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-[宋]赵汝楳撰《周易辑闻•卷一上》

[宋]赵汝楳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0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-[宋]趙汝楳撰《周易輯聞•卷一上》

於卦變為坤,重坤。於爻變純隂,无變。坤,地也。六爻各以其位立義,不取承乘應比。

【原文】坤卦䷁象传

【原文】象曰: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。

地純隂,經卦坤之畫象之,故坤有地之象。上下皆坤,故仍曰地。

天主氣,氣運動,故曰行。地主形,形有海嶽險易之殊,難可枚舉。槩曰勢,則海嶽險易在其中。地勢博厚,君子體之以厚其德。地善持載,君子體之以載物。夫車不壯不能任重,舟不大不能航深。德不厚,載物不溥。六合之大,民物之繁,必厚德乃能載之。載者,民依以安也。位有高下,載物則同,故稱君子。

【原文】坤卦䷁卦辞

坤,元亨,利牝馬之貞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,後得主利。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,安貞吉。

坤重坤為純坤,故仍八卦之名。子曰:夫坤,天下之至順也。隂之性下,故順。

坤元亨與乾同,而利貞與乾異。坤之利,宜也。貞,正也。爻遇九者稱馬,陽也。坤隂故稱牝馬,陽之配也。玩牝馬之象,則知坤實配乾。牝馬之性多順,坤之順固足以從乾。然順者易流,故宜於得正。順而得正,君子之所行也。陽倡隂和,隂陽之常。隂苟先焉,迷失其道。後陽而行,乃得所主。隂以陽為主也。西南,衆隂之方。東北,衆陽之方。羣居則得朋,孤立則喪侣。順而為善則正,順而為惡則不正。能安正,則吉可知矣。乾之彖辭,簡而理博。坤之彖辭,詳而戒嚴。利貞安貞,凡兩言之。尊陽抑隂,其義可見。

【原文】坤卦䷁彖传

《彖》曰: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。坤厚載物,德合无疆,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牝馬地類,行地无疆。柔順利貞,君子攸行,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。西南得朋,乃與類行,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,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。

乾之元誠大矣,而坤能至乾之大,故萬物資乾以始者,皆資坤以生。萬物資坤以生者,以坤能柔順,上承乎雲行雨施之仁也。天无有疆畛,坤之厚載,德與天合,故含容足以停畜之,弘廣足以周溥之,光明足以章美之,博大足以充衍之,而品物咸遂其亨通。龍行天為天之類,馬行地為地之類,地无疆,馬之行亦无疆。柔順者,坤之德必利於正,斯君子體之以攸行也。先於陽則失道,順於後則得常。西南之類行僅言利,東北之喪朋乃言慶者,得朋雖利,而獨隂失承天之義。喪朋似害,而得陽為主,可遂?育,固宜有慶也。君子能安正而吉,則其行也,可以應地之无疆矣。此章三言无疆,初言坤能合乾,次言馬能行地,末言君子能應地,義各有主。

坤至柔而動也剛,至静而德方。後得主而有常,含萬物而化光。坤道其順乎,承天而時行。

唯天下至柔為能剛,唯天下至静為能方。蓋柔不外炫,蓄緼積深,不動則巳,其動必剛,静則能定,定故識明。?而為行,其德必方,方非必如矩之正,方特不可轉之義耳。或曰:坤當言柔静,胡為言動剛?曰:乾剛坤柔,乾動坤静,其大端也,動不能不静,静不能不動。子曰:夫乾,其静也專,其動也直。夫坤,其静也翕,其動也闢。是乾坤皆有靜動也。坤,地也。以氣言,其?生也,山極高无不達,石極堅不能遏,非動剛乎?以質言,雖反壤,雖範形,其凝重不可變,非德方乎?太極初判,隂陽本无先後,既分之後,坤无乾以為始,孰開其端?先迷也。天先施而地後生,後得主也。先陽後隂,乃天地生生之常理,聖人特於坤明之,以垂訓萬世,則尊陽卑隂,崇君子,抑小人,固自然之理,非聖人私陽而黨君子也。子曰:乾以君之,坤以藏之。君,主也,藏含萬物也。記曰:地載神氣,神氣風霆,風霆流形,庶物露生。坤含萬物以化生之,而乾道之變化,於是乎光明較著也。聖人至是,形容不足,因揭其辭而美之曰:坤道其順乎?承天而時行。順而承天,則順得其正;承天時行,則非委順不事事者。坤卦釋彖凡兩章,語皆協韻,文言之目,豈以是乎?然聖人之言,非有心於文者。

