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道無進而不窮,人事無伸而不屈,故升後受之以困。然一困而不振者,庸人也;在困而能伸者,君子也。砥節固窮,泰然不變其所守,則身困而道益通。故彖著亨吉无咎之辭,而屬之大人,所以敎處困之方也。困以剛揜得名,似乎二四五為所揜之君子,初三上為揜剛之小人,乃爻辭則皆以處困者言之。蓋易為君子謀,固如此耳。當剛揜之時,剛宜甚困,柔宜不甚困,乃二五剛中皆云利用。九四雖不當位,亦克有終,而初三與上皆極危厲之辭。蓋天下惟陽剛君子,所遇多窮,亦惟陽剛君子,無往不濟。若陰柔碌碌,平居無防患之識,臨事無濟變之才,一往而敗,固其宜耳。易之貴陽賤陰,大抵類是。
困,亨貞大人,吉,无咎。有言不信。
此卦坎下兌上,六爻陽為陰揜,不能自振,有困窮之義,故名為困。卦辭言處困之時,當守貞處默,以善全其道也。
文王繫困彖辭曰:困以困窮不能自振為義。當此時者,君子為小人揜抑,力窮氣沮,不克自展舒其蘊抱也。然處困者,能樂天知命而不憂,正己無求而不怨,身雖困抑,心自亨通,則得處困之正道而能貞矣。是貞也,非涵養素積於中,智識不淆於外者,未足以當此。故惟有守有學之大人,敦仁安義而有自得之吉,知幾固守而无自失之咎。所謂亨而得貞者,此也。苟非其人,不安乎義命,憤時嫉俗,形於議論,則雖有言,不能取信於人,適足滋多口之憎,而重益其困,大人豈如是乎?此又處困者所當戒也。
按:天道不能有順而無逆,人事不能有升而無困。惟善處困者,超然世外,不為物累,故身困而心不困。不善處困者,忿懑自鳴,招尤取怫,故身困而心益困。然則當困之時,亦在人自審其所處而已矣。
《彖》曰:困,剛揜也。險以說,困而不失其所亨,其惟君子乎。貞大人吉,以剛中也。有言不信,尚口乃窮也。
此《彖傳》是釋困彖辭,以明處困之有道,所以得亨也。
孔子釋困彖辭曰:卦何以名困?上下三剛皆揜於柔,是剛明之氣不能發舒,正直之志無由展布,所以為困也。然困何以得亨?蓋所謂亨者,不於其身,而於其心;不於其時,而於其道。以卦德言之,坎險而兌說,雖當困窮鬱拂之時,樂天知命,此中泰然無累,原自有所為亨者。窮居獨善,常得而不自失,此困之所以能亨也。其惟見真守定之君子能之乎!苟非君子,必不能也。其曰貞大人吉,何也?以卦體言之,二五剛而得中,剛則不撓,中則不躁。蓋困之移人,非乘其柔荏,即因其矜激。惟剛與中合,既不撓而屈於困,又不躁而重其困,所以守貞而為大人,有能亨之吉也。其曰有言不信,何也?以困時所尚者,宜用晦處默,反躬自信,雖困不足以窮我。惟心失所亨,急於自明,所尚者口給,興戎賈怨,乃為所窮,實自取耳。可不戒哉!夫當困之時,身可窮而道不可窮,蓋道之所在,不充詘於富貴,不隕穫於貧賤,無往而不得也。如孔子之從我所好,顔子之不改其樂,湛然無為。固不因困而得,亦不因困而失,適如其固有之初心而已。若後世之士,身處困窮,或侈談橫議,或標榜相高,徒足以招尤而召謗,豈君子全身之道哉。
《象》曰:澤无水,困,君子以致命遂志。
此《象傳》,是言君子處困之道,能守正而不屈其志也。
孔子釋困象曰:澤以瀦水,宜有水者也。坎水下漏,兌澤上枯,澤中无水,困之象也,君子體之以處困。凡綱常名敎所在,為吾志所欲成者。若臨難以求免,見義而偸生,利害之念動於中,是非之論不足惜,因循顧戀,是命不致,則志不得遂也。惟委致此命於度外,論是非不論利害,毅然獨往,惟欲求成其是,以遂吾不可奪之志。則無愧無怍,可以對天地;忘私忘家,可以質幽獨。吾志遂而亨莫大焉。此處困之正道也。夫君子居世,常則脩身俟時,命之在我者也;變則成仁取義,命之在天者也。惟居常盡其在我,理明識定,故遇變不惑,可以遂吾之志。若夫一念慷慨,輕生赴難,發乎意氣之動,而非循乎義理之實者,豈足以語此哉。
初六,臀困于株木,入于幽谷,三歲不覿。
《象》曰:入于幽谷,幽不明也。
此一爻是言,處困無術,身心交困而不克振也。臀,物之底也。幽谷,暗地。三歲,言其久也。
周公繫困初爻曰:初六居困體之下,即以陽剛處之,猶慮其不振,況陰柔乎?既無出險之才,束手坐困,轉側受傷,猶臀困于株木而不得所安也。且所居至暗,又乏觀變之識,無知妄動,益陷於險,而終不能自出。如入于幽谷,而三歲之不覿也。曷望其有濟乎?
