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畜:䷙【乾下艮上】
大畜:利貞,不家食吉,利涉大川【畜,許六切】。
為卦上艮下乾,艮為闕庭,乾為賢人,賢人聚于闕庭之下,有闢門籲俊之象,故為大畜【小畜以畜君言,以四爻為主,取巽入之義,巽順以悟主也。大畜以畜賢言,以上爻為主,取艮止之義,篤實以納賢也。大畜者,大者能畜,又所畜者大也。向以為止強暴之人,使不為惡,細玩通卦,似无此意】。所畜者何?三陽是也。于何畜之?二隂是也。三陽賢,故畜之。二隂虚,故能畜也。夫三陽既為所畜,使不以正自守,何足以副其所畜?故皆利于貞。然三陽之中,初三已正,唯九二中而不正,必以互兑之口,不食于家,而食于朝,乃得其正而吉【二在内卦為家,五在外卦為朝。食者,兑口向上之象】。然居下應上,道在能勇,為九二者,又利于以大離之舟,涉坎體之川以赴之【三上互大離,有舟象。上卦坎體,有川象。二上應五,有沙象】。而不可緩也。
彖曰:大畜,剛健篤實(句)。輝光。日新其德,剛上而尚賢。能止健,大正也。不家食吉,養賢也。利涉大川,應乎天也【上時掌切】。
卦名大畜者,以卦德觀之,内乾剛健,能不屈于私欲;外艮篤實,能不誘于紛華。内外夾持,又有互離之輝光,以日新其德,是有畜賢之資也。以覆卦觀之,无妄之初,剛上而為外卦之主,而艮體之虚中,能尊尚乎陽之賢,是有畜賢之體也。此已足以見其為大畜矣。而不止此也,則且觀之卦辭曰:利貞。下乾健,上艮止,上能止下之健,使各安其位而不動,此非三陽之自能得正也,由上之大有以正之也。則再觀之卦辭曰:不家食吉。内為家,兑為食,二能以互兑之口,不向于下而向于五,此非二之自求口實也,因上之由頤有以養賢也【三上互頤卦,頤亦曰:養賢以及萬民】。則再觀之卦辭曰:利涉大川。五為川,二為涉,二能以離之舟,往于五而易其位,此非二之自能上往也,由上之虚已以應乎天也【乾為天】。夫大正、養賢、應天,皆上之德與體為之,此所以謂之大畜也。
象曰:天在山中,大畜。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【識音志。行,下孟切】。
輕清上浮者為天,斯昭昭之多皆天也。今天在山之中,是山能畜天也,亦大畜也。君子觀象,以為兩間之最大者惟天,吾身之最大者惟德。但德雖具于吾心,而散見于古聖賢言行之内,吾誠取其言行而識之,且多識之,則古聖賢之德皆吾心之德矣。夫以一心而備古聖賢之德,猶以山之小而畜天之大也,此君子之大畜也【天无德,不備前言往行之象;山无物,不生多識前言往行之象】。
初九:有厲,利巳【已,夷止切】。
初九以剛居剛,得正之賢者也。以乾體有上進之性,互夬互大壯,又有壯趾之勢,易于動也,動則失其正矣。况上有正應之六四,挾火烈之威以止之【互離為火,體艮為止】而又有厲乎?是惟當止則止,已而不動,乃為所利也【此尚賢之卦,下三爻賢者也,上三爻尚賢者也。尚賢而用止者,止之所以聚之,聚之所以畜之也。諸爻皆明此意。向來解初二以四五為小人,講四五又以初二為小人,俱似誤】。
象曰:有厲利已,不犯災也。
有厲利巳者,當止則止,不犯于離火之災也【火厄為災,初與四應,初乾金,四互離火,火可克金,故曰災】。
九二,輿說輹【說音脱,輹音服】。
九二以剛居柔,中而不正,上應六五,正當易位,以求其正者,彖辭所謂利貞也。以適當大畜之世,六五方以艮體之中止之于上,若止之而不止,傷于躁矣。九二外觀諸世,内度諸身,知上之止我,乃所以畜我,于是安處于下而不進,猶輿之暫脱其輹而不行也。夫脱其輹而不行,豈終于不行哉?亦曰有其時在,待其時而後行耳。第二在乾中,于何而象于輿脱輹也?盖上卦本坎體為輿,其中畫之剛為輹【輹與輻不同,輻乃輪轑,脱則輿裂,不可以行,輹乃伏兎,脱則暫卸,欲行仍能行也】。今剛不在五而在二,是移坎之中以為乾之中也,故曰輿脱輹也。以初與二之賢而不云吉者,四、五之吉,乃初、二之吉也。
象曰:輿說輹,中无尤也。
輹在輿之中,乃輿之所賴以行者。今輿而脱輹,人或疑其中有所虧而然,而不知其位雖改,其中如故,推而行之,固甚利耳,盖无尤也。
九三,良馬逐,利艱貞。曰閑輿衛,利有攸往【曰如字】。