【原文】坤卦䷁初六

初六:履霜,堅冰至。

履,行也,自後而前之義,亦下之象。聖人明隂陽消長,每於復姤等十二卦明之,以隂陽之爻純比類於二氣之消長也。坤六隂猶歲之十月,是為繁霜之時,霜為隂凝之始,冰為隂凝之極。

聖賢先覺,神於蓍龜,豈有他哉?以理知之耳。十月履霜,堅冰必至,理勢則然。此爻辭確而意驟,有以見聖人防微杜漸之嚴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履霜堅冰,陰始凝也。馴致其道,至堅冰也。

隂主揫斂,陽主渙釋。揫削而凝,白露為霜,凝極則洪流亦冰壯。風行水上,冰渙而釋,渙極則溝澮亦盈溢,皆必至之勢也。人皆曰:露微易凝,水深難冰。然一夕寒風,倏焉冰壯。蓋于時獨隂无陽,猶坤之純隂也。霜之極至于堅冰,坤之極至于龍戰。聖人以始凝釋霜,則已示堅冰之幾。

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來者漸矣,由辨之不早辨也。易曰:履霜,堅冰至。蓋言順也。

聖人於姤,有不可與長之戒,懼一隂之長,積而為六隂也。餘慶餘殃,豈一朝一夕之故?皆善不善,積而後成。歷觀史傳,弑逆之事,悉由於不能見幾而早辨,故於履霜之初,即辯其為堅冰之漸。蓋六隂方盛,陽未即生,无有逆而制之者,故其勢甚順。勢順而辨之不早,則有何嗟及矣之憂。春秋之時,弑逆之事,比國而有,故聖人示敎,既明且嚴。

【原文】坤卦䷁六二

六二:直方大,不習无不利。

直、方、大,皆地體之象。

乾之德獨盛於九五,乾之正也。坤之德獨盛於六二,坤之正也。直者平直,方者不回撓,大者不褊小,皆地道之盛。備此三德,則不待時習,而所行皆利。彖辭兩言利,所利者有限。爻言无不利,得時當位,居中處下也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不習无不利,地道光也。

聖人言六二之動,直以方而不及大。他卦如此頗多,以為省文則不可,以為脱簡則文意自屬未詳。爻辭不言動。釋辭言動者,爻具三德,不動則德不顯,三德具而地道光明矣。

直其正也,方其義也。君子敬以直内,義以方外,敬義立而德不。直方大,不習无不利,則不疑其所行也。

乾坤諸爻,唯二五无戒之之辭。坤,地道也,六二為最美。直者坤之正,方者坤之義。君子敬以直内,則所守不撓不欺;義以方外,則所接不傲不諂。仲氏所謂以義制事,以禮制心,召公所謂志以道寧,言以道接,皆是物也。内外交養,敬義兩立,則道備美全,是之謂不孤。乾初爻勿用,三爻乾乾,四爻或疑,上爻動悔。若坤之二,則動中規矩,從心而行,不必自疑,此固地道所以光也。

【原文】坤卦䷁六三

六三:含章可貞,或從王事,无成有終。

含内緼,不敢見也。章,美也。三非正位,故曰或從。成者,成功。終者,終事。三為下卦之終。

二為臣之正位,如泰之包荒,大有之大車以載,蹇之王臣蹇蹇是也。六三非正位,故含其章美,不敢自衒,或從王事,不敢自專,雖孫其成功,然必終承天之事。

【原文】象曰:含章可貞,以時發也;或從王事,知光大也。

三之含章,特以非正位之故。可貞者,可行以正也。身居高位,不能以時?之,是可正而失之也。或?之以從王事則已之美,知可以光大于時。

隂雖有美,含之以從王事,弗敢成也。地道也,妻道也,臣道也。地道无成,而代有終也。

前章釋含章可貞,或從王事。此章釋无成有終。三之弗敢成者,以坤為地道、妻道、臣道也。地承天,妻從夫,臣事君。凡地之資生,妻之主饋,臣之幹蠱,皆當代天、代夫、代君,以終其事。若夫成功,則歸之天,歸之夫,歸之君,而不敢居。此天地、夫婦、君臣之常經,聖人於坤廣明之。他卦之參錯互陳者,其綱領盡在是矣。故曰:乾、坤,易之門。

【原文】坤卦䷁六四

六四:括囊,无咎无譽。

括者,據其要而緫之,囊虛而柔,器之隂者也。

坤雖純隂,然初、三、五猶居陽位,二、四、上則為重隂,六隂已盛,四居其間,雖未至上窮,君子已逆知為戰之漸。猶之羣小用事,君子偶處斯時,雖不至於戮辱,君子巳過為之防。好遯深隱,如括囊然,不使少見其鋒穎,以此无咎,固其分也。沒世无聞,君子所疾,今何為有无譽之辭?蓋時當昏濁,則名者忌之府,譽者毁之媒。小人見君子之身都令聞,不能自強為善,以立名致譽,唯有忌之毁之耳。往昔皦皦傑特之士,每多遇害嬰釁,皆由得譽於衰亂之世,故知无咎可以免禍,有譽亦足以招罹。蘧伯玉卷而懷之,括囊也;甯武子无道則愚,无譽也。荀氏以為腐儒,何邪?

