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极图说辩-[清]黄宗炎撰《图学辩惑》

[清]黄宗炎| 易经注解| | 0

序曰:太極圖者,創于河上公,傳自陳圖南,名為无極圖,乃方士修鍊之術也,與老、莊之長生久視,又其旁門岐路也。老、莊以虚无為宗,无事為用;方士以逆成丹,多所造作,去致虚靜篤遠矣。周茂叔得之,更為太極圖說,則窮其本而反于老、莊,可謂拾瓦礫而悟精藴。但綴說于圖,合二途為一門,其病生矣。又懼老氏非孔、孟之正道,不可以傳來學,借大易以申其意,混二術而總冒以儒,其病更甚矣。盖夫子之言太極,專以明易也;茂叔之言太極,則空中之造化也。兩者本不同道,朱元晦又從而分析辯解之,則更雜以釋矣。茂叔強三為一,元晦混四為一,雖極其推崇,而幷失茂叔之故我矣,其病可復瘳耶?茂叔得圖于方士,得偈于釋,心証于老;元晦得葛長庚,得偈于道,謙而欲會通之于儒,曰:庖羲、文王未嘗言太極,而孔子言之;孔子未嘗言无極,而周子言之。先聖後聖,同條共貫,此過于標榜也。夫子之言太極,不過贊易有至極之理,非别有太極而欲上乎羲、文也。茂叔之无極而太極,不過推墨附儒,在元晦无乃推假即真,戴僭竊為君父乎?吾不知千聖何故吝此而不傳其秘耶?夫子曰:當仁不讓于師。愚二十年學易,稍窺十翼籓籬,確知易、老之不可混稱,確知老之不同于釋,灼見儒、釋、老之不可冒昧影響,然後敢明言此圖之非易,而且有老與仙與釋之淆亂,不揣固陋,一一而是正之。如此,吾知見者必將怒目裂眦,以定予非聖之罪。然而莫之避者,何也?聖人之大道,非一人所可私,亦非阿黨所能據,千秋萬世,必有明之者矣。時賢之罪予也,何傷?作太極圖說辯。

復歸无極,填離朝元,鍊氣化神之門。辯曰:此圖本名无極圖,陳圖南刻于華山石壁,列此名位,創自河上公。魏伯陽得之,以著參同契。鍾離權得之,以授呂洞賓。洞賓後與圖南同隱華山,因以授陳。陳又受先天圖于麻衣道者,皆以授种放。放以授穆修與僧壽涯。修以先天圖授李挺之,挺之以授卲天叜,天叜以授于堯夫。修以无極圖授周茂叔,茂叔又得先天地之偈于壽涯,乃方士修鍊之術。其義自下而上,以明逆則成丹之法。其大較重在水火。火性炎上,逆之使下,則火不燥烈,唯温養而和燠。水性潤下,逆之使上,則水不卑濕,唯滋養而光澤。滋養之至,接續而不已。温養之至,堅固而不敗。律以老氏虚无之道,已為有意。就其圖而述之,其最下一

○名為玄牝之門。玄牝即谷神也。牝者,竅也。谷者,虚也。玄與神皆莫可指測之謂。在老、莊而言,謂玄妙神化,即是此虚无,而為萬有之原。在修鍊之家,以玄牝谷神為人身命門兩腎空隙之處,氣之所由以生,是為祖氣。凡人五官百骸之運用知覺,皆根于此。于是提其祖氣上升,為稍上一

○名為鍊精化氣,鍊氣化神。鍊有形之精,化為微芒之氣。鍊依希呼吸之氣,化為出有入

无之神,便貫徹于五藏六腑而為中,名為五氣朝元。行之而得也,則水火交媾而為。又其上之名為取坎填離,乃成聖胎。又使復還于无始,而為最上之一

○名為鍊神還虚,復歸无極,而功用至矣。盖始于得竅,次于鍊己,次于和合,次于得藥,終于脱胎成仙,真求長生之秘術也。若老、莊之本旨則不然。老氏云:天下之道生于有,有生于无,有之以為利,无之以為用。莊生云:萬物出于无有,有不能以有為有,必出乎无有。其意以虚无生氣,氣生天地萬物。天地萬物之運行動作,皆氣之運行動作也。氣之運行動作,皆虚无為之宰也。故曰:忽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忽兮,其中有物;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。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獨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為天下母。皆言虚无之用也。其長生也,唯神是守,昏昏昧昧,純純常常,與天為游。氣聚而生,氣散而死,復歸太虚。故曰:生死為徒,吾又何患。彼人之形者,萬化而未始有極也,生何足貪,死何足惡,故能齊彭殤,一壽天,无心而任化。及其流而為仙真之教,則以矯揉為守氣,而鍊精鍊氣之術興;以自私自利為全性,而取坎填離之法立。乃莊生所謂一犯人之形,而遂貪生惡死者也。則斯圖也,非老氏之曲學與?在老氏猶為稂莠,在儒者反以為正傳與?

辯曰:茂叔得此圖于穆修,又得先天地之偈于壽涯,乃顛倒其序,更易其名,以附于大易,指為儒者之秘傳。其稱號雖若正大光明,而義理不勝指摘矣。盖方士自為方士之術,但取己說之可通,修鍊之得當,原无瞻前顧後之意,所以據其一曲之偏見,亦左右逢原,始終徹貫者。茂叔握方士之實,悟老氏之旨,而蒙以大易之名,所以彼此不倫,齟齬雜越,反不若陳氏之純一而无弊也。方士之訣,逆則成丹。茂叔之意,以為順而生人,太虚无有,有必本无,是為最上

○;乃更鍊神還虚,復歸无極之名,曰无極而太極。太虚之中,脉絡分辨,指之為理,是為次;乃更取坎填離之名,曰陽動陰靜。氣生于理,落為氣質之性,是為又次之;乃更五氣朝元之名,曰五行各一性。理

氣既具而形質呈,得其全靈者為人,人有男女,是為又次

○乃更鍊精化氣,鍊氣化神之名,曰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得其偏者蠢者為萬物,是為最下之

○乃更玄牝之門,為化生萬物。就其義而詳繹之,又與方士乖矣。夫方士之玄牝鍊化,本屬兩層,其用功亦有次第,故作為二圖。茂叔之男女萬物,直是一氣所生,則无分先後,二圖之内,一為贅疣。方士之五氣朝元,言化氣化神之後,墮肢體,黜聰明,搜一身之五藏,悉守其神氣,然後能坎離交媾,火不炎上,水不潤下,而金丹聖胎成矣。茂叔于此二圖,先有條理,而後有氣質,吾不知氣質未露,條理安託?紊其先後,義亦背畔矣。方士之還虚歸无,又合于玄牝,上下始終,周旋无間,最上一圖,與最下一圖,分而合,合而分,會之不可言一,離之不可言二,所以成長生之妙。茂叔于此,為天地化生之本,雖得老氏之正宗,而于此圖,則未免牽強,又欲合以大易,則更不倫矣。夫方士之修鍊,老氏之虚无,大易之正道,三者天淵,不可混同也。辯圖

○辯曰:大傳曰易有太極,夫子贊易而言也。謂作易,聖人有此至神至妙之義理,具于胸臆中,故能生兩儀、四象、八卦,以成二篇之策,非追原天地之始也,不可云无極。夫无方者神也,无體者易也,不可圖圓相。有者无之,无者有之,徒自戾于聖人。

辯曰:中分黑白,兩相間雜,判左右為陰陽,以陰陽推動靜,就其貫穿不淆亂之處,則指之為理。此時氣尚未生,安得有此錯綜之狀?彼將附麗于何所?觀其黑白之文,實坎、離兩卦成既濟之象,中含聖胎,謂之取坎填離,則明顯而彰著;謂之陽動陰靜,則陽專屬諸離,離專主動;陰專屬諸坎,坎專主靜,豈通論也哉?晦翁云者,

○之用所以行;者,

○之體所以立,則本末倒置,似先有陽動陰靜,而後有无極太極。豈在左者有用而无體,能行而不能立;在右者有體而无用,能立而不能行乎?茂叔本意,以无極无體,故能為衆體之原;衆體各用,莫非无極之用。如晦翁所云,支離破碎,又失茂叔之本意矣。

辯曰:五行始于洪範,言天地氣化之運行。

若有似乎水火木金土五物也,定為五行者,乃人也,非五行之能生人也。人身之分配,猶乾為馬,坤為牛,震為龍,巽為雞,坎為豕,離為雉,艮為狗,兑為羊之義同。今以五物為生之性,將亦可謂彼八獸者為生八卦與?况此時之人物未生,此五者之性于何而辯?養生之家專重水火,其上第二圖作坎離交媾之狀,故此圖之水火二系,上則逹于

○下則垂而通于木金土,皆一受一授,水火乃有二受二授也。但知重在水火,于金木土不得不輕,其排列方位亦紊亂而无稽。

○辯曰:太極、兩儀、四象、八卦,夫子顯然指易而言,未嘗付之虚空揣測也。其曰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,亦謂乾之奇畫成男之象,坤之偶畫成女之象,非云生于天者為男,生于地者為女也。離易而懸度,種種乖刺。觀其五行各具一性,屬諸氣質,則當于男女成形之後,感物而動,發為五德,或流為偏僻,或陷于人欲,始有六言六蔽之患,甚而至于惡逆者有之。豈先有五性,至此始成男女?于次序則乖舛,于圖尤為牴牾。此无他,方士之圖本逆,而茂叔強之為順也。

辯曰:天之生物,洪纎高下,靈蠢偏全,无有差别。以人視之,若與萬物有貴賤之殊,而實則同賦于天,則宜同一

○太極。豈此萬物化生而别有一

○太極乎?五行分為五

○太極,乾男坤女又當各自為一

○太極。萬物既與男女别為一

○太極,則飛潛動植以至瓦礫矢溺,无不可别圖一

○太極也。何許子之不憚煩辯說?

