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觀,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。
【觀,去聲。】
自上示下曰觀,讀去聲。自下視上曰觀,讀平聲。卦取自上示下之義,爾雅闕謂之觀是也。二陽在上,衆隂所仰,猶王者居尊,臣民屬目。卦以觀名,似為外飾之事。文王揭出德化之妙用,以示觀道之精蘊。廟中者,境内之象也。盥而不薦二句,是觀字注脚。盥者,以水潔手也。薦者,獻祭品也。不字只作未字解。有孚者,誠也。顒者,仰也。凡入廟承祭者,始必以水盥手。此時尚未薦,而誠意所孚,有若鬼神之在其上。至于薦,則備物矣。但取盥而不薦,以見顒若之孚,不在物而在誠。
蘇子瞻曰:盥者以誠,薦者以味。二語得之。先儒或謂盥則誠意方專,薦則誠意已散。仁人孝子之享帝享親,豈初䖍而終怠乎?胡敬齋謂盥而不薦,不可以辭害意。盥則必薦,蓋言盥而不薦之時,在下者已信而瞻仰之,以見觀感之神速。故下文言神道設教云云,以下句屬觀者言,與彖傳下觀而化正合。
《本義》:正為八月之卦。
【原文】彖曰: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。觀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,下觀而化也。觀天之神道,而四時不忒,聖人以神道設教,而天下服矣。
【下觀,觀字平聲,餘俱去聲。】
本卦與臨反對,皆二陽四隂。臨二陽在下,觀二陽在上。卦彖皆以陽為主,可見撑天柱地者,二陽也。不徒曰在上,而曰大觀。在上者,必合順巽中正以為觀,而後成其大也。聖人用此道為觀于上,盡誠盡敬,不大聲以色。而在下者,自觀而化。夫子就卦辭推出一層說,不足申釋。上文神字,即從上化字看出。觀乃天之神道,只是四時不忒。聖人以之設教,只中正以服天下,便是聖人之神道。以教顯神,非以神為教也。觀字句不連天之神道讀。
【原文】象曰:風行地上,觀,先王以省方,觀民設教。
“觀民”觀字平聲,六爻同。朱與三曰:風行天上,人不見其形也。風行地上,遇物斯形。水平而風盪之,樹靜而風動之,无形而无不彤者,風行地上之象也。古帝王巡守之禮,蓋取諸此。
愚按:地有五方,各成風氣。巡守所至,陳詩以觀民風,納賈以觀民好惡,修其教不易其俗,齊其政不易其宜,凡以順風土耳。風為教象,春夏之風,生物長物,仁之教也;秋冬之風,肅物凝物,義之教也。觀民設教,所謂樹之風聲也,是以先王尚之。
【原文】初六:童觀,小人无咎,君子吝。
【原文】象曰:初六童觀,小人道也。
木義天卦以觀示為義,爻以觀瞻為義,皆觀乎九五也。
愚按:内卦諸爻,以去五之遠近,為所見之明暗。初隂在下,去五最遠,所見不真。童觀之象,以其童也。體剛居柔,未可判其為君子小人,故爻辭兩言之。若以為小人,下觀而化,則无咎也。若以為君子,亦隨衆而觀,斯為吝矣。象直斷其為小人道,蓋如深山窮谷之民,不識不知,與兒童所見无異者也。
【原文】六二:闚觀,利女貞。
【原文】象曰:闚觀女貞,亦可醜也。
張彦陵曰:初之童局于才,二之闚短于識。愚竊謂二柔順中正,不出戶庭,乃女子之正道。以其所見不廣,故為闚觀象。說文:闚,閃也。蓋從門内邪視之狀。在女子則為利貞,在丈夫則亦可醜,猶恒九五婦人吉,夫子凶之意。合兩爻觀之,可見人主舉動為天下所共睹。苟非天觀在上,則婦人小子皆能窺見隱微矣。此又聖人言外之意。
【原文】六三:觀我生,進退。
【原文】象曰:觀我生進退,未失道也。
三亦欲觀國之光者,而爻柔位剛,為四所隔,外度之人,不如内度之已。觀我生者,自考其生平也。居下卦之極,是可進之時;在上體之下,又是可退之時。進固可以行道,退亦可以修道。小象斷之曰:未失道。出處大事,不嫌詳審也。
楊誠齋曰:三五皆曰觀我生,三審已以從人,五審人以修已,六三似漆雕開。
【原文】六四: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。
【原文】象曰:觀國之光,尚賓也。
進退之介在六三,四已近君,宜進不宜退矣。九五陽明在上,故曰觀國之光。内卦三隂,草莽之臣也。四與五比,市井之臣也。不曰臣而曰賓者,古人未仕則君賓興之,仕而未祿,猶以賓禮待之,不統臣也。諸侯來朝,亦有三恪來賓之典。左傳陳敬仲筮得觀之否,稱六四為公侯是已。王指九五,作賓于王家者四也,尚之者五也。五為貴德尊士之君,四為羣隂領袖,内三爻所視為進退者也。近者觀光,遠者可知。若依注疏尚字作志意順慕解,于用賓尚賓之義說不去矣。
【原文】九五:觀我生,君子无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觀我生,觀民也。
九五中正以觀天下,為全卦之主,出身加民,萬邦所仰。下之觀化者不一,童觀、闚觀、觀國,各隨分量為淺深。而五之自觀者,我生而已。何為我生?中正是也。不求為聖為神,但求為君子;不求有譽,但求无咎。象中之曰觀民,言時時返而自觀,果不失中正,足為民所具瞻否?所謂觀人以修已也。君子无咎,對初爻小人无咎說。君子小人,猶言君民也。
【原文】上九:觀其生,君子无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觀其生,志未平也。
上與五爻詞畧同。舊注多以其生為上九之自觀,愚竊謂其字當指五,以五自觀曰我生,以上觀五曰其生,君子无咎,幸九五之猶在君位也。蓋本卦與臨反對,八月有凶,正當觀之時,剝則九月之卦矣。觀之異于剝,只多九五一陽,其係甚重,其幾甚危。上與五同德,身居事外,志在扶陽,目睹下四隂之方長,初、二乃兒童婦女一流,固无足賴,三之進退,不過自為身謀,四之國賓,亦非腹心之寄,上之眼界開濶,觀盛而知衰,觀治而知亂,世運一變,將成剝,不啻切膚之痛,志安得平?小象以志未平補爻辭所未盡,直指出上九心事,以結大觀在上之全局,剝之碩果不食,猶賴有斯人也夫!
吳草廬云:上居卦外,惟自觀其身而已。釋其字亦得,但把上九說成一箇自了。漢于象辭志未平,難合。
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
【资料录入】:丁不二
【初次点校】:暂无(点此查看点校说明)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(点此查看点校说明)
【负责版主】:待申请(点此查看申请说明)
【四库书目】:第47册•经部第四十一•易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