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41卦-损卦䷨山泽损卦(兑下艮上)-[清]李光地撰《周易观彖•卷七》

[清]李光地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41卦-损卦䷨山泽损卦(兑下艮上)

【下经】第41卦-损卦:山泽损卦(兑下艮上)-[清]李光地撰《周易觀彖•卷七》

損:有孚,元吉,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

陽實隂虚,實者益物,虚者受益,故以三隂三陽之卦,裒其一陽以相與,謂之損益。然非損其近上者,則不逹於上,不至於上之上,亦未足以見其為益上也。非損其近下者,則不逹於下,不至於下之下,亦未足以見其為益下也。此卦損下卦之近上體者,以益上卦之上,是損下益上也。益卦損上卦之近下體者,以益下卦之下,是損上益下也。又澤益深則山益高,亦損下益上之象。風之宣散,助雷發生之勢也,亦損上益下之象。損下益上曰損,損上益下則曰益者,程子曰:譬如壘土,損於上以培厚其基本,則上下安固矣,豈非益乎?取於下以增上之高,則危墜至矣,豈非損乎?損者,節損也。節損之道,必有實心存於内,又必其

所處之理,合於大善,然後无咎可常,而利有攸往也。如二簋之薄,可謂節損矣。然而可以交於神明,則以内有孚信,而處之有順時之善爾。彖辭自以損字起義,乃損所當損者,不可泥損下益上說也。益之義亦同。

彖曰:損,損下益上,其道上行。

言損下益上,何以謂之損乎?既損其下,則上亦當深自挹損,是其道上行也。上下皆損,所以名損。

損而有孚,元吉,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二簋應有時,損剛益柔有時,損益盈虚,與時偕行。

損而有孚,元吉,則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且雖二簋可用享矣,損剛益柔有時。又以卦體明二簋之義,凡誠意為質為剛,儀物為文為柔,儀物或不備者,時也。卦之損陽實以益隂虚,以誠意之有餘,補儀物之不足,是有孚誠之積,而不失乎順時之善矣。又推言其理,以為凡事物之損益盈虚,無有不與時而偕行者,以結二簋有時之意。

象曰:山下有澤,損;君子以懲忿窒慾。

以兑之說懲忿,以艮之止窒慾。

初九,已事遄往,无咎,酌損之。

當損下之時,分當速往以益上,然處下居初,則猶不可不重已而度上也。故當已其事而後遄往,乃得无咎,又當斟酌其淺深以為損也。已事者,謂畢我之事而後急彼之事,如學而優則仕之類是也。酌者,謂如事之未可遽,言之未可盡之類。

象曰:已事遄往,尚合志也。

尚合志者,明所以遄往之故。蓋非有上之合志,則雖止而不往,亦分之宜矣。

九二,利貞,征凶,弗損益之。

當益上之時,有應於上,宜速往者也。然或因損已而失已,則喪其所以益上之具,故利於貞固,而征行則凶。又重曰弗損益之,以申其義也。或曰:初處事始而曰遄往,二當事任而曰征凶,何也?曰:初不言遄往,則在事外者,或不知益上為所當然;二不言征凶,則當事任者,或不知損已為所當慎。況初言已事遄往,而又曰酌損之,則亦不嫌於自失矣。征凶者,往而不返,則有凶。蓋征與往不同,往近而征遠也。

象曰:九二利貞,中以為志也。

中則無不正。

六三,三人行則損一人,一人行則得其友。

六三一爻最近上體,卦之所以為損者也,故因成卦之象而極論損益之道。蓋三爻而損一爻,是三人行損其一人也;一爻損以益上,是一人行而得其友也。若多所牽繫而不舍,則其得友也必不專矣。凡人國爾則忘其家,公爾則失其黨,苟私家黨與之是狥,則何誠信以事君乎?

象曰:一人行,三則疑也。

惟二則專一,自三以上至於十百,皆謂之三也。

六四,損其疾,使遄有喜,无咎。

四居上位,受益者也。然非自損,則不能受益。若居大臣之位,則改過不吝,從諫弗咈者,損其疾之道也。先君子曰:下之益我者方遄往,我不自損其疾,無以勸彼之來矣。故使遄者有喜,受益之道也。

象曰:損其疾,亦可喜也。

六五,或益之十朋之龜,弗克違,元吉。

居上而虚中以受益,益之盛者也。有德而受益,乃天之所祐,非人力所致,故曰或益之,言不知其所自來也。如此則鬼神其依,龜筮協從,故曰十朋之龜弗克違。十朋,言衆多也。累十朋而不違,則其獲神人之助可知矣,吉孰大於是哉!

象曰:六五元吉,自上祐也。

自上祐釋或益之之意,天且弗違,況於鬼神乎?

上九,弗損益之,无咎,貞吉,利有攸往,得臣无家。

上九為卦之主,受益之極也,故極論受益之道,而占辭與卦同。蓋必損下而後益上,則損者至矣,烏得益乎?弗損於下而益於上,然後謂之大益,而无咎可貞,且利有攸往也。得臣則益我者大矣,然非以之為私人也,故曰无家。王者奄有四海,而非富天下,得臣无家之謂也。既言弗損益之,而占辭外又言此者,以見始無求益之心,終亦无受益之意,而王道始備也。

象曰:弗損益之,大得志也。

点校說明

【点校底本】:文渊阁《欽定四庫全書》

【资料录入】:丁不二
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
【负责版主】:待申请

【资料来源】:国学迷http://www.guoxuemi.com/siku/119642epyx/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