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卦:䷝【离下离上】。
離:利貞,亨;畜牝牛吉。
坎而繼之以離,何也?離為坎之究卦也。所謂不易之卦八,此又其一也。自天一生水,地二生火以來,水為萬物之源,火為變化之本。無水則萬物俱息,無火則變化以窮。何以見天地至神至妙之大用也哉?是以坎離獨得乾坤之正交,而隂陽互根,水火相濟。坎之不可無離,猶離之不可無坎也。然而離也者,麗也。物之所麗,不可不正,必利貞也。能正而有不亨者乎?利貞維何?乾得坤之正交而為離,坤為牛,非牝牛耶?牝牛柔順,柔順即其貞也。畜牝牛未有不吉,利貞之所以亨也。
彖曰:離,麗也。日月麗乎天,百穀草木麗乎土,重明以麗乎正,乃化成天下。
柔麗乎中正,故亨,是以畜牝牛吉也。
卦名離,其義何也?隂附於陽而麗乎陽也。陽為質而隂為文,隂固不可以不附陽,而質亦不可無文以麗之。不觀之天乎?日月之所繫也。使天而無日月,則晝夜寒暑誰為之?是日月麗乎天也。再觀之地,而見以為地者土也,百穀草木之所載也。使土而無百穀草木,則墳衍原隰何為哉?是百穀草木麗乎土也。兹為卦上離下離,非於人有重明之象乎?明不可以不正,正亦不可以不明。重明以麗乎正,明以化之,正以成之,有不化成天下者乎?可以知利貞亨之義矣。同一柔也,若不中不正,則凶咎悔吝隨象而繫,其占烏乎亨?而且予之以畜牝牛,吉。盖卦體二五皆柔,本坤順之中,而得乾交之正。柔麗乎中正,故亨。中正之牝牛不足畜耶?是以吉也。安得不繫之曰利貞,亨。
象曰:明兩作,離;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。
理不獨立,數不孤生。有一必有二,凡物皆兩也。故有天必有地,有隂必有陽,有晝必有夜,有日必有月。所謂日月之代明,使無以為代明,而明不有時而息乎?兹離上,火之明於前也;離下,明之繼於後也。非明兩作之象乎?是明明示人以明不可息之為離也。大人觀象,而知所以法之矣。既前鑒於已往,亦後燭乎將來。我無昏志,物無遁情。繼明照四方,其究也,常德行,習教事。
初九,履錯然,敬之,无咎【之旅】。
旅有去其所止而不處之象,非履乎?火光炎上,初為二隂所掩,則或起或㓕,紛雜不齊,非錯然乎?履而錯然,非其咎乎?然火烈,人望而畏之,有敬象焉。苟能敬之,便自无咎,亦旅貞吉之義也。
象曰:履錯之敬,以辟咎也。
履錯不似乎趨咎者耶?何以敬?為其敬正所以避履錯之咎也。
六二:黄離,元吉【之大,有】。
二得坤之正,交於乾者,以為離主。坤為地,天玄而地黄。黄,中色也,非黄離乎?所有者大,不元吉乎?柔麗乎中正者也。
象曰:黄離元吉,得中道也。
卦凡二,皆中也。有凡中即元吉者乎?中而不得其道,既非黄離,從何元吉?兹柔麗乎中,正是柔中而得夫坤順之道者也,而况之大有乎?火在天上矣,安得不予之以元吉?
九三,日昃之離,不鼔缶而歌,則大耋之嗟,凶【之噬嗑】。
變震,有缶象,又有鼔象。互兌,有歌象,又有嗟象。中爻約大過於人,為老夫老婦,有大耋象之噬嗑,離上而震下矣。離為日,日射東方之震,木返照也,非日昃乎?雖猶離也,日已昃矣,非日昃之離乎?天時之有晝夜,世道之有盛衰,猶人之有生死,人定者固可以勝天,數定者亦可以奪理。至於日昃,鼔缶而歌,已晚矣,大耋之嗟,何益哉?凶可知也。
象曰:日昃之離,何可久也。
世無生而不死之人,而况桑榆暮景乎?鼔缶而歌,且幸一日之餘生;大耋之嗟,徒滋百年之妄想。使日昃而可久,即羲、文今日猶存也,何可久也?
九四,突如其來如,焚如,死如,棄如【之賁】。
如也者,意中想像,若似乎之詞也。變離而為艮,艮,山也,山突然而起,非突如乎?又止也,止則不往,何以來也?之賁而為山,非來如乎?火無所不焚,山亦無如之何也。焚則死,死則棄,不焚如,死如,棄如乎?火烈無情,信然哉!後明將繼,而四以陽剛不正致此也。
象曰:突如其來如,无所容也。
凡物皆可以容物,惟火一無所容,而况火如山之突然而來乎?未有不焚而死棄者也。
六五:出涕沱若,戚嗟若,吉【之同人】。
變乾,乾於五臟為肺,五情為悲,五聲為哭。本離中虚,有鼻象,鼻與肺通,故悲而哭者必涕。互兌為口為說,不說則戚且見於口而嗟。沱者,横流也。若者,比類而甚之之詞也。五隂柔居尊而不得正,又且於上下不正之陽剛同人,而遇不可同之人于野,則燎原之火矣。利君子貞,能不憂不懼乎?火無所不焚,而獨不能焚川,利涉大川,是以吉也,亦惟涕戚而後吉也。
象曰:六五之吉,離王公也。
六五、若是其涕戚,而何以吉也?天理之所不冺,人情之所不容,惟名分之足恃耳。變乾為君,非王公耶?本自離來,非離王公耶?王公其誰敢易之?所由雖涕戚而終得吉也。
上九,王用出征,有嘉折首,獲匪其醜,无咎【之豐】。
王假之,非王耶?離為戈兵,為甲胄,變震而宜日中,離明震威,則明威遠及矣,非王用出征耶?又變震,震為足,足之最上則首也。離火而息其上炎,非折首耶?出征而止於折首,可嘉也,非有嘉折首耶?醜類也,離之究也,為坎上則究坎矣。坎離水火不相類,而得以相濟,非獲匪其醜耶?凡出征者,有無功而得過者矣,亦有功過相半者矣。兹有嘉折首,便是不窮兵,不嗜殺;獲匪其醜,便是能納降,能服敵,不但有功无咎之道也。
象曰:王用出征,以正邦也。
征之為言正也,所以正人之不正也。王之殱首惡而宥餘孽者,期於正邦而已也。邦之象,孔子自取之,卦彖傳照天下之義也。
附餘
水火為天地之大用,上經起乾坤而終坎離,固矣。但離上爻何以稱王,而取出征折首之象?天下所歸往者,王也。五行各有生克制化之功,而水火之用,水之克火是其常,火之制水是其變。若火不足以制水,則水不能生物而反為害,必得火以制之而後成其化,不為天下所歸往耶?兹坎上爻繫置而三歲不得暗,極矣。非炎上至明之火不足制之,何以解繫而出置?既未濟所由取伐鬼方之象,正火之所以制水,而暗者化于明也。
易原就正卷五
<經部,易類,易原就正>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