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傳義合訂卷二
大學士朱軾撰。
上經一
乾,元亨利貞。
《本義》六畫者,伏羲所畫之卦也。一者,奇也,陽之數也。乾者,健也,陽之性也。本註乾字,三畫卦之名也。下者,内卦也。上者,外卦也。經文乾字,六畫卦之名也。伏羲仰觀俯察,見隂陽有奇偶之數,故畫一奇以象陽,畫一耦以象隂。見一隂一陽有各生一隂一陽之象,故自下而上,再倍而三,以成八卦。見陽之性健,而其成形之大者為天,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,而擬之以天也。三畫已具,八卦已成,則又三倍其畫以成六畫,而於八卦之上各加八卦,以成六十四卦也。此卦六畫皆奇,上下皆乾,則陽之純而健之至也。故乾之名,天之象,皆不易也。元亨利貞,文王所繫之辭,以斷一卦之吉凶,所謂彖辭者也。元,大也。亨,通也。利,宜也。貞,正而固也。文王以為乾道大通而至正,故於筮得此卦,而六爻皆不變者,言其占當得大通,而必利在正固,然後可以保其終也。此聖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,而可以開物成務之精意。餘倣此。《程傳》以形體謂之天,以主宰謂之帝,以功用謂之鬼神,以性情謂之乾。
《朱子語類》元亨利貞四字,文王本意在乾、坤者,只與諸卦一般。至孔子作彖傳、文言,始以乾、坤為四德,而諸卦如舊。二聖人之意非有不同,各是發明一理耳。謹按:元亨利貞自是占辭,但卦有此才,乃有此占。夫子以卦德釋卦辭,如屯之動乎險中,隨之動而說,各卦皆然,何獨疑於乾坤?乾之德健,坤之德順,六子三陽得乾之健,為動、為險、為止;三隂得坤之順,為入、為明、為說,此八卦之德也。重乾則六畫皆陽,純一不雜,健之又健矣。元亨利貞四者,健之目也。乾有四者之健德,故其占大通而宜於正。四德之序,元始而亨隨之,貞終而利先之。元而亨者乾之通,利而貞者乾之復也。纔有此生意,即便發生,原无停待。文言所謂始而亨也,故以德言為元亨,以占言則為大亨。傳云:大哉乾元!元之大不可見,於亨見之。大亨者,元之亨也。利者,遂也。貞者,成也。不成不可謂遂,遂者,成之遂也。故以德言為利貞,以占言為利於貞。是故有亨而不大者,如亨小、小亨之類,亨而非元也。有不宜貞而貞者,如貞凶、貞吝之類,貞而非利也。四德在人為仁義禮智。亨,禮德也,學者隨事檢束,而非本於元善之仁,安能見典禮之會通乎?貞,智德也,學者硜硜自守,而不達於裁制之宜,安能幹物而成始成終乎?又利貞者,元亨之成也,事失其幹,則枝葉无所附,根本无由固,不貞而凶咎隨之,遑言亨乎?故曰大亨而宜於正。
○又按:《程傳》謂乾者,天之性情。郭氏曰:乾先天而天不違,天在乾元統括中,豈得以為天之性情?愚謂未有天,先有乾,乾生天者也。既有天,乾即為天之德矣。豈惟天,人物之性情莫非乾也。
初九,潛龍勿用。
沈氏驎士曰:稱龍者,假象也。天地之氣有升降,君子之道有行藏。龍之為物,能飛能潛,故借龍比君子之德也。初九既尚潛伏,故言勿用。
謹按:九龍象,初潛象,勿用占辭。
【原文】九二: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
謹按:初、二地位,二在初、上,田象。九二以陽剛中正之德,當出潛離隱之時,文明著而德施普,天下之福利也,故曰利見大人。
【原文】九三: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,无咎。
謹按:重乾,故云乾乾惕若。若字形容不盡之辭,猶言惕而又惕也。乾乾惕若,即虞書危微意,乃聖賢相傳心法。獨於三爻發之者,三、四于三才為人位,三居下卦之上,尤為危地也。其實潛、見、躍、飛,无往而非乾惕。象曰:反復道者,乾而又乾,无有已時,總在道之中也。此爻皆占辭,而象即在其中矣。
【原文】九四:或躍在淵,无咎。
謹按:躍者,竦身而上之象。文言曰自試,謂以躍試飛。躍而不上則墜,上則竟飛矣,故曰或。或者,疑辭也。先儒謂疑在躍前,至于躍,則量可而進矣。故傳曰進无咎也。
【原文】九五: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
謹按:乾六爻皆龍,九五有剛健中正之德,得時得位,是惟聖人在天子之位者足以當之。
【原文】上九:亢龍有悔。
《程傳》謂:九五者位之極,中正者得時之極,過此則亢矣。上九至於亢極,故有悔也。有過則有悔,惟聖人知進退存亡而无過,則不至於悔也。
【原文】用九:見羣龍无首,吉。
謹按:老變少不變,故筮者陽爻用九不用七,隂爻用六不用八。今六爻俱變,是六爻俱所用之九也,故曰用九。龍之剛在首,无首,謂乾變為坤,剛而能柔也。象傳:天德不可為首。天德即乾道,言乾道剛健,若為首則過剛,故當濟之以柔也。