无極而太極。

辯曰:易有太極,不可言无;太極非物,不可執有。雖非太極之外别加无極,實贅无極之名于太極之上。夫未有此畫以前,其流行顯著,自在天地間,不必言太極;既有作易之聖人,則微顯闡幽,全在于易。聖人近身遠物,仰觀俯察,有至理存于心目,故生生无窮,特贊之曰太極。極者,言乎其无可復加也;太者,大而又大,无可與並也。謂之太極,乃至矣,盡矣,不容復有辭說矣。實屬諸易,原非虚空摹擬之辭。茂叔視為天地以前之物,而以无極釋之也,盖深有得于老氏之微旨矣。老氏曰:淵兮似萬物之宗,吾不知其誰之子,象帝之先。谷神不死,是為玄牝;玄牝之門,是為天地根。

又曰:无狀之狀,无象之象,是為忽恍。莊生曰:六合為巨,未離其内。秋毫為小,待之成體。天下莫不浮沉,終身不故。陰陽四時運行,各得其序。昏然若亡而存,油然不行而神,萬物畜而不知,此之謂本根。

又曰:昭昭生于冥冥,有倫生于无形。

又曰:天不得不高,地不得不廣,日月不得不行,萬物不得不昌。或為之紀,而莫見其形。消息盈虚,一晦一明,日改月化,日有所為,莫見其功。生有所乎萌,死有所乎歸,終始相反乎无端,而莫知其所窮。非是也,且莫為之宗。是老、莊之學,皆指虚无為天地萬物之根本。夫有不能生有,唯无能生有。天地萬物,皆氣為之主宰。氣生于无,則无者氣之祖也。无為氣之祖,則天地萬物之運用,莫非无之權也。

茂叔无極而太極,可謂得道德南華之神髓,而以一言括之矣。魏伯陽之言曰:包囊萬物,為道紀綱。以无制有,器用者空。呂洞賓之言曰:言之无兮不可捨,言之有兮不可居。谷兮谷兮太玄妙,神兮神兮真大道。皆有會悟于此者也。但以之綴于易有太極,則郢人燕說,何所髣髴乎?元晦為之發明其義,更若未能深契于老氏,而與茂叔又不相蒙矣。晦翁曰:非太極之上復有无極。其言是也。而云實造化之樞紐,品物之根柢,則似是而非矣。樞雖戶之所以闔闢,然不離乎戶;紐雖网之所以弛張,然不離乎网;根柢雖草木之所以發生,然不離乎草木。以之擬无極,則全失其意。盖戶网之闔闢張弛在樞紐,草木之發生在根柢,而其能闔能闢,能弛能張,能發能生,則全不在乎樞紐根柢,而在于空中之運用。故曰:无用之用,其用乃大。樞紐、根柢以有形役有形,惡在其為无極也?又云:老子之言有无,以有无為二;周子之言有无,以有无為一。則又不知釋、老之異,而以釋氏之有无渾之矣。老子之无,道德經云:有无相生。有不能自有,必出于无有。而其生也,非若父子之以形相禪而可離,乃即无而御其有,亦不可言二。此无極而太極之妙也。今云以有无為一,是釋氏之空有不二。即空即有,即有即空,謂之真空妙有,迥乎與无極判矣。

又曰:有无之間。則幷不知有之為有,无之為无,釋、老兩无所據者也。夫茂叔以老附易,雖失易而得老,惜其雜以方士之圖,而老不純。晦翁雜釋于老以附易,而釋、老兩失,尚何易之可稽乎?

太極動而生陽,動極而靜;靜而生陰,靜極復動。一動一靜,互為其根。

辯曰:陰陽雖有動靜之分,然而動靜非截然兩事,陰陽非判然兩物。言動而生陽,靜而生陰,則可;言動極而靜,靜極復動,則不可。動如春夏之發生,包藏含蓄,即在其中;靜如秋冬之收歛,胚胎萌蘖,即在此内。動者是陽,陽无陰不能動;靜者是陰,陰无陽不能靜。苟无陰之動,則飄?落絮,隨風播蕩;无陽之靜,則朽骨枯林,靈魂盡滅。譬諸晝夜,一分晝去,則一分夜來;一分夜去,則一分晝來。譬諸氣血,血附氣而行,氣隨血而轉,不逮其極而始復也。言一動一靜,互為交錯,則可;言互為其根,則不可。動靜咸植根于太極,如曰動根于靜,靜根于動,是天之生物,已非一本,不待墨者,已先二本矣。老氏云:有物混成,生天生地。莊生云:至陰肅肅,至陽赫赫。肅肅出乎天,赫赫發乎地。以此數語,演為生陰生陽之說。大傳之言陰陽動靜,俱以易之為書,奇偶往來,象天地之氣化,非竟指天地而狀貌之也。此先聖後儒背道而馳之大概爾。

分陰分陽,兩儀立焉。

辯曰:傳之言分陰分陽,指易中卦爻奇耦之象,其德則迭有剛柔之用,非曰分陽而立為天,分陰而立為地。所以謂之兩儀者,亦因奇耦之畫而得名也。儀者,文也。天下之物純一則不文,奇耦相間雜而成文章謂之儀。儀者,象也。卦爻有奇有耦,成其物象謂之儀,故曰兩儀,豈直指天地之形質乎?

陽變陰合而生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

辯曰:陽統陰承,陽施陰受,陽始陰生,意无虧缺,言无偏蔽。今云陽變陰合,此時之陽尚是无形之眹兆,從何而言變?既已變矣,彼己自為一物,陰何從而合?陰陽既合,萬物齊生,豈有先生?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自為一截,萬物又為一截,若祖之于禰,禰之于子也,其先也孰引之?其後也孰遏之?所謂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者,何也?萬物中之五物也。非五物獨賢于他物,特以萬物所具之氣若有此五等然。若水、若火、若木、若金、若土,盖指其近似者而儗之也,豈真五物哉?况云五者之能生人物哉?

五氣順布,四時行焉。

辯曰:有天地即有四時。夫子曰: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,寒暑相推而歲成。就四時而推之,中含五氣。日月者,陰陽之成象者也;寒暑者,四時之發用者也。今曰五氣順布而四時行,豈先排列此五位,然後四時就道而行?則是又以五行生陰陽也。夫春氣温和,萬物向榮,草木尤其顯著者,故以春為木。云木氣者,特春氣之變文耳,非木能使春温和也。夏氣暵熱,其逼于物,如火之焦燥,此火得令之時,故以夏為火,非火能使夏暵熱也。秋氣肅殺,物至此而堅剛有似金,故以秋為金令,因亦謂之金氣,非金能使秋肅殺也。冬氣凝結,而萬物閉藏。凝結者,如水之向寒而氷凍;閉藏者,如水之會聚而无隙。故以水令為王于冬,非水之能使冬凝結閉藏也。木无土不植,火无土不宿,金无土不生,水无土无所歸。土之无位者,非无位也,无地非其位也。木火金水之時,皆其所休養也,故王于四時。然就四時之和合而言,有似乎土之于木火金水,非土之能使四時休養也。

五行一陰陽也,陰陽一太極也,太極本无極也。

辯曰:无極即是太極,太極即是祖氣,非别有无極而後為祖氣也。若合以夫子之言,則是祖氣作易矣,惡乎可?

