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夬,揚于王庭,孚號有厲。告自邑,不利即戎,利有攸往。
【原文】彖曰:夬,決也,剛決柔也。健而說,決而和。揚于王庭,柔乘五剛也;孚號有厲,其危乃光也;告自邑,不利即戎,所尚乃窮也;利有攸往,剛長乃終也。
謹按:環之有缺者為玦,卦象上缺,故名夬。左傳賜之玦,則決因象定名,而義亦見焉矣。五陽竝進,同逐一隂,決之使盡也。下乾上兑,健而說也。健而說,則從容審慎,无壯趾壯頄之患,故曰決而和。揚于王庭,聲其罪也。一隂敢踞五陽之上,罪不容誅也。既揚其罪,乃相與懇切孚信,以號令其衆,有厲號辭也。謂雖一隂不可易視,當戒慎以決之也。以剛決柔,聲罪致討,何等光明正大。然必以危懼處之,乃成此光大之功,故曰其危乃光也。既揚號于庭,又各告其私邑。古者邑出車乘,故各自告誡之。告之辭曰:不利即戎。師之所尚,不在于戰,戰則殺戮糜爛,敗固窮,勝亦窮也。然剛至于五,長矣。未至純剛,長未終也。往而決,而後剛有終,故又曰利有攸往。不利即戎,即冇厲意。利有攸往,即揚于王庭意。
【原文】象曰:澤上於天,夬。君子以施祿及下,居德則忌。
《本義》:澤上于天,潰決之勢也。施禄及下,潰決之意也。居德則忌。未詳。
謹按:澤上於天,勢必潰決而為雨露,未有積於上而不下者。施禄及下,散財發身之道也,然非所論于德。德之居也,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孜孜于善,猶之孜孜于利也。故曰:居德則忌。忌,防決也。
【原文】初九:壯于前趾,往不勝為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不勝而往,咎也。
初九,壯于前趾,往不勝為咎。
象曰:不勝而往,咎也。
《本義》:前,猶進也。當決之時,居下任壯,不勝宜矣,故其象占如此。
謹按:大壯初九曰壯于趾,此曰壯于前趾。大壯曰陽夬,進而五矣。
【原文】九二:惕號,莫夜有戎,勿恤。
【原文】象曰:有戎勿恤,得中道也。
謹按:九以剛居柔而得中,内懷兢惕,外嚴戒號,以静制動,有備无患者也。雖莫夜有戎,亦不足憂矣。
○又按:惕而號,孔明之出師二表,宣公之奉天詔命是也。加以設防警柝,何恤乎莫夜之戎乎?二位乾中,惕象。上承兌口,號象。
【原文】九三:壯于頄,有凶。君子夬夬,獨行,遇雨若濡。有慍,无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君子夬夬,終无咎也。
謹按:三與上應者也。當決之時,過剛不中,又引相應之嫌,壯往之氣形于顔面,決而不和,取凶之道也。然九三剛而得正,不失為君子,故以君子无咎之道勉之。君子夬夬,謂一決未已而再決也。夫決則決耳,何待于再?決以再,是不決於決也。然決而再,則亦無不決矣。獨行遇雨,獨行對衆陽言,諸陽惟三與上應,王導所謂不幸而出臣族。當日周、戴諸公雖諒其无他,未嘗不愠見于色,而導卒能平逆敦而全百口,庶幾君子之道歟!遇雨,謂隂陽相遇。文意謂君子夬夬,雖獨行遇雨,似有霑濡,不免見愠于衆陽,然終能決隂而无咎。先儒更移經文,未當。
【原文】九四:臀无膚,其行次且,牽羊悔亡,聞言不信。
【原文】象曰:其行次且,位不當也,聞言不信,聰不明也。
《本義》以陽居隂,不中不正,居則不安,行則不進。若不與衆陽競進,而安出其後,則可以亡其悔。然當決之時,志在上進,必不能也。占者聞言而信,則轉凶而吉矣。牽羊者當其前則不進,縱之使前而隨其後,則可以行矣。
謹按:牽羊悔亡,教之進也。聞言不信,慮其不受敎也。象曰:聰不明,坎為耳。上卦半坎,坎止半聰不明。象坐不安,故行。姤三之行,遠隂也。夬四之行,驅隂也。
【原文】九五:莧陸夬夬,中行无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中行无咎,中未光也。
謹按:三、五俱言夬夬,三應隂,五比隂也。然九五剛健中正,剛而行之以中,決斷而不猛,非九三所能及。三終无咎,五則始終无咎也。中行矣,止於无咎者,中未光也。象傳:其危乃光,方決之時,未敢信其光也。莧感隂而生陸,謂高平之地,隂在五上,莧生于陸。象。
【原文】上六:无號,終有凶。
【原文】象曰:无號之凶,終不可長也。
《本義》:隂柔,小人居窮極之時,黨類已盡,无所號呼,終必有凶也。占者有君子之德,則其敵當之,不然反是。謹按:
胡仲虎曰:一隂尚存,若无卦辭之孚號,二爻之惕號,則患生所忽,終必有凶。此說似得儆戒君子之意。然卦辭曰孚號,謂懇切戒命。二爻曰惕號,謂號令儆惕。此二號字,《程傳》俱讀去聲。上爻无號,號字讀平聲,謂咷叫呼籲也。君子縱戒懼,何至于此?《程傳》无作毋,謂毋用號。
《本義》謂:黨類已盡,无可號。愚意小人當窮蹙之時,咷叫呼籲,其意有二:一則妄冀召合乎黨類,一則希圖見憐于君子。然同類已盡矣,君子志在決隂,不決不已,號何益乎?曰:終有凶,戒小人即所以儆君子也。唐薛季昶、劉幽求俱勸五王誅三思,張柬之曰:大事已定,彼猶机上之肉耳。未幾,武氏勢復盛,柬之等撫牀歎憤,莫可如何。可知防患不可以不周,而去惡不可以不盡也。
【资料录入】:丁不二
【初次点校】:解寶平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负责版主】:待申请
【点校底本】:钦定四库全书第四十七册-經部易类四十一(文渊阁藏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