欽定四庫全書 《易箋》卷七
直隸大名道陳法撰
文言
大傳曰:物相雜謂之文。謂剛柔之雜居也。六畫成章,卦亦文也。乾坤雖純陽純隂,然或以剛居柔,或以柔居剛,是即文也。言所以釋文也,故曰文言,皆發爻傳未盡之意。他卦則見于繫辭傳。
元者,善之長也;亨者,嘉之會也;利者,義之和也;貞者,事之幹也。君子體仁足以長人,嘉會足以合禮,利物足以和義,貞固足以幹事。君子行此四德者,故曰:乾,元亨利貞。
元亨利貞,文王以卦德言,彖傳以天道聖人言,此以在人者言。各正保合,即在天者也。元者,仁也,為衆善之長。元統天,故仁包四德。亨即禮也,情文之洽,嘉美會各,何有不亨?利即義也,論語以利為義之,又為君子小人之别。此處利字只作宜字,如利建侯、利涉川,只宜於是事為利。合乎天理,順乎人心,便是義之和。貞,事之幹,猶言義以為質。體元,則以天地之心為心,故足以長人。嘉美之會,禮儀卒度,罔有愆尤,故足以合禮。名義雖正,而于物未利,則是于義未能變通而適其宜。事麗于物,故利物乃足以和。義得其正,在固守之久而不渝,事之所以成始而成終也。非知之明,不能守之固,故貞屬知。
初九曰潛龍勿用,何謂也?子曰:龍德而隱者也。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,遯世无閟,不見是而无悶,樂則行之,憂則違之,確乎其不可拔,潛龍也。
乾之陽剛,天德也,與他爻之剛不同。潛龍,有是德而時當隱者也。有以自守,不為世所推移,深自韜晦,不著其名。不易乎世則遯世,不成乎名則不見是而皆无悶,非真忘世也。蓋時當可樂,則與民由之;時屬憂危,則與世相違。語意與用之則行二句相同。確乎自守,不能引拔而出,所以為潛龍也。如此說,乃與沮、溺輩不同。忘得喪易,忘毁譽難;忘毁譽易,見理之至是而无非難。不見是而无悶,見其至是焉耳,非執抝也。李氏以孟子去齊為憂則違之,是以不得行道濟時為憂,非别有為也。
九二曰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,何謂也?子曰:龍德而正中者也。庸言之信,庸行之謹,閑邪存其誠,善世而不伐,德博而化。易曰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,君德也。
九二有天德之剛,則正矣,而又中也。庸言庸行,中也;信焉謹焉,正也,德之修于身也。閑邪,正也;存誠,中也,德之藴于内也。善世不伐,德博而化,德之見于世也。二、五同有中正之君德,只時與位異耳,故曰君德也。有天德,乃可以語王道也。夫見龍已具飛龍之德,究其實,不過曰中正焉耳。究中正之實,不過體之言行之間,而密之閑邪存誠之際而已,故曰其要只在謹獨。蓋誠者天道,聖人之存誠,即大人之與天地合其德也。故夫子于乾九二、九三言誠,非但以爻畫之虚實也。
九三曰: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,无咎。何謂也?子曰:君子進德修業。忠信,所以進德也。修辭立其誠,所以居業也。知至至之,可與幾也。知終終之,可與存義也。是故居上位而不驕,在下位而不憂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,雖危无咎矣。
忠信,即九二之誠也。修辭立誠,如立誠自不妄語始。修飾文辭,易流于浮偽也。且言之將以行之也,言之易則行之難。知其當至而求至之,不畏難而阻,則德可幾于進矣。知其所當終而求終之,不半塗而廢,則義存而業修矣。内外交養,始終无間,所以終日乾乾也。九三在上下之間,以德業言,不進則退,不修則墮;以所處之位言,在嫌疑之際,不如田之安穩。然君子非至此方進德修業,其因時而惕,愈覺加謹耳。正如朱子論謹獨如馬,自家常常提掇,及至遇險處,更加提控耳。
九四,或躍在淵,无咎,何謂也?子曰:上下无常,非為邪也;進退无恒,非離羣也。君子進德修業,欲及時也,故无咎。
上下進退,由潛而躍,勢甚懸絶,方在畎畝,倏在廟堂,然非稍有利禄之邪心,亦非十畆之不可樂饑也。聖賢之生,非自有餘而已也,故時可躍而躍也。
九五曰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,何謂也?子曰: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水流濕,火就燥,雲從龍,風從虎,聖人作而萬物覩。本乎天者親上,本乎地者親下,則各從其類也。
