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36卦-明夷䷣地火明夷(离下坤上)-[明]林希元撰《易经存疑•卷五》

[明]林希元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36卦-明夷䷣地火明夷(离下坤上)

明夷:䷣【离下坤上】

明夷:利艱貞。

離日入於坤地之下,明而見傷,故為明夷。在人事則是暗主在上,賢人君子為其所傷,如紂之時是也。在他卦則曰利貞,在明夷則曰利艱貞。蓋當明夷雖欲守正,有不能直遂者,故須艱難委曲以守其正,如箕子之佯狂為奴是也。

彖曰:明入地中,明夷。

以卦象釋卦名,不及義者,只見卦之所以為名,未及其義也。

内文明而外柔順,以蒙大難,文王以之。

内體離也,其德為文明;外體坤也,其德為柔順。時當明夷,是内文明而外柔順,以蒙大難也。夫大難在前,内抱明德,若不柔順以處之,鮮不及禍矣。故内文明而外柔順,以蒙大難,處明夷之道也。文王以之,言文王用此道也。

此卦中之一義,故《本義》以卦德釋卦義。

蒙引曰:本義云:蒙,大難,謂遭紂之亂而見囚也。此就文王以之句,内取其實而言也。下節内難謂為紂近親云云,亦然。

利艱貞,晦其明也。内難而能正其志,箕子以之。

晦其明是解利艱貞,正其志是申晦其明。晦其明,其明自在而不失,是能正其志也。如箕子之佯狂受辱,是晦其明也。故曰箕子以之,言箕子用此道也。

象曰:明入地中,明夷;君子以莅衆,用晦而明。

君子之莅衆也,不明則為人所欺,而物無以照;過明則聰察太甚,而物無所容。故用晦而明,蓋雖明而用晦,雖晦而明自在,總是不盡用其明之意。既不察察而明,亦不汶汶而暗也。用晦而明,不是以晦為明,亦不是晦其明。蓋雖明而用晦,雖用晦而明也。用晦而明,只是不盡用其明。蓋盡用其明,則傷於太察,而無含弘之道。惟明而用晦,則既不汶汶而暗,亦不察察而明,雖無所不照,而有不盡照者焉。此古先聖帝王所以威震天下之術也。

程傳意思甚好,但其意是用晦,所以為明,與本文之意稍異。

初九,明夷于飛,垂其翼。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。有攸往,主人有言。

初九在明夷之初,去上六暗主又遠,故其被傷特淺,故其象為飛而垂翼,其占為行而不食。所如不合,三日不食,如孔子絶糧之事。初九取象為飛,當時繫辭,聖人必有所感,但今不可考矣。

象曰:君子于行,義不食也。

此夫子以義言之,無亦有感於在陳絶糧之事歟?

六二,明夷,夷于左股,用拯馬壯,吉。

六二去暗主亦遠,故傷而未切,為夷于左股之象。然亦不可無拯之之道,故用拯之而得馬壯,則事幾不失,禍可免而吉矣。明夷,夷于左股是象,用拯馬壯吉是占。初、二二爻俱就位說,不取爻義。

象曰:六二之吉,順以則也。

依蒙六三行不順、咸六二順不害之例,順以則有二意。

蒙引曰:乘其傷未切而救之,順也。救之又速,是有則也。

九三,明夷于南狩,得其大首,不可疾,貞。

以剛居剛,純乎剛也。在明體之上,明之極也。居於至暗之下,正與上六暗主為應,則身當其禍,身任其責,不得已而舉事,所謂予弗順天,厥罪惟均者也。故為明夷于南狩,得其大首之象,是向明除害,成湯之伐桀,武王之伐紂是也。不可疾貞,言事須有漸,不可急遽也。夫為民除害,固所以解一時倒懸之急,然以臣伐君,非萬世綱常之福也。故占者當其事,不可疾急堅貞,為之必從容停待,若能悔過遷善,化暗為明,吾之本心也。不然,亦至於不獲已,然後舉事可也。苟無寛裕之心,有急迫之為,則是幸其君之不明,而乘時以邀利,乃後世簒弑之臣也,豈湯、武弔民伐罪之舉哉?若武王之觀兵於孟津,可見聖人不獲已之意,其有得於不可疾貞之旨矣。

愚意周公繫此爻,是有感於武王伐紂之事。

象曰:南狩之志,乃大得也。

大傳此句甚有意義。湯放桀猶有慚德,南狩之志乃為大得者,明伐罪弔民,聖人之志,以臣伐君,非聖人之得已也。

六四,入于左腹,獲明夷之心,于出門庭。

六四以柔正居暗地而尚淺,得力全在柔正尚淺上。有此二者,故猶可以得意於遠去。若非尚淺,則為六五、箕子之明夷矣;若非柔正,則為需九四之致寇至矣。

六四居暗地,入于左腹也。然以柔正居暗地而尚淺,則猶可以得意於遠去,故雖入於左腹,而幸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。左腹、門庭,皆自四居坤體而取。左腹,人之身也;門庭,人之家也。四與上六同居坤體,猶人之一身一家也。故其始也為入左腹,言其在身側也;其終也為出門庭,言離去其家也。此爻似漢梅福見王莽顓政,一朝棄妻子,至九江,入會稽,變名姓,為吳市門卒。

象曰:入于左腹,獲心意也。

即本義得意于遠去之義。

六五,箕子之明夷,利貞。

居至暗之地,近至暗之君,内難而能晦其明,正其志,箕子之明夷也。此箕子之貞也。占者利於守貞,亦當如箕子也。

象曰:箕子之貞,明不可息也。

箕子之貞,佯狂為奴也。佯狂為奴,晦其明也。雖晦其明,而明自不可息。爻辭無此意,此夫子之意也。

上六,不明晦,初登于天,後入于地。

不明其德,以至於晦,有惡不積,不足以滅身之意。言其初也不明其德,而終至於昏暗之極也。夏桀、商紂可見矣。

象曰:初登于天,照四國也;後入于地,失則也。

言身居九重之上,而照及乎四國也。故《本義》以位言失,則言失君道也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