林次厓曰:乾變之坤,與本是坤者不同。坤變之乾,與本是乾者不同。故乾无首之吉,終不可同于坤牝馬之貞。坤永貞之利,終不可同于乾之元亨。故聖人别著自此至彼之象占。愚謂羣龍乾也,无首則幾于牝馬之順矣,然終不得謂之非龍也,盖由乾之坤也。安貞者坤也,貞而永幾于乾元之健矣,然終不得謂之非安也,盖由坤之乾也。知二用自此至彼之義可見。他卦占法,皆當參以之卦,而以本卦為主。聖人獨繫乾坤二用示人,即此以例其餘也。
【原文】《彖》曰: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,乃統天。雲行雨施,品物流形,大明終始,六位時成,時乘六龍以御天。【此節應在下節後】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大和,乃利貞。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
謹按:六爻純陽,真實无偽,一理渾然,太和充積之象,故曰乾元。謂乾有四德,元為之首。乾之所以為乾者,元也。萬物資始,釋乾元之義。元者,真精妙合,藴而欲發,有勃然不可遏之機,此天地之生意,萬物之端倪也。萬物資以為始,故稱元而統括乎三德。由是而雲行行此元,雨施施此元,品物流形流此元,故曰始而亨也。化者,變之成也。乾道變化萬物,由亨而利而貞,无非一元之所充周也。物所受為性,天所賦為命。各正者,恰好停當,各如其所應得也。有性命而後有形氣,大以成大,小以成小,各肖其分量而不可易,亦各安其類族而不相妨,一若安排裁制,物物而酌之,物物而授之者,正也。文言所謂利者,義之和也。太和,元氣也。自理言為性命,自氣言為太和,總謂之乾道。實有之為保,全受之為合,形形色色,各具一太極之全體,而无一毫虛假,一毫欠缺,萬物之利而貞也。各正保合者,小德川流也。元氣氤氲,生生不息者,大德敦化也。此理在有生之初,本无不足,然必成形成質,而後見其各正,又必形質完固,而後見其保合。
《朱子語類》云:保合太和,即是保合此生理;天地氤氲,乃天地保合此生物之理。造化不息,及萬物化生之後,則萬物各自保合其生理,不保合則无物矣。盖自各正而後,人事日起而有功,苟不能自全其性命,則造化亦无如之何。然彖傳釋卦辭,止就天地之保合萬物而言,謂乾元之妙合,貫徹乎萬物之始終,使各得其性命之正,以自遂其生成,是乃所謂利貞也。總此一元之運,始而亨,亨而利,而貞,至於保合太和,則貞下又起元矣。故曰:仁智交際之間,萬化之機軸也。四德之運行,元始貞終,循環而不窮者,時也。時之義具於卦而著於爻,大能發明乾道之終始者,六爻之位也。位之所在,即時之所在,時進而進,時退而退,素位而行,而六爻之龍德成矣。九五一爻,又以剛健中正之德,統衆陽而居尊,有時乘六龍御天之象。盖以六位言,則自初至上,四德以時出而各當;就九五言,則為天德之乾元,而亨利貞三者皆統焉。此論卦才有元亨利貞四德也。末節承上文而言聖人之元亨利貞,盖九五一爻,惟聖人足以當之。首者,先知先覺,聖人之元也。首出庶物者,聖作物覩亨也。萬國咸寧,則太和保合利貞之謂也。此言聖人與天合德,而大亨利正之義,於此可知矣。先儒解乾卦彖傳,其論不一,愚意以文言證之,其義自明。首二節即文言始而亨也。乾道變化,所謂利貞者,性情也。大明終始,即六爻發揮也。雲行雨施天下平,即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也。
【原文】《象》曰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
《本義》象者,卦之上下兩象,及兩象之六爻,周公所繫之辭也。
○天,乾卦之象也。凡重卦皆取重義,此獨不然者,天一而已。但言天行,則見其一日一周,而明日又一周。若重復之象,非至健不能也。君子法之,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剛,則自彊而不息矣。
謹按:孔子大象有發明卦爻義者,有别立一義者。此自彊不息,即九三乾乾惕若意。聖人欲人常存戒慎,以存天理而遏人欲,卦爻无非此義,特於乾卦著之。乾象曰行,坤象曰勢,明其為重卦也。君子之不息,法天行也;厚德,法地勢也。《本義》天行為句,讀者連下健字,未當。不言乾而言健,健猶乾也。
潛龍勿用,陽在下也。
見龍在田,德施普也。
終日乾乾,反復道也。
或躍在淵,進无咎也,
《本義》:可以進而不必進也。
飛龍在天,大人造也。
《本義》:造,猶作也。
亢龍有悔,盈不可久也。
用九,天德不可為首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