[明]林希元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序卦傳

有天地,然後萬物生焉。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,故受之以屯。屯者,盈也。屯者,物之始生也。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蒙。蒙者,蒙也,物之穉也。物穉不可不養也,故受之以需。需者,飲食之道也。飲食必有訟,故受之以訟。訟必有衆起,故受之以師。師者,衆也。衆必有所比,故受之以比。比者,比也。比必有所畜,故受之以小畜。物畜然後有禮,故受之以履。履而泰然後安,故受之以泰。泰者,通也。物不可以終通,故受之以否。物不可以終否,故受之以同人。與人同者,物必歸焉,故受之以大有。有大者不可以盈,故受之以謙。有大而能謙必豫,故受之以豫。豫必有隨,故受之以隨。以喜隨人者必有事,故受之以蠱。蠱者,事也。有事而後可大,故受之以臨。臨者,大也。物大然後可觀,故受之以觀。可觀而後有所合,故受之以噬嗑。嗑者,合也。物不可以苟合而已,故受之以賁。賁者,飾也。致飾然後亨則盡矣,故受之以剥。剥者,剥也。物不可以終盡,剥窮上反下,故受之以復。復則不妄矣,故受之以无妄。有无妄然後可畜,故受之以大畜。物畜然後可養,故受之以頤。頤者,養也。不養則不可動,故受之以大過。物不可以終過,故受之以坎。坎者,陷也。陷必有所麗,故受之以離。離者,麗也。

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,故乾坤居首。

屯者,盈也,物之始生也。是應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,盈天地之間惟萬物,屯也。此屯所以次乾坤也。以需為飲食,是本需卦需于酒食及君子以飲食宴樂意。飲食必争訟者,蓋民生有欲,有欲必争。飲食,人之大欲也,故訟由之起。獄訟皆因田土,其為飲食顯然矣。

訟必牽連,人多不止一人,故曰必有衆起。

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,故曰衆必有所比。

衆人比輔於我,必須有以養之。制田里,教樹畜,皆養民之事也,故受之以小畜。

禮義生於富足,故曰:物畜然後有禮。

人有禮則安,無禮則危,故曰:履而泰,然後安。泰,寛舒也。安,安平也。必寛舒然後安平。

否者上下不交,同人者彼此相交也。始不相交而終必交,故否之後受之以同人。

與人同指,為人所歸者,物必歸之方有。人歸之,萬物歸之,則所有大矣,故受之以大有。

盈者,滿也。滿招損,故曰有大者不可以盈。

高而不危,所以長守富也;滿而不溢,所以長守貴也。故有大而能謙必豫。

隨生於豫,蓋樂則隨,不樂則不隨,故曰豫必有隨。喜樂隨人者,必有所事。弟子之從師,將以傳道解惑也;臣子之從君,將以行道建功也。天下豈有無事而隨人者哉?

臨不訓大,今曰大者,是引附可大之義。然以二陽而遍臨四隂,非小小者所可能,是臨亦大也。物必巨大,然後可觀,若小小事物,何足觀哉?

物有可觀,然後人與之合。聞所聞而來,見所見而去,是無可觀也。

物不可以苟合,必有禮以飾之。不執贄,則不可以成賓主之交;不納幣,則不可以成男女之交。

致飾然後亨則盡者,賁極反本之義也。南軒張氏曰:賁飾則貴於文,文之太過,則文滅其質而有所不通,故致飾則亨有所盡。言其不通,故受之以剥。

物不可以終剥,物極則反之義也。剥之為卦,陽窮於上則反於下,故受之以復。剥者,上之窮也;復者,下之反也。

既復於善,則無復不善之雜矣,故曰復則无妄。既无偽妄,然後可積畜而至於大矣,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也,故曰无妄然後可畜。

德既畜積於己,然後可以優游涵泳而充實之矣。故曰:物畜然後可養。乾文言曰:君子學以聚之,文以辨之,寛以居之。即此理也。

不專一則不能直遂,不翕聚則不能發散,故必有養然後能動,不養則不可以動。孟子曰人有不為也,而後可以有為,即此理也。故受之以大過,大過即動也。以大過之才,當大過之時,而行大過之事,是之為動而本於養也。

物極則反,勢盈則傾,故曰不可以終過,故受之以坎。坎者,陷也,過之所必至也。

陷必有所麗,然後可以扶危拯溺而出於險,故受之以離。離者,麗也。

右上篇。

有天地然後有萬物,有萬物然後有男女,有男女然後有夫婦,有夫婦然後有父子,有父子然後有君臣,有君臣然後有上下,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。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,故受之以恒。恒者,久也。物不可以久居其所,故受之以遯。遯者,退也。物不可以終遯,故受之以大壯。物不可以終壯,故受之以晉。晉者,進也。進必有所傷,故受之以明夷。夷者,傷也。傷於外者必反其家,故受之以家人。家道窮必乖,故受之以睽。睽者,乖也。乖必有難,故受之以蹇。蹇者,難也。物不可以終難,故受之以解。解者,緩也。緩必有所失,故受之以損。損而不已必益,故受之以益。益而不已必决,故受之以夬。夬者,决也。决必有所遇,故受之以姤。姤者,遇也。物相遇而後聚,故受之以萃。萃者,聚也。聚而上者謂之升,故受之以升。升而不已必困,故受之以困。困乎上者必反下,故受之以井。井道不可不革,故受之以革。革物者莫若鼎,故受之以鼎。主器者莫若長子,故受之以震。震者,動也。物不可以終動,止之,故受之以艮。艮者,止也。物不可以終止,故受之以漸。漸者,進也。進必有所歸,故受之以歸妹。得其所歸者必大,故受之以豐。豐者,大也。窮大者必失其居,故受之以旅。旅而无所容,故受之以巽。巽者,入也。入而後說之,故受之以兌。兌者,說也。說而後散之,故受之以渙。渙者,離也。物不可以終離,故受之以節。節而信之,故受之以中孚。有其信者必行之,故受之以小過。有過物者必濟,故受之以既濟。物不可窮也,故受之以未濟終焉。

