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卦變為乾重坤,於爻變為三隂爻。卦變之始,卦辭言大往小來,爻義則取隂升陽降,於泰亦然。
【原文】象曰:天地不交,否。君子以儉德辟難,不可榮以祿。
此卦為天地之合,何乃謂之不交?蓋合者猶分兩體,交者隂陽互居,自坤乾反為乾坤,上下體辨,是不交也。儉德非以儉為德,乃儉其德耳。進德修業,欲臻於盛大,今故儉之者,有若无,實若虚,隱晦弗耀,將以辟難,非自菲薄也。德旣外儉,乃復身榮禄厚,是儉於德,不儉於身,尤小人所惡,難必及之,故聖人申其戒,此坤六四之時。
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
不交則否塞,故卦名否。
否之時,小人用事,君子于何而正之?正之必不利矣。考其?,則大往小來之故。
彖曰: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,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,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。內陰而外陽,內柔而外剛,內小人而外君子,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也。
泰否卦純聖人之辭,直言吉凶胥反,无復他義。聖人於泰九二言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,則泰否反復,隂陽消長,皆自然之理,必至之勢,聖人宜深明之。胡不安時委順,顧為是蚤計豫圖,必欲長泰而不否,長治而不亂,豈故違天地而拂自然哉?安時委順者,聖人出處之義;制治保邦者,聖人經世之法。
初六:拔茅茹,以其彙,貞吉,亨。
拔茅茹,為三隂聯進之象。
泰之初陽,聖人許其引類而進。否之初隂,聖人戒其引類以正。蓋三隂在内,聖人懼其進退不已,浸迫於陽,故乘其始至而戒之。小人而知守正,不敢輕進以近君子,是亦小人之吉,得吉而後身亨也。
【原文】象曰:拔茅貞吉,志在君也。
泰初言志在外,否初言志在君。當小人道長之時,聖人截乎君臣之辨,使羣小知大君在上,不容引類妄進,斯所以為正而得吉也。合泰、否兩初爻而並觀,則知聖人之待君子何其厚,抑小人何其嚴。
六二: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亨。
包蒙、包荒,為包納衆爻之義。包承、包羞,為包歛不敢舒肆之義。承者,承五也,大人九五也。
以内外言,小人在内;以上下言,大君與衆君子居上。儻小人不安分義,則以君治臣,小人當不勝其凶禍。唯六二位正德當,雖在三隂之閒,實不與之同謀,能斂蹟束身以承上,故大人亦優容之,是小人之吉也。大人之所以否者,以小人内據,足以否君子也。今小人順承,其為小人之吉,即大人之否,所以亨大人,豈悻悻然以求勝小人為亨者?
【原文】象曰:大人否亨,不亂羣也。
羣隂在下,其勢浸盛,幸二知承上之義,大人儻以儕於三隂而拒絶之,則其羣紛亂,縱有包承之人,亦為羣隂所惑而仇我。故大人之否所以亨者,以不亂三隂之羣也。泰言朋,否言羣,皆衆之象。
六三:包羞。
羞,愧赧貌。
三隂爻,初以守正而吉亨,二以包承而吉,獨三居下卦之上,所謂不仁而在高位,寜免顔厚忸怩之羞乎?
【原文】象曰:包羞,位不當也。
以隂居陽為不當進,而至極不當抑甚焉。位之不可不謹如此。
九四:有命无咎,疇離祉。
有命,九五:大君之命也。疇,爾雅云:孰,誰也。離,麗也。祉,福也。
小之來者自此而往,大之往者自此當復,不交者有復交之漸,實轉否為泰之機。四為首復之陽,布大君之命,使德意志慮周洽於天下,則上下復交而志以同。雖未即泰,而否之時已可无咎,天下孰有不麗於福祉者乎?
【原文】象曰:有命无咎,志行也。
有命而无咎者,大君轉否為泰之志,自此可行也。
九五:休否,大人吉,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
休,美也。大人,有大德之人,可為大君者也。其亡,隂將亡也。申言之,憂之深也。《爾雅》:叢生曰苞。行葦方苞方體。丘氏曰:抱籜也。葦方抱籜,則稚葦也。叢生稚桑,未有旁根,易於拔取。
九五有致泰之才德,雖時猶在否,已能休美之矣。二知承五大人之否已亨,五能休否大人之亨者吉,以爻位尊卑觀之,其亨吉固自有次第也。否之隂至此自知將極,故有其亡其亡之憂,尚欲繫附以自固,不知大勢所趨,若苞桑之不足恃也。九五陽爻,猶著隂柔憂懼之義,厥旨深矣。子曰:危者安其位者也,亡者保其存者也,亂者有其治者也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亂,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。此又旁暢制治保邦之理。
【原文】象曰:大人之吉,位正當也。
五為君之正位,以九居之,位適其當,大人之吉,良以是歟?
上九:傾否,先否後喜。
傾猶欹,器滿則傾。
否未極則休之,已極則傾之,取亂侮亡之義也。方未傾時,否猶故在,旣傾之後,斯有喜矣。四之无咎,五之休吉,有浸入為泰之漸,至上之傾,則不復有否,而泰復來矣。
【原文】象曰:否終則傾,何可長也。
爻言傾否,有傾之之義。釋言否終則傾,有自傾之義。若三陽不必用吾力者,爻以示君子反否之功,?以示小人為否之戒。否終將自傾,雖微大君傾之,亦无久存之理,縱欲繫留,其可得乎?泰之終,聖人欲固之使存;否之終,欲推之使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