大人之德,下三爻備矣,故只就利見言之。同聲相應六句,只引起下文。水火以况衆民之利見也,龍虎以况賢才之利見也。本天親上,本地親下,聖人與人位乎其中,其類同也。故凡有血氣者,莫不尊親。
上九曰亢龍有悔,何謂也?子曰:貴而无位,高而无民,賢人在下位而无輔,是以動而有悔也。
貴而无位,高而无民,其位然也。若賢人在下位而无輔,則亢之為害,而不能虚心以下賢也。
潛龍勿用下【胡雅切】也。見龍在田,時舍也。終日乾乾,行事也。或躍在淵,自試也。飛龍在天,上治也。亢龍有悔,窮之災也。乾元用九天下治【平聲】也。
躍非可試也,内自揣度而已。飛龍在天,言有君德,故曰上治。用九則不至如夬履之厲。
潛龍勿用,陽氣潛藏。見龍在田,天下文明。終日乾乾,與時偕行。或躍在淵,乾道乃革。飛龍在天,乃位乎天德。亢龍有悔,與時偕極。乾元用九,乃見天則。
乾道乃革,言自下而上也。位乎天德,德位兼隆也。用九,陽極則變,亦天道之自然也。
乾元者,始而亨者也。利貞者,性情也。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,不言所利,大矣哉!大哉乾乎!剛健中正,純粹精也。六爻發揮,旁通情也。時乘六龍,以御天也。雲行雨施,天下平也。
此一節以乾之德而言。乾元資始,始則必亨,如有穀種,自无不發生。利貞乃天德之性情,自然如此。蓋當乾元之資始,而已能以美利利天下矣。何也?元者仁也,元統天,仁包四德,在天則發育萬物,聖人則仁及萬民,此自然而利也。他卦之利,指一事而言,即只言利貞者,亦主一卦之時與事言,不可言四德。惟乾始之利,一本而萬殊,坤亦承乎乾,諸卦之利,皆乾之利,故不言所利,其利為至大也。前以四德分說,此以四德串說,而利之大,以其德之大。剛乾之體,健乾之用,中則无過不及,正則不偏不倚,純則剛健之不息,粹則中正之至善,精又探其本體之至微至密處贊之。此乾為天德,所為備元亨利貞之占也,皆統乾之一卦而言也。自周公分為六爻,然後有其時位之各異,皆所以發揮乎乾道之義藴,而以六爻旁通其剛柔上下之情,則潛見飛躍之各異,處三夕惕,處亢戒盈,雖聖人亦與時偕行,其時乘六龍,乃所以順天道也。夫然,乃能與天合德,雲行雨施,而天下平也。是則文王就一卦而言,只元亨利貞四字盡之,而自周公以六爻分别言之,乃有勿用,有厲,有悔,或僅得无咎,惟二五兩爻為得中而利,似與彖異矣。然无非發揮乎卦之理,而旁通其情,遂覺有彖不可无爻。人能乘乎六爻之時,乃能體乾之德,得乾之用,而備乎元亨利貞之占,則爻不惟不悖于彖,而且適以相濟,此周公之善繼善述也。是此一節,又所以發明彖爻之義,可為諸卦之凡例也。
君子以成德為行,日可見之行也。潛之為言也,隱而未見,行而未成,是以君子弗用也。
前節以為龍德而隱,則成德而時當潛者也,此則德未成而潛者也。
君子學以聚之,問以辯之,寛以居之,仁以行之。易曰: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君德也。
此承上節言君子之所以成其中正之德也,爻則以已成之德而言。寛者,從容涵養而不迫促,規模廣遠而不狹隘也。
九三重剛而不中,上不在天,下不在田,故乾乾因其時而惕,雖危无咎矣。
以位言,以剛爻居剛位為重剛,初與五亦重剛。五得中,初潛而未用事也。
九四重剛而不中,上不在天,下不在田,中不在人,故或之。或之者,疑之也,故无咎。
以位,言處進退之間,詳審而不敢遽進,所以无咎。重字衍。
夫大人者,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鬼神合其吉凶。先天而天弗違,後天而奉天時。天且弗違,而况於人乎?况於鬼神乎?
天者,理而已矣,其德則健順也,易簡也。人之所禀於天地者也,无有二也,惟大人能全之耳。如是,則日月四時人鬼神亦安能違之乎?人弗能違,所以利見之也。
亢之為言也,知進而不知退,知存而不知亡,知得而不知喪,其惟聖人乎!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,其惟聖人乎!
進而不已,亢之為害也。知進退存亡,而又能不失其正,聖人之時中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