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壮:䷡【乾下震上】
大壯:利貞。
天地之道,陽大隂小,自一陽反下為復,二陽浸長為臨,三陽彚征為泰。然猶隂陽相等,至四陽並進,消隂過半,則大者壯矣。猶長男繼父而出【震為長男,乾為父】。身任外事,膂力方剛,壯盛之時也,故為大壯。人之壯也,有剛大之氣,尤貴有道義之養,而所為一出于至正,斯其壯也。為天德之剛,而非血氣之勇,故大雖壯,又利于貞。卦中九四,大壯之主也,而居隂不正,非大壯之所宜,必進而居五,剛柔易位,始為得正,始得大壯之所宜。但時當大壯,不獨九四利于貞,即九二居隂不正,亦莫不共利于貞也,故總曰利貞。
彖曰:大壯,大者壯也。剛以動,故壯。大壯利貞,大者正也。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。
卦何以名大壯?卦中陽長至四,已過其中,其氣甚盛,是大者壯也。大何以能壯為?卦下乾剛,上震動,剛以勝其人欲之私,而動以奮其有為之志,是以能壯也。既大壯矣,又利貞,何也?蓋壯而不正,則果敢之氣皆属血氣之私,其壯也適以滋之厲而已。卦云利貞,盖欲大者之壯一出于正也【大者正也句是釋利貞,須要見得大者當正意,方得利字之旨。向來或看作大者自无不正失,利字矣】。以大為體,以正為德,所謂天地之塞吾其體,天地之帥吾其性,民吾同胞,物吾與也,于何而可任其陵轢之施乎?人果能使大者皆正而正其大,則四五易位而天正,九二變柔而地正【五為天位,二為地位】。天以正應乎地,地以正應乎天,天地之情亦昭然可見矣。孰謂人生天地之間而可不正哉?【天地之間有陽即不能无隂,聖人雖抑隂扶陽,然于陽盛隂衰之時,未嘗不反覆以示戒。如此卦陽長至四,二隂更何能為?所患者陽之太過耳。雜傳曰大壯則止,盖此意也。末句聖人欲君子之于小人,直須與天地同情,不得但以為推極言之】。
象曰:雷在天上,大壯;君子以非禮弗履。
雷在地中,陽氣潛藏;雷在天上,陽氣發越。二月之時,大壯之象也。君子觀象知禮,本為人所當履,而非禮者常從而岐之。君子以健而動,反情以和其志,比類以成其行,姦聲亂色不留聰明,淫樂慝禮不接心術,惰慢邪僻之氣不設身體,凡非禮者斷然不履【禮原于天象,乾震足為動象,履】,使耳目口鼻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,此君子之大壯也。
【按:壯字原非盡美之辭,君子特借此以克己復禮,非以加人也。諸家多說到體天威以行其壯,雖理亦可通,非卦旨也】。
初九:壯于趾,征凶。(句)。有孚。
初九以剛居剛,本得正者也。以當大壯之時,與四敵應,遂恃其剛而妄動。四震為足趾之象,四尚以剛居柔,初乃以剛居剛,是壯過于趾也。以在下而恃剛若此,上又无應,往必見凶矣。若守正不往,以待四五之易位,將有正應之孚【四五易位為坎,有孚之象】何至有凶乎?【舊解以趾為在下之象,雖不及指四之確,義尚可通。至以必字代孚字,則全属扭合矣】。
象曰:壯于趾,其孚窮也。
初九陽剛得正,乃壯于趾者,以四未之五敵應,不與其孚信者,窮塞也。爻所為戒其征,以待有孚耳。
九二,貞吉。
此爻即卦辭利貞之意。九二以剛居柔,在下之中,上與五應。當大壯之時,中而不正,易有用壯之失。唯因其柔中之體,變而之正,為柔中之用。徐俟正應之正,然後所為者皆義理之強,始可獲吉也【此爻自王氏以剛居柔,履謙不亢,是以貞吉。《程傳》因之,後儒遂以處壯惡,剛居柔為美,中即是正為解。不但不得卦中利貞之義,並中正二字亦含混不清。盖中自是中,正自是正。如湯、武之放伐,非正也。然天時人事,至此已極。湯、武不得已而應天順人,是中也。但應之順之,其間又有個至正之理與至正之事,此朱子所以有因中求正之說。如以中即是正,若齊之伐燕,似亦是中。然至殺其父兄,係其子弟,毁其宗廟,遷其重器,亦可云是正乎?此九二所以利貞也】。
象曰:九二貞吉,以中也。
以,中也。非因其得中,即是貞吉。謂九二之所以貞吉者,以其居柔得中,故能從容善變,以反于正,而有此吉也。
九三,小人用壯,君子用罔,貞厲。羝羊觸藩,羸其角【羝音低。羸,力追切】。
