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習坎,有孚,維心亨,行有尚。
【舉正:卦首當有坎字。】
習者,重也。先儒謂乾坤六爻與一爻同畫,不變也。畫變則爻變,故卦至六子而後言重。重卦之序,坎在六子之先,乾坤之中男也。愚按,八重卦多出單名,獨坎加一習字。盖險之境最難處,文王欲人之習而安之也,故不曰重坎而曰習坎。孚者,信也。今海中畫夜兩潮,不失其期,謂之潮信,即有孚之義。一陽在二隂之中,心象。二五動而出險,行象。陷溺之害,心為甚,身次之。水能溺人身,不能溺人心。身處坎而心則亨,乃可以行險維者,捨心亨而外无他術也。心何以亨?有孚而已。行有尚,忠信涉波濤之謂。張子云:坎維心亨,故行有尚。添一故字,彖詞之旨瞭然。
愚又按:卦辭于坎曰心亨,繫傳于坎曰心病。有孚則心亨,加憂則心病,此憂危之君子所以異於陷溺之小人哉!
【原文】彖曰:習坎,重險也。水流而不盈,行險而不失其信。維心亨,乃以剛中也;行有尚,往有功也。天險不可升也,地險山川丘陵也,王公設險以守其國,險之時用大矣哉。
愚按:彖辭曰習坎,傳曰重險,重卦之義,于此發之。險不重,則人猶可趨避,如需之不陷,蹇之能止,非真險矣。兌,止水也,有時而盈。坎,流水也,惟流故不盈,惟不盈故險可行。水自澗谷達江海,歷多少高低曲折,所謂行險。雖所遇有難易,而未嘗不果于行,所謂不失其信。陽動隂中,故以心亨歸剛中之德,以行為主。往而有功,則出險矣。可見天下无險非可行之地,无往非出險之功。以上處險之道,釋彖已畢。天險以下,夫子别言用險之方。人情說到險,便頹然消沮。聖人于是發明險之時用,以破人心之疑。用字重看。天險,无形者也。地險,有形者也。設險者,因地形而措置城池也。險之時用,上極于天,下極于地,中極于人,豈不大矣哉!。
【原文】象曰:水洊至,習坎。君子以常德行,習教事。
《本義》:治己治人,必皆重習,然後習而安之。愚按《爾雅》:洊,再也。内坎方至,外坎洊至,水之有恒如此。君子體之,以常德行,學不厭也;習教事,教不倦也。吾夫子所以有取于水也夫!】
【原文】初六:習坎,入于坎窞,凶。
【原文】象曰:習坎入坎,失道凶也。
卦體習坎,以冠初爻。王輔嗣云:最處坎底者也。
愚按:坎底有穴曰窞。習坎,合上下之卦言。入于坎窞,指下卦之下言。初柔居最下,不但不能出險,且入于坎窞之中,一入不可復出,陷溺之象,故凶。象曰失道,謂身投陷宑,自失出險之道,未可諉咎于險也。道者何?有孚心亨是已。
【原文】九二:坎,有險,求小得。
【原文】象曰:求小得,未出中也。
愚按:坎已是險矣,何以又言有險?要見身在坎中,禍患之來,有非意料所及者。聖賢處此,猝難措手,急求出險,如何可得?雖以九二之剛中,但可求小得,而己未能出險中也。小得,即需九五需于酒食之義。錢啓新曰:陷不在大,失嘗在小,如之何勿求?諸葛武侯苟全性命于亂世,得九二善處險中之道者也。
【原文】六三:來之坎坎,險且枕,入于坎窞,勿用。
【原文】象曰:來之坎坎,終无功也。
【自上而來曰來,自此而往曰之。三居下卦之上,上卦之下,受四之坎以輸于二,故曰來之坎坎。乾三爻處二乾之間曰乾乾,此處二坎之間曰坎坎。先儒多以三句相承說,无非言其險之至。愚竊謂六三才柔位剛,力不足而志有餘,當往來上下之交,經營以求出險,可謂不遑寜處矣。入于坎窞,本初爻之象。爻辭勸以險且枕,言處險之時,姑且伏枕以待,毋若初之入于坎窞而凶也。勿用,又申戒之辭,謂无所用其躁急也。大凡處險者,以速求出險為有功,但須通盤打算,徹始徹終,方克有濟。象要其終而曰无功,益見目前欲速之无益也。
【原文】六四:樽酒句/,簋貳句/,用缶句/,納約自牖,終无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樽酒簋貳,剛柔際也。
