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49卦-革卦䷰泽火革卦(离下兑上)-[清]查慎行撰《周易玩辞集解•卷七》

[清]查慎行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49卦-革卦䷰泽火革卦(离下兑上)

[清]查慎行撰《周易玩辭集解•卷七》【下经】第49卦-革卦:泽火革卦(离下兑上)

周易玩辭集解卷七

翰林院編修查慎行撰

【原文】革,已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

【己音几。】

【說文:革,獸皮治去其毛。革,更之。雜卦傳云:革,去故也。主變法。說有改革、變革二義。改者,當革之時,詳加斟酌。變者,已革之後,耳目一新。已日,程、朱多作終日解,惟朱漢上云:十日至庚而更革也。自庚至已,十日浹矣。已者,浹日也。今從之。文王于蠱言甲,于革言已,皆用十干之名,此借已字以證孚字。土主信,彖傳所以云革而信之。戊為艮土,已為坤土,不言戊言己者,離、兑皆隂卦,故以隂土言。張慎甫曰:卦位自離而坤而兑,離為夏,兑為秋,而坤居其中,火大燥,金大肅,使其中非坤土,上以藴火之燥,下以温金之肅,則金為火所剋,不成造化矣。此已日之確證。乃孚者,難辭也。蓋革之事重大,變舊為新,朝夕間欲人之共信,豈能速效?故革即日不孚,必浹日乃孚,即豐初爻雖旬元咎,旬字之義,猶云經旬乃孚也。當革之初,人未必遽信,悔在所不免,既周旬日,必可通行无礙,而又得其正,其悔乃可亡。先儒多以為日離象,故以日入澤為已日,則是朝不孚而夕孚,似乎太速,非乃孚語氣。全卦總以孚為主。蘇君禹曰:已日,不求速也。盤庚之告殷民,示以祖父,引以迪簡,汲汲乎以言柔之,至于保釐既成,天下不知其變。若商君、荆公之革,輕變速禍,只是信未孚于民耳

【原文】彖曰:革,水火相息,二女同居,其志不相得,曰革。已日乃孚,革而信之,文明以說,大亨以正,革而當,其悔乃亡。天地革而四時成,湯武革命,順乎天而應乎人,革之時大矣哉。

睽、革皆二女同居。睽,離上兑下,中少,猶不失序,未嫁之姊妹也,彼此不同行而已。革,兑上離下,已嫁之妯娌也,少女反居中女之上。水在上固可以剋火,火在下亦可以剋水,遂成同居不相得之象。先儒皆云然。愚又謂睽之義在分,革之義在合,分則相違,合故相息。坎為流水,火所不能剋;澤為止水,火炎上,勢能息之。雖云相息,卦體乃離、革、兑也。夫水之勝火,其常也;火之勝水,其變也。革之道取變不取常,常則為水火既濟,不相息矣。

《本義》謂:有滅息、生息二義。

黄氏日:抄云:水火不能相生,當為息滅之息。愚又竊謂坎水離火,乃男女之道,其質根隂根陽,故相生。離火,中女也;兑金,少女也。火能革金,惟勝者能滅不勝者耳,恐无相生之理。張彦陵云:兑為正秋,全是金體,為火所勝,而金又為水之母,水又足以勝火,相剋之中,復寓相生之理。特為《本義》作解耳

革在我,孚在人,必我先有以取信于人,而後人信于我,所謂已日乃孚,革而信之也。卦德内文明而外和悦,文明則酌義理而非妄革,和悦則順時勢而非強革,所由大亨以正,而革无不當也。當字即貞字之義。悔亡以下四句,舉天地以盡造化,舉湯、武以盡人事,見得時之所趨,不得不與人更始。革非聖人意也,時也。天地革而四時成,革春而夏,革秋而冬,一歲之事也。湯、武革命,天未順未可以革,人未應未可以革,易代之事也。時之既極,不變則窮。湯、武之變革,即天地之變革。三才一體,人情事變一體,革之時豈不大哉!高存之曰:天地之四時,差一日不得;湯、武之革命,早一日不得。

愚又按:彖傳獨言湯、武,不言堯、舜者,揖讓所以繼治世,其道同;征誅所以繼亂世,其道異也

【原文】象曰:澤中有火,革,君子以治曆明時。

胡雲峯曰:澤中有火,如海尾閭,名為焦釡之谷。水入其中,焦乾无餘,此革之正義。吳草廬亦云然。

愚按:大象不曰澤在火上,而曰澤中有火。火豈澤中所當有,乃必革之象。天地之化,去者故而來者新。君子之治歷,所以明時。明者,明其去來消長之變也。洪容齋曰:自乾至革,其卦凡四十有九,大衍之用也。分而象兩,天地革矣。揲之以四,四時成矣。是以至革,始云治歷。

朱罍庵曰:一歲有一歲之消長,歲差有多寡,而歲為之進退矣。一月有一月之消長,月離有遲疾,而月朔為之損益矣。一日有一日之消長,日躔有盈縮,而晷刻為之饒乏矣。此則治歷之通乎易道者。後世以日法閏餘,強合象數,何其固哉!俞玉潤曰:水火相息,乃成四時。時運之革,中有數存。歷所以步其數也。

楊敬仲曰:天道不可窮盡,故治歷者,當數變以求合

【原文】初九:鞏用黃牛之革。

【原文】象曰:鞏用黃牛,不可以有為也。

先儒謂牛革亦主變革言,非謂皮也。又以初與四无應,作不當事任解。

愚按:離卦彖言牝牛,第二爻言黄離,此合而取黄牛之象。周禮考工注:未練治曰皮,已練治曰革。革字只當作皮字解,取象也,與遯二爻同。彼云執,執持之義,屬人。此云鞏,鞏固之義,屬已。卦以革名,爻辭即借牛革以示象。初位在下,法猶未敝,時尚可待。用者,用堅忍之道以自守也。夫子恐其以剛居剛,急于求革,故申之曰:不可有為。為乃改革之義,謂初本有能革之才,但時未至而不可耳。

