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-[明]林希元撰《易经存疑•卷一》

[明]林希元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0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

坤卦:䷁【坤下坤上】

坤:元亨,利牝馬之貞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後得主,利。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。安貞吉。

第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-[明]林希元撰《易经存疑》者,耦也,隂之數也,已解在乾卦下。

二畫之耦名坤而象地,固隂之純而順之至矣。重為六畫,又得三耦,無復有陽以雜之,亦隂之純而順之至,故其名仍為坤。若重之得兌或離,則為夬、大有諸卦,不得仍為坤矣。

坤,天下之至順也。人能至順,則隨其所至而人皆愛敬,隨其所圖而无不成就,故元亨。言忠信,行篤敬,雖蠻貊之邦行矣,即此道也。

至信可以感豚魚,涉險難,和說以躡剛強之後,則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故人能至順,則温柔巽順之德,雖強暴難化之人亦有以化之,横决難處之事亦有以處之。信乎,元亨也!

利牝馬之貞,戒其順而健也。非順外有健也,只在固守其順而不失爾。蓋牝馬順而健行者,故取其象。貞字隨卦而取,在坤卦則以順健為貞。

曰元亨利牝馬之貞,說坤道理已盡矣。復有君子有攸往【云云】者,此為條釋其事,聞示其例,以明牝馬貞之意也。既曰先迷後得【云云】,復曰安貞吉者,此為申言以致丁寧之意也。

陽本居先,隂本居後,此隂陽之分也,乃常道也。故曰地道无成而代有終。居先自主,事必昏迷而不知所往,蓋其力量不足也。若退居其後,而從人以作事,乃得其常道。居後得常,其不迷可知矣。上只曰先迷,不曰失道,下只曰得常,不曰不迷,聖人之意以互見也。至彖傳始備言。

陽有發越,有斷制,故主義。隂主退藏,主收斂,故主利。此隂陽性質,不可得而強也。故坤之君子,所主但在于利,不在于義。處家必能生殖而致富,節儉而致贏。若夫嚴規範,肅紀度,以正倫理,閑有家,非其所長也。在國必能厚生以利用,富國而足民。若夫處大事,建大功,以安社稷,利生民,非其所長也。

西南隂方,凡隂類皆往。東北陽方,隂類則不往。往西南則隂與隂合而得其朋,往東北則陽非隂類而喪其朋。朋類既得,其足以濟事可知。朋類既喪而能濟事,無是理也。彖傳不言,欲人自得於言外也。

蒙引曰:西南、東北,亦不必拘定。假如自今西南之方,無親無故,其地有兵荒之變,有嫌隙之人,是不宜往也。故雖曰西南,然亦不可往,蓋即此便是東北道理矣。若東北方地果平易,俗果仁厚,又有親舊可依,即是西南道理,而吾所宜往者也。聖人只是要人所往得地,不可往非其所爾。愚謂蒙引此說,發前聖未發之旨。

利牝馬之貞,是牝馬之貞則利,非牝馬之貞則不利也。後得主,利西南,得朋,利也,牝馬之貞故也。先迷東北,喪朋,不主義,非牝馬之貞故也。安貞吉,是結上文之意。如後也,利也,西南也,坤之貞也,後則得,利則主,西南則得朋,此安貞而吉也。如先也,義也,東北也,非其貞也,先則迷,東北則喪朋,而義亦不主,是不安貞則不吉也。

貞是實字死字,兼順健二字意。安是虚字活字,其所安者,只是順健而已。二字虚實死活不同,本義乃析安為順之為,貞為健之守者,蓋為彖傳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豫設也。

安貞之吉,該順健二意。本義利以順健為正,可見也。安字當奚屬?只人之順健,便是安於正也。蓋健不出乎順之外,只順得堅固,便是健也。安不出乎順健之外,只人之順而健,便是安也。看來安貞二字,俱兼順健二意。

《本義》安順之為,貞健之守者,姑就安字上取一順字,就貞字上取一健字,以配合彖傳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之旨爾。蓋地德无疆,順而健也。君子安於貞,安是順之為,貞是健之守,則君子之安貞,亦順而健,故應地之无疆也。此本義分釋之意也。彖傳應地无疆,本義云安而且貞,地之德也,就把安貞當順健,正是因此。順健雖是兩箇字,其實只是一箇字。蓋健不出乎順之外,只順而不息,便是健也。除健不道,只道箇順字亦得。故

《本義》安者順之為,原非遺了健字也。貞字雖是兼順健兩意,然順非難,順而能健為難。去其易者,只就其難者取亦得。故

《本義》貞者健之守,亦非遺了順字也。

本義安者順之為,貞者健之守,如愚解似覺明白。然本義此兩句明為彖傳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兩句,故如此分配。在彖傳原无此意,依愚見不必如此分配,只據本文君子能安于貞,便是順而能健,于應地无疆一句,未嘗不貼如此分配,徒覺牽強而多事,不知明者以為何如?

