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辨畫卷二十一
潁川連斗山撰
蹇卦:䷦【艮下坎上】
蹇:利西南,不利東北;利見大人,貞吉【蹇,紀免切】。
蹇之為言跛也,謂跛于足而難進也。于何見之?此卦上坎為水,下艮為山,倒之則又為震足,以震足動于坎險之中,深可厲,淺可掲,何至于蹇?惟不為震之足,而為艮之背,背而向水,可以進乎?此所以為蹇也。所處既蹇,唯有隨面所向,由巽、離而漸趨于西南之坤,柔順安貞,可以脱險阻而得平易。若不唯其面而唯其背,後處于坎,而前止于東北之艮,則山重水複,必䧟于險而不能出矣【西南、東北,按文王八卦圓圖推之,可見艮在下卦,背對上卦,正與圓圖相合】。故占者利于西南,不利于東北也。然利西南,豈不濟蹇哉?卦中九五陽剛中正,以居尊位,是大人也。六二柔順中正,其正應也。若往見之,以與之共濟【二五互離為日,故曰見】。則以正位行正道【二五皆貞】自可獲。濟險之吉,蹇亦何患哉?
彖曰:蹇,難也,險在前也。見險而能止,知矣哉!蹇利西南,往得中也。不利東北,其道窮也。利見大人,往有功也。當位貞吉,以正邦也。蹇之時用大矣哉!【難如字,知音智當如字】。
蹇,難也,言進之難也。何以謂之難?以坎險在前,故難也。文王圓圖,坎原在艮前,此卦又在艮前,故曰險在前。在前若冒險而輕進,則陷于險矣。今艮三五互離為見,見險而能背其身而自止,則不䧟于險矣。非得坎之知,明于進退之機者,不能也【坎為智,二四互坎,三正在坎中,智之象也】。卦中止有艮居東北,初无西南坤象,而卦乃曰蹇利西南,不利東北者,本卦坎與離,艮與兑,原自旁通,離兑之間,正是坤卦。所謂往得中者,乃是自艮而往得,離兑之中,坤方也【往得中,來註以為與解相綜,但解二原是中位,何必云得?即謂先天卦位坤在北,後天卦位坎亦在北,得坤中畫,是為得中。然何以解往字?况卦中利之云者,指艮不指坎,于上卦並无涉也】。其道窮者,倒艮為震,為大塗道也。今艮前有水,是其所行之道為窮也,此所以利西南不利東北也。利見大人者,大人謂五六,二與為正應,二往而見之,相與共濟。夫險則可出,險而有功也【二五相易,坎化為坤,變坎險而為坤順,正合西南之旨,故曰有功,五多功故也】。貞吉者,二五皆以中正當君臣之位,上下一德,同心以濟,不獨正朝廷以正百官,併可正百官以正一邦也【邦坤之象】所以吉也。夫蹇,人之所恒有,而苟當其時,即有其用,其用且至于有功,正邦所以為大也。
象曰:山上有水,蹇;君子以反身修德。
山上有水,向謂水流山止,水為山阻,故蹇。不知卦義,乃言水險不能進,非言山阻不能行也。竊以下艮為山,上坎為水,水在山上,是懷山襄陵之水,非澗溪沼沚之水,蹇之至者也。君子觀蹇之象,知水山之勢,天下之蹇也。天下之蹇,責在吾身;吾身之責,係于吾德。于是法艮之背以反諸身,因法坎之智以修其德,務使天下之蹇自我而平焉。此君子不以一身之蹇為蹇,而以天下之蹇為蹇也。洚水警余,即反身之謂;明德遠矣,則修德之謂也。
初六,往蹇,來譽。
此卦初、上兩爻亦統論一卦之義,而初爻則指五之應二,上爻則指二之應五,故三、四言往來,而二、五不言往來,以往來已見于初、上也。繫傳云:其初難知,其上易知,本末也。又云:初辭擬之,卒成之終。是初、上兩爻原與中四爻不一例,諸家不思此旨,此往來二字所以百說不明也。初居一卦之始,上居一卦之終,三、四兩爻皆不當濟蹇之位,惟二、五以中正之德居君臣之位,宜往來以濟蹇,故于此緊承六二而言,謂上有坎險,下有艮山,蹇之地也。君子處此,自宜引身而退,不履其險。但六二與九五為正應,九五君也,天下之蹇繫之者也;六二臣也,天下之蹇属之者也。二、五若不求濟,誰其濟之?故自二之應五觀之,跋履山川,往雖有蹇,然自五之應二觀之,帶河礪山,來則有譽焉【傳云:二多譽,故曰有譽】。此一卦之大旨也。
象曰:往蹇來譽,宜待也。
往蹇來譽,人未有不思冒乎蹇以幸夫譽者,不知明良相遇又有其時,當其始則不可以不待也。
六二,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
此爻正發明利見大人之義,即初爻之往蹇,上爻之利見也。王謂五,臣謂二,二五相應,故為王臣蹇。蹇者,二四互成一坎,其躬之蹇也。上卦自為一坎,九五之蹇也。然二雖在險中,方交于蹇而尚小,不若五之已䧟于險中,其蹇為獨大也。使二于此見險輒止,非不可以全身遠害,而六二顧奮然一往,不恤其身者【艮其背,不獲其身,二在艮中,故有匪躬之象】。盖二有柔順中正之德,與九五陽剛中正之應為正應。誼无可辭,責有獨專,故毅然直前,相從于險阻之中,是盖以王之大蹇為蹇,匪以其躬之小蹇之故也。然王蹇濟而已,躬之蹇有不濟者哉?【二往見五,則五來應二,上卦成坤,正在西南之地,故見之為利。不言吉者,以二五俱在蹇中,未可言吉,故彖中貞吉之義,統補于上六中焉】。
象曰:王臣蹇蹇,終无尤也。
王臣蹇蹇,其心何敢言功,但求无尤而已。然以中正之臣,應中正之主,而又加以蹇蹇之心,不但一時无尤,即至于終【終謂上六】,亦无尤也,但當速往可耳。
九三,往蹇,來反。
九三不在君臣之位,无濟蹇之責,又在下卦之上,所謂見險而能止者也。然非徒止焉而已,三陽得正,體艮能明,深知夫往則犯難,有取蹇之理,而翻然來復,有反身向震之象焉【來反二字,向來只訓為止于其所。夫止于其所,仍在東北之地,何得云智?所謂智者,以其于難處中有善處之方也。若如舊說,不但來字與反字无別,其與來譽、來連諸字,亦不一例也】。夫艮止震動,原有相反之理;艮覆震仰,又有相反之形。艮反為震,二三四互之成坤,變險峻而為平夷,所謂利西南者,三得之矣,尚有蹇之足慮哉!
