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25卦-无妄䷘天雷无妄(震下乾上)-[清]牛钮撰《御制日讲易经解义•卷七》

[清]牛钮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25卦-无妄䷘天雷无妄(震下乾上)

无妄之謂誠。以天道言,實理之自然也;以聖人言,實心之自然也。震者動也,動以天為无妄,動以人則妄矣。

《彖傳》釋卦辭曰: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,剛德在内,心不妄也;為震主,動不妄也。動而健,則勇於義而不屈於物欲。九五以剛居中,在己正也;下應六二,柔順中正,所應正也。正則天命之當然也。匪正則違乎天命之正,而不可以有行矣。對時育物,先王亦順天時而已,何有妄焉?初之吉,二之利,其无妄也,一時也。三之災,四之貞,五之疾,上之眚,亦非有妄以致之也,亦一時也。時當動而動,不當動而不動,所謂動以天也,所謂正也。彖辭於利貞之下,即繫以「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」,明无妄之不可不出於正也。爻辭於无妄之極,亦繫以「无妄行,有眚,无攸利」,明執一不變者即匪正而妄也。然則彖言全體,爻言一節,其無不以正垂訓也,意深切矣。有无妄之實心者,可不審時以趨於正也歟。

无妄,元亨利貞,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。

此卦震下乾上,本天而動,動而不妄,故為无妄。卦辭言,心出於正,則隨感而皆通。稍涉於妄,則往行而有礙也。无妄,實理自然之謂。匪正,謂不合正道也。

文王繫无妄彖辭曰:盈天地間,惟此真實之理而已。卦變剛來而為震主,其心純乎天理,動而皆實。卦德震動乾健,卦體剛中而應。則德既純一,而誠能動物,此无妄之所以元亨也。然其所以亨者,利於至正耳。若知有未至,理有未窮,而以偏倚之見行之,則自信為正者,政匪正之所伏也。雖无妄心,而不合於自然之理,即匪正矣。匪正則災眚隨之,以之處事應物,徒有紛擾之患,而安能利有所往哉?

按:无妄即所謂誠,誠則自無不正。而又勉以利貞,何也?蓋人無格物致知學問思辨之功,則有志在祛妄而反墮於妄。本欲從正,而反悖於正者,以此自治,必有言偽而辨,行僻而堅之失,而受病在一身。以此治人,必有不諳物情,不識時宜之弊,而受病在天下。從來妄之溺於利欲者易見,妄之溺於意見之偏、學術之誤者難知。惟其難知,是以果於自用,輕試之世道民物,而貽害無窮也。宜聖人極論而深戒之歟。

《彖》曰:无妄,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。動而健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命也。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,无妄之往,何之矣?天命不祐,行矣哉?

此《彖傳》,是釋无妄彖辭,以明无妄則應天之命,匪正則失天之祐也。内外,以六畫之卦言,下三畫為内,上三畫為外;以三畫之卦言,下畫為内,上畫為外。凡畫卦者,自下而上有由内及外之義也。剛中,指九五。何之,言無所往也。祐,助也。

孔子釋无妄彖辭曰:卦之名為无妄者,以卦變剛自訟之二來而居初。則天德之剛,不馳於外,而還為一心之主。此中渾然,一无妄也。卦德震動乾健,既有震動之才,而不屈於物欲之擾。所主之剛,不因動而移也。卦體五之剛中,下應於二。既有實意之孚,而不涉形迹之偽。所主之剛,不因應而私也。无妄如是,理宜大亨,而必利於以正者。蓋以天之賦命於人,本無不正之理。而人之受命於天,必盡去邪妄之私。斯人之妄去而天之命見矣。所謂「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」者,以正則可行,而匪正則不可行。乃猶自以為无妄而欲往焉。動而輒阻,又何之矣?失其所主之剛,而悖乎天命之正,其何以獲祐而行之哉?蓋天人無二理,總不出於一誠。所以惟命不于常,惟德為有常。若無无妄之實,而逞其私智,妄意天命可冀,其不流於後世圖讖之說幾希矣。聖人之書,不且為奸雄嚆矢哉!

