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43卦-夬卦䷪泽天夬卦(乾下兑上)-[明]林希元撰《易经存疑•卷六》

[明]林希元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43卦-夬卦䷪泽天夬卦(乾下兑上)

夬卦:䷪【乾下兑上】

夬:揚于王庭,孚號有厲;告自邑,不利即戎;利有攸往。

夬,决也。决者,必然之辭,不止于去,言去之决也。以五陽之盛而去一陰之微,决然是去之不遺餘力矣,故曰决之而已。以盛陽而去衰陰,其必勝者勢也。聖人繋辭拳拳于决之之道者,理不可忽而勢不可恃也。卦辭五句,當作五項說。

揚于王庭,正名其罪也。原來君子之去小人,必正名其罪者,豈徒欲情真罪當,使欲無辭而心服哉?實欲暴揚其罪于天下,使奸人無所掩其惡,無所逃其罪爾。如唐高祖伐隋煬,後世猶恨不正其弑父之罪;唐中宗去武后,後世猶恨不正其革唐之罪。是豈慮無以服其心哉?正為罪大惡極,無以暴揚于天下爾。蘇軾作貶呂惠卿制詞曰:惠卿以斗筲之才,穿窬之知,首建青苖,次行助商。均輸之政,自同商賈;手實之法,下及鷄豚【云云】。天下傳誦稱快,正得揚于王庭之義。决小人非衆力不克,衆力非孚號不齊。若陳平交歡周勃以誅諸呂,狄仁傑密結五王以去二張,得孚號之義也。

君子之防小人也常踈,小人之謀君子也常巧。彼罪雖著,吾力雖齊,若安然自肆,以為無事,而忘危懼之心,未有不生意外之事者。若諸呂得志,陳平燕居深念,陸賈直入坐,而平不見。陸生曰:何念之深也?平曰:生揣我何念?生曰:足下極富貴,無欲矣,不過患諸呂爾。平曰:然。因請教謀諸呂之事。若陳平者,可謂能有厲者矣。五王既誅二張,薛季昶謂張柬之、敬暉曰:二凶雖誅,產、禄猶在,去草不除根,終當復生。二人曰:大事已定,彼猶机上肉爾,夫何能為?所誅已多,不可復益也。季昶歎曰:吾不知死所矣。劉幽求謂桓彦範、敬暉曰:武三思尚存,公輩終無葬地,若不早圖,噬臍無及。不從,故不久而禍作,是不知聖人有厲之義也。邑是私邑,告自邑,告命自其私邑也。自其私邑,告命所以治私邑也。故曰先治其私,只是躬自治耳。唐文宗與李訓、鄭注謀誅宦官,二人相挾,朝多計議,言無不從,聲勢烜赫,於是平生絲恩髪怨,無不報者。訓又出注于鳳翔,其實俟既誅宦官,并圖注,其所為如此,宜其不能誅宦官,反自取滅亡也。唐宦官曰:南衙文臣,贓動數十萬,謂我曹亂天下,不亦過乎?是失自治之義,無以服小人之心也。漢張猛、周堪、蕭望之輩,亦是如此。

不利即戎,言當有深謀秘計,不可專尚威武也。夫五陽強盛之時,威武其素有也。若無深謀秘計,而專尚威武以勝之,則必不能勝,而適足以取禍。惟不專尚威武,而有深沈之思。若漢諸呂為患,陳平燕居深念,納陸賈之計,而結歡平、勃,卒能誅諸呂而成安劉之功,可謂得不利即戎之義矣。利有攸往,是許其决之也。言有是五者,則可以决矣。盖以是决小人,小人必無不去也。

彖曰:夬,决也,剛决柔也。

分明是以卦體釋卦名義。本義不言,不知何故。

健而說,决而和。

蒙引曰:健而說,以德言;决而和,以事言。惟健而說,則决而和矣。言卦有健而說之德,故見於人事决而和也。然觀彖傳解易之例,人事就在卦體德中,無有就卦體德上體貼人事如此卦者。依愚見,健而說,以卦德言,而人事在其中;决而和,是贊美之辭。决字指卦名,和字通指健說。盖健則有發強剛毅之氣,而無逡巡畏縮之心,其决也不失之不及;說則有寛緩詳密之為,而無忿躁急迫之病,其决也不傷於過。無過不及而得其中,無所乖戾而得其和也。周子曰:和也者,中節也。即此和字意。

揚于王庭,柔乘五剛也。

以一小人加於衆君子之上,匪德而據高位也,故為小人之罪,而當揚于王庭。不知本義為何不取此義?

孚號有厲,其危乃光也。

其危乃光。危者,使平也。解有厲意,孚號帶言。

告自邑,不利即戎,所尚乃窮也。

謂尚威武,乃困窮也,故不利即戎。

利有攸往,剛長乃終也。

此卦五剛一柔,剛復長去則柔盡,去而為純乾矣。此見小人有垂盡之勢,攸往之所以利也。

象曰:澤上于天,夬。君子以施禄及下,居德則忌。

澤上于天,豈有是理?只是雨澤之氣積於上,則下决為雨爾。雨澤之氣上積於天,其勢必下沛,决之象也,故其卦為夬。施禄及於下,猶澤上於天而潰决也,此君子體易之事也。若居其德惠而不流及於下,則非潰决之意矣,故忌。

本義:未詳。

蒙引曰:夫傳例無仄辭,此卦之象辭有仄戒,故曰未詳。不然,義至明也,何未詳之有?

