䷻【兑下坎上】
節:亨,苦節不可貞。
彖曰:節,亨,剛柔分而剛得中。苦節不可貞,其道窮也。說以行險,當位以節,中正以通,天地節而四時成。節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。
節者,中之異名也。事必有所過,而後有所節。節者,所以裁其過而約之於中者也。夫人之所欲无窮,苟縱之而不已,則將流蕩而忘反,是豈可无以節之哉?故文之勝,則節之以忠;奢之過,則節之以儉;樂之極,則節之以禮。大為之防,使天下之欲不至於踰矩,則無往而不中矣。然節亦不可過也。節而歸於中,節之宜也。節而過乎中,則儉不中禮,人將有所不堪,是苦節也。苦節,不可常之道也。夫節,自泰來者也。乾之九三分而為五,坤之六五分而為三,而二五以剛得中。夫以剛而居中,則剛不至於過,是節之義也。泰之世,人情溺於宴安之久,不能無縱情肆欲之憂,故必有以約其過,而使之不流。此泰而變之以節者,聖人保治之道也。要之,節不可過乎中也,過乎中是儉嗇褊急之為也。勞之過則苦,味之過亦苦,節而至於苦,其道窮矣,是安可以為常者乎?以全體論之,坎險而兌說,以說而行乎險,則不以險為苦而以為安,是節之得乎中者也。九五剛得尊位,以中正之道節天下,故天下通行而不厭,尚安有苦節之過乎?嗚呼!節之為義大矣哉!寒之過則節之以温,暑之過則節之以凉,四時運行而不忒,此天地之所為節者也。聖人觀節之義,故節以制度,以明天下之定分,使上下各足,是以不至於傷財,亦不至於害民,而節之道達於天下矣。故曰:什一,天下之中正也。多乎什一,大桀小桀;寡乎什一,大貊小貊。
又曰:兼足天下在明分。古之聖人以中正之節而示天下兼足之分,又安有傷財害民之憂也哉?
象曰:澤上有水,節;君子以制數度,議德行。
制數度,所以節乎人也;議德行,所以節乎已也。數有多寡,度有長短,无以節之,則必有僭差之失;德有剛柔,行有清和,無以議之,則必有過與不及之弊。制度數以歸于一,議德行以求乎中,而節之道可通行于天下矣。
初九,不出戶庭,无咎。
象曰:不出戶庭,知通塞也。
九二,不出門庭,凶。
象曰:不出門庭凶,失時極也。
君子之出處,惟其當而已。不可出而出,與可出而不出,是皆失節者也。初九居下卦之下,此未可以有為之時也。故其在戶庭之内,謹密而不出,而可以无咎,以其知通塞之宜也。九二居中得位,是可以有為之時也。故不出夫門庭,則反足以致凶,以其失時之極也。禹、稷當平世,三過其門而不入,孔子賢之。顔子當亂世,居陋巷,一簞食,一瓢飲,不改其樂,孔子賢之。孟子曰:禹、稷、顔回同道,今有同室之人鬬者,雖被髪纓冠而救之,可也。鄉鄰有鬭者,被髪纓冠而往救之,則惑也,雖閉戶可也。然則初九之不出戶庭,其有合乎顔子之閉戶;九二之不出門庭,其亦異乎禹、稷之被髪纓冠者也。
六三,不節若,則嗟若,无咎。
象曰:不節之嗟,又誰咎也?
志不可滿,樂不可極,貴乎節也。三居兌說之極,是說而无以節之也。說而无以節之,故繼之以嗟若之傷,此秋風樂極悲來,漢武不免於有悔者也。然其始也不能自節,而其終至於有悔,則亦自取之爾,尚何所歸咎於人哉?
六四,安節,亨。
象曰:安節之亨,承上道也。
安節者,安而行之之謂也。夫節約之道,人情之所難,而六四安而行之,以至於亨,此聖賢事業也。九五之君,以中正之道節天下,而惟六四實承之。其為節也,蓋出於誠然,而非勉強者矣。禹之克勤于邦,克儉于家,所以仰承茅茨不剪之化,兹非所謂安節者哉?
九五,甘節,吉,往有尚。
象曰:甘節之吉,居位中也。
甘與苦為對。甘節者,節之美者也。天下之欲無厭,而人君求有以節之,則必有不說者矣。而甘以受其節,則是必有其道也。九五以中正節天下,天下樂之而不厭,以此而往,豈不可尚哉?古者帝王之世,貧富貴賤各有其等,尊卑上下各有其制,其所以立天下之定分而為之裁節者,亦嚴矣。惟其用之得中,是以人皆樂從而不敢少踰,此甘節之義也。
上六,苦節,貞凶,悔亡。
象曰:苦節貞凶,其道窮也。
行不貴苟難,惟其當之為貴。古之人固有負石投河,漆身吞炭,以此為節者矣。惟其非禮義之中,是以其道窮,雖身亦未免於凶也。然而謂之悔亡,何也?盖一介之節,雖非中道,而亦足以自守,尚何悔之有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