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17卦-随卦䷐泽雷随卦(震下兑上)-[清]查慎行撰《周易玩辞集解•卷三》

[清]查慎行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17卦-随卦䷐泽雷随卦(震下兑上)

[清]查慎行撰《周易玩辭集解•卷三》【上经】第17卦-随卦:泽雷随卦(震下兑上)

【原文】隨,元亨利貞,无咎。

隨,從也。六爻不論應否,只論近比。初隨二,二隨三,三隨四,五隨六,多取以下從上之義。先儒云:隨之為卦,小卦也。于世則為隨俗,于已則為隨意。世道若此,不成世道。士生斯世,須得盡美盡善之道,方有安身立命處,故以元亨利貞歸之。謂必如此,乃得无咎也。

【原文】彖曰:隨,剛來而下柔,動而說,隨。大亨,貞,无咎,而天下隨時,隨時之義大矣哉。

【本卦與蠱反對,蠱下卦是巽,今為震而來居于兌之下,所謂剛來下柔也。《本義》釋卦變者凡千九。据卦變圖云:凡三隂三陽之卦,皆自否、泰來。隨乃三隂之卦,則當云自否來矣。今云自困九來居初,又自噬嗑九來居五,而自未濟來者,兼此二變,皆剛來隨柔之義,竊所未詳。胡雲峯通釋置之不論不議。

愚又按:卦變之說,漢儒只取兩卦中隂陽互易,未有合三卦而言變者。今就本卦推之,若論卦變自乾、坤來,則坤之初居上而為兌,乾之上居初而為震,是謂剛來下柔,此一解也。若論三隂之卦皆自否來,則應云否外卦上九之剛來居下卦之初,而剛柔易位,此又一解也。《本義》皆不然,而雜引諸卦各言一爻之變,然則内卦亦可云自咸九來居初,外卦亦可云自益九來居四矣。不識朱子何說處此?他如无妄之剛自外來,亦從反對卦得象,謂大畜外卦之艮來居无妄内卦而為震也。《本義》則云:為卦自訟而變,九自二來而居于初,初、二兩爻同在内卦,可謂自外來乎?似與彖傳不合。《象數論》曰:朱子所謂卦變,皆舍主變之卦兩爻互換者,而隨意為詮釋。就十九卦中主變者,凡二十七爻,或取諸一卦,或取諸兩卦、三卦,或同在内卦而謂之往,或同在外卦而謂之來,或同在上卦而曰下,或同在下卦而曰上,義例不一。今舉隨與无妄,餘可類推矣。

愚又按:程子闢否、泰卦變之說,謂卦變皆自乾、坤來,蘇氏易傳亦然。今觀隨卦,乾之上九來居坤初,坤之初六往居乾上;蠱卦,乾之初九進居于上,坤之上六下居于初。隨自否來,上九與初六五換,故曰剛來下柔;蠱自泰來,初九與上六互換,故曰剛上柔下。一卦之中,自有乾、坤二體,非即否、泰乎?卦以隨名,聖人恐人誤認為詭隨之隨,故彖傳以隨時二字贊卦德之動而悦,以釋名卦之義。而一部易經與時偕行之道,不外乎此。

李子思曰:時出于聖人,天下隨聖人;時成于天下,聖人隨天下。治亂之原,人品邪正之關,俱係于此。其義豈不大哉!第二箇隨時,又承上文而推廣言之。《程傳》只作隨時之義解,《本義》從王肅本改云:隨之時義大矣哉!

愚按:大象嚮晦入宴息,自有隨時之義。朱子注亦云:隨時休息。此處似不當改。

【原文】象曰:澤中有雷,隨。君子以嚮晦入宴息。

《程傳》謂:君子觀象以隨時而動,則以動息言。本義雷藏澤中,隨時休息,則以藏息言。其說似異矣。顧澤以震而動,雷以時而藏,所謂隨時之義也。兩先生豈有異乎?

臨川鄒氏云:凙中有雷,此收聲于兌之時。荀九家云:八月之時,雷藏于澤。震,東方卦,日出之地曰暘谷。兌,西方卦,日入之地曰昧谷。今震自東趨兌西,嚮晦之象。愚謂雷在澤中,雷之蟄時也。嚮晦入宴息,君子之隨時也。宴息中有洗心藏密之義。入者,自動而之静也。彖傳以動言,大象以静言。静所以養動之根,雷惟收聲乃能發聲。豫之雷出地奮,動也。隨之澤中有雷,自動而反静也。復之雷在地中,動而未離乎静也。人身之夜氣培于息,君子以嚮晦入宴息,一已獨體其静也。天地之元氣培于閉,先王以至日閉關,與天下共養其静也。

【原文】初九:官有渝,貞吉。出門交有功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官有渝,從正吉也;出門交有功,不失也。

《本義》謂:初九有所偏主而變其常,以貞吉為戒辭。

焦弱侯曰:以乾之上九與坤之初六相變而成隨,上九、初六本皆不正,因變而得正,故曰官有渝,貞吉。此一句論卦之始,變隨之本也。

《困學記》曰:隨之義,通人情,達世變,不主故常者也。初為成卦之主,與四應者乃其常。今與四无應,而與二相隨,雖若變常,而隂陽相比,所隨不失其正。官者,常也。渝者,時之當變也,故貞吉。

