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:元亨利貞,至于八月有凶。
二陽之卦取名曰臨,何也?夫邪正不兩立,陽進則隂必退,其勢然也。當一陽來復之時,雖有剛長之勢,然其勢猶孤,未見其陵逼於隂也。及二陽並進,則衆正彚征,為泰,為大壮,為夬,皆勢所必至,小人始無容足之地矣,故取其卦為臨。聖人慶幸之意,其見於此乎?
元亨利貞,俱就臨上說。羣邪退聽,君子之志得行,元亨也。不恃勢用壯而守道義,合於中行,利貞也。二陽寖長,巳有臨隂之勢,兌說坤順,九二剛中,上應六五,又有臨隂之善,故其占當得大亨。然又利於守正,蓋勢德兼隆,固君子得志之日。然所行不正,則德不合卦,而失自處之道矣,又安能以得志哉?故元亨而利於貞者,乃理之當然。彖易,聖人以為戒,而彖傳以為天之道也。
蒙引曰:元亨大半自勢上得,利貞大半自理上來。愚謂大半自勢上得,則小半自理上得,蓋剛長之時又有此善也。大半在理上來,則小半從勢上來,蓋有其善既當利貞,有其勢又當善用之也。
八月有凶,言平陂往復,天運之常,陽之長既可喜,陽之消又可憂。自一陽之復至二隂之遯,以卦計之,凡有八卦,以月計之,當得八月,到此時則隂浸而長,陽當退避,故有凶也。
彖曰:臨,剛浸而長。
剛浸而長,則駸駸乎不可禦之勢,冇臨之義也,故曰臨。
說而順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
說是和顔悦色,不壯于頄也。順是動而以順行,不突如其來也。剛中,所處得當也,而應有助也。夫君子之去小人,固自有道。若徒剛壯見于面目而無深沈之思,不順不中而失善處之道,勢孤援絶而無正人之助,則不惟小人不可去,而患害已生矣,又安能得志哉?故說而順,剛中而應,乃臨隂之善。聖人彖傳深嘉之曰: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
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。
本義意頗緩。愚意聖人是說二陽雖長,然不久將消,君子當預為之戒,不可付之天運之自然也。
蒙引曰:或謂主周正八月,非也。文王繫辭之時,未有周正,至武王得天下,方用周正。此可以破其說。
象曰:澤上有地,臨;君子以教思无窮,容保民无疆。
瀦水有澤,澤上有地,地高澤下,是上臨下也。臨下之道,教養二者而已,故君子以之。教民之意思無有窮盡,其容保乎民也無有疆限。教思无窮,其意思如兌,澤之深也;容保民无疆,其度量如坤,土之大也。教思无窮者,所謂聖人之心无窮,世雖極治,然豈能必四海之内無一物之不得其所哉?故堯舜猶以安百姓為病,若曰吾治巳足,便不是聖人矣,正是此意。容保民无疆者,蓋聖人之心無内外,如天地之無不持載,無不覆幬,天下民物皆欲使之得其所,是无疆限也。
初九,咸臨,貞吉。
咸臨,徧臨也。君子以世道為巳責。初九陽德方亨,則四隂皆在所臨之内矣,故其象為咸臨。占者能守其正,不失臨隂之道,則小人可去而吉矣。貞吉,只是元亨利貞之意。
象曰:咸臨貞吉,志行正也。
此申貞字之義,如屯初九雖盤桓,志行正也例。
九二,咸臨,吉,无不利。
剛得中而勢上進,所謂當剛長之時,又有此善也,故其占吉无不利,即卦辭元亨也。不言貞者,意此爻與初九一體,初既言貞,此不待言也。若謂九二剛得中而勢上進,猶盛於初,無待於言,則貞自是戒占之辭,何與爻德?且四陽大壯,其勢豈不尤盛?亦有利貞戒,何也?初言貞吉,二加之无不利者,蓋其德其勢俱盛於初,非初可得而比也。
象曰:咸臨,吉,无不利,未順命也。
六三,甘臨,无攸利。既憂之,无咎。
六三隂柔,不中不正,無可臨人,却把甘辭好語臨在下之君子,甘臨之象也。夫惟誠動物,君子難說,甘臨詭道,其誰聽之?故其占无所利。然制行在我,能知其无所利而改之,則无咎。
象曰:甘臨,位不當也。既憂之,咎不長也。
言其不中不正也。
曰:咎不長,則知其始之有咎也。始雖有咎,然能憂之,則可以免矣,故曰咎不長也。
六四,至臨,无咎。
處得,其位正也。下應初九,隂陽相得,其情密矣,故其象為至臨。言情意懇篤,所謂情如膠漆,契如芝蘭也。朋友以信,相臨切至,友道得矣,故无咎。不言吉利者,爻非剛中相臨,未必其善否也。朱子語録曰:至臨无咎,未必極好,只是與初相臨得切至,故謂之至。
象曰:至臨无咎,位當也。
只是本義處得其位。
六五,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。
人君以一人之身,臨乎天下之廣,若區區自任,豈能周於萬事?故自任其知者,適足為不知。惟能取天下之善,任天下之聰明,則無所不周,而其知大矣。堯舜之知而不徧物,急先務而已。六五柔中,下應九二,不自用而任人,可謂得臨下之道矣。故曰: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。其所行乃知之事,大君之所宜也如是。將見不用其聰,而聰自周於九圍;不用其明,而明自照於萬里。君道得而治可成矣,何吉如之?
象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。
即本義以柔居中,在爻為以柔居中,在臨為不自用而任人,此何以謂中?蓋人君不自用而任人,便是理之正當處,便是中。故曰:道者,天理之當然,中而已。此題最難,程文未好。
上六,敦臨,吉,无咎。
此爻只是卦位說道理,於爻義無取。蓋居卦之上,處臨之終,與人相臨,自始至終而無替,可謂厚矣。子曰:晏平仲善與人交,久而敬之,上六其有焉,故曰敦臨。厚德臨人,人無不服,而邦家無怨矣,故吉无咎。吉以事言,无咎以理言。
象曰:敦臨之吉,志在内也。
言其志專在於内卦之二陽也。有念念不忘之意,有厚道矣,所以釋敦臨之義也。
程傳以志在内為應二陽,蒙引用其說,今從之。
易經存疑卷三
<經部,易類,易經存疑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