《象》曰:天下雷行,物與无妄,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。

此《象傳》,是言先王體无妄之象,以盡參贊之道也。茂,盛也。對時,順合天時也。萬物之物,兼人言。

孔子釋无妄象曰:卦體乾上震下,為天下雷行之象。雷行於天下,陰陽交和,相薄而成聲,正發生萬物之時。天所賦與,洪纖高下,各正其性命,無有滲漏,是隨物而皆與以无妄之理。先王法天理物,以為天之无妄不可見,其可見者時也。受天之无妄以成形者,物也。本至誠充積之衷,以對天時而順序布和,以育萬物而省刑弛禁,則時與物皆歸无妄之中,而先王亦惟順承夫天命而已矣。

按:《尚書》有羲和之命,《周禮》重教養之條,皆本无妄之念,以對時育物,使各得其性而已。若稍涉妄念,如漢武之封禪,梁帝之戒殺,又奚足法焉。為人君者,其務以聖帝賢王為則哉。

初九,无妄,往吉。

《象》曰:无妄之往,得志也。

此一爻是言无妄之初,動與天合者也。无妄,以心言。往吉,以事言。

周公繫无妄初爻曰:初九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,是其中心誠實,遏人欲之萌,存天命之正。而又在卦初,上合九四,兩剛相遇,不牽於係應之私,无妄者也。但居動體之下,理無不往,然初非有心於往也。至誠所感,而物我交通,此以誠求,彼以誠應,何吉如之!

孔子釋初象曰:所謂「无妄之往」者,蓋天下惟誠能動物。初志存於无妄,以之處事,則順而祥;以之臨人,則感而化。又何往而不得其志哉?大抵身世之扞格,皆由私見之未除。无妄則一實理相感召,所謂至誠而不動者,未之有也。聖賢之待物,帝王之御世,總不出一誠而已矣。

六二,不耕穫,不菑畬,則利有攸往。

《象》曰:不耕穫,未富也。

此一爻是言,六二任天而動,不襍以人欲之私也。耕,春耕。穫,秋收。菑,開田。畬,成田。一歲之農始於耕,終於穫。三歲之田始於菑,終於畬。未富,無求利之心也。

周公繫无妄二爻曰:凡理之自然而然者,非妄也。心之有為而為者,乃妄也。二柔順中正,又上應五之中正。居動體而能順乎中正,實能无妄者也。其於天命之正,所宜盡者,純其心於无間,而絶無求得於外之心。辟之耕穫菑畬,皆求得於外者也。去其耕穫菑畬之心,而後可還其无妄之本體,故有不耕穫,不菑畬之象。然有无妄之心,亦有无妄之福。二能如此,福澤自至,則有所往而自無不利矣。

孔子釋二象曰:所謂不耕穫者,二之立志淡漠,泊乎無營,絶不念及於利而為之,則无妄之心,一如未富之心也。漢儒董仲舒曰:「正其誼不謀其利,明其道不計其功。」人但盡所當為而已,利害得失,豈足營心乎!然不正誼則已,正誼則利必歸焉;不明道則已,明道則功必集焉。又屬一定之理。以此在下,則孔子所云寡尤寡悔,祿在其中;以此在上,則大舜之有天下不與,而祿位名壽之必得。此六二利有攸往之旨也。

六三,无妄之災,或繫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災。

《象》曰:行人得牛,邑人災也。

此一爻是言六三處不得正,而致无妄之災也。邑人,謂居者。

周公繫无妄三爻曰:三以陰居陽,不中不正,處下之上,則居非其地。應上之剛,則遇非其人,是无妄而有災者也。然天下事,有失則有得,乃三處得失之外,而獨攖其災,此蓋出於尋常意計之外者。象猶或繫之牛,行人牽之以去,而居者反遭詰捕之擾也。君子於此,亦惟聽之適然之遭,以順受乎天命之正已爾。

孔子釋三象曰:得之所在,災亦及之,此人所及防也。行人得而邑人災,此蓋有不及防者。君子於此,惟有順以聽之,而安能預為避患之計乎?

