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13卦-同人䷌天火同人(离下乾上)-[宋]李杞撰《用易详解•卷四》

[宋]李杞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13卦-同人䷌天火同人(离下乾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13卦-同人䷌天火同人(离下乾上)-(宋)李杞撰《用易詳解•卷四》

欽定四庫全書|用易詳解卷四*宋*李杞*撰

上經四:【同人至蠱】。

䷌【离下乾上】

同人于野,亨,利涉大川,利君子貞。

彖曰:同人,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,曰同人。同人曰:同人于野,亨,利涉大川,乾行也。文明以健,中正而應,君子正也。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。

同人者,合異為同之卦也。合異為同,惟天下之无心者能之。一有心於其間,則有偏係之私,盖未有能同者也,故曰同人于野,亨。野者,廣曠之地也。天下之理,惟廣大无私者為足以得天下同然之情,故同人自居於廣莫之野,四通八達,撤去藩籬,无所滯礙,而所與同者始无有不通者矣。惟其无有不通,故雖居患難之地而可使相救,故曰利涉大川也。莊子曰:夫以利合者,迫窮禍患害相棄也。以天属者,迫窮禍患害相收也。夫當禍患之相迫而相收不相棄焉,非出於天合者有所不能,此所以謂之乾行也。然則同人為一卦之主,其六二乎?二以柔居隂,得中得位,而上應乎乾,同人之大者也。文明,離也。健,乾也。中正以應,合二五而言之也。君子和而不同,如梁丘據之以水濟水,有苟合之患焉,此又貴乎君子之正也。天下之志殊塗而同歸,一致而百慮,然非君子莫能通之。君子以正而通天下之志,而天下莫不相與以為君子之同,此同人之所以亨也歟?

象曰:天與火,同人;君子以類族辨物。

天在上而火炎上,二者相合而為同人。然乾本陽也,離本隂也,二者雖同,亦有不同者矣。故君子以類族辨物,類其族而使不相雜,辨其物而使不相亂。如舜之别生分類,盖以不同而同之。

初九,同人于門,无咎。

象曰:出門同人,又誰咎也?

同人之初,中无私主,出門而遂得其所同,則其同也,可謂出於无心者矣。我无所求,彼无所係,兩相遭而適相得焉,是天下之真同者也,而何咎之有?孔子之鄭,遇程子於塗,傾盖而語,終日相親。夫子於程子,初未始有一日之素也,而相得於不期然之中,其出門同人之謂歟?

六二,同人于宗,吝。

象曰:同人于宗,吝道也。

以全體論之,二為一卦之主,同人之正也。以六爻論之,則二偏應於五,其同有不廣者矣。同人之道,以廣大无私為心,而二徒知有五之可宗,不能大同而係於私主,以是為同,鄙吝之道也。君所謂可,據亦曰可,君所謂否,據亦曰否,如梁丘據之所為,君子奚取哉?

九三,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歲不興。

象曰:伏戎于莽,敵剛也;三歲不興,安行也。

二與五為應,而三四間之。二之從五也,是三與四之所欲攻而取之者也。故三之於二也,既伏戎于草莽之中,而又升其高陵以望之,然畏五之剛強而不敢進,是以三歲不興,而至於不能行也。春秋之世,諸侯之從晉久矣,而齊景公欲攘而取之,然畏晉之強而未之發也。故今年次於五氏,明年次於垂葭,又明年次于渠蒢,兹非所謂三歲不興者歟?

九四,乘其墉,弗克攻,吉。

象曰:乘其墉,義弗克也;其吉,則困而反則也。

四近於五而遠於二,亦欲得二者也,故乘其墉以攻之。四非力之不足者矣,惟能知其義之不可,是以弗克攻。知困而自反於法則焉,此其所以吉也。晉趙盾以諸侯之師八百乘納接菑於邾,其勢力為何如哉?惟其義之所在,邾人一言而趙盾自屈,於春秋書之曰弗克納者,非其力之不能,義不可也。故傳者謂大其弗克納也。然則人能知過而有以自反,安有不吉者哉?

九五,同人先號咷而後笑,大師克相遇。

象曰:同人之先,以中直也。大師相遇,言相克也。

二、五之相應,同人之正也,而三、四為之間。三之伏戎,四之乘墉,其始不免有外侮之憂,然五知其理直,而以大師克之,是以卒相遇焉,此所以先號咷而後笑也。晉文公入國之初,諸侯為楚所間,解體衆矣,而城濮一戰之後,踐土之盟,翕然有大同輯睦之風,此非大師克相遇者耶?

上九,同人于郊,旡悔。

象曰:同人于郊,志未得也。

國外曰郊。郊者,无人之地也。處卦之極,高亢在上,物无與同,故僅能无悔而已。卦言同人于野亨,而上九同人于郊志未得,何也?同人于野,謂其无所不同者也。同人于郊,謂其无所與同者也。无所不同故亨,无所與同故志未得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