䷓【坤下巽上】
觀,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,何也?
葉子曰:君者,人則也,是故其儀不忒,而後可以正是四國也。君者,非則人者也,是故其為父子兄弟足法,而後民法之也。管子之言曰:民不可稍而掌也,可井而牧也,不可暴而殺也,可麾而致也,衆不可戶說也,可舉而示也。然則舉天下而示之,則奈之何其輕且苟哉?書曰:惟幾惟康,其難其慎。詩曰:敬慎威儀,惟民之則。禮曰:王者中心無為,以守至正。傳曰:洗心以退藏于密,齊戒以神明其德,不輕于自用,不果于有為,不苟于發設。夫然,不失正是四國之道,下觀而化之則也,不有以立君道之準乎?故曰:成王之孚,下土之式。
又曰: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衆星共之。
又曰:人主之術,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清浄而不動,一度而不揺,因循而任下,責成而不勞。
又曰:橋梓直立而不動,俛仰取則焉;人主静默而不躁,百官得修焉。
又曰:上無事而民自試,抱獨不言而廟堂既修。鴻鵠鏘鏘,惟民歌之;濟濟多士,殷民化之。是所以為示天下之道乎?是故觀諸天下,堯舜率天下以仁,而民從之是也;觀諸其國,顔淵為政,而由、賜無所施其能是也;觀諸其家,萬石君家不言而躬行是也。嗚呼!其可以易言乎?《易》曰:觀,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。
初六,童觀,小人无咎,君子吝,何也?
葉子曰:童子觀畫,知其備五采耳,雜山川草木人物焉耳,而不知其圖古蹟也。童子觀戲,知其備詞曲耳,雜喜怒悲歡離合耳,而不知其示忠孝也。是故知其通變之利,知聖人服民之心,而不知其神道之教。百姓日用,而不知童眸矇䁾而無見也。孔子曰: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,吾何尤焉?若夫老子之言曰:不出戶,知天下;不窺牖,知天道。管子曰:行其田野,視其耕耘,計其農事,而饑飽之國可知也。行其山澤,觀其桑麻,計其六畜之產,而貧富之國可知也。入國邑,視宫室,觀車馬衣服,而侈儉之國可知也。課凶饑,計師役,觀臺榭,量國費,而虚實之國可知也。入州里,觀習俗,聽民之所以化其上,而治亂之國可知也。入朝廷,觀左右,求本朝之臣,論上下之所貴賤者,而強弱之國可知也。置法出令,臨衆用民,計其威嚴寛惠,行于其民與不行于其民可知也。計敵與,量上意,察國本,觀民產之所有餘不足,而存亡之國可知也。本其著,知其微,察其迹,得其幾,君子之秉哲,達人之通觀也。矇矇昧昧,短見而瞽窺,斯十九年而有童心矣,亦可鄙之甚乎?《易》曰:童觀,小人无咎,君子吝。
六二,闚觀,利女貞,何也?
葉子曰:以門外為等閒,不出戶而无攸遂,此女子之道也。大丈夫以天下為一家,中國為一人,畏天命而悲人窮,吾分内事矣。内之為女貞,可乎哉?是故觀文明之盛,而不思啓天下于文明;仰康樂之安,而不思躋天下于康樂;享和平之福,而不思納天下于和平;深入門庭而不出,偷鄙之極矣。昔者天王使劉定公勞趙孟于潁,館于洛汭,劉子曰:美哉!禹功明德遠矣。微禹,吾其魚乎?子盍亦遠績禹功而大庇民乎?對曰:老夫罪戾是懼,焉能恤遠?吾儕偷食,朝不謀夕,何其長也?劉子歸,以語王曰:諺所謂老將至而耄及之者,其趙孟之謂乎?為晉正卿,以主諸侯,而儕于隸人,朝不謀夕,棄神人矣。穆叔至自會,見孟孝伯,語之曰:趙孟死,為政者其韓子乎?吾子曷與季孫言之,可以樹善?孝伯曰:人生幾何,誰能無偷?朝不及夕,將焉用樹?嗚呼!此食租衣税,止願為太平之民者之所為,而君子為之,不亦淺之乎?其為丈夫乎?《易》曰:闚觀,利女貞。
六三,觀我生進退,何也?