按:六二得位而有无妄之福,六三失位而有无妄之災,皆時為之也。如李泌周旋肅代之朝,深為小人所忌,而得以功名終,此无妄之福也。陸贄竭知盡忠,濟其君於險難,卒以被讒而斥逐,此无妄之災也。君子亦惟盡其在我,而禍福不以動其心,庶全乎天之正命矣。

九四,可貞,无咎。

《象》曰:可貞无咎,固有之也。

此一爻是言,九四以正道自守,而无妄動之失也。有,猶守也。

周公繫无妄四爻曰:四得乾體之剛,下無係應,是天德為主於中,而物交不引於外。无妄不待言矣。然剛則思動,動即離於咎。幸以九居四,絶無過恃其剛之心,故可堅守其剛,而事變云為,皆不為之動。則天德在我,而命亦祐之,又何咎之有?

孔子釋四象曰:四之可貞无咎者,蓋以无妄之理,去與來,其幾甚微也,稍懈即妄矣。故必固守而勿失之,然後可免於咎耳。

按:諸卦有以九居四為不正者,為其以剛居柔,而損剛正之德;有以九居四為可貞者,為其以剛居柔,則不過乎剛而有可貞之道。大抵剛不足則以居陰為戒,剛有餘則以居柔為美。无妄震動在下,乾剛在上,此剛有餘者,必固守之而後无咎,其亦剛柔相濟之義乎。

九五,无妄之疾,勿藥有喜。

《象》曰:无妄之藥,不可試也。

此一爻是言制變在乎能靜,不可輕動以滋咎也。試,謂少嘗之也。

周公繫无妄五爻曰:五以中正居尊位,二復以中正應之,是君臣道合,政治脩明,无妄之至者也。然世變無常,人心叵測。或遠人不服而外侮堪虞,或奸頑弗率而内化未謐,是為无妄之疾。設鍼砭過當,攻擊太深,則毒深而愈不可治。故必鎮靜以俟之,彼將自然消弭,而底於寧晏,為勿藥有喜之象。所謂不治正所以治之也。

孔子釋五象曰:人之有妄乃宜治之,既无妄矣,復藥以治之,必至傷損國脈,朘削元氣,而妄反生矣。藥其可輕試乎?蓋邪不能勝正,而德可以動天。元氣固則疾自平,内治脩則敵必服。虞苗之格,格於舞羽,非格於誓師也。周頑之化,化於保釐,非化於忿疾也。彼躁妄而動,動即招尤。漢武馬邑之師,太宗征遼之役,豈不可以為鑒哉?

上九,无妄行,有眚,无攸利。

《象》曰:无妄之行,窮之災也。

此一爻是言上剛已過極,妄行而取災者也。窮,極也。

周公繫无妄上爻曰:上九以陽居卦之終,无妄而處時之極者也。極而不知變,將自恃其无妄,不可行而行,必至有過情越理之失,而乖乎天命之正矣。眚必及之,而又何利焉?

孔子釋上象曰:所謂无妄之行者,特以勢處於窮,決不可有所行耳。行則與災會矣。三猶可委其災於人,上直自掇其災於己耳。此卦六爻皆无妄,初得位而為震動之主,時之方來,故「无妄,往吉」。上失位而居乾體之極,時之已去,故其行雖无妄,而有眚无利。是故善學易者,貴識時。初與二之可動而動,時也。三四五上之不當動而靜,亦時也。理無不可行,而時或有所尼,君子不得不順時以聽焉。此《洪範》之稽疑所以亦云「用靜吉,用作凶」也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