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30卦-离卦䷝离卦为火(离下离上)-[宋]李杞撰《用易详解•卷六》

[宋]李杞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30卦-离卦䷝离卦为火(离下离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30卦-离卦䷝离卦为火(离下离上)-(宋)李杞撰《用易詳解•卷六》

䷝【离下离上】

離:利貞,亨;畜牝牛吉。

彖曰:離,麗也。日月麗乎天,百穀草木麗乎土。重明以麗乎正,乃化成天下。柔麗乎中正,故亨,是以畜牝牛吉也。

坤為牛,離自坤來,故畜牝牛吉。牛順矣,而又牝焉,順之至者也。離无正體,離之所以无正體者,何也?坤交正氣于乾之中,一隂麗于二陽之間,附于物而後有體也。地二生火,天以七成之而為離。天七本震體也,震屬木,火本无形,得木而後有其形,此離之所以為麗也。天下之物未有无所附麗而能成者,日月雖明矣,而不麗乎天,則无以著其明。百穀草木雖盛矣,而不麗乎土,則无以遂其生。此天地造化之妙然也。而況乎聖人以重明為德,而苟不麗乎天下之正,則何以成天下文明之化也哉?柔麗乎中正,謂二五言之也。二五之柔居中得正,是得其所麗者也。得其所麗,此所以亨而吉也。離為日,坎為月,而兼言日月者,戊在離日之象也,已在坎月之象也。戊,天五也;已,地十也。地十為用,天五不為用,然十之用實假乎五之用也。月假日之光,日用月為紀,表裏相資,故坎為陽而其象乃為月,離為隂而其象乃為日。隂中之陽,陽中之隂,非深明乎造化機緘之妙者,孰知坎離之相為用哉?

象曰:明兩作,離;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。

上下皆離明兩作之象也。大人觀易之象,故前聖後聖,以明相繼,而照于四方,所謂明之而又明者也。帝舜重堯之華,而光天下,至于海隅蒼生。武王繼文王之明德,而若日月之照臨,光于四方,顯于西土。大人繼明,蓋取諸此。

初九,履錯然,敬之,无咎。

象曰:履錯之敬,以辟咎也。

火性炎上,其患在乎鋭進而欲速。初九以剛居下,用明之始也。一步之初,而紛然錯然者踵乎其後,苟不有以致其敬,則豈能无輕舉妄動之失哉?故欲其敬之而後无咎。蓋敬以臨事,避咎之道也。太甲即位之始,伊尹作書以告之曰:今王嗣厥德,罔不在初,立愛惟親,立敬惟長。

又曰:嗣王祇厥身,念哉!夫伊尹所以拳拳以敬告其君者,豈非履端之道不得不然哉?

六二,黄離,元吉。

象曰:黄離元吉,得中道也。

黄,中之色也。二之黄離,與坤六五之黄裳同。離,自坤來者也。以柔順之德,居中正之位,其大臣以道事君者乎?大臣之道,不過乎中而已。明不至于察,而美在其中,是以獲元吉也。此爻惟伊、周足以當之。

九三,日昃之離,不鼓缶而歌,則大耋之嗟,凶。

象曰:日昃之離,何可久也。

三過乎中,是日將昃之時也。夫日之中則必至于昃,猶人之壯則必至于老,是亦理之必然者矣。當此之時,惟當退居于无為之地,向晦入燕息,以自樂其天年而後可。苟或忘止足之戒,不能鼓缶而歌,以自樂其樂,則老將至而耄及之矣。以至于有大耋之嗟,未有不凶者矣。蓋日至于昃,日云暮矣,于此而猶不知止焉,尚何以能久乎?堯耄期倦于勤而授之于舜,舜耄期倦于勤而授之于禹,是以免大耋之凶。聖人退藏于密,與時消息之道也。

九四,突如其來如,焚如,死如,棄如。

象曰:突如其來如,无所容也。

九四之離,恃其剛以犯上者也。其來也突如,其炎也焚如,其勢若不可嚮禦矣。而其極也,卒至于死。如棄如何也?以其惡為人之所共棄,而无所容于天地之間也。梁冀之跋扈,董卓之暴逆,氣焰炎炎,不可制遏,適足以戕其軀而已矣。商書言惡之易也,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嚮邇,其猶可撲滅,其九四之謂乎!

六五,出涕沱若,戚嗟若,吉。

象曰:六五之吉,離王公也。

王公,謂上九也。五以柔居尊位,下為九四,強臣之所逼而不能自安者也。惟其不能自安,故出涕而至于沱若,悲戚而至于嗟若,其艱難憂畏亦已甚矣。夫人君之尊不堪強臣之迫,至于艱難憂畏若是之切,則天下之忠臣必有以動其主憂臣辱之心,故得上九之王公以附麗之,以為吾之用,是以至于吉也。唐德宗之在奉天,迫于朱泚之僭逆,勢亦危矣,而能用陸贄之言引咎責已,故詔書一下而武夫至于流涕,李晟因之得以忠義感三軍之心,識者是以知唐之必復興也。

上九,王用出征,有嘉折首,獲匪其醜,无咎。

象曰:王用出征,以正邦也。

上九奉王命以討四方者也,故于出征之際,惟折取其首惡,而不獲其醜類,是以六五嘉之。然上九之出征,亦豈得已哉?討其不庭,所以正邦國也。胤侯奉仲康之命,以征羲和,其誓師之辭曰:殱厥渠魁,脅從罔治。其所謂有嘉折首者歟?蓋嘗觀聖人作易,而分上下經之意矣。上經始于乾坤,而終于坎離;下經始于咸恒,而終于既濟未濟。聖人所以明天人之道,皆以水火為用也。上經言天道,故乾坤藏天地之用,而付正性于坎離;下經言人道,故咸恒明男女之正,而見其交不交于既濟未濟。既濟未濟,是亦合坎離成卦者也。是則坎離之妙,乾坤不得之,則天地不能以自用;咸恒不得之,則男女不能以相交。故坎離在天地則為精神,在人則為心腎,在物則為水火,而易之上下經,皆以此終焉。嗚呼!孰知坎離之機,而與之議易之妙用也哉?

<經部,易類,用易詳解>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