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林希元撰
咸卦:䷞【艮下兑上】
咸:亨,利貞,取女吉。
彖傳曰:咸,感也。
《本義》:咸,交感也。
又曰:交相感應三句,當辨别得明。程傳曰:凡有動皆為感,感則必有應。所應復為感,感復有應。自其有動為感,感也。自其應復為感,亦感也。故曰:咸,感也。有動為感,此感彼也。應復為感,彼感此也。故曰:交,感也。有動皆有感,感必有應,此感而彼應也。所應復為感,感復有應,彼感而此應也。故曰:交相感應。四字只是兩字,兩字只是一字。柔本在下,今往居於上,是柔上交於剛也。剛本在上,今來居下,是剛下交於柔也。二氣相交,故其卦為咸。艮止則感之專,兑說則應之至。艮止兌說,是緣上文剛柔相感而取。若非上文有剛柔感應字,亦不取此義矣。男下女亦然。
艮以少男下於兌之少女,男先於女,男女之正也,二少相與婚姻之時也。
凡物不相感,則竟無有感而不應者。感而應,則其情通矣。故感有必通之理。卦辭亨,自卦體卦德上取。取女吉,就卦象上取。言占得咸卦者,其占當得亨通。然必利於貞,然後可以得亨。使不貞,則失其亨,而所為皆凶,是取女亦不吉也。所為皆凶,取女皆在其中。
彖曰:咸,感也。
說見卦辭下。
柔上而剛下,二氣感應以相與,止而說,男下女,是以亨,利貞,取女吉也。
解見卦辭下。
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觀其所感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言天氣下降,地氣上騰,此天地二氣相感應也。由是乾元資始,坤元資生,或氣化,或形化,萬物於是乎化生矣。聖人道德齊禮,使民感發而興起,是感人心也。由是從欲以治,四方風動,無有作好,無有作惡,暴民不作,諸侯賓服,天下於是乎和平矣。夫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天地之有感必通也;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,聖人之有感必通也。大凡自有所感而觀之,天地萬物之情咸可見矣,無有感而不通者。故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天地此感通也;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,聖人此感通也;屈伸相感而利生,日月寒暑此感通也;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,水流濕,火就燥,雲從龍,風從虎,人物此感通也。此句已說未說者俱在其中,蓋再照上文,又因以盡其餘也。
曰:天地萬物之情可見,則上文天地聖人及所未言者,如人物之類,皆在其中。程傳謂天地萬物之情,只是指上二句,覺未盡。蒙引謂推說,似是。然上文已說天地,復云天地,似贅了,故止作包已說未說底說為是。
天地交感,則其氣相通。萬物化生,在天地感通之後。然非天地感通,無緣有是,蓋天地感通之功效也。謂天地之感通者,要其終言也。天下和平,亦是聖人感人心之功效。曰聖人之感而通者,亦要其終而言也,與天地感通一般。天下和平,若作欲心,釋躁心,平天下化中,太深;若作人人親其親,長其長,又不切。予舊作人民歸順說,似淺,今改似安帖。
象曰:山上有澤,咸;君子以虚受人。
山上有澤,以虚而通,咸之象也,故其卦為咸。君子體斯象也,謂吾人一身與萬物酬酢,此心則為之主也。夫山惟虚,則能受澤之感。人心不虚,則有物先實其中。物之至者,皆拒而不受矣。故不以已見私意,先實其中,使其心空空洞洞,絶無一物以受斯人之感焉。程傳曰:中無私主,則無感不通。以量而容,擇合而受,非聖人有感必通之道也。
受人兼善惡說,或謂只就善邊說。夫人之言行,非善則惡;受人之感,善惡皆當兼受。若專取善去惡,心已不虚,又安能别其孰善孰惡哉?故當兼善惡為是。
初六,咸其拇。
咸以人身取象,初六處下,拇之象也。咸以感物為義,初六感於最下,感以拇也。咸其拇,若就象說,全不通,要只是象相感之淺者爾,須得意忘象。
象曰:咸其拇,志在外也。
言其感雖淺,然其志已在外而感物,非若方外自守之士矣。
六二,咸其腓,凶,居吉。
腓在人身,隨足而動,躁妄而不能固守。二當其處,有其象矣。而六復以陰柔居之,則其德亦躁妄而不能固守者也,故其象為咸其腓。夫咸其腓固非善者,然有中正之德,則其心本善,用能反之以居其所,卒亦無不善矣。占者如二之咸其腓則凶,若能反之而居其所則吉,隨所處而為吉凶也。
象曰:雖凶居吉,順不害也。
順,理也。言守道而不先動,則無害也。程傳說。
九三,咸其股,執其隨,往吝。
股隨足而動,不能自專者也。三當其處,故其象為感物以股,而專執其隨。夫不能自立,而專於隨人,亦可羞矣,故往則見吝。
執其隨,咸其股之義也。
象曰:咸其股,亦不處也;志在隨人,所執下也。
亦字承下二爻而言,謂下二爻陰躁,其不處不足怪。九三陽剛之爻,亦隨之而不處,則可怪也。夫大夫生世,貴卓然自立也。九三之志,專欲隨人,其所執亦卑下矣,寧不可愧乎?
