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-[宋]李杞撰《用易详解•卷一》

[宋]李杞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0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-(宋)李杞撰《用易詳解•卷一》

䷁【坤下坤上】

坤:元亨,利牝馬之貞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後得,主利。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。安貞吉。

坤,乾之配也。乾具四德,坤亦具四德,然其所利者在牝馬之貞而已,非全體也。乾為馬,坤為牝,牝取其順,且配乾而言之也。坤之道静而止,是豈可有所往哉?君子于此欲有所往,則可後而不可先,先則迷而失道,後則順而得主。主謂乾也,坤以乾為主,坤從乾後則為得主,此其所以為利也。西南者曰兌、曰坤、曰離、曰巽,皆隂也;東北者曰震、曰艮、曰坎、曰乾,皆陽也。以坤而居西南之地,是得朋也;以坤而行于東北之方,是喪朋也。然隂以從陽為貞,西南雖得朋,豈若東北喪朋為安貞之吉也哉?

彖曰:至哉坤元!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。

乾坤皆有元。元者,造化之根本,所以統天下之萬有而包括之者也。然在坤曰至哉,在乾曰大哉。大哉者,不可以限量求,而至則有所底止矣。老子曰: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萬物之母。无名者,乾元是也。乾元為萬物所資始,然不得乎坤,則物无自而生,故坤合乎乾,而萬物資生。是坤,萬物之母也。乾以其大,故能統天;坤以其至,故順承天而已。順承者,即後順得主之謂也,此坤所以為乾之配也。

坤厚載物,德合无疆。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牝馬地類,行地无疆。柔順利貞,君子攸行。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。西南得朋,乃與類行。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。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。

中庸曰: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一言而盡者,至誠之謂也。至誠无息,不息則久,久則博厚,博厚則高明。博厚配地,高明配天,悠久无疆。夫至于悠久无疆,非誠孰能與于此哉?天以其誠,故行健而有不息之功,是天之所以无疆者也。地亦以其誠,故厚德載物而合乎悠久无疆之用,是地之德有以配乎天之无疆者也。德合乎天,故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含弘光大,即乾之剛健中正也。乾以健為德,故剛健中正,有自強之誠。坤以厚為德,故含弘光大,有容物之量。惟其有容物之量,是品物之所以咸亨也。乾為龍,坤為馬,馬而又牝焉,順之至者也。乾以龍御天以成其變化,坤以馬行地而至于无疆,皆至誠不息之功也。夫坤之為道,地道也,臣道也。地道則承天而行,臣道則戴君而行者也。君子于此欲有所往,其可不知先後之宜哉?先則失為臣之道,後則得事君之常,尊卑上下之分,以順為正也。坤居西南,與隂為朋者也,故乃與類行。坤交于東北,以隂而從陽者也,隂陽交則萬物生,故乃終有慶。謂其始有喪朋之悔,要其終而後慶可知也。隂之從陽,貞也,而常患乎不能安,能安于貞,則无往而不貞,此所以為吉也。君子盡為臣之道,能安于至貞而行,則其行也,可以應乎地道之无疆矣。坤之彖言无疆者三,德合无疆,謂坤之德合乾之无疆也。行地无疆,謂坤之行地可以至于无疆也。應地无疆,謂君子攸行應乎地之无疆也。三者之言,各有攸當,其可執一論哉?

象曰: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。

乾以健為德,故象言其行;坤以厚為德,故象言其勢。曰天行健者,以氣用者也;曰地勢坤者,以形用者也。今夫地,一撮土之多,及其廣厚,載華嶽而不重,振河海而不洩,萬物載焉。君子體坤之象,而以厚德載物,无所不容,夫是之謂應地无疆。

初六,履霜,堅氷至。

象曰:履霜堅氷,隂始凝也。馴致其道,至堅氷也。

霜降于九月,水始氷于十月,而坤之初六,一隂始生,則建午之月也。自午至戌,亦己遠矣。方是時,且未知有霜之可履,而况于堅氷哉?然隂生于午,終于亥,自初至上,浸長而不已,則履霜堅氷,有馴致之道焉,蓋不可不自微而謹之也。夫隂者,小人之象也。古之聖人,當君子道長之際,而已慮夫小人之竊權,蓋知夫履霜堅氷之義矣。嘗觀夫子作春秋,其于君臣上下之分,邪正消長之際,中外盛衰之别,未嘗不謹其始焉。故書初獻六羽,則知季氏八佾之漸為不可長;書季子來歸,則知意如逐君之罪為不可訓;書會戎于潛,則知楚陵駕上國之變為不可遏。一事之始,防微杜漸,常有憂深思遠之意寓乎其中,是豈非見履霜而知堅氷之至者哉?易示其理,春秋紀其事,聖人之憂世亦深矣。