孔子釋初象曰:陽剛者明顯,陰柔者暗昧。初之入于幽谷者,惟其以柔居暗,迷焉而不覺,昧焉而罔通。是暗於心者,自不能洞察於事,宜其益入而終無所覿也。
按:困六爻,剛為柔揜,不特剛困而柔亦困。蓋小人處心暗昧,既不明於邪正,又不明於利害,殫精勞神,思有以困君子,而先己自受其困。如初者,居無安身之地,行無見天之日,良由心術之不明也。故陽明為君子,陰暗為小人。觀人者亦在乎心術之間而已矣。
九二,困于酒食,朱紱方來,利用亨祀,征凶,无咎。
《象》曰:困于酒食,中有慶也。
此一爻是言,二膺寵遇之隆,當竭誠以圖濟困之功也。朱紱,王者之服,蔽膝也。亨,當作享。
周公繫困二爻曰:九二剛中,是其德能濟困者。以一己繫天下安危之重,位高祿厚,任事賢勞,反足維縶其身,若困于酒食者然。且上與五同德,眷顧日隆,其慇懃晉接之意,有加無已,又為朱紱方來之象。如是則君之寵遇已極,人臣當此,宜如何以承之也?為二計者,惟有殫心盡力,用格天享帝之誠,以矢股肱心膂之報,如享祀然。雖時事孔艱,未免以征則凶。然義所當行而吾行之,自不至於有咎耳。
孔子釋二象曰:九二寵任之隆如此,蓋以二有中德,自能盡忠竭智,濟時之困,而有保邦致治之慶也。然則困于酒食者,蓋以一身之勞瘁,致天下之福慶。身雖困而道則亨,凶與无咎,不必言矣。
按:事君之道,不避難,不辭賤。言乎臣職之當然,凡委贄者所同也。然寵寄愈重,則報稱愈難。遺大投艱,其責尤無容旁貸。人臣處此,誠一不貳,勿以強弱利害動其心,勿以成敗利鈍沮其氣。竭股肱之力,而濟不濟聽之天焉,斯為臣道之正乎。
六三,困于石,據于蒺蔾。入于其宮,不見其妻,凶。
《象》曰:據于蒺蔾,乘剛也。入于其宮不見其妻,不祥也。
此一爻是言,不善處困者,益以致困,為可戒也。石,指九四。蒺蔾,指九二。宮,謂六三。妻,謂上六。
周公繫困三爻曰:六三以陰柔之質,不中不正,處險極而用剛,不自度其才德,乃欲前推四以上進,而四之剛則堅于石也。是反受其困,而不能動,如困于石然。欲退倚二以圖安,而二之剛則銳于蒺蔾也。是據非所據,而不可依,如據于蒺蔾然。當此之時,進退出入,無一可展舒,岌岌乎殆矣。雖有上六以為應,欲求配偶,亦終失其所安,而不可得見。有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之象,是則禍必及身,而家隨以喪,凶莫甚焉。
孔子釋三象曰:據于蒺蔾,以三乘二之剛,非所據而據,其何能得安也?故還而自顧,孤立寡援,一無依倚,至於妻不可見。則眾畔親離,危亡立至,不祥孰大於此,所為凶也。
按:困之三陰,始相締交,以揜其剛。究之,初六之困,既以自陷於不明;至六三之凶,更且自召其不祥,設心愈險,則召禍愈深。惟上六處困之極,悔心漸萌,猶可轉而得吉。然則,為小人者,盍亦思所自反乎?