潘雪松曰:鞏者,以外束内之義。黄牛乃離中一隂,當指六二。初與二比,宜用二之中順以為革,而不可自用其剛,于義亦通

【原文】六二:已日乃革之,征吉,无咎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已日革之,行有嘉也。

《本義》謂:猶未可遽變。愚竊按:二為成卦主爻,柔順中正,丄與五應,文明以悦,革道歸焉。所謂大亨以正者,故既曰吉,又曰无咎,以終悔亡之意。卦彖乃孚,緩計也。爻辭,革之決詞也。居離體之中,惟明乃斷。革之謀,二實主之。已日乃孚者,革而信之,正可革之時矣。所以爻曰征吉,无咎。象曰行有嘉勸,二往從五,以成革之功也。凡言嘉者,皆二五相應。隨、遯與本卦同

【原文】九三:征凶,貞厲,革言三就,有孚。

【原文】象曰:革言三就,又何之矣。

朱子有云:三就言三,翻結裹成就,却不是三人來說。愚竊按:三與二同是離明之體,與兑上之口為正應,亦有識有謀者也。而征凶與征吉相反,何也?二以柔中正應五剛中正,時不可失,故征吉。三當上下之際,正而不中,時未可行,故征凶。為三之計,惟守正道而懷危懼,不敢躁動,而人自來就我。諸葛武侯躬耕南陽,先主三顧草廬,是其象矣。蓋時至此,不得不革,正要斟酌商量。革言者,欲有謀焉,則就之也。似當指四。三與四比,四來就商于三,至再至三,革之謀審矣。彼此有不孚者乎?兩爻同德相孚,三議革而後孚,四既孚而後革。將革而謀謂之言,革而行之謂之命。兩爻合看,四之改命,未必非用三之革言也。象曰:又何之矣。謂人方來就商于我,我又何必征而取凶耶?

【原文】九四:悔亡,有孚,改命吉。

【原文】象曰:改命之吉,信志也。

離交兑,水火之際。九居四,剛柔相際。以能革之人,處當革之時,又近君而受革之重任,從龍之佐也。卦辭之悔亡于事後,爻辭之悔亡于事先。三陽同德,四聨上下之交者也。下孚于三,則共事之情洽。上孚于五,則授任之意專。下不駭而上不疑,卦彖所謂乃孚而悔亡者,皆于四觀其成矣。故合前後三爻,皆日有孚。

《本義》謂:又必有孚然後革,乃可獲吉,似多一轉。愚竊按,有孚當據現成說改。命者,易世受命之謂,本九五之事也。而繫于九四者,阿衡致主王道,師尚父鷹揚肆伐,此爻足以當之。象曰信志,謂四為上下所孚,不獨信之于事,直信其心矣

【原文】九五:大人虎變,未占有孚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大人虎變,其文炳也。

五為改命之主,以陽剛中正之德,下應離明,為順天應人之舉,掃除舊俗,氣象一新。以下四爻皆言革,臣下之謀也。變則大人之象,乾之飛曰龍,革之變曰虎。先儒云:堯舜之揖遜天下,惟德之見,故曰龍;湯武之征伐,則有威存焉,故曰虎。愚竊謂世運有因革,唐虞之時道在因,湯武之時道在革,為龍為虎,易地皆然。觀乾九四文言曰乾道乃革,龍亦有革之時矣。凡卦爻之辭,皆以占事,他卦未嘗明言,獨于此爻發之曰未占有孚,非謂占可不用,謂占已在未革之先,孚又在未占之先,不必謀及卜筮,而早有孚于人,如三四皆有孚是已。三四之有孚,占諸人也;五之未占有孚,信諸已也。本爻又與二應,離之文明,由内而達外,其文炳猶曰煥乎其有文章

【原文】上六:君子豹變,小人革面,征凶,居貞吉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君子豹變,其文蔚也;小人革面,順以從君也。

陸續曰:兑之陽爻稱虎,陰爻稱豹,從其類也。

愚按:虎文曰炳,天下文明之象;豹文曰蔚,一身威儀之象。班孟堅所謂雲起龍驤,化為侯王時也。革道既成,君臣剛柔相際,戢干戈而興禮樂,棄其舊而新是圖,奉行者自君子始。小人狃于故常,豈旡外遵時王之制,而中以為未便者?故君子于小人,亦第革其面,而不必責其心也。征凶,前輩類作戒其輕動解。

愚又按:爻辭似從小人直說。下征者,往也,即天下之父歸之,其子焉往之義。革道已成,其有不遵王路者,則為梗化之頑民,故戒在征則凶,而勸其順以從君居則貞。吉凶吉二義,皆為小人設,而王者容民畜衆之大度在其中矣。

楊誠齊曰:觀六爻之辭,知聖人之懼革也。初戒革之早,二戒革之專,三戒革之躁,四戒革之疑,上戒革之過。惟五不待占而決,是以善謀人國者,與其輕變以速禍,寧安静而无功

陸君啟曰:天下患莫患于因循既久,而不為振刷之謀,聖人以蠱幹天下之弊;禍莫禍于瑕釁已萌,而猶為調停之說,聖人以革掃天下之凶。然而一規一隨,庸人足以諧時;三甲三庚,聖人不免駭世。故革莫重于孚,所以消懼免駭,以行其志者也

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

【资料录入】:丁不二

【初次点校】:暂无(点此查看点校说明)
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(点此查看点校说明)

【负责版主】:待申请(点此查看申请说明)

【四库书目】:第47册•经部第四十一•易类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