五行之生也,各一其性。无極之真,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。辯曰:五行各性,性已紛雜,豈能會合而成人?陰陽既生五行,則陰陽即在五行之中,當成功者退,不當復參于五行之班而為二五也。二五並列,儼然成七,雜亂棼擾,如何謂之精?如何可以凝?大傳曰:天地絪緼,萬物化醇。男女搆精,萬物化生。故三人損一以致一,三且不能生,况于七乎?老氏云:氾乎其可左右,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。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寧,萬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。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校之于此,自覺无弊。

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,二氣交感,化生萬物,萬物生生而變化无窮焉。

辯曰:乾男坤女,顯然形質,此時萬物无不具備,何故方言二氣之交感而化生萬物也?吾不知此男女者,合雌雄牝牡俱在其内而言也,又不知專指人而言也。如合雌雄牝牡,則與圖之所分屬者不侔;如專指人,人无化生異類之事。人物之始,氣化所生,聚而成形,以形相感,則人生人,鳥生鳥,獸生獸,蟲魚草木俱以類相禪矣。此一推原也,實取莊生肅肅出乎天,赫赫發乎地,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,然不若莊生之无罅漏也。

惟人也,得其秀而最靈。形既生矣,神發知矣,五性感動而善惡分,萬事出矣。

辯曰:既受于人,五道三德,行之唯一。喜、怒、哀、樂,皆緣于感。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,至此不過為臣官之用,豈得各擅其權,而一國三公,政出多門也哉?即或有偏喜、偏怒、偏哀、偏樂,或仁之過不及,義之過不及,禮之過不及,智之過不及,信之過不及者,欲于此而專責仁于木,責義于金,責禮于火,責智于水,責信于土,指其一性之失職,非愚則狂矣。夫性一也,分天命、氣質而為二,已屬臆說,何得復因氣質而析為五?感動在事不在性,四端流露,觸物而成。即以乍見孺子論之,發為不忍乃其仁,往救乃其義,救之而當乃其禮,知當救乃其智,身心相應乃其信,焉有先分五性,然後感動之理哉?夫子曰:繼之者善,成之者性。今曰善惡分,是有性善,有性不善也。如以感動為習,則性不任其咎。莊生云: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,列于五藏哉!而非道德之正也。茂叔蓋苗裔于此。

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,立人極焉。

辯曰:既云五性,不當偏舉仁義而遺禮智信,且以中正先之也。夫仁義為性之所發現,仁而為從井之救則愚,義而為乞隣之與則不直。聖人處之,无過不及,不偏不倚,乃謂之中正。中正者,事理之當然也,虚辭也。今曰定之以中正仁義,則是木仁金義,原非全德,必待聖人定之,使中且正,然後不流于煦煦孑孑。此所謂仁義,非孔、孟之仁義也。大傳曰:至賾不可惡,至動不可亂。艮之彖傳曰:時止時行,動靜不失其正。說卦傳曰:兼三才而兩之,俱一動而一靜。曰主靜,則偏枯而非孔、孟;以立人極,則天極地極皆兩,而人極獨一矣。于三極六位之道,或未暇講與?聖人之所以異于二氏者,以其能靜能動也。坐明堂而朝萬國,一日二日萬幾,其心如澄淵;无為而治,與木石居,與鹿豕遊,其聞見若決江河,未嘗有專事于靜者也。彼槁木死灰,雖愈于火牛狂象,其非中正則一也。記曰: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。此從學之途,未為學之至境。无欲故靜,此无欲固非對私欲之欲而言。即愛親敬長,寂然未發,大人同于赤子;必繼善已往,學問切磋,性流為情,雖有欲而仍不入于惡,始完大人之分量。如僅守此无欲之靜,則猶為赤子爾,烏能盡參贊位育而云立人極也?盖老氏之學,致虚極,守靜篤,離形去知,甘瞑于无何有之鄉,慹然似非人,内守而外不蕩,歸根曰靜,靜曰復命,其主靜之謂與!

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鬼神合其吉凶。君子修之,吉;小人悖之,凶。

辯曰:列此三等人品,宜以主靜歸君子,而為修身之功,則无病矣。至于聖人,恐非一靜所能盡者。

故曰:立天之道,曰陰與陽;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;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

辯曰:上之四合,乃大人已成之德業。此之三立,乃一卦所以六畫之故。不取其義理,但取其規模濶大,辭氣雄壯而已。陰陽仁義,又若與前不侔。

又曰:原始反終,故知死生之說。大哉易也,斯其至矣!辯曰:原始反終,止是易準天地之一端,亦非可偏舉以畢天下之能事。焉有天地合德、日月合明、四時合序、鬼神合吉凶之大人,而以知生死為至,如釋氏之重坐脱立亡者乎?盖由此圖出自方士神仙之教,但求長生不死。莊生云:生死亦大矣。又云:无視无聽,抱神以靜,形將自正。必靜必清,无勞汝形,无摇汝精,乃可以長生。目无所見,耳无所聞,心无所知,汝神將守形,形乃長生。慎汝内,閉汝外,多知為敗。又以能兒子為衛生之經,皆以主靜求長生也。故以治身為道之真,以緒餘土苴為家國天下,彼所重唯在此。茂叔傳圖,亦從此悟入,其撮綴聖人之言,而強謂之易者也。聖人夭壽不貳,朝聞夕死,視死生如日用起居。今畧去務民事人,而以知生死為學之究竟,易之盡量,亦自呈其立論之原爾。至于老、莊之四肢百骸將為塵垢,死生終始將為晝夜,亦非跼蹐于死生者。茂叔于學則全得之老,于圖則雜以仙真,于說則冒以易道,未可與夫子之太極、兩儀、四象、八卦同年而語也。

以下来源是国学网客户端。

欽定四庫全書*經部十*易音*小學類三:【韻書之屬】,提要。

臣等謹案:易音三卷,

國朝顧炎武撰,音學五書之三也。其書即周易以求古音,上卷為彖辭、爻辭,中卷為彖傳、象傳,下卷為繫辭、文言、說卦、雜卦。其音往往與詩不同,又或往往不韻,故炎武所注,凡與詩音不同者,皆以為偶用方音,而不韻者則闕焉。考春秋傳所載繇辭,無不有韻,說者以為連山、歸藏之文,然漢儒所傳不過周易,而史記載大横之兆,其繇亦然,意卜筮家别有其書,如焦贛易林之類,非易之本書。而易之本書則如周秦諸子之書,或韻或不韻,本無定體,其韻或雜方音,亦不能盡求其讀,故彖辭、爻辭不韻者多,韻者亦間有十翼,則韻者固多,而不韻者亦錯出其間,非如詩三百篇協詠歌、被管絃,非韻不可以成章也。炎武於不可韻者,如乾之九二、九四,中隔一爻,謂義相承則韻相承之類,未免穿鑿。又如六十四卦彖辭,惟四卦有韻,殆出偶合,標以為例,亦未免附會。然其考核精確者,則於古音亦多有裨,固可存為旁證焉。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。

總纂官,臣紀昀,臣陸錫熊,臣孫士毅

總校官,臣陸費墀

[欽定四庫全書*易音卷一*崑山顧炎武撰

彖辭

蒙,初筮告【二沃】,再三瀆【一屋】,瀆則不告【見上】

解:无所往,其來復【一屋】,吉;有攸往,夙【一屋】,吉。

震震來【二十陌】笑言啞啞【三十五馬二十陌二韻】

艮:艮其背,不獲其身【十七真】。行其庭,不見其人【十七頁。古者卜筮之辭,多用音和,以便人之玩誦。雖夏商之易不傳於世,然意其不始於文王也。易彖,文王所作,其用音止此。所以然者,易之體不同於詩,必欲連比象占,牽合上下,以就其音,則聖人之意荒矣。故但取其屬辭之切者】。

爻辭

乾九二:見龍在田【一先】。利見大人【十七真】。

九四:或躍在淵【一先。或問:此隔三爻而與二、五為音,可乎?曰:初、二言龍,三言人事,至四而言或躍在淵,不言龍,而其義則龍也。其不言龍者何?承初、二也。承其義,則亦承其音也】。

九五,飛龍在天【一先】,,利見大人【十七真】。

屯六二屯【十八諄】如邅【二仙】如乘馬班【二十七山】如匪寇【古音苦故反,見詩桑柔】。婚媾【古音故,見詩侯人】。

上六乘馬班【二十七山】,如。泣血漣【二仙】,如。

需六四:需于血【十六屑】。出自穴【卜六屑】。

師六五:長子帥師【六脂】;弟子輿尸【六脂】。

小畜:初九,復自道【三十二,晧】,何其咎?【四十四,有】。

九三,輿說輻【一屋】。夫妻反目【一屋。子夏傳、馬融、鄭玄、虞翻並作輿說輹,今從之。按:輻字,詩伐檀與側、直、億、特、食韻,正月與載、意韻,荀子引逸詩與塞、息韻。目字,左傳宣二年與腹、復韻,成十六年與?韻,老子與腹韻,不可以強合也。作輹為是。說文:輹,軸縛也。左傳僖十五年:車脱其輹。註:輹,車下縛也。正義曰:子夏易傳云:輹,車下伏兔也。今人謂之車屐,形如伏兔,以?縳于軸,因名縛也。熊朋來五經說曰:輹謂輈上伏兔。考工記輈人為輈,自伏兔至軌七寸,即此輹也。故大畜九二亦云輿說輹,而大壯九四云壯于大輿之輹】,