葉子曰:不顧其身而必進,趾之壯者也,是謂忘其身;不顧其君而必退,節之苦者也,是謂忘其君。二者則有間矣,以言乎失道則均焉。是故士君子懷才抱器,未嘗不欲行道濟時、致君澤民為心。然才器雖已有,而道之通塞則係于天,用舍行藏尤在于時。君子得時則大行,不得時則龍蛇,安于所遇,俾身名俱全,斯為處世之善矣。不然,若漢末陳蕃、李膺、范滂諸賢,始履虎尾之危,幸脱虎口之厄,復捋虎鬚之險,卒抉虎吻之噬,不亦可悲也哉?雖然,不為數子而飾偽以要譽,釣奇以驚俗,不食君祿而争屠沽之利,不受小官而規卿相之位,名與實反,心與迹違,斯又聖王之所必誅,而不足與于士林之列矣,尚何出處之為道哉?善乎!李固之勸黄瓊,欲其一雪當世之議也。《易》曰:觀我生進退。
六四,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,何也?
葉子曰:横政之所出,横民之所止,則伯夷、太公不忍居。三綱絶,人道忘,則逢萌為之掛冠,梅福為之去亂。然則禮樂文明之炳曜,紀綱法度之昭彰,大明在上,聖化光颺,君子豈固為蒙澤之叟、巖壑之棄也耶?傅說對揚天子之休命,箕子親近天子之耿光,山東之民願少須臾無死,以觀漢室德化之成,感于時也。故曰:蟋蟀俟秋吟,蜉蝣出以隂。
又曰:明天子在上,可以出而仕矣。嗚呼!世不喪道,而道不喪世如此,君子其能不為之一慶哉?《易》曰: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。
九五,觀我生,君子无咎,何也?
葉子曰:元筮以自審者,人君比天下之道;皇建其有極者,人君立成王之孚。傳曰:詩云:豈弟君子,民之父母。君子為民父母,何如?曰:君子者,貌恭而行肆,身儉而施博,故不肖者不能逮也。殖盡于已,而區畧于人,故可盡身而事也。篤愛而不奪,厚施而不伐,見人有善,欣然樂之,見人不善,惕然掩之,有其過而兼包之。授衣以最,授食以多,法下易由,事寡易為,是以中立而為人父母也。是故君子之行也,記曰:在朝廷則道仁義禮知之序,燕處則聽雅頌之音,行步則有環珮之聲,升車則有鸞和之音。居處有禮,進退有度,百官得其宜,萬事得其序。詩曰:淑人君子,其儀不忒。其儀不忒,正是四國。此之謂也。淮南子曰:人主之居也,如日月之明也,天下之所同,側耳而聽,延頸舉踵而望也。是故非澹泊無以明德,非寧静無以致遠,非寛大無以兼覆,非燕厚無以懷衆,非平正無以斷制,是君子之行也。有是君子之行,以臨其兆民,庶幾其不疚乎!舍堯、舜、三代,不足以與此。宋祖之言曰:洞開重門,正如我心。少有邪曲,人皆見之。其亦庶幾于此。《易》曰:觀我生,君子无咎。
上九:觀其生,君子无咎,何也?
葉子曰:天下有達尊三:爵一,齒一,德一。爵不在而齒在,則天下之所讓年也。為天下所讓年,而徒以其年,可乎?齒不在而德在,則天下之所尊道也。為天下所尊道,而不以其道,可乎?是故居事外,而有事之志不可忘;不為觀,而反觀之心不容己。何也?
爵者,政之所出;而齒德也者,俗之所趨也。故曰:觀政在朝,觀俗在野。
又曰:政之所及者淺,而俗之所得者深。善政未必遽移薄俗,而美俗則足以救惡政。昔者閔公之難,齊使仲孫湫省焉。湫歸,而桓公問曰:魯可取乎?對曰:猶秉周禮,未可動也。夫閔公為君,生甫八歲,哀姜君母棄位而奸,慶父大臣弑逆而賊,周禮大禁,舉皆犯之。而湫曰云云,則不于其政,而于其俗也。嗚呼!俗其可以苟焉而已哉?為天下風流之所趨,而民俗之所效者,又可以輕忽云乎哉?是故子賤之治單父,而入其郛者,見棄魚之俗;魯恭之治中牟,而履其郊者,見馴雉之風,有由然矣。其分彌尊,其節彌厲,其身彌退,其道彌高,其事彌閒,其德彌盛,其位彌遠,其行彌堅。振其清穆之風,以養禮義之俗;敦其一時之行,以為百世之師。此君子之所不容懈者也。古之君子,子思之在魯,子夏之在西河之上,子方之在魏,嚴子陵之在富春,裴晉公之在綠野,與夫洛社耆英之在洛陕也,若之何其為觀哉?而若之何其自考哉?故曰:舟車鹽鐵,何如採蕨;期會簿書,莫忘採薇。《易》曰:觀其生,君子无咎。
葉八白易傳卷五
<經部,易類,葉八白易傳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