九四,來徐徐,困于金車,吝,有終。
《象》曰:來徐徐,志在下也。雖不當位,有與也。
此一爻是言,拯人之困,有志者事終成也。金車,指九二。
周公繫困四爻曰:九四與初為正應,初方困於下,不能自振。在四當急為救援,以圖共濟之功。但以陽居陰,才力不足,棄之則不能坐視,欲往則不可徑行。遲回猶豫,其來也徐徐然。至初之望援,豈不欲急於就四而前進哉?祗為九二所隔,勢不能通,若困于金車,不得遂進者。然是其始也,四以己之所應,急難方殷,而才不能以速拯,為可吝矣。究之相應者為正,中阻者為邪,邪不勝正,終無日隔之勢,而有自合之理。彼此相得而有終也。
孔子釋四象曰:四之來徐徐者,其事雖若緩,而志實在下,其心未嘗不切也。人患無其志耳。苟志在初,雖居柔不當位,才不能濟,而始離終合,必得遂其相與,庶幾困不終困矣。
按:九四方為柔揜,乃欲藉初柔以有終,何也?蓋君子之於小人,絶之未嘗太嚴,所以示包荒之量;與之不可太速,所以遠朋比之嫌,故能用小人而不為小人所害。此四之善行其志也夫。
九五,劓刖,困于赤紱,乃徐有說,利用祭祀。
《象》曰:劓刖,志未得也。乃徐有說,以中直也。利用祭祀,受福也。
此一爻是言,五以至誠感人,能解困而得亨也。受傷於上曰劓,受傷於下曰刖。赤紱,臣下之服。
周公繫困五爻曰:九五上為陰揜,見蔽於近習。下則乘剛,又逼於强臣。是上下皆受其傷,而為劓刖之象也。如是則臣下不為我用,而反為其所制,是為困于赤紱也。幸其剛中而居說體,能善用其剛。不動聲色,從容和緩,乃徐而圖之。既不失之因循,復不傷於躁激。卒之大權漸收,不憂旁落。始受傷於上下者,今不終於傷,而可有說耳。推此道也,至誠感物,莫如祭祀。用是以感化臣下,而有不誠服者乎?其為說也必矣。
孔子釋五象曰:五之志本欲濟困,今陰揜則蔽,乘剛則危。身自受困如此,豈得志之時乎?乃徐有說,本由中德而以直行之。中則不偏,直則順理。開誠布公,困從此濟,而志可得。即用以祭祀,猶可以格神明,而受福祐,況在下之臣乎?所以徐而有說也。
按:拯困之功,不在急躁,而在舒徐。急則忿激誤事,緩則從容觀變,靜俟機會,而易以成功。如光武焚書而安反側,宋祖談笑而釋兵權,得此道也。漢唐末世,時際艱難。羣小播亂,不思所以消導解散之術,輕發潰決,反致召禍,此皆不審於徐之故歟。
上六,困于葛藟,于臲卼。曰動悔有悔,征吉。
《象》曰:困于葛藟,未當也。動悔有悔,吉行也。
此一爻是言,當困之極,惟悔過可以得通也。葛藟,引蔓纏縛之草。臲卼,動搖不寧之貌。
周公繫困上爻曰:上六陰柔,處困之極,才弱時窮,欲動以求解,則識力不充,束縛而不能解;欲靜以求安,則事勢所迫,又震撼而不能安。為困于葛藟,于臲卼之象。展轉思維,才既不足有為,勢復難於安處,動輒有悔,無往而不困也。所以然者,惟柔而自廢,失其處困之道,故至此極耳。為上計者,若能翻然振作,興起悔悟之思,以改其因循之習。力反而征行則明作有功,而吉可知矣。
孔子釋上象曰:上之困于葛藟者,以陰柔為累,無解困之才,所處未得其當也。以未當而得悔,即以未當而能悔。將窮則思變,動罔不臧。是以吉之道而行,則其行為吉行矣,何困之不亨乎。
按:困五爻皆不言吉,而上獨言吉者,蓋物窮必變,困極則通。因其悔心之萌,開以自新之路,困則凶,行則吉。聖人所以挽回世道,砥礪人心,化小人而為君子,吉莫大於此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