上九,既雨【九麌】,既處【八語】。

泰九二包荒【十一唐】,用馮河不遐遺朋亡【十陽】,得尚于中行【古音戶郎反,見詩卷耳】。

否九五,其亡【十陽】其亡【見上】

繋于苞桑【十一唐】

上九,傾否【五,旨】。先否後喜【六,止】。

同人,九三升其高陵【十六蒸】。三歲不興【十六蒸】。

九四:乘其墉【三鍾】。弗克攻【一東】。

隨上六拘係【十二霽】之乃從維【六脂】之【此爻以平去通為一韻】觀六四觀國之光【十一唐】利用賓于王【十陽】

噬嗑六三:噬腊肉【一屋】,;遇毒【二沃】。

九四:噬乾胏【六止】。得金矢【五旨】。

賁六四賁【八微、二十文、二十三魂、五寘四韻。陸德明釋文云:李軌府汾反。傅氏云:賁,古班字,文章貌。鄭云:變也,文飾之貌。王肅符文反,云:有文飾,黄白色。今按:六四賁、皤、翰三字佀同為一韻,猶屯六二之屯、邅、班三字亦同為一韻也。當從王肅音為定】。如皤【陸德明釋文:董遇音槃,云:馬作足横行曰皤。鄭玄、陸績本作蹯,音煩。今按:此句與下翰、如為韻,當從鄭、陸為是。今皤字入八戈韻。漢蔡邕述行賦椉馬蹯而不進兮,心鬰悒而憤思,即此字】。如白馬翰【二十五寒、二十八翰二韻】。如匪寇【苦故反;】婚媾【音故;】

六五、賁于丘園【二十二元】。束帛戔戔【二十五寒】。

剝上九:君子得輿【九魚】。小人剝廬【九魚】。

无妄六三,无妄之災【十六咍】,或繋之牛【古音疑見詩黍苗】。行人之得,邑人之災【見上】

頤初九:舍爾靈龜【六脂】,觀我朶頤【七之】

大過:九二,枯楊生稊【十二,齊】,老夫得其女妻【十二,齊】。九五,枯楊生華【古音敷,見詩桃夭】,老婦得其士夫【十虞】,无咎无譽【九魚九御二韻】。

坎初六習坎【四十八感】,,入于坎窞【四十八感】,

六三,來之坎坎【四十八,感】。險且枕【四十七,寢】。入于坎窞【四十八,感】。六四,樽酒簋【古音九,見詩權輿】。貳用缶【四十四,有】。納約自牖【四十四,有】。九五,坎不盈【十四,清】。祇既平【十二,庚】。

上六,係用徽纆【二十五德】。寘于叢棘【二十四職】。三歲不得【二十五德】。離九,三日昃之離【古音羅,見詩新臺】。不鼔缶而歌【七歌】。則大耊之嗟【九麻】。

六五:出涕沱【七歌】,若。戚嗟【九麻】,若。

上九:有嘉折首【四十四:有】。獲匪其醜【四十四:有】。

咸九四憧憧往來【十六咍】。朋從爾思【七之】。

大壯九三:小人用壯【四十一漾】,君子用罔【三十六養:此爻以上去通為一韻】。

上六:不能退【十八隊】,不能遂【六至】。

明夷初九:明夷于飛,垂其翼【二十四職】。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【二十四職】。

九三:明夷于南狩【四十九。宥】得其大首【四十四。有此爻,以上去通為一韻】。家人六二:无攸遂【六至】。在中饋【六至】。

睽初九:喪馬勿逐【一屋】。自復【一屋】。

六三,見輿曳【十三祭】,其牛掣【十三祭】,其人天且劓【十三祭】上九,睽孤【十一模】,見豕負塗【十一模】,載鬼一車【九魚九麻二韻,古音居,見詩。何佊穠矣】,先張之弧【十一模】,後說之弧【見上】。匪寇【苦故反】。婚媾【音故】。

損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【六脂】,弗克違【八微】

益六二:或益之十朋之龜【六脂】,弗克違【八微】。

上九,莫益【二十二,昔】之。或撃【二十三,錫】之。

夬九四:臀无膚【十虞】。其行次且【九魚】。

姤九三:臀无膚【十虞】。其行次且【九魚】。

萃初六若號【六豪三十七号二韻】,一握為笑【三十五笑】。

困初六:臀困于株木【一屋】。入于幽谷【一屋。三燭二韻】三歲不覿【古音瀆,後人誤入。二十三:錫韻】

九二,困于酒食【七志、二十四職二韻】。朱紱方來【十六咍】。利用享祀【六止。此爻以平、上、入通為一韻,詩中食、來、祀多同用者,故不得而闕之】。

六三:困于石,據于蒺藜【十二:齊】。入于其宫,不見其妻【十二:齊】。

九四,來徐徐【九魚】。困于金車【九魚】。

九五,劓刖【十月】,困于赤紱【八物】,乃徐有說【十七薛】,井九二,井谷射鮒【十遇】,甕敝漏【古音魯故反,見詩抑】。

九三,井渫不食【二十四職】。為我心惻【二十四職】。王明竝受其福【古音方墨反,見詩天保】。

革上六:君子豹變【三十三線】,;小人革面【三十三線】。

鼎初六,鼎顛趾【六止】,利出否【五旨】,得妾以其子【六止】,九二,鼎有實【五質】,我仇有疾【五質】,不我能即【二十四職,見詩東門之墠】。

九三,鼎耳革【古音棘,見詩:羔羊】,其行塞【二十五德】,雉膏不食【二十四職】。九四,鼎折足【三燭】,覆公餗【一屋】,其形渥【四覺】。

震初九震來【二十陌】後笑言啞啞【三十五馬二十陌二韻】六二震來厲【十三祭】億喪貝【十四泰】

上六震索索【十九鐸二十陌二韻】,視矍矍【十八藥】

艮六五:艮其輔【九麌】。:言有序【八語】。:

漸初六:鴻漸于干【二十五:寒】。小子厲有言【二十二:元】。

六二:鴻漸于磐【二十六桓】。:飲食衎衎【二十八翰。此爻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九三:鴻漸于陸【一屋】。:夫征不復【一屋】。:婦孕不育【一屋】。六四:鴻漸于木【一屋】。:或得其桷【古音祿,後人混入四覺韻】。

九五:鴻漸于陵【十六,蒸】。婦三歲不孕【四十七,證】。終莫之勝【十六,蒸四十七,證二韻。此爻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。上九爻辭鴻漸于陸,先儒竝讀如字,范諤昌改為逵,朱子本義從之,謂合韻,非也。古人讀儀為俄,不與逵為韻。虞翻以九三為陸,朱震曰:上所往進也,所反亦進也,漸至九五極矣,是以上反而之三。當以陸為正。隋盧思道孤鴻賦序云:大易稱鴻漸于陸,羽儀盛也。宋文彥博集有鴻漸于陸賦云:陸者,地鎮之峻極;鴻者,羽族之珍奇】。