彖曰:至哉坤元!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。

至哉,坤之元乎!萬物之生于天地間,不能自生也,皆資坤之元以生。蓋元氣既至,萬物皆露其端倪,呈其形質,是萬物之生者,資坤之元也。然坤非能自生也,一順承乎天之施而生之爾。蓋天氣一至,即承之以發育,未至不敢先,既至不敢後,其所以承天者,實至順而无所違忤也。

至哉坤元!至是到那極處,再无去處了。譬如人往京師,已至京師,再无去處。大哉乾元!大哉是十分浩大廣博,再无與比並。至是就一邊去到盡頭處,見其至;大是就四方八面說,見其大。此至大之别也。蒙引以伯夷、柳下惠、伊尹、孔子分釋,亦好。本義比大義差緩,是就聖人命辭意思說。蓋大是極口急急稱揚,至則意思詞語比大又稍寛了,故以為差緩爾。

坤厚載物,德合无疆。

高明在上,无不覆幬,悠久不息,此乾之无疆也。坤之廣博深厚,萬物无不持載,其德足以配合乎乾之无疆焉。故天覆地載,相為對待,未嘗委靡而不支;古往今來,相為終始,未嘗廢弛而不振。此可見坤之能配乾處。

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

含者,生意包於中,弘是其所包者廣也。光者,生意達於外,大是其所達者遠也。萬物生意,无所不包,可見其弘。萬物生意,无所不達,可見其大。含弘光大,坤之亨也。品物咸亨,是物隨坤亨而亨也。變萬言品者,就植物言,於坤亨尤著,與乾雲行雨施,品物流形一般。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二句,即是坤厚載物。蒙引問:含弘光大,何以謂之厚德?曰:含萬物而化光,則萬物皆在吐納之中,不謂之厚德而何?

牝馬地類,行地无疆。柔順利貞,君子攸行。

牝馬地類,順也。行地无疆,順而健也。故承之曰柔順利貞,言此即坤德之順健云爾。不敢自主,承天之施,以生萬物,柔順也。承天生物,直至於有終,利貞也。彖傳利牝馬之貞,本无四德,夫子以四德解,故為之說如此。要利貞兩字既相連接,此亦槩說去,不必太分析可也。蒙引謂自牝馬地類至此,全是言牝馬之貞,殊未見有利字意,却未是。又以至柔而動剛條,本義云牝馬之貞為證,亦不是。蓋文言後面又有後得主利而有常句,把利字另解了,故本義只云釋牝馬之貞。若彖傳則利字兼解,不妨為利貞並言也。

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。西南得朋,乃與類行。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。

先迷失道,是以失道解先迷。蓋隂本居後,今居先是失道,故迷也。後順得常,是以順解得常。蓋隂本居後,居先為逆,居後為順,故得其常道也。西南得朋者,蓋西南隂方,凡隂之類,皆往往西南,是與其類俱行,故得朋也。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,此彖傳外意,乃聖人以義言之,與需卦自我致寇,敬慎不敗一般。言東北雖喪朋,然能反而之西南,則終有慶,是為占者開遷善之門也。蒙引謂乃終有慶,此惟柔順利貞者能然,盖因本義所行如是,則其占如下文所云而言也。愚未敢主為何,蓋先迷失道以下六句,乃聖人解釋彖辭,又有好歹兩邊,不專是好邊,若乃終有慶,本於柔順利貞,何緣有先迷喪朋一邊?故愚不主也。原來本義所行如是,則其占如下文所云,乃是指下文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句,非指先迷失道以下六句也。言柔順利貞,坤之德也,君子所行如是,則其占安貞之吉矣。依愚見,朱子當初若不用此句,更好。

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。

後也,利也,西南也,坤之貞也;先也,義也,東北也,非其貞也。君子居後而不居先,主利而不主義,往西南而不往東北,能安於貞焉,則有得常之利而无失道之迷,有得朋之慶而无喪朋之凶,斯其吉也。夫至柔而動剛,至靜而德方,此順而且健,地德之无疆也。君子能安於貞,安者順之為,貞者健之守,則君子之安貞,即地德之順健。在坤地非有餘,在君子非不足,其身心之理,蓋與无不持載、悠久成物者同一揆,是有以應地之无疆也。