九三陽剛得正,亦彖之所謂利貞者,以居乾之極,其性上行,雖有上九之止,而二陽不相應,乃止之極而不止者。故三以乾健之良馬,而又互以作足之震馬,有良馬逐之象。夫良馬逐,則失其所居之位,而所謂貞者不貞矣。是必艱以居心,而貞以自守,力制其馬而勿逐,乃為所利耳。然三當内外之交,下之二陽,視三之進退為進退,使三以艱自守,而二亦以艱自守,是使二之失貞者,亦三之過也,而无如二之輿又脱輹也。三于此將奈何?其惟以互兑之口,仰而問上曰:爾之本體,夫不有輿乎?輿之所載,不又有衛乎?【互離為甲冑戈兵,衛之象】。今任其脱輹而在下,是尚能利有攸往乎?吾為若計,輿不可以不行,行不可以无輹,如其取爾之輹,以閑爾之輿與衛,則以之行世有其具,以之防身有其資,无所往而不利矣【此爻良馬逐,謂三與上,謂初與二,皆无庸深辨。曰:字以下向俱指九三說,但九三得止,爻又明曰利艱貞,既利艱貞,又利攸往,不相左乎?且輿衛之象,亦无所取,故細推而屢易之如此】。
象曰:利有攸往,上合志也【上時掌切】。
三利艱貞,而乃曰利有攸往者,謂二五不正,二當上而合五之志也【志,謂五坎為志也】。
六四:童牛之牿,元吉【牿,古毒切】。
六四以柔止居止體,當畜賢之世,而下與初應,是初之已而不往者,四已之也。然初之剛,四將何以巳之哉?盖下卦之本體離也,離為牛,初在離之下,又牛而童者也【初為童,如觀卦初爻亦曰童】。以童牛而制之,使不往,亦豈有難焉者?而况四又有多節之木以為牿【艮于木為堅,多節】。如詩所稱楅衡者【楅以横木著牛角,以防其觸。衡以繩係牛鼻,以引其行也】。預禁于未角之先,夫何不可以巳?然四之所以若此者,豈有他哉?夫亦欲養其血氣,調其德性,將異日所為薦之于明堂,獻之于清廟者,俱于是乎在,而非真以為厲也。元而得此【元謂初九】,吉可知矣【初為牛,二為豕,三為馬,從畜養義取象也。初二所以象牛豕,而三象馬者,牛豕皆祭祀之物,艮為門闕,有宗廟之象,故取之。三為畜極而通,有上行之義,故于馬有取焉】。
象曰:六四元吉,有喜也。
六四正初,所謂有厲者,而爻乃曰元吉。盖四與初應,乃有喜【二四互兑,兑為悦,故云有喜】,而非有厲也【二有字正相對】故元吉也。
六五,豶豕之牙,吉【豶,符云切】。
六五以柔居剛,以止德而當尊位,下應九二而止之,而九二亦遂因其所止而止焉。夫二剛也,五柔也,五何以得二而止之哉?盖上卦之本體為坎,坎固豕也。二本坎之中畫,今不在上之坎,而在下之離,去實位而就虚位,是猶豕之去其剛而變為柔也,則豶豕也【豶豕,劇豕也。《程傳》以為去其勢是也,以喻二之以剛居柔】。豶豕,本易制,而五又以多節之木樹之為牙,以繫之【牙,也,即俗所謂木樁也,非齒牙之牙】。詩所謂皎皎白駒,食我場苗。縶之維之,以永今朝是也【二四互兑為反巽,巽為繩,五為牙,繩在牙前,繫二之象】。由是二得五而可進位于五,五得二而亦可易位于二,各得其正,其吉可知。
象曰:六五之吉,有慶也。
六五之畜九二,不過二獲其吉耳。而爻云六五,盖二得居五,五亦得居二,各得正位,是有慶也,有慶故吉也【凡易中言有慶,皆指隂陽得位言,觀乃終有慶可知】。
上九,何天之衢,亨【何河可切】。
此卦與无妄相反,此之上九即无妄之初九,所謂剛上而尚賢者,此爻是也。故上三爻雖同此艮止,亦同一尚賢,而四五二隂第能以法制之于下,而上九一陽則獨能以道引之使上焉。何也?凡進賢者必先予以進之路,使路而不廣,則通于此者又或塞于彼,非進賢之大道也。而上九不然也,在无妄之初為地之路【下為地位,震為大塗】。在大畜之上則為天之衢【上為天位,艮為逕路】。而且在下不過履以震之足【震為足】,在上則直欲負以艮之背【艮為背】。一若舉天之衢而一身荷之者【何與荷同?】此何如進賢之路也,而謂其猶有畛域之隔乎?吾知脱輹之輿固奮策于蕩蕩之中,即初之牛、三之馬亦矯首于坦坦之下矣。亨矣【二五易位,上變為坎,坎為通,亨之象也。亨字固指天衢,已兼上爻變正而言矣】。
象曰:何天之衢,道大行也。
何天之衢,言震之道昔在于地下,不過為一人之所履,今覆于天上,為衆君子之所由,是大行也【震為大塗,故曰道。震為足,故曰行。大行者,指六爻皆應而言也】。此不家食之所以吉,而涉大川之所以利也。
周易辨畫卷十四
<經部,易類,周易辨畫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