歸妹,初九:歸妹以娣【十一:薺】。跛能履【五旨】。

九四,歸妹愆期【七之】。遲歸有時【七之】。

六五,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【十陽】,月幾望【十陽,四十一漾二韻】,

上六:女承筐,无實【五質】。士刲羊,无血【十六屑】。

豐六二:豐其蔀【古音蒲五反,如今人言六部之部,猶承古音未變,而唐人皆混入四十五厚韻】。:日中見斗【古音滴主反,見詩行葦】。:往得疑疾,有孚發若。

九三:豐其沛【十四:泰】。日中見沬【十四:泰】。

九四,豐其蔀【蒲五反】。日中見斗【滴主反】。遇其夷主【九麌】。旅。九四,旅于處【八語】。得其資斧【九麌】。

上九:鳥焚其巢【五肴】,;旅人先笑後號咷【六豪】。

巽九二,巽在牀下【古音戶,見詩采蘋】,用史巫紛若。

上九,巽在牀下【音戶】。喪其資斧【九麌】。

渙六四,渙有丘【古音去其反,見詩載馳】、匪夷所思、【七之】。

中孚九二:鳴鶴在隂,其子和【八戈三十九過二韻】,之。我有好爵,吾與爾靡【古音摩,見詩黍離】,之。

六三,或鼓或罷【王肅音皮,徐邈音扶波反,竝音婆。今人讀皮為蒲麋反,而罷倦之字因之。至罷休之字,則又别為蒲蟹反,此字遂誤入五支、十二蟹二韻】。或泣或歌【七歌】。

六、四月幾望【十陽四十一漾二韻】馬匹亡【十陽】

小過:六二不及其君【二十文】,遇其臣【十七真】。

九三,弗過防【十陽】之;從或戕【十陽】之。

上九,弗遇,過【八戈三十九過二韻】之飛鳥離【音羅】。之【本義或說當作過遇者,非】。

未濟上九:有孚于飲酒【四十四,有】,无咎。濡其首【四十四,有】。

易音卷一

[欽定四庫全書*易音卷二*崑山顧炎武撰

彖傳

乾:大哉乾元【二十二元】。:萬物資始乃統天【一先】。:雲行雨施,品物流形【十五青】。:大明終始,六位時成【十四清】。:時乘六龍以御天【見上】。: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【古音彌吝反,見詩蝃蝀】。:保合太和乃利貞【十四清】。: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【十五青。按:真、諄、臻不與耕、清、青相通,然古人於耕、清、青韻中字,往往讀入真、諄、臻韻者,當繇方音之不同,未可以為據也。詩三百五篇,並無此音。孔子傳易,於屯曰:雖磐桓,志行正也。以貴下賤,大得民也。於觀曰:觀國之光,尚賓也。觀我生,觀民也。觀其生,志未平也。是平、正皆從民字讀矣。於革曰:天地革而四時成,湯、武革命,順乎天而應乎人。於兑曰:說以利貞,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。於節曰:天地節而四時成,節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。於繋辭傳曰:若不密則失臣,臣不密則失身,幾事不密則害成。是成、貞皆從人、民、臣字讀矣。至屈、宋亦多此音,離騒以名、從均讀,卜居以耕、名、生、清、楹從身讀,九辯以清、平、生、聲、鳴、征、成從人讀,而秦、漢之書亦時有之。又如天、淵二字,古與真、諄同韻者也,而乾彖傳形、成、貞、寧皆從天讀,文言正、精、情、平皆從天讀,訟彖傳成、正皆從淵讀,大畜彖傳正從賢、天讀,又萃彖傳、臨、晉、姤三象傳正從命讀,今吳人讀耕、清、青皆作真音,以此知五方之音,雖聖人有不能改者。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坤:至哉坤元【二十二元】。: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【一先】。:坤厚載物,德合无疆【十陽】。: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【古音許郎反。考亨字,易凡十二見,並同,後人混入十二庚韻】。:牝馬地類,行地无疆【見上】。:柔順利貞,君子攸行【戶郎反】。: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【十陽】。:西南得朋,乃與類行【見上】。: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【古音羌,見詩楚茨】。: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【見上】。:

屯,屯,剛柔始交而難生【十二庚】。動乎險中,大亨貞【十四清】。雷雨之動滿盈【十四清】。天造草昧,宜建侯而不寧【十五青】。蒙,蒙,亨,以亨行時中【一東】,也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志應【十六蒸,四十七、證二韻。廣韻於陵、於證二反,本無可疑。老子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則攘臂而仍之,與仍韻。天之道,不争而善勝,不言而善應,與勝韻。而夫子傳易,於蒙、於比、於未濟,三用此字,皆從中字為韻,或亦出於方音,不敢強為之解】。也,初筮,告以剛中【見上】。也,再三瀆,瀆則不告瀆,蒙【一東】,也。蒙以養正聖功【一東】,也。

需剛健而不陷,其義不困窮【一東】矣。需有孚,光亨貞吉,位乎天位以正中【一東】也。利涉大川,往有功【一東】也。訟終凶,訟不可成【十四清,說見乾卦】,也。利見大人,尚中正【十四清、四十五勁二韻】,也。不利涉大川,入于淵【一先】也【上文剛來而得中句不入韻。吳棫韻補引劉攽云:關中以中為烝,非】。

比,比,輔也。下順從【三鍾】,也。原筮,元永貞,无咎,以剛中【一東】,也。不寧方來,上下應【十六,蒸四十七。證二韻。說見蒙卦】。也。後夫凶,其道窮【一東】,也。

小畜:健而巽,剛中而志行【戶郎反】。乃亨【許郎反】。密雲不雨,尚往【三十六:養】,也。自我西郊,施未行【見上】

也【此傳以平、上通為一韻】。履:履柔履剛【十一:唐】,也。說而應乎乾,是以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【許郎反】。剛中正,履帝位而不疚,光明【古音彌郎反,見詩鷄嗚】也。泰:泰,小往大來,吉,亨。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【一東】也。上下交而其志同【一東】也。

否: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。大往小來,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【一東】也。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【博工反】也。大有其德,剛健而文明【彌郎反】。應乎天而時行【戶郎反】。是以元亨【許郎反】。

謙謙,亨【許郎反】。天道下濟而光明【彌郎反】。地道卑而上行【戶郎反】。

豫,天地以順動,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【二十五德】。聖人以順動,則刑罰清而民服【古音蒲北反,見詩關雎】。

蠱,蠱元亨而天下治【七之七,志二韻】也。利涉大川,往有事【七,志】也。

臨:大亨以正天之道【三十二。晧】,也。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【古音几。考久字,易傳凡六見,二音几,四音韭,當以音几為正。說見詩旄丘】,也。

觀: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【二十五德】,;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【蒲北反】,矣。

噬嗑:噬嗑而亨【許郎反】。剛柔分,動而明【彌郎反】。雷電合而章【十陽】。柔得中而上行【戶郎反】。

剝,剝,剝也。柔變剛【十一唐】,也。不利有攸往,小人長【十陽、三十六養二韻】,也。順而止之,觀象【三十六養】,也。君子尚消息盈虛,天行【戶郎反】,也【此傳以平上通為一韻】。

復,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。天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利有攸往。剛長【十陽三十六養二韻】,也。

大畜,剛上而尚賢,能止健。大正【十四清、四十五勁二韻,說見乾卦】也。不家食,吉。養賢【一先】也。利涉大川,應乎天【一先】也。頤,觀頤,觀其所養【三十六養】也。自求口實,觀其自養【見上】

也。

大過:剛過而中,巽而說行【戶郎反】。利有攸往【三十六養】。乃亨【許郎反。此傳以平、上通為一韻】。

坎維心亨,乃以剛中【一,東】也。行有尚,往有功【一,東】也。天險不可升【十六,蒸】也。地險山川丘陵【十六,蒸】也。

離日月麗乎天,百穀草木麗乎土【十姥】,重明,以麗乎正,乃化成天下【音戶】。

咸柔上而剛下【音戶】二氣感應以相與【八語】止而說男下女【八語】天地感而萬物化生【十二庚】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【十二庚】

恆,剛上而柔下【音戶】。雷風相與【八語】。天地之道,恆久而不已【六止】。也,利有攸往,終則有始【六止】。也,四時變化而能久成【十四清】。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【見上】。遯。遯,亨。遯而亨【許郎反】,也。剛當位而應,與時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小利貞,浸而長【十陽。三十六,養二韻】。也。

晉明出地上【三十六養、四十一漾二韻】。順而麗乎大明【彌郎反】。柔進而上行【戶郎反。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家人:女正位乎内【十八,隊】。男正位乎外【十四,泰】,父父子子【六,止】,兄兄弟弟【十一,薺】,夫夫婦婦【古音房以反,見詩。氓】而家道正【四十五,勁】。正家而天下定【四十六,徑】矣。

睽:二女同居,其志不同行【戶郎反】。說而麗乎明【彌郎反】。柔進而上行【見上】。得中而應乎剛【十一:唐】,天地睽而其事同【一東】也。男女睽而其志通【一東】也。

蹇蹇,利西南,往得中【一,東】也。不利東北,其道窮【一,東】也。利見大人,往有功【一,東】也。當位貞吉,以正邦【博工反】,也。解解,利西南,往得衆【一,東一送二韻】,也。其來復吉,乃得中【一,東】也。有攸往,夙吉,往有功【一,東】也。天地解而雷雨作【十九鐸】。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【二十陌】。

損損損下益上【三十六養四十一漾二韻】其道上行【戶郎反。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益益損上益下,民說无疆【十陽】自上下下,其道大光【十一唐】利有攸往,中正有慶【音羌】利涉大川,木道乃行【戶郎反】益動而巽,日進无疆【見上】

天施地生,其益无方【十陽】凡益之道,與時偕行【見上】

夬:揚于王庭,柔乘五剛【十一,唐】也。孚號有厲,其危乃光【十一,唐】也。告自邑,不利即戎,所尚乃窮【一,東】也。利有攸往,剛長乃終【一,東】也。

姤:姤,遇也。柔遇剛【十一唐】,也。勿用取女,不可與長【十陽,三十六養二韻】,也。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【十陽】,也。剛遇中正,天下大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

萃:利見大人,亨,聚以正【四十五勁。說見乾卦】,也。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,順天命【彌吝反】,也。

升巽而順,剛中而應,是以大亨【許郎反】。用見大人,勿恤有慶【音羌】,也。南征吉志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

困:貞,大人吉,以剛中【一,東】也。有言不信,尚口乃窮【一,東】也。

井。井養而不窮【一,東】也。改邑不改井,乃以剛中【一,東】也。汔至,亦未繘井,未有功【一,東】也。羸其瓶,是以凶【三,鍾】也。

革革【音棘】水火相息【二十四職】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【二十五德】曰革【見上】

革而當【十一唐四十二宕二韻】其悔乃亡【十陽】天地革而四時成【十四清說見乾卦】湯武革命【彌吝反】順乎天而應乎人【十七真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

鼎巽而耳目聰明【彌郎反】。柔進而上行【戶郎反】。得中而應乎剛【十一唐】。是以元亨【許郎反】。

震:震來虩虩,恐致福【方墨反】,也。笑言啞啞,後有則【二十五德】,也。

艮: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【戶郎反】。動静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【彌郎反】。艮其止,止其所【八語】,也。上下敵應不相與【八語】,也。

漸進得位,往有功【一東】也。進以正,可以正邦【博工反】,也。其位剛得中【一東】也。止而巽,動不窮【一東】也。

歸妹:征凶,位不當【十一,唐四十二,宕二韻】,也。无攸利,柔乘剛【十一,唐】也。

豐,日中則昃【二十四職】;月盈則食【二十四職】;天地盈虚,與時消息【二十四職】;而况於人【、十七真】乎?况於鬼神【、十七真】乎?