九四,貞吉,悔亡。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
以憧憧往來,反觀九四之貞,只是往來付之無心爾。蓋盡吾所感之道,而人之應與否,皆所不計也,此便是正而固。憧憧,猶云切切。憧憧往來,不是憧憧於往來之間,亦不是往來。憧憧然是把箇往來放在心上,一往就要來,切切然不能已。纔去感人,就要人來應我,只管思慮。心中切切然不能放下,故曰何思何慮,言其不消如此。朱子語類曰:往來自不妨,只是不合憧憧爾。
又曰:往來是感應合當底,憧憧是私感應,自是當有,只是不當私感應。
言心之應物也,誠盡其當然之道,而往來付之無心。如是正而固焉,則無物不感,無感不通,故吉而悔亡。若方往時,就要他來一箇往來,憧憧然在心而不能斷絶,則但其思慮之所及者從之,所不及者不從也,故曰朋從爾思。
憧憧往來者,不知感應之理為自然,而用其思慮計,獲之私心,必不能一視同仁,而有揀擇去取於其間,其思慮有及與不及矣。其及者即應之,不及者不應也。故曰:朋從爾思。蓋所應止於其朋,所思之外不能及也。
貞者,施已之感,不必人之應也。惟不必人之應,則不私已之感,其應者亦感,其不應者亦感,無一人之不感,亦無一人之不應,故吉而悔亡。憧憧往來者,施已之感,必人之應也。惟必人之應,則私已之感,應者則感,不應者則不感,而其應之,亦惟其感者即應,不感者則不應矣,故朋從爾思。蓋憧憧往來,思也,朋則思之所及者,以其思之所及,故從而目之曰朋,猶云朋黨也。
象曰:貞吉悔亡,未感害也。憧憧往來,未光大也。
未字當無字看。本義不正而感,即下文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,是有害也。貞吉悔亡,則無此害矣。
未光大,以心術言。王者如天,不令人喜,不令人怒,其心術何光明正大也?若一箇感應憧憧而不能斷絶,則計獲覬望之私横於胷中,暗昧窄狹之甚,其去王者大公之道遠矣,故曰未光大也。
九五,咸其脢,无悔。
此於爻義無取,只就位上說。
脢不能感物而曰咸其脢者,帶,卦名,說猶同人上九帶卦名而曰同人于郊也。以其不能感物,故曰咸其脢;以其無私係,故无悔。五之咸脢,是箇偏枯寂寞之士,當世寡與,固無足取;然吉凶悔吝生乎動,五既不能感物,則悔吝無自而生,故无悔。
象曰:咸其脢,志末也。
士君子之生天地間,舉天地間事皆吾分内事,固無絶人逃世之理。今九五之咸其脢,則不能感物,既不能感物,則其志抑亦末矣。志末不可以不能感物,就是志末,因其不能感物,所以謂之志末。
上六,咸其輔頰舌。
上六當輔之處,又兌為口舌,故取其象。
上六以陰則有邪媚之嫌,居說之終,過於媚說者也。處咸之極,欲感人之極者,故其象為咸。其輔、頰、舌三者,備言極言,其無實也,凶咎可知,不假言矣。
象曰:咸其輔頰舌,滕口說也。
滕口說:只是解咸其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