象曰: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。

地勢坤,言地勢順也。於此就見其厚,故君子以厚德載物。蓋坤之象為地,重之又得坤焉,則是地之形勢高下相因,愈遠而愈无窮,頓伏相仍,愈邈而愈无盡,何其順也!地勢之順,亦惟其厚爾。不厚,則高下相因,便傾陷了,安得如此之順?惟其厚,故能无不持載,故君子以之厚德,以承載天下之物。夫天下之物多矣,君子以一身任天下之責,則天下之民皆取足於我,非但羣黎百姓倚我以為安,而凡蠻貊夷狄鳥獸昆虫草木亦倚我以為命,使褊心凉德,其何以濟?而天下之望於我者亦孤矣。於是擴其心胸,弘其度量,展其經綸,普其利澤,舉一世之民躋之仁夀之域,知无不明,處无不當,政无不敷,恩无不洽,不但羣黎百姓咸獲其安,必使蠻貊夷狄罔不率俾,鳥獸昆虫草木罔不咸若,然後其仁始浹,其責始盡也。故曰:厚德載物,則君子亦一坤而與地同用矣。

高下只管相因去,都无窮盡,方見其順。若一望平夷,不見得順。本義解地勢,坤只是順,若厚,則於其順見之。本義至順極厚,當如此看。語類曰:惟其厚,所以高下只管相因去。若是薄底物,高下只管相因,則傾陷了,不能如此之无窮矣。可見是因厚故能順。

初六,履霜,堅氷至。

隂數六老而八少,老變而少不變,易道占其變,故不用八而用六。初六一隂在卦之下,隂始生之象也。天下之理无微不著,隂始生於下,其端雖若甚微,而其勢必至於盛大,故其象為履霜而知堅氷之將至也。蓋霜隂氣所結,隂之微者,一隂始生之象也。氷凍水而成,霜之盛者,一隂積至六隂之象也。无微不著,无霜不氷,占者遇此惟謹於微而已。微之不謹而至於著,將无及矣。

隂陽者,造化之本,是不可相无之隂陽,於此爻无相關,特言先有此一項爾。其類有淑慝之分,是不可相有之隂陽,即此爻之義也。

象曰:履霜堅氷,隂始凝也。馴致其道,至堅氷也。

當從本義作初六履霜,隂始凝也,方說得去。若依本文作履霜堅氷,則隂始凝也,意思當趕到下文馴致其道,至堅氷也方止,為履霜堅氷内著不得隂始凝也。

六二,直方大,不習无不利。

柔以體言,順兼用言,其意只是承天生物而不主始爾。正,柔順之德不偏也;固,其正不易也。正固是方,意思有内外之分,故曰直方大。

凡物員則動,方則靜,以其有四面一面著地劄定,更不轉移也,故取以言坤德。本義謂賦形有定,正是此意。大傳曰:蓍之德圓而神,卦之德方以知。其義亦可見。

直方,裏面便有大了。

又曰:德合无疆,坤之大者,用此以闡大之義爾。德合无疆,只是柔順正固,賦形有定之德合无疆。

六二柔順中正,爻辭直方大之德,皆自此而取。又得坤道之純,是合諸爻看,見得如此。蒙引以此句貼大字,恐未是。

《本義》:坤之直,坤之方,明直方之為坤道也。六二柔順中正,比諸爻又得坤道之純,故其德在内,則心无私曲,而坦乎其直;在外,則事皆當理,而截乎其方。且其直純乎直,方純乎方,直方之德,光輝盛大,又不待學習而无不利。取之左右逢其原,坦然由之而无疑也。六二之德如此,若占者平素有直方大,不習无不利之德,則今日所占之事,亦自然行得直方大,不待習而後利矣。

象曰: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

此當以方字屬動,把直作推原說,謂六二之動方矣,然由其存於内者直,是以見於外者方也。蓋體立用行之理,不專一則不能直遂,不靜翕則不能發散,天下道理皆是如此。

不習无不利,地道光也。

直方大,地道也。六二具直方大之德,則六二之道,即地之道也。地道光,只就不習无不利上見。蓋若待習而後利,尚有勉強矯揉之功,未免困苦艱難之弊,未見其為光也。不習无不利,則不待勉強矯揉之功,无困苦艱難之弊,所以為有光也。