象曰:往蹇來反,内喜之也。
九三何以往蹇?來反也。盖三反之前,二五已經易位,得此一反,下卦又變坤成兑,内喜之,故反之也。
六四,往蹇,來連。
此爻連字,或以為連三,或以為連五,又或以為連下諸爻,是六爻皆連矣。竊思易卦諸例,凡二爻相属者,或取承乘,或取比應,從无取連者。盖三物相接者為連,如乾三連是也。六四已入坎險之地,若再進則䧟于險,是往蹇也。但四與三皆不當君臣之位,无濟蹇之責,身蹇何益?故與其往而得蹇,不若退連二隂以順承于五。盖三已反初,連下二隂即成坤象,亦是西南之地化險阻而為平夷也。
象曰:往蹇來連,當位實也【當如字】。
陽實隂虚,爻反言實者,謂九五也。言六四來連二隂,以順于五者,以五當大君之位,有陽剛中正之實也。五有中正之實,三隂皆從而受正矣。傳曰:當位貞吉,以正邦也。正此之謂。
九五,大蹇,朋來。
此爻乃彖中之大人,為二所利見者,所謂當位貞吉,以正邦者也。以方在蹇中,故止取二五相應之象,而其義則于初上發之,即初之來譽,上之來碩也。九五王位而在險中,下又一險,不獨在下者蹇于進,即在上者亦蹇于行,是大者蹇也。身既處于蹇中,不可不求濟其蹇,而欲濟其蹇,不可不求于能濟之人。九五以陽剛中正之君,下應六二柔順中正之臣,當此蹇難之際,不敢以勢分自處,并不欲以名號自尊,其殷然而來也。若曰爾非吾臣,乃吾之友也;吾非爾君,乃爾之朋也,畧君臣之分,而隆下交之文,此五所以譽滿天下,二所以蹇蹇匪躬,而坎險化為坤順,蹇者不蹇也。
【應義,已見二爻註中。向以朋來指六二,又指九三,又指衆爻,總與來字說不去】。
象曰:大蹇朋來,以中節也【中如字】。
君尊在上,臣卑在下,此大義也。今君以朋自處而來于下,似乎失中而過其節。不知當大蹇之時,名分未定,非謙抑如此,不足以得匪躬者之心。故大蹇朋來,正其以中為節也【此節字有以二能盡匪躬之節者,有以五能節制諸爻者,皆是從來五取義,非來字之旨】。
上六,往蹇,來碩,吉,利見大人。
胡氏于初之无可來,釋以不往即為來;于此之无可往,釋以不來即為往。夫既云往來矣,而又云不往即為來,不來即為往,是何說也?此爻居蹇之中,蹇極而濟,乃統論濟蹇之成功,而責重于二之應五也。盖上六蹇難已過,身處平康,純乎西南之樂矣。而自其初而遡之,當二之應五也,歷涉大川,雖不免跋涉之蹇;迨五之應二也,明良相際,身致太平,則共成碩大之吉焉【此吉字即卦辭之貞吉。乃卦辭係貞吉于利見之下,此吉字係于利見之上者,彼乃總論二五,此則側重六二也】。然要而論之,五,君也;二,臣也。君雖畧分言情,以朋相與,而臣則以卑承尊,當以禮自盡。彖曰:利見大人。此又為二者之所宜自勉也【向說往蹇來碩,理猶可通,若利見大人,則直是无可位置矣】。
象曰:往蹇來碩,志在内也。利見大人,以從貴也。
爻曰往蹇來碩者,以五應于二,志在求賢以自輔也。利見大人者,以二應于五,誼當從貴以自靖也【坎為志,陽為貴,皆謂九五。内謂内卦,從謂從陽,皆指六二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