有天地然後有萬物,有萬物然後有男女。太極圖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,二氣交感,化生萬物,此曰有萬物然後有男女。太極圖先有男女者,氣化也。有男女而後生萬物者,形化也。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者,氣化也。有男女然後有夫婦父子者,形化也。有天地則氣化流行,生出萬物,萬物之内,就有男女,故曰有萬物然後有男女。

夫婦配合,然後物生。生之者父也,所生者子也。故曰:有夫婦然後有父子。不言母者,統於父也。

君尊臣卑,固有定分。然當初有父子時,未有君臣;及至有君臣,尊卑從何而起?必是先有父子,然後父坐子立,有箇尊卑;及至有君臣,然後依此立箇尊卑等第,使君尊臣卑,若父子然。故曰:有父子,然後有君臣。

蒙引曰:有父子,則尊卑之分起。此之謂也。

上下統言,不止君臣,自天子至於庶人,隨在皆有箇上下。上下既具,則拜趨坐立之節形,宫室車旗之制興,行之必有禮,處之必有義,故曰禮義有所錯。夫婦相託以終身者,故不可不久。

物不可久居其所,是舍上文夫婦泛論物理。范質云爵位難久居,即其理也。聖人知進退存亡不失其正者,以此。

遯,衰退也。衰極則盛,故受之以大壯。

既壯必求進,非終於此而已,故受之以晉。學業既立,必求進於聖賢;治道既立,必求進於帝王。人之處家處事皆然。

晉必有所傷,此進極必止之理也,故受之以明夷,明而見傷也。

傷於外,必反其家者,反之以求安也,故受之以家人。家道如何而窮?此以時運言之也。夫有孚威如,終吉,正家久遠之道也。不幸遭家不道,信有所不孚,威有所不振,此則家道之窮也。家道既窮,則人心乖離,父不父,子不子,兄不兄,弟不弟,夫不夫,婦不婦,而家人離散矣。

乖必有難,家人乖睽,則相戕相賊之禍從此起矣,故受之以蹇。

物不可以終難,亂極則治之理也。解,難之散也,故受之以解。解者,緩也。不是遲緩之緩,乃是怠緩之緩,是懶散不嚴束整飭意,故以緩釋解。朱子小註懈怠之意是也。此又是轉一意,非復難解之義矣。

業精於勤而荒於嬉,懈怠不勤,其失必矣。為學為治皆然,故受之以損。損者,失也。

損而必益,謙受益之理也。謙降之極,天地人鬼之所予,福履之攸鐘也,故受之以益。

益而必决,貴不期驕之理也。當盛之極,必越理而妄為,有似於决隄防也。

决必有所遇,如孔、孟去齊則遇於魯,去梁則遇於齊,蘇秦去秦則遇於六國是也。此亦語其常爾。孔子之不得志於春秋,孟子之不得志於戰國,則終身無所遇也。

物情必相遇然後聚,如伊尹之遇成湯,呂尚之遇文王,孔明之遇劉先主,故聚。孔、孟周流無遇,安能一日聚哉!

聚而上者謂之升,積小以高大之意。物必積聚,方能上升,學業治道及立身成家皆然。

升而不已必困,知進而不知退之故也,故受之以困。困乎上者必反下,前既不得遂其進,勢必退却,無所往之故也。井在下之物,故取其象。此亦扭揑說過,非正義也。

井久必汚濁,不可食,必革去其汚濁,方可食,故曰井道不可不革。變腥為熟,易堅為柔,以為飲食者,鼎也,故繼革以鼎。

主器莫若長子,震為長子,故繼鼎以震。

物不可以終動,動極則止,故繼震以艮。

物不可以終止,止極則退,故繼艮以漸。

進必有所歸者,川流之進,必歸於海;學業之進,必歸於聖賢;行者之進,必有歸著之地也。

得人之歸,則大業可集。文王之三分天下有二,武王伐紂,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,可謂得所歸矣。

富貴之極而驕盈,必喪敗而失其所有。故曰:窮大者必失其居。唐明皇、宋徽宗是也。

為旅而無所容,必謙巽以求容,必然之勢也。

不深入則不能得其意而致悦,故曰入而悦之。人和悦然後胸中鬱結,以之而散,故曰悦而後散之。物終離則離散遠去而不止矣,不可也,故受之以節。節,止也。符節所以示信也,故曰節而信之。此節字又是轉一意,非復上之節矣。

有其信,是自恃其信也。自恃其信,必决行之,故為小過。行之决,乃過也。

有過人之才,然後能濟天下之事,故受之以既濟。物無終盡之理,盡則復生矣,故以未濟終焉。

右下篇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