蒙引把直方俱作六二之動,恐未是。

六三,含章可貞,或從王事,无成有終。

陽為章美,含章是包含其美於中而未著於外也。六隂爻,三陽位,位本陽,却以隂居之,是陽而帶隂,不純乎陽也。陽帶隂而未純陽,雖有章美,只是包含之而已,固未能充實光輝而著之外也。故取其象曰:含章可貞。言可貞固以守,未可出而有為也,為其才不足也。然非純於不出也,固將有待也。子使漆雕開仕,對曰:吾斯之未能信。是欲信而後仕也。六三之可貞,亦如是爾。故曰:含章可貞,以時發也。所以可貞者,以其有陽之章美爾。若无陽之章美,則如六四之括囊,終不許其出矣。

或從王事以位言,蓋居下之上,出潛離隱之時也,故不終含藏,或出而從王事。

以三之才,固未可以有為,而但可貞以守。然以三之位,則居下之上,不終含藏,又不容於守者。雖不容於守,而亦未必能大有為。故占者如有含章之德,則可貞以守。或從王之事,則始雖不能自成其功,而後必能因人以終其功。惟其含陽也,故但可貞以守,无成而但有終。亦惟其含陽也,故可貞以守,无成而有終。若非含陽,并其終亦不能有矣。此爻之辭純是占,其象則在占中。

无成有終,是先迷後得之義,不能自成其功,而因人以成其功也。本義始後字不必太泥,原來兩字從无成有終來。可貞者,未從王事之无成有終也。无成有終者,已從王事之可貞也。

象曰:含章可貞,以時發也。

以時發之時,不可作積滿之時。緣象傳不就三之才上說,以下之知光大觀之可見。

或從王事,知光大也。

此與文言同旨,但就為臣之分上說,不就三之才說,識君尊臣卑之分,君逸臣勞之理,故曰知光大也。

六四,括囊,无咎无譽。

隂柔才弱,既不足以有為,而又重隂柔,益甚矣。不中則不當時位,又不可以有為也,故其象為括囊。斂身不出,可以遠害,故无咎。然既不出以有為,亦无自而有功,故亦无譽。

象曰:括囊无咎,慎不害也。

慎字解括囊,即本義謹密也。

六五,黄裳,元吉。

六五居尊,明其為君位也。六為隂,隂性順,五又在上卦之中,是居順而得中也。中順之德,充於内而見於外,其一言一動,无往而非中順。中庸九經所謂尊賢、親親、體羣臣、子庶民、來百工、柔遠人、懷諸侯等事,皆備而有之,故其象為黄裳。占者如之,以内則盡己之道,以外則感人之心,是不徒吉,大善之吉也。

中順,以順為主,順而得中也。黄裳,以裳為主,裳之色黄也。大善之吉,言不但其事之吉,於理且无虧也。

象曰:黄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
黄裳元吉,文之在外者也,未有外而不本諸内者也,故曰文在中也。所謂中順之德,充諸内而見諸外者也。

上六,龍戰于野,其血玄黄。

上六,隂盛之極。夫隂盛至極,其勢必不肯下夫陽。陽之勢雖微,然見隂之抗,其心必不肯下夫隂。隂陽不相下,其勢必然相爭,故其象為龍戰于野。夫以陽之至微而與隂之極盛者爭,固无能勝之理。然隂不循其道而與陽爭,亦豈隂之利哉?故二者皆至於敗亡,其象又為其血玄黄。隂盛於陽,故與陽俱稱龍。陽衰於隂,故與隂俱稱血。謂之龍戰,則陽固龍而隂亦龍也。謂之玄黄,則陽固傷而隂亦傷也。初六曰:履霜堅氷至。以著陵陽之漸於其始。上六曰:龍戰于野,其血玄黄。以著陵陽之禍於其終。聖人扶陽抑隂之意,於斯見矣。

象曰:龍戰于野,其道窮也。

道,隂道也。窮,極也。隂盛之極,所以必與陽爭,而有龍戰于野之象。

用六,利永貞。

用六,言筮得坤之六爻者,俱用六而不用八。蓋隂數六老而八少,老變而少不變,用六則隂變為陽矣。隂柔不能固守,變而為陽,則剛足以濟柔而能固守,故利永貞。若能固守,則无往不利,即乾之元亨也。

象曰:用六永貞,以大終也。

陽大隂小,柔變為剛,始隂而終陽,故曰以大終始。小不能固守,大終則能固守矣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