旅:旅小亨【許郎反】。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【十一唐】。止而麗乎明【彌郎反】。

巽剛,巽乎中正而志行【戶郎反】。柔皆順乎剛【十一唐】。兑。說以利貞【十四清。說見乾卦】。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【十七真】。渙。剛來而不窮【一東】。柔得位乎外而上同【一東】。王假有廟,王乃在中【一東】。也,利涉大川,乘木有功【一東】。也,節。節亨,剛柔分而剛得中【一東】。苦。節不可貞,其道窮【一東】。也,說以行險,當位以節,中正以通【一東】。天地節而四時成【十四清。說見乾卦】。節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【十七真】。中孚。中孚,柔在内而剛得中【一東】。說而巽,孚乃化邦【博工反】。也,豚魚吉,信及豚魚【九魚】。也,利涉大川,乘木舟虚【九魚】。也,

小過:小過小者,過而亨【許郎反】,也。過以利貞,與時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

既濟:既濟亨,小者亨【許郎反】,也。利貞,剛柔正而位當【十一。唐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初吉,柔得中【一東】,也。終止則亂,其道窮【一東】,也。

未濟,未濟亨,柔得中【一,東】也。小狐汔濟,未出中【見上】

也。濡其尾,无攸利,不續終【一,東】也。雖不當位,剛柔應【十六,蒸四十七,證二韻。說見蒙卦】也。

象傳

乾,潛龍勿用,陽在下【音戶】,也。見龍在田,德施普【十姥】,也。終日乾乾,反復道【三十二晧】,也。或躍在淵,進无咎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飛龍在天,大人造【三十二皓,三十七号二韻】,也。亢龍有悔,盈不可久【音韭,說見臨彖傳】,也。用九天德,不可為首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

坤履霜堅冰,隂始凝【十六、蒸】,也。馴致其道至堅冰【十六、蒸】,也。六二之動直以方【十、陽】,也。不習无不利,地道光【十一、唐】,也。含章可貞以時發【十、月】,也。或從王事知光大【十四、泰】,也。括囊无咎慎不害【十四、泰】,也。黄裳元吉文在中【一、東】,也。龍戰于野其道窮【一、東】,也。用六永貞以大終【一、東】,也【此傳以去入通為一韻】。

屯雖磐桓志行正【十四清、四十五勁二韻,說見乾彖傳】,也。以貴下賤大得民【十七真】,也。六二之難乘剛【十一唐】,也。十年乃字反常【十陽】,也。即鹿无虞以從禽【二十一侵,廣韻巨今反,亦无可疑。而夫子傳易,於屯、於比、於恒三用此字,皆從窮、中為韻,恒之深、艮之心亦同,說見詩七月。宋吳棫韻補禽,渠容切,引焦氏易林履之夬:吉日車攻,田弋獲禽,宣王飲酒,以告嘉功】,也。君子舍之往吝窮【一東】,也。求而往明【彌郎反】,也。屯其膏,施未光【十一唐】,也。泣血漣如何可長【十陽、三十六養二韻】,也。

蒙:利用刑人以正法【三十四乏】,也。子克家,剛柔接【二十九葉】,也。勿用取女,行不順【二十二稕】,也。困蒙之吝,獨遠實【五質。夫子傳易,四用此字,於蹇、於鼎皆合。蒙與順、巽,泰與願、亂為韻,盖不可曉。或古又有此音】,也。童蒙之吉,順以巽【二十六慁】,也。利用禦寇,上下順【見上】

也【此傳以去入通為一韻】。需:需于郊,不犯難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利用恆,无咎,未失常【十陽】,也。需于沙,衍在中【一東】,也。雖小有言,以吉終【一東】,也。需于泥,災在外【十四泰】,也。自我致寇,敬慎不敗【十七夬】,也。需于血,順以聽【四十六徑】,也。酒食貞吉,以中正【四十五勁】,也。

訟不永所事,訟不可長【十陽、三十六養二韻】,也。雖小有言,其辯明【彌郎反】,也。不克訟,歸逋竄【釋文:徐音七外反,後人誤入。二十九換韻】,也。自下訟上,患至掇【十三末轉音,都芮反】,也。食舊德,從上吉【五質】,也。復即命渝,安貞不失【五質】,也。訟元吉,以中正【四十五勁】,也。以訟受服,亦不足敬【四十三映】,也【此傳以去入通為一韻】。

師,師出以律,失律凶【三鍾】,也。在師中吉,承天寵【二腫】,也。王三錫命,懷萬邦【博工反】,也。師或輿尸,大无功【一東】,也。左次无咎,未失常【十陽】,也。長子帥師,以中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弟子輿尸,使不當【十一唐、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大君有命,以正功【一東】,也。小人勿用,必亂邦【博工反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上通為一韻】。

比比之初六有他吉【五質】也。比之自内不自失【五質】也。比之匪人不亦傷【十陽】乎。外比于賢以從上【三十六養四十一漾二韻】也。顯比之吉位正中【一東】也。舍逆取順失前禽【二十一侵說見屯卦】也。一人不誡上使中【見上】

也。比之无首无所終【一東】也【此傳以平去通為一韻】,

小畜:復自道,其義吉【五質】也。牽復在中,亦不自失【五質】也。夫妻反目,不能正室【五質】也。有孚惕出,上合志【七志】也。有孚攣如,不獨富【古音方二反,見詩我行其野】,也。既雨既處,德積載【十九代】也。君子征凶,有所疑【七之】也【此傳以平、去、入通為一韻】。履:素履之往,獨行願【二十五願】也。幽人貞吉,中不自亂【二十九換】也。眇能視,不足以有明【彌郎反】,也。跛能履,不足以與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咥人之凶,位不當【十一唐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武人為于大君,志剛【十一唐】也。愬愬終吉,志行【見上】

也。夬履貞厲,位正當【見上】

也。元吉在上,大有慶【音羌】,也。

泰:拔茅征吉。志在外【十四:泰】,也。包荒:得尚于中,行以光大【十四:泰】,也。无往不復天地際【十三:祭】,也。翩翩不富皆失實【五:質,說見蒙卦】,也。不戒以孚中心願【二十五:願】,也。以祉元吉中以行。願【見上】

也。城復于隍其命亂【二十九:換】,也【此傳以去入通為一韻】。否:拔茅貞吉。志在君【二十文】,也。大人否亨不亂羣【二十文】,也。包羞位不當【十一:唐、四十二、宕二韻】,也。有命无咎志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大人之吉位正當【見上】

也。否終則傾何可長【十:陽、三十六、養二韻】,也。

同人出門,同人又誰咎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同人于宗,吝道【三十二,晧】,也。伏戎于莽,敵剛【十一,唐】,也。三歲不興,安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乘其墉,義弗克【二十五德】,也。其吉則困而反,則【二十五德】,也。同人之先,以中直【二十四,職】,也。大師相遇,言相克【二十五德】,也。同人于郊,志未得【二十五德】,也。

大有大有初九无交害【十四泰】,也。大車以載,積中不敗【十七夬】,也。公用亨于天子,小人害【見上】

也。匪其彭,无咎,明辨晢【十七薛轉音制字,从折从日,陸德明釋文章舌反,王廙作晣,同音,徐、李之世反,鄚本作遰,云讀如明星哲晢之晢,陸本作逝,虞作折】,也。厥孚交如,信以發志【七志】,也。威如之吉,易而无備【六至】,也。大有上吉,自天祐【古音以考易,祐字凡二見,楚辭一見,並同,後人混入四十九宥韻】,也【此傳以上去入通為一韻】,

謙,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【古音墨,見詩出車】。也。鳴謙貞吉中心得【二十五德】。也。勞謙君子萬民服【蒲北反】,也。无不利,撝謙不違,則【二十五德】。也。利用侵伐征不服【見上】

也。鳴謙志未得【見上】

也。可用行師征邑國【二十五德】。也。

豫:盱豫有悔,位不當【十一唐、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由豫大有得,志大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六五貞,疾乘剛【十一唐】,也。恆不死,中未亡【十陽】,也。冥豫在上,何可長【十陽、三十六養二韻】,也。