程、朱於四、五二爻皆作君臣相與出險解,是已。愚竊据二先生之說而發明之。四離下坎而入上坎,尚非風恬浪静之時,近與五比,相與習處險之道,而定出險之謀者也。爻辭于需、困、未濟,凡有坎體者皆取酒。象曰樽酒,則无濡首之嫌;曰簋貳,則非殽核之旅;曰用缶,則无華美之飾,總以儉約相結納也。自牖與暌之遇主于巷義同。五為卦主爻,四有委曲相求之意,餽之以薄禮,行之以簡陋,而終无咎者,一剛一柔,當同舟共濟時,交際之義宜然也。樽酒以下,陸德明分兩字為一句,《程傳》依之。《本義》依晁以道分三字為一句。愚按小象樽酒簋貳,未嘗以貳字屬上讀,似不當捨經文、《程傳》而從晁說也。
黄氏日:抄所見略同。
【原文】九五:坎不盈,祗既平,无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坎不盈,中未大也。
《本義》:九五雖在坎中,時將出險之象。
愚按:卦體中滿盈之象,盈則不平,機械變詐,相㝷而起,此行險所以失信也。機深則禍愈深,寜有出險之望?五陽剛中正,妙處全在不盈,中不自滿,險阻皆成康莊,何不平之有?故以不盈既平取象。二與五皆剛中,而二有險,五則險既平矣,故无咎。象辭于二言未出中,于五言中未大者,一有險,一不盈也。中謂坎,未大謂不盈,就文作解,其義如此。
【原文】上六:係用徽纆,寘于叢棘,三歲不得,凶。
【原文】象曰:上六失道,凶三歲也。
先儒謂係者,拘也。三股曰徽,兩股曰纆。拘,囚之索也。叢棘,如今之圜土,墻上列棘之象。上六隂柔居險,終陷之深者也,故有此象。愚又謂坎為隱伏,自起糾纒,自生芒刺,多是險象,豈必江河之陷溺哉?周禮收教罷民,能改者上罪。三年而舍,三歲不得,凶何待言?推原所以致凶之故,明是隂居險極,時位使然。聖人言人不言天,故初上皆曰失道。
愚按:六爻无一吉字,盖重卦内外无應,初雖與二比,二方在險中,豈能從井救人?惟四、五兩爻同在外卦,近而相比,取剛柔交際為義,故皆无咎。三之險以乘剛,初、上在二、五兩陽爻之外,所以最凶。
愚又按:同一水也,井以上出為功,坎以下流為險,取義各不同。竊謂坎卦六爻,從源溯流,自上說下,于義亦可。盖水之發源,多在山谷榛棘之處,上乃坎之源也。荀九家以坎為法律,故設係纆寘棘之象,以為輕冒險者之戒。五為承流第一,坎水勢猶未大,不盈則无泛濫之虞,既平則无風波之憂。五以剛中處之,時當利濟,故无咎。四近比于五,有卬須我友之義。五以剛濟柔,有乘流拯溺之才。五不盈四,所以无險,可以酒食相約。漢光既渡滹沱,馮異進麥飯、豆粥、樽酒、簋缶之象似之。三則江河之水矣,上受四、五之坎,下輸二、初,百川灌注,其勢滔滔,前臨險而後枕險,有入坎之危,无濟川之功。爻辭于此方掲出險字,二之有險,亦自三來也。二雖剛而不正,幸其得中,猶可以求小得。若出險,大事尚非所能。初則地居最下,衆流之壑矣。邱行可云:坎之性下,下則為陷尤甚。胡雲峯云:坎水潤下,愈下則陷,故習坎入窞之凶歸焉。上之失道係寘,止于三歲;初之失道陷溺,且終身矣。雜卦云:坎,下也。竊用此象逆推之。
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
【资料录入】:丁不二
【初次点校】:暂无(点此查看点校说明)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(点此查看点校说明)
【负责版主】:待申请(点此查看申请说明)
【四库书目】:第47册•经部第四十一•易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