六二,直方大,不習无不利。

象曰: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不習无不利,地道光也。

二以柔居中,既有其德,又得其位,大臣之道也。大臣之道,不患乎无高世之才,而患乎无蓋天下之氣。氣者,所以辦天下之大事,立天下之大節者也。六二之臣,直而不枉,方而不屈,大而不隘,其所養亦可知矣。孟子曰:其為氣也,至大至剛以直。養而无害,則塞乎天地之間。孟子之所謂至大至剛以直者,則六二之所謂直方大者也。是氣也,得之自然,豈待習之而後能哉?故曰不習无不利,此其所以光顯而不可及也。漢之周勃、霍光者,號為社稷之臣,誅呂安劉,擁昭立宣,辦大事、立大功于談笑之頃,而二子皆不學无術,以見譏于史。嗟乎!孰知夫不學无術,尚庶幾不習无不利者歟?

六三,含章可貞,或從王事,无成有終。

象曰:含章可貞,以時發也;或從王事,知光大也。

三之位近于君,此居可疑之地者也。三居可疑之地,以剛用柔,有文章之美,含而弗露,而惟知至正之可守,蓋安于至静者之為也。三雖安于静,然有時而發于動,則從王事而不居其成,故能保有其終。盖居近君之地,而矜才自用,則不免有猜嫌之隙。自古君臣争善,未有能免于禍者。坤之六三,不擅其美,不有其成,是以能以功名始終。非智慮光大、明哲保身者,而能如是哉?此晋士燮文子之所以為文也。于鞍之戰,晋既勝齊,師歸,范文子後入。武子曰:无為吾望爾也乎?對曰:師有功,國人喜以逆之,先入必屬耳目焉。是代帥受名,故不敢。武子曰:吾知免矣。及見晉侯,晉侯勞之,對曰:君所命也,克之制也,燮何力之有焉?夫師還而獨處其後,有功而必推之于人,非六三所謂從王事而无成者乎?

六四,括囊,无咎无譽。

象曰:括囊无咎,慎不害也。

以四而視三,尤切近于五,此危疑之地,最為難處者也。位嫌勢逼,則咎之所不能免;功高望重,則譽之所不容釋。曰咎曰譽,二者交集,皆足以致君上之疑,為吾身之禍,于此求免,不亦難乎?故六四之臣,惟括囊不言,而後可以无咎无譽。夫无咎則君不可得而罪,无譽則君不可得而疑,自非致謹于三緘之戒,未見其可也。張安世在宣帝時,職典樞機,謹畏周密,卒能免于霍氏之禍,其有得于括囊之義乎?

六五,黄裳,元吉。

象曰:黄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
易以五為君位,惟坤之六五為大臣之位。蓋坤之道,臣道也。五以柔居中,其用在離,離為文,為黄,文在其中,故以黄裳而獲元吉也。此臯、夔、稷、契、伊、周之事,豈餘人之所敢望哉?考春秋傳,南蒯之將畔也,筮之,遇坤之比,曰:黄裳元吉。以為大吉也,以示子服惠伯,曰:即欲有事,何如?惠伯曰:吾嘗學此矣,忠信之事則可,不然必敗。黄,中之色也;裳,下之飾也。中不忠,不得其色;下不共,不得其飾;事不善,不得其極。外内倡和為忠,率事以信為共,供養三德為善,非此三者弗當。且夫易不可以占險,將有事也,且可飾乎?中美為黄,上美為元,下美為裳,參成可筮,猶可闕也。筮雖吉,未也。嗚呼!若惠伯之言,可謂得用易之妙也。

上六,龍戰于野,其血玄黄。

象曰:龍戰于野,其道窮也。

隂生于午,終于亥,上六是也。上六本坤之位,而乾居亥上,則坤將變而為乾。隂陽相交,隂恃其盛而不服乎陽,陽志于復而不堪乎隂,隂陽相薄而至于戰,故曰龍戰于野。言龍者,明其有乾在焉,說卦所謂戰乎乾是也。二者交戰,隂陽之道窮而兩有所傷,故其血玄黄。玄黄者,天地之色之雜然者也。夫戰而隂傷焉,猶之可也;戰而陽不免乎傷,則陽亦可危也已。魯昭公之伐季氏,魏高貴鄉公之討司馬昭,皆有龍戰之禍。聖人作易,為天下萬世之戒。吁,可畏哉!

用六,利永貞。

象曰:用六永貞,以大終也。

陽自七而進于九,隂自八而退于六,皆極也。極則不可以无所用。陽極于進,進而有餘,則以退為用,故用九以无首為吉。隂極于退,退而不足,則以進為用,故用六以永貞為利。是九與六不能无過不及之患,而用之者,所以約其偏而歸之于中者也。夫隂柔之質,不患乎不能貞,而患乎不能持久。能持之而至于永貞,則可以大其終矣。伊周之道,雖不免乎變,然變而終歸于貞者,以其有以持之也。故萬世之下,言人臣之貞,以伊周為首。嗚呼!兹其所以為永貞大終也哉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