此合三與上兩爻以示戒也。九三以剛居剛,與上六為正應,三處乾之極,欲消乎上,上處震之極,亦欲敵乎三,故因占設戒曰:上六隂柔,小人也,身本无壯,恃震為同體,欲用之以與陽争。九三陽剛,君子也,奚可以與隂較?雖與壯切比,亦當視之若无,而用罔【四為壯之主,壯字属四,上與四同宫,故用壯。罔,无也。四五當易位,三與五遠,故用罔】。夫用罔非特蔑視小人也,方且守以貞正之道,方且惕以危厲之心,而時復兢兢焉【此卦互乾,有君子朝乾夕惕之象】。若用壯則不但无傷于君子,不過如羝羊之觸藩,徒自羸敗其角而已【全卦重兑象羊,羊属隂,其羝在角上,二隂之象也。謂之羝者,羊之性好抵,其抵必低其頭而向下,上六居上為首,上欲敵三,頭必向下,故象羝羊也。藩,竹籬。震為蒼筤竹,行在三之上,故象籓。上欲敵三而隔于四,象觸。四為壯主,上豈能勝?故為羸。羸,困憊也。兑為毁折,象羸。兑上兩岐,象角】。然則小人亦何能為君子?亦何必壯乎?【此爻向俱指九三說,三既為君子,又為小人,爻中併无此象。此卦之三即遯卦之四,觀彼可以知此,故當指三上兩爻言。羝羊向來亦指九三,夫羊隂類,三雖互兑,非羊也。觀上六亦用此象,盖明示人以九三之羝羊即上六之羝羊也】。
象曰:小人用壯,君子罔也。
此爻與遯四相覆,故均以君子小人對言,而象傳句法並與之相似,言君子觀于小人之用壯而必敗,是以雖有壯而若无也。
九四,貞吉,悔亡。藩決不羸,壯于大輿之輹。
陽長至四,大者壯矣。是卦之所以名壯者,四也。但九四以剛處柔,壯而不正,不正之壯,必非義理之強,能勿悔乎?幸四居動體,能進之五位,而得其正。既得其正,則其所為壯者,必皆出于義理之中而吉,而不正之悔亦亡矣。何也?盖四進居五,五亦退居四,前者上六之觸籓而羸角者,以四為之隔也。今四進之五,則籓已決而不阻矣。五退處四,則角不羝而亦不羸矣【籓謂四互夬為决,四上之五,故象籓決。上與五皆當角處,上有四之藩,故觸之而角羸。五无四之藩,故不觸而角亦不羸也】。四五相濟如此,四尚至用其壯乎?然四亦非不壯也,四進之五,陽剛中正,以之任重而重克任,以之致遠而遠能致其壯也。蓋擬之大輿之輹,而更有過焉【坤為大輿,輹乃車中任重之物。輹,壯輿始壯,四之五成坎,在坤之中,是大輿之輹也。故曰:壯于大輿之輹】。夫藩決不羸,此四之所以能貞也。壯于輿輹,此四之所以吉而悔亡也。卦之所謂利貞者,此也。
象曰:藩決不羸,尚往也【尚上通】。
藩謂四,不羸謂五也。四之藩何以決,五之角何以不羸乎?以四上往五,五退居四,故四之藩決,而五之角不羸也。四之藩決,四自決之。五之角不羸,五自不羸也。
六五,喪羊于易,无悔【喪,息浪切。易音亦】。
六五、上六皆羊之角而能觸者也,而五以柔居中,切近大壯之主。又當夬決之時【自初至五互為夬卦】知四陽之勢不可敵,而大中之位不可居,故斂束其隂躁之性,遜位于四而處其下,是易也。易則羊象不見,若喪失然者,豈非喪羊于易乎?【全卦、互卦五皆有羊象,四、五易位,易之象。易則兑象不見,喪之象也。易字《本義》作容易,《程傳》作和易,或又作場圃之場,似于象皆无可取。今作交易之易,不唯義象俱確,並象傳亦渙然氷釋矣】。夫六五以柔居剛,其位不正,本有悔也。今以易而各得其正如此,尚何悔之有?此亦利貞之義也。
象曰:喪羊于易,位不當也【當,得浪切】。
位不當,指四五兩爻。五喪羊于易者,以四為壯主,反居柔位,已本隂柔,反居剛位,位皆不當,必易之而後得其當,故喪之也。
上六,羝羊觸藩,不能退,不能遂,无攸利,艱則吉。
上六以柔居柔,九三以剛居剛,本以正相應也。以當大壯之時,三居下之極,上居上之極,而上又在全卦之首,為羊之角,欲用壯于三而隔于四,遂不度德、不量力而與之競,有羝羊觸其籓之象。夫四為壯主,豈上之隂柔所能觸?乃位處于窮極之地,既不能退而自全,力限于柔弱之質,又不能遂其必勝,如羊角之掛于籓上,徒以取困而已,進退兩无所利也。然上六位本正也,若深維夫壯之不可用,而以艱難自守焉,則亦終得隂陽相應而吉也【三之羝羊觸籓,即此之羝羊觸籓。聖人兩立其象者,欲人知上下非有二羊也。三云羸其角,而此又變其辭者,上既明其象,下則各詳其義而已。艱則吉,乃此爻之
《本義》:欲上之利貞也。爻爻皆卦中利貞二字】。
象曰:不能退,不能遂,不詳也。艱則吉,咎不長也。
柔本不能勝剛,况陽壯之時,消隂已過其半,顧能勝乎?乃上六以隂狠之性,至欲觸四之藩,以致進退兩難,由其不知詳審夫人已之分也。艱則吉者,言若因其震懼而加之以詳審,則必惕然于衰隂之艱,不能以當強陽,而守正以待其應,則咎亦不至于長也【或以臨三與此相例,謂彼變泰,故咎不長。此變大有,故亦咎不長。不知彼以柔居剛則宜變,此以柔居柔則不宜變。咎不長同,而變與不變則異也】。
周易辨畫卷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