隨官有渝,從正吉【五質】,也。出門交有功,不失【五質】,也。係小子,弗兼與【八語】,也。係丈夫,志舍下【音戶】,也。隨有獲,其義凶【三鍾】,也。有孚在道,明功【一東】,也。孚于嘉,吉,位正中【一東】,也。拘係之上窮【一東】,也。

蠱,幹父之蠱,意承考【三十二。晧】,也。幹母之蠱,得中道【三十二。皓】,也。幹父之蠱,終无咎【四十四。有】,也。裕父之蠱,往未得【二十五。德】,也。幹父用譽,承以德【二十五。德】,也。不事王侯,志可則【二十五。德】,也。臨,咸臨貞吉,志行正【四十五。勁,說見乾彖傳】,也。咸臨吉,无不利,未順命【彌反】,也。甘臨,位不當【十一。唐,四十二,宕二韻】,也。既憂之,咎不長【十。陽,三十六,養二韻】,也。至臨无咎,位不當【見上】也。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【八。未】,也。敦臨之吉,志在内【十八。隊】,也。

觀初六童觀小人道【三十二晧】,也。闚觀女貞亦可醜【四十四有】,也。觀我生進退未失道【見上】也。觀國之光尚賓【十七真】,也。觀我生觀民【十七真】,也。觀其生志未平【十二庚,說見乾彖傳】,也。噬嗑屨校滅趾不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噬膚滅鼻乘剛【十一唐】,也。遇毒位不當【十一唐,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利艱貞吉未光【十一唐】,也。貞厲无咎得當【見上】也。何校滅耳聰不明【彌郎反】,也。

賁,舍車而徒,義弗乘【十六蒸】也。賁其須,與上興【十六蒸】也。永貞之吉,終莫之陵【十六蒸】也。六四當位,疑【七之】也。匪寇婚媾,終无尤【古音羽其反,見詩。載馳】,也。六五之吉,有喜【六止】,也。白賁无咎,上得志【七志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上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剝剝牀以足以滅下【音戶】,也。剝牀以辨未有與【八語】,也。剝之无咎失上下【見上】

也。剝牀以膚切近災【十六咍】,也。以宫人寵終无尤【羽其反】,也。君子得輿民所載【十九代】,也。小人剝廬終不可用【三用廣韻:余頌反。說文:庸,用也。左傳襄二十五年正義曰:庸聲近用,故為用也。詩小旻以用韻卭,老子以用韻動,則此音古今無異。而夫子傳易兩用此字,剝與載韻,豐與事韻,盖不可曉】。也【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,

復,不遠之復以修身【十七,真】也。休復之吉以下仁【十七,真】也。頻復之厲義无咎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中行獨復以從道【三十二,皓】也。敦復无悔,中以自考【三十二,晧】也。迷復之凶反君道【見上】

也。无妄,无妄之往得志【七志】也。不耕穫未富【方二反】也。行人得牛邑人災【十六,咍】也。可貞无咎固有之【七之】也。无妄之藥不可試【七志】也。无妄之行窮之災【見上】

也【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大畜有厲,利己不犯災【十六咍】,也。輿說輹,中无尤【羽其反】,也。利有攸往,上合志【七志】,也。六四元吉有喜【六止】,也。六五之吉有慶【音羌】,也。何天之衢,道大行【戶郎反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上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頤:觀我朶頤,亦不足貴【八,未】也。六二征凶,行失類【六,至】也。十年勿用,道大悖【十八隊】,也。顛頤之吉,上施光【十一唐】,也。居貞之吉,順以從上【三十六養、四十一漾二韻】,也。由頤厲吉,大有慶【音羌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大過:藉用白茅柔在下【音戶】,也。老夫女妻,過以相與【八語】,也。棟橈之凶,不可以有輔【九麌】,也。棟隆之吉,不橈乎下【見上】

也。枯楊生華何可久【音韭,說見臨彖傳】,也。老婦士夫亦可醜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過涉之凶不可咎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

坎習坎,入坎失道,凶【三鍾】,也。求小得,未出中【一東】,也。來之坎,坎終无功【一東】,也。樽酒簋貳剛柔際【十三祭】,也。坎不盈,中未大【十四泰】,也。上六失道,凶。三歲【十三祭】,也。

離履錯之敬以辟咎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黄離元吉得中道【三十二,晧】,也。日昃之離何可久【音韭,說見臨彖傳】,也。突如其來如无所容【三,鍾】,也。六五之吉離王公【一,東】,也。王用出征以正邦【博工反】,也。

咸咸其拇志在外【十四泰】也雖凶居吉順不害【十四泰】也咸其股亦不處【八語】也志在隨人所執下【音戶】也貞吉悔亡未感害【見上】

也憧憧往來未光大【十四泰】也咸其脢志末【十三末】也咸其輔頰舌滕口說【十三祭十七薛二韻】也【此傳以去入通為一韻】

恆:浚恆之凶,始求深【二十一侵。說見屯卦。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以深叶容,本此。不知深字自有正音,詩瞻卬與今為韻是也】。也。九二:悔亡,能久中【一東】。也。不恆其德,无所容【三鍾】。也。久非其位,安得禽【二十一侵。說見屯卦】。也。婦人貞吉,從一而終【一東】。也。夫子制義,從婦凶【三鍾】。也。振恆在上,大无功【一東】。也。

遯,遯尾之厲,不往何災【十六咍】,也。執用黄牛固,志【七,志】也。係遯之厲,有疾憊【十六怪】,也。畜臣妾吉,不可大事【七,志】也。君子好遯,小人否【五,旨】也。嘉遯貞吉以正,志【七,志】也。肥遯无不利,无所疑【七,之】也【此傳以平、上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大壯:壯于趾,其孚窮【一,東】也。九二:貞吉以中【一,東】也。小人用壯,君子罔【三十六,養】也。藩决不羸,尚往【三十六,養】也。喪羊于易,位不當【十一,唐四十二,宕二韻】,也。不能退,不能遂,不詳【十,陽】也。艱則吉,咎不長【十,陽三十六,養二韻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上通為一韻】。

晉晉如摧如獨行正【四十五勁說見乾彖傳】也。裕无咎未受命【彌吝反】,也。受兹介福以中正【見上】

也。衆允之志上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鼫鼠貞厲位不當【十一唐四十二宕二韻】也。失得勿恤往有慶【音羌】,也。維用伐邑道未光【十一唐】也。

明夷,君子于行義不食【二十四職】也。六二之吉,順以則【二十五德】也。南狩之志,乃大得【二十五德】也。入于左腹,獲心意【七志】也。箕子之貞,明不可息【二十四職】也。初登于天,照四國【二十五德】也。後入于地,失則【見上】

也【此傳以去、入通為一韻】。

家人閑有家,志未變【三十三線】,也。六二之吉,順以巽【二十六慁】,也。家人嗃嗃,未失【五質】,也。婦子嘻嘻,失家節【十六屑】,也。富家大吉,順在位【六至】,也。王假有家,交相愛【十九代】,也。威如之吉,反身之謂【五未】,也。

睽,見惡人以辟咎【四十四有】,也。遇主于巷,未失道【三十二晧】,也。見輿曳,位不當【十一唐,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无初有終,遇剛【十一唐】,也。交孚无咎,志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厥宗噬膚,往有慶【音羌】,也。遇雨之吉,羣疑亡【十陽】,也。

蹇往蹇來譽宜待【十五海,鄭本作宜待時也,於韻更切】,也。王臣蹇蹇終无尤【羽其反】,也。往蹇來反内喜之【七之】,也。往蹇來連當位實【五質】,也。大蹇朋來以中節【十六屑】,也。往蹇來碩志在内【十八隊】,也。利見大人以從貴【八未】,也【此傳以平上通為一韻】。解剛柔之際義无咎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九二貞吉得中道【三十二晧】,也。負且乘亦可醜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自我致戎又誰咎【見上】

也。解而拇未當位【六至】,也。君子有解小人退【十隊】,也。公用射隼以解悖【十八隊】,也。

損:已事遄往,尚合志【七志】也。九二:利貞中以為志【見上】

也。一人行三,則疑【七之】也。損其疾亦可喜【六止】也。六五:元吉自上祐【音以】也。弗損益之,大得志【見上】

也【此傳以平、上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益元吉无咎,下不厚事【七志】也。或益之自外來【十六咍】,也。益用凶事固有之【七之】也。告公從以益志【七志】也。有孚惠心,勿問之【見上】

矣。惠我德,大得志【見上】

也。莫益之偏辭【七之】也。或撃之自外來【見上】

也【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夬不勝而往,咎【四十四有】,也。有戎勿恤,得中道【三十二皓】,也。君子夬夬,終无咎【見上】