【原文】象曰:括囊无咎,慎不害也。

囊足以自容,括之則足以自保。囊而加括,謹之至也。至謹則時不我害。

天地變化,草木蕃;天地閉,賢人隱。易曰:括囊,无咎无譽。蓋言謹也。

天地交則變化,泰之時也,雖草木无不蕃衍,君子之盛可知。天地不交則閉,否之時也,賢人從而隱遯,鳥獸魚鱉不能咸若,山川鬼神不得其寧,抑可知矣。辟言、辟色、辟地,亦可已矣,必至於辟世,謹於自全也。

【原文】坤卦䷁六五

六五:黃裳,元吉。

天玄地黄,黄,地之色也。上衣下裳,裳,下之飾也。元,大也。周官内司服:掌王后之六服,其四曰鞠衣。註:黄衣也。詩:綠衣黄裳。序詩者以為妾上僭,夫人失位。綠衣以喻妾,黄裳以喻夫人。言黄裳於坤六五,則知為乾九五之配。坤純隂,聖人嫌於言君,又不敢以臣當之,故取象王后,以存君位。又嫌於敵乾,故象以下裳,示坤當下於乾。玩聖人立象之意,則知致謹於君臣之辨者蓋深。

【原文】象曰:黃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
文如藻火之類,居五為在中,不華不野,故元吉。衣裳同體,裳當下於衣。乾坤之五皆君位,坤當下於乾。處斯位者能如是,吉孰大焉?恒之六五曰:婦人吉。夫子釋之曰:婦人貞吉。從一而終也。坤之辭隱,恒之辭明,學者宜並觀。

君子黄中通理,正位居體,美在其中,而暢於四支,?於事業,美之至也。

以卦言,黄為地之色;以爻言,黄為中之色。此章專以六五居中立義。君子體黄中之義,通下乾之理,正位而不上僭,居體而不下偪,充實之美,緼積中心,見面盎背而暢於四支,幼學壯行而?於事業,非由外鑠,美之至也。

【原文】坤卦䷁上六

上六:龍戰于野,其血玄黃。

龍,乾之象。坤稱龍,主於乾也。兩敵則戰,上為卦,外野之象。血,傷之象。玄黄,天地之色。

隂非能敵陽者,六隂既盛,勢與陽敵,敵則戰,戰則不能无傷,乃有玄黄之血。乾元坤元,闔闢萬化,何為而戰?子曰:乾,陽物也;坤,隂物也。物有性情,而戰生焉。聖人因託之,以明隂陽之消息,與君子小人進退之故。

【原文】象曰:龍戰于野,其道窮也。

乾曰亢龍有悔,窮之災也。坤曰龍戰于野,其道窮也。乾至上而窮則災,坤至上而窮則戰,戰則不止於悔。

隂疑於陽必戰,為其嫌於无陽也,故稱龍焉。猶未離其類也,故稱血焉。夫玄黄者,天地之雜也,天玄而地黄。六隂盛矣,又處盛極,自視天下莫予抗者,適見六陽,疑為勝已。負其盛強,忘其隂弱,必戰之道也。純隂无陽,故特稱龍,為其嫌於无陽也。隂陽氣戰則无血,稱血者,猶未離天地之類也。天地合則為玄黄之雜,析之則天玄而地黄。因上六之戰,回思六五以隂居君位,則黄裳之戒,辯之蓋早。

【原文】坤卦䷁用六

用六:利永貞。

坤卦言貞,獨多於他卦。既利貞,又安貞,至此猶以永其貞為利,是懼其能安而不能永也。是正也,暫安則暫吉,久安則久吉。聖人於初爻欲其早辯,用六欲其永正,合聖人之言而探其心,其始終致害於小人如此。

【原文】象曰:用六永貞,以大終也。

安而不永,所終也小;安而能永,所終也大。永正者,以正大其所終也。夫子於乾、坤,章解而字釋,使諸卦皆爾,後學豈不幸而又幸?特恐安於口耳,不復探索,以心所貴,觸類而長,庶能因乾、坤之所言,逆諸卦之未言。

周易輯聞卷一上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