䷭【巽下坤上】
升:元亨,用見大人,勿恤,南征吉。
彖曰:柔以時升,巽而順,剛中而應,是以大亨。用見大人勿恤,有慶也。南征吉,志行也。
升與漸皆進也,而其象俱有取于木。山上有木而為漸,地中生木而為升,二者上下不同,何也?漸之木,木之根株下盤者也。根株下盤,故得山而為漸。升之木,木之枝榦上出者也。枝榦上出,故得地而為升。上下雖異,而其為進則一而已矣。天下之人皆知剛者之能進,而不知柔者之進之不可禦也。以剛而進,則其進也鋭,而必有摧折之傷。以柔而進,則其進也漸,而必有得時之應。故柔以時升,巽而順,皆以其柔而能進也。然亦不可直柔而已,是以剛中而應,所以濟夫柔也。柔在外,剛在中。柔外則不折,剛中則不撓。凡木之生,未有不柔而立者也。夫升之所以元亨者,何也?元者,仁也。仁者,春也。陽春發生之時,盛德在木,根荄芽甲之物,未有不大而亨者矣。用見大人,升進之時也。南征吉者,可進之地也。大人謂五也,南征則謂離也。巽居東南,坤居西南,自巽而至于坤中,歷離明之方,故曰南征也。升之時,利見大人,則无憂而有慶。往而南征,則其志行矣。然則升之為卦,其君子進德修業之事乎?舜所謂玄德升聞,伊尹所謂若升高必自下,盖取諸此。
象曰:地中生木,升。君子以順德,積小以高大。
合抱之木生于毫末,君子之德積于微小,皆順也。順則其極也,未有不高且大者矣。
初六,允升,大吉。
象曰:允升大吉,上合志也。
允,信也。君子之進也,既度乎已,又度乎人。在已以為可,在人亦以為宜。以是而進,信乎其可進矣,而豈不與上之人合其志哉?子使漆雕開仕,對曰:吾斯之未能信。漆雕開未能自信,而不肯苟仕,此夫子所以說之也。
九二,孚乃利用禴,无咎。
象曰:九二之孚,有喜也。
萃之六二,升之九二,皆大臣以誠事君者也,故其爻辭俱以為孚乃利用禴。夫禴,祭之薄者也,而誠質存焉,則可以薦之神明而无愧。人臣以至誠事其君,則君臣相孚,如神之相交,未有不喜者矣。伊尹之于成湯,一德克享天心,而周公之誠,亦有以動悟成王于天變之後,孚乃利用禴之義也。
九三,升虚邑。
象曰:升虚邑,无所疑也。
虚邑者,猶虚室生白之類也。君子之于道也,以虚進,以實礙,虚則无所不通,實則有所窒而不能行矣。内景虚明,八窻玲瓏,以是而進,如入虚无之境,豈復有可疑者哉?此巽與坤之功也。九三以巽而升于坤,巽以順入,坤以順受,二者皆虚,尚何疑之有?此顔子心齊之妙也。
六四,王用享于岐山,吉,无咎。
象曰:王用享于岐山,順事也。
王,謂文王也。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商。文王之于紂,亦可謂順之至矣。而文德之純,至子與夫同功,後之言至德者必稽焉。則是文王之所以順事于紂者,乃所以享于岐山也。屈于一人之下,而伸于萬人之上,其吉且无咎,豈不宜哉?
六五,貞吉,升階。
象曰:貞吉升階,大得志也。
春秋傳:程鄭問:降階何由?然明曰:貴而知懼,懼而思降,乃得其階,下人而已,又何問焉?盖階者,自上而接于下者也。六五以坤順之道,待九二之進,故為之階而使之升。五之于二,亦可謂能自降矣。能自降而得賢人以為之用,則豈非大得志也哉?
上六,冥升,利于不息之貞。
象曰:冥升在上,消不富也。
豫之冥豫,升之冥升,皆以陰柔而在上者也。陰柔之極,晦而不明,不能自充其所有以至于富,則其消不久矣。當此之時,惟利在于不息之貞,欲其勉以進于善也。君子之于道,必先有不足之歉,而後无自止之志。今消而不富,則其自視欿然,而尚何息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