也。其行次且,位不當【十一唐,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聞言不信,聰不明【彌郎反】,也。中行无咎,中未光【十一唐】,也。无號之凶,終不可長【十陽,三十六養二韻】,也。

姤:繋于金柅,柔道牽【一、先】也。包有魚,義不及賓【十七、真】也。其行次且,行未牽【見上】

也。无魚之凶,遠民【十七、真】也。九、五含章,中正【十四清、四十五勁二韻。說見乾彖傳】也。有隕自天,志不舍命【彌吝,反】也。姤:其角上窮,吝【二十一、震】也【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萃乃亂乃萃,其志亂【二十九換】,也。引吉无咎中未變【三十三線】,也。往无咎上巽【二十六慁】,也。大吉无咎位不當【十一唐、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萃有位,志未光【十一唐】,也。齎咨涕洟未安上【三十六養、四十一漾二韻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升允升,大吉,上合志【七志】也。九二之孚有喜【六止】也。升虚邑,无所疑【七之】也。王用亨于岐山,順事【七志】也。貞吉升階,大得志【見上】

也。冥升在上,消不富【方二反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上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困入于幽谷,幽不明【彌郎反】,也。困于酒食,中有慶【音羌】,也。據于蒺藜,乘剛【十一,唐】也。入于其宫,不見其妻,不祥【十】,也。來徐,徐志在下【音戶】,也。雖不當位,有與【八語】,也。劓刖,志未得【二十五,德】也。乃徐有說,以中直【二十四,職】也。利用祭祀,受福【方墨反】,也。困于葛藟,未當【十一,唐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動悔有悔,吉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

井井泥不食下【音戶】,也。舊井无禽時舍【古音暑,見詩何人斯】也。井谷射鮒无與【八語】,也。井渫不食行惻【二十四職】,也。求王明受福【方墨反】,也。井甃无咎修井【四十静】,也。寒泉之食中正【十四清、四十五勁二韻】,也。元吉在上大成【十四清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上通為一韻】。革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【古音譌,見詩相鼠】也。已日革之行有嘉【九麻】,也。革言三就又何之【七之】,矣。改命之吉信志【七志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鼎,鼎顛趾未悖【十八隊】,也。利出否,以從貴【八未】,也。鼎有實,慎所之【七之】,也。我仇有疾,終无尤【羽其反】,也。鼎耳革,失其義【古音魚賀反。書洪範:無偏無頗,遵王之義。後人誤入。五寘韻】,也。覆公餗,信如何【七歌】,也。鼎黄耳中,以為實【五質】,也。玉鉉在上,剛柔節【十六屑】,也【此傳以平去通為一韻】。

震:震來虩虩,恐致福【方墨反】,也。笑言啞啞,後有則【二十五德】,也。震來厲乘剛【十一唐】,也。震蘇蘇,位不當【十一唐、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震遂泥未光【十一唐】,也。震往來,厲危行【戶郎也】,也。其事在中,大无喪【十一唐、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震索索,中未得【二十五德】,也。雖凶无咎,畏鄰戒【十六怪,說見詩采薇】,也【此傳以去入通為一韻】。

艮:艮其趾,未失正【四十五勁】,也。不拯其隨,未退聽【四十六徑】,也。艮其限,危薰心【二十一侵,說見屯卦。吳棫韻補心,思容切,引漢東方朔七諫:賢士窮而隱處兮,廉方正而不容,子胥諫而靡軀兮,比干忠而剖心】,也。艮其身,止諸躬【一東】,也。艮其輔以中【一東】,正【本義羨文】,也。敦艮之吉,以厚終【一東】,也。漸:小子之厲,義无咎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飲食衎衎,不素飽【三十一巧】,也。夫征不復,離羣醜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婦孕不育,失其道【三十二晧】,也。利用禦寇,順相保【三十二晧】,也。或得其桷,順以巽【二十六慁】,也。終莫之勝,吉得所願【二十五願】,也。其羽可用為儀,吉不可亂【二十九換】,也。

歸妹歸妹,以娣以恆【十七登】,也。跛能履,吉相承【十六蒸】,也。利幽人之貞,未變常【十陽】,也。歸妹以須未當【十一唐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愆期之志,有待而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帝乙歸妹,不如其娣之袂良【十陽】,也。其位在中,以貴行【見上】也。上六无實,承虚筐【十陽】,也。

豐雖旬无咎,過旬災【十六咍】,也。有孚發若,信以發志【七志】,也。豐其沛,不可大事【七志】,也。折其右肱,終不可用【三用,說見剝卦】,也。豐其蔀,位不當【十一唐、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日中見斗幽不明【彌郎反】,也。遇其夷主吉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六五之吉有慶【音羌】,也。豐其屋,天際翔【十陽】,也。闚其戶,闃其无人自藏【十一唐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,

旅旅瑣瑣志窮災【十六咍】,也。得童僕貞終无尤【羽其反】,也。旅焚其次亦以傷【十陽】,矣。以旅與下其義喪【十一唐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旅于處未得位【六至】,也。得其資斧心未快【十七夬】,也。終以譽命上逮【十九代】,也。其旅在上其義焚【二十文】,也。喪牛于易終莫之聞【二十文】,也。

巽進退,志疑【七之】,也。利武人之貞,志治【七之,七志二韻】,也。紛若之吉,得中【一東】,也。頻巽之吝,志窮【一東】,也。田獲三品有功【一東】,也。九五之吉,位正中【一東】,也。巽在牀下,上窮【見上】

也。喪其資斧,正乎凶【三鍾】,也。

兑,和兑之吉,行未疑【七之】也。孚兑之吉,信志【七志】也。來兑之凶,位不當【十一唐、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九四之喜有慶【音羌】,也。孚于剝,位正當【見上】

也。上六引兑未光【十一唐、】也【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渙初六之吉,順【二十二,稕】也。渙奔其机,得願【二十五,願】也。渙其躬,志在外【十四,泰】也。渙其羣,元吉光大【十四,泰】也。王居无咎,正位【六,至】也。渙其血,遠害【十四,泰】也。

節,不出戶庭知通塞【二十五德】,也。不出門庭,凶失時極【二十四職】,也。不節之嗟又誰咎【四十四有】,也。安節之亨承上道【三十二晧】,也。甘節之吉居位中【一東】,也。苦節貞凶其道窮【一東】,也。中孚初九虞吉志未變【三十三線】,也。其子和之中心願【二十五願】,也。或鼔或罷位不當【十一唐、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馬匹亡絶類上【三十六養、四十一漾二韻】,也。有孚攣如位正當【見上】

也。翰音登于天何可長【十陽、三十六養二韻】,也【此傳以平上通為一韻】,

小過:飛鳥以凶,不可如何【七歌】也,不及其君,臣不可過【八戈】也,從或戕之,凶如何【見上】

也,弗過遇之,位不當【十一唐、四十二宕二韻】也,往厲必戒,終不可長【十陽、三十六養二韻】也,密雲不雨。已上【三十六養、四十一漾二韻】也,弗遇過之,已亢【四十二宕】也【此傳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既濟,曳其輪,義无咎【四十四,有】也。七日得以中道【三十二,晧】,也。三年克之憊【十六,怪】,也。終日戒,有所疑【七之】也。東鄰殺牛,不如西鄰之時【七之】也。實受其福,吉大來【十六,咍】,也。濡其首,厲何可久【音几】,也【此傳以平、上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未濟:未濟征凶,位不當【十一唐、四十二宕二韻】,也。貞吉悔亡,志行【戶郎反】,也。君子之光,其暉吉【五質】,也。飲酒濡首,亦不知節【十六屑】,也。

易音卷二

[欽定四庫全書*易音卷三*崑山顧炎武撰

繫辭上傳

一章鼔之以雷霆,潤之以風雨【九麌】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【八語】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【八語】乾以易知【五支】坤以簡能【古音奴來反,見詩賓之初筵】。易則易知,簡則易從【三鍾】易知則有親,易從則有功【一東】

三章: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【六至】。齊小大者存乎卦【十五卦】。辨吉凶者存乎辭【七之】。憂悔吝者存乎介【十六怪】。震无咎者存乎悔【十八隊】。是故卦有小大【十四泰】。辭有險易【五寘】。辭也者,各指其所之【七之。此章以平去通為一韻】,

七章:成性存存【二十三魂】,道義之門【二十三魂】

八章: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【八語】。或默或語【八語】。二人同心【二十一,侵】,其利斷金【二十一,侵】,同心之言【二十二,元】,其臭如蘭【二十五,寒】,君不密則失臣【十七,真】,臣不密則失身【十七,真】,幾事不密則害成【十四,清說見乾彖傳】。負也者,小人之事【七,志】也。乘也者,君子之器【六,至】也。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盜思奪【十三,末】之矣。上慢下暴,盜思伐【十,月】之矣。

十二章:天之所助者,順【二十二稕】,也。人之所助者,信【二十一震】,也。履信思乎順【見上】

又以尚賢【一先】,也【此章以平、去通為一韻】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