初九,壯于前趾,往不勝,為咎。

壯于前趾,兼當决之時、居下、任壯三意。盖當决之時,志鋭於决者,趾在下而進動之物。初居下,當趾之處,則有趾之象。居下本欲上進,又以陽居之,則益鋭于進,是為任壯也,故為壯于前趾之象。居下而壯于進,勢既有所不足,而事又有未善,其不勝也宜矣。君子之去小人,事成則以為功,不成則禍及身,而國亦隨之,適足以為過而已。若杜喬、李固之於漢,李訓、鄭注之於唐是也。初之不勝,不足哀其志之不就,直當咎其事之不臧也,故曰往不勝為咎。

蒙引曰:其不勝者,自為不勝也,故曰為咎。

象曰:不勝而往,咎也。

初九居下,而任壯其勢,不可勝也。勢不可勝,乃往而不顧,直是可咎。知時識勢,君子所尚。見險而止,是乃為知。不勝而往,咎將誰諉?

九二,惕號,莫夜有戎,勿恤。

九二剛而居柔,不過乎剛也。况又得中道,故能内懷兢惕,外嚴號呼,以自戒備。有備無患,故雖暮夜之間,卒有兵戎之變,亦自有防禦之道,不必恤傾危之患矣。

惕,心懼也。號,事懼也。暮夜,意外之禍也。心懼事懼,雖有意外之禍,亦可无患,有備故也。

象曰:有戎勿恤,得中道也。

凡自防之踈者,良由中道之有疚,遇事而不能酌其宜爾。令九二居下體之中,得乎中道也。得中道,故不任壯而戒備,故雖有戎,亦可勿恤也。

本義,只用象傳得中一意。

九三,壯于頄,有凶。君子夬夬,獨行遇雨,若濡,有愠,无咎。

九三當决之時,則其勢有所恃以剛,則其資足以挺過乎中,則所以用剛者又不得其當,是欲决小人而剛壯見于面目也。夫小人之傾險無所不至,君子無深長之思,而徒挺剛忿之氣,將見吾未能有加于彼,而彼先有加于吾矣,凶之道也,故其占凶。要之,君子何必然哉?顧其本心何如爾。本心果是要去小人,則雖與之合,如獨行遇雨,至于若濡,而為君子所愠,終必能决去小人而无咎也。

壯于頄,九三也。遇雨若濡,亦九三也。胡一爻而两象邪?盖九三本與上六為應,然其性體之剛,則能果决。其决而不牽于私者也,但其决之過于暴爾。聖人以其過于暴也,故為之危曰:壯于頄,凶。以其不牽私愛,故為之謀曰:君子夬夬獨行,遇雨若濡,有愠无咎。

象曰:君子夬夬,終无咎也。

曰:終无咎,則知暫時不免有咎也。所謂遇雨若濡,有愠是也。說者當有此意。

九四,臀无膚,其行次且,牽羊悔亡,聞言不信。

九四以陽居陰,不足于剛也。不中不正,才與德俱劣也。惟其如是,故其心不能自静,其才不足有為也。惟其心不能自静也,故居則不安,必與衆陽俱進,而為臀无膚。惟其才不足有為也,故雖與衆陽競進,而竟不能遂其進,故為其行次且。為九四計者,當何如哉?若能自知自屈,以已不足有為也,不與衆陽競進,而安出其後?凡其出謀吐慮,一一聽從于人,吾在君子黨中,惟因人成事爾。如是則能遂其進,而悔亡矣。然以四如是之性行,而當如是之時勢,肯但已乎?故雖聞牽羊悔亡之言,而亦不必信也。

蒙引曰:臀无膚,其行次且,危之之辭也。牽羊悔亡,教之之辭也。聞言不信,所以激厲之,使必信也。

象曰:其行次且,位不當也。

以陽居陰,位不當也。

聞言不信,聰不明也。

剛則明,柔則暗。居柔則暗而聪不明,是以聞言不信也。

九五,莧陸夬夬,中行无咎。

九五當决之時,為决之主,而切近上六之陰,其入于小人也深矣,故有莧陸之象。盖莧陸感陰氣之多者,五既入小人之深,其勢似難于决者。然為决之主,其義不可不决,而五為陽爻,又庶幾其能决者。故聖人教之曰:占者若决而决之,不為過暴而合于中行,則小人可去而无咎矣。夫决,志之堅也;中行,事之善也。不壯于趾,不壯于頄,中行之理也。

象曰:中行无咎,中未光也。

此夫子誅心之論也。五心有所比,以義之不可而决之,雖行于外,不失中正之義而无咎,然于中道未為光大也。宋神宗以人言而罷王安石,是中未光也,故不久復用。

上六,无號,終有凶。

自一陽之復,此時隂已漸消,積至五陽之夬,則衆隂之消已盡,僅有一隂而无復有黨類矣,故曰黨類已盡。夫以五陽之盛而决一隂,其勢豈能存?故終有凶,而象傳曰不可長也。

象曰:无號之凶,終不可長也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