愚又按:一陽在下,動則變,渝之義。一隂在前,門之象。人情于門内多私,初出門則无私主,故不曰隨而曰交。居中得正,因不失其親,故有功。不失者,不失隨之正道也。與二三爻失丈夫、失小子兩失字相應。

王伯厚曰:同人之初曰出門,隨之初六曰出門,謹于出門之初,則不苟同,不詭隨。

愚又按:卦取物來隨我,爻取以我隨物,但有剛柔之分,故三陽爻言交、言孚、言隨,三隂爻皆言係,與孟子從大從小之義同。

【原文】六二:係小子,失丈夫。

【原文】象曰:係小子,弗兼與也。

吳草廬曰:二非必背五向初也,但以其近比,易于牽係,若係此則必失彼矣,故爻辭示成云爾。愚竊謂二本與五正應,當隨之世,舍遠應而就近比,隂柔居中,不能自立,有係象。初以剛隨人謂之交,二以柔隨人謂之係,初不失其所交,而二之所係者則三也。既係三矣,豈能兼與乎?初非不欲與,勢固弗能兼也。《本義》以初九為小子,愚竊謂係小子指六三,失丈夫指初九,隂小陽大,易之定分。漸卦初爻以隂,故稱小子,此小子若指初九,則以陽為小矣,似可商。

【原文】六三:係丈夫,失小子。隨有求得,利居貞。

【原文】象曰:係丈夫,志舍下也。

【舍上聲。】

三與二同體,而外比于四,小子六二也,丈夫九四也。卦義以隨上為貴,隨陽為得,三四近而相取,其情易合,故隨有求而皆得。但以六居三,以九居四,位皆不當,恐其為妄求,為苟得,故戒以利居貞。貞字從求字來,欲其守正而弗求也。三既係四,則與二漸疎,意向之間,不覺有所取舍。象申之曰:志舍下。謂隨在上之四,而舍在下之二,猶二既隨三,則不能兼與乎初也。

張待軒曰:人生止此精神意趣,一有所係,必有所失,連自家也。主張不得,所以不可不慎

【原文】九四:隨有獲,貞凶。有孚,在道以明,何咎?

【原文】象曰:隨有獲,其義凶也;有孚在道,明功也。

四與五比,初其所應也,三其所係也。我隨人而人隨我,隨有獲之象。

張待軒曰:獲者,取非其有之詞。以義論,必當得凶。愚竊謂四之有獲,與三之有得同。爻辭乃以為貞凶者,患在不能自盡其誠也。故提出孚字,而引之以當道。可見大臣之隨,與小臣異。既盡其誠,又合于道,則雖身處功名之地,而心可大白于天下,何咎之有?若霍子孟廢昌邑而立宣帝,功在王室,可謂隨有獲而貞矣。而滅族之禍,萌乎驂乘,于義則凶。史譏其不學无術,只為此心未孚于上,不能在道以明功耳。小象于明字下補出功字,要見當此地位,不能有字。在道則在我以為功者,在人即以為罪。明功非表白之謂,乃此心光明洞違,正其道不計具功也。豫、隨之九四,皆近君,大臣也。豫五乃柔主,又為四之所逼,故成在君而為貞疾。隨五乃剛主,四有震主之嫌,故戒在臣而為貞凶。

【原文】九五:孚于嘉,吉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孚于嘉吉,位正中也。

自初至四,或隨或係,得失不同,其為比周均也。九五陽剛中正,以居君位,與二正應,而二為三所係,五既不嫌二之比人,且不疑四之逼已,而惟善是從,一片至誠相感,故不言隨而言孚。孚于嘉,不但指二,兼指四,故兩爻皆曰孚,亦同體同德之相孚者

【原文】上六:拘係之,乃從維之,王用亨于西山。

【原文】象曰:拘係之。上窮也。

【亨如字

中爻巽為繩,維繫之象。王指九五。亨者,通也。卦體兌,位居西,中爻互艮,西山之象。上居卦末,不隨人進退,有白駒空谷之風。而五以隨為義,有縶之維之之意。通西山以求之,是五欲隨上,而上不為五所拘係,故曰上窮。言隨之道至上爻而窮也。此說本瞿塘來氏,合爻象辭看,其詮釋較明。朱子謂亨當作享,自周言之,岐山在西,遂以文王有享西山之事。

郭相奎曰:程、朱云居隨之極,固結而不可解,于上窮字難說。臨川鄒氏以為文王居羑里之象,上之困窮可知。

鄭申甫曰:文王身蒙大難,恪守侯度,惟修享祀于西山,此臣之隨君而不可解者。以上諸說,皆因《本義》以王為文王而為之辭耳。說詳升卦六四爻下。

劉石閭曰:係者,己私也。隨者,天德也。學无小无大,皆不可以有係。以係為隨,而欲執所係之大小為得失,是外襲之學也。故卦之三陽為隨,三隂為係,四體陽而位隂,故告以先難後獲之道,而戒以訃功謀利之凶。所以辨係之介,杜係之源,其隨之九四乎!

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

【资料录入】:丁不二

【初次点校】:暂无(点此查看点校说明)
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(点此查看点校说明)

【负责版主】:待申请(点此查看申请说明)

【四库书目】:第47册•经部第四十一•易类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