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•卷七》

[元]保巴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【周易十翼】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•卷七》

周易原旨卷七,元保巴撰,繫辭上

卦下所繫之辭名卦辭,文王所作,夫子曰聖人設卦觀象,繫辭焉而明吉凶是也。爻下所繫之辭名爻辭,周公所作,夫子曰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,而觀其會通,以行其典禮,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也。故夫子作傳十篇,上彖、下彖、大象、小象、文言,漢儒已附之各卦各爻之下。上繫、下繫、說卦、序卦、雜卦,縂論全易之旨。

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

乾象天,坤象地。天尊地卑,則乾坤之尊卑定矣。以類推之,乾為君為父,坤為臣為母。以類推之,此論象也。卑高以陳,貴賤位矣。

卦畫在卑為賤,屯初九以貴下賤是也。卦畫在高為貴,乾上九貴而无位是也。鼎之初應四曰以從貴也,四為貴而初為賤。歸妹之五應二曰以貴行也,五為貴而二為賤。三與五同功而異位,三多凶,五多功,貴賤之等也。五為貴而三為賤,卑高之勢以陳,而貴賤之位以辨,此論位也。

動静有常,剛柔斷矣。

動極復静,静極復動,理之常也。動極復静,則剛變為柔;静極復動,則柔變為剛。因動静之有常,而剛柔可斷矣。此論爻也。

方以類聚,物之羣分,吉凶生矣。

方者,方位之方,觀其象則知其方也,指隂陽之位也。物者,品物之物,爻有等,故曰物是也,指隂陽之爻也。位之隂陽各欲從其類,爻之隂陽亦各從其羣,陽爻陽位、隂爻隂位則吉,反是則凶矣。此論占也。

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變化見矣。

在天成象,象不一也,皆天之所為;在地成形,形不一也,皆地之所為。百九十二陽爻皆乾之變,百九十二隂爻皆坤之變。乾,天也;坤,地也。知天地之變化,則知萬物之變化矣。此論變也。

是故剛柔相摩,八卦相盪。鼓之以雷霆,潤之以風雨。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。

先天方圖圓圖二,牝牡相御,隂陽反對,一畫剛對一畫柔,既成八卦,八而八之,計六十四卦,内外皆是。大父對大母,長男對長女,中男對中女,少男對少女,此易之隂陽相摩盪也。證之於天,則震雷必有巽風,離電必有坎雨,日往則月來,寒往則暑來,此天之隂陽相摩盪也。此論對待也。

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

三男之卦皆坤體,得乾初爻為長男,中爻為中男,上爻為少男。三女之卦皆乾體,得坤初爻為長女,中爻為中女,上爻為少女。此論發揮也。

乾知大始,坤作成物。

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。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。大父大母,生成萬物如此。此論性情也。

乾以易知,坤以簡能。易則易知,簡則易從。易知則有親,易從則有功。有親則可久,有功則可大。可久則賢人之德,可大則賢人之業。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,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。

乾,健而已,其道甚易;坤,順而已,其道甚簡。易則無艱深,所易知也;簡則無繁擾,所易從也。易知則人樂附,斯有親矣;易從則人樂效,斯有功矣。有親非可久之道乎?有功非可大之道乎?可久者,賢人之德也;可大者,賢人之業也。人能體乾坤之易簡,以為我之易簡,則天下之理得;天下之理得,則成位乎天地之中,人與天地參而為三矣。此論德業也。

聖人設卦觀象,繫辭焉而明吉凶,剛柔相推而生變化。

易者,象也。象也者,像也。三畫之卦取象,如說卦所云是也。六畫之卦取象,如井、鼎、頤、噬嗑之類是也。不特此也,一卦自有一卦之象,一爻自有一爻之象。一卦之象,如坤為牝馬。一爻之象,如初為履霜,二為直方,三為含章,四為括囊,五為黄裳,上為玄黄。觀其象如何,於是卦下繫之以辭,以明一卦之吉凶。爻下係之以辭,以明一爻之吉凶。既然矣,又有卦變焉。卦變不一,筮而遇少隂少陽不變,遇老隂老陽皆變。剛變為柔,柔變為剛,於是變而至某卦矣。又有變自某卦來者,如賁柔來而文剛,分剛上而文柔,自泰來。无妄剛自外來,而為主於内,自遯來之類。又有應爻剛柔易位者,履變夬,稱夬履。臨變咸,稱咸臨。屯變解,稱雷雨之動滿盈。蒙變觀,稱順以巽也之類。此一剛一柔,更相推移,而變化生焉者也。易有聖人之道四:曰象,曰辭,曰變,曰占。此論象、辭、變也。

是故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;悔吝者,憂虞之象也;變化者,進退之象也;剛柔者,晝夜之象也。六爻之動,三極之道也。

得位得中則吉,反是則凶。故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。臨六三,既憂之,无咎。中孚初九,虞吉,悔吝。非吉而未至于凶,憂之虞之,則自凶趨吉矣。故悔吝者,憂虞之象也。六七八九者,四象之數。陽主進,七進至九極則返矣,變為八。隂主退,八退至六極則返矣,變為七。故變化者,進退之象也。晝屬陽為剛,夜屬隂為柔,日中則昃,晝不能无夜,夜不能无晝,柔極為剛也。故剛柔者,晝夜之象也。六爻初二為地,三四為人,五山為天,故六爻者,三極之象也。占有象,變有象,爻有象,位有象,此論象也。

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,易之序也;所樂而玩者,爻之辭也。

易之序,序卦也。如物不可以終通,不可以終否,不可以終盡,不可以終過,不可以終壯,不可以終離之類。一爻之辭,如潜龍勿用,履霜堅氷至之類。此論辭也。

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,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,是以自天祐之。

君子平常之時,未筮之先,則觀其所畫之象,而玩其所繫之辭。暨其將有為也,既筮之後,則觀其所變之爻,而玩其所值之占。吉則行之,凶則舍之,動静之間,與天為一。是以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。此論象辭變占也。

彖者,言乎象者也。爻者,言乎變者也。

不變視彖,用全卦之象;變視其爻,用一爻之變。此論象變也。

吉凶者,言乎其失得也。悔吝者,言乎其小疵也。无咎者,善補過也。

此論占也。

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,

位有高卑,等有貴賤,故曰列貴賤者存乎位。

齊小大者存乎卦。

陽大隂小,震坎艮陽卦,巽離兑隂卦,卦畫既成,則隂陽可識矣。故曰:齊小大者存乎卦。

辨吉凶者存乎辭。

玩辭則知所趨避矣,故曰辨吉凶者存乎辭。

憂悔吝者存乎介。

介者,介乎吉凶之間,於此致其憂焉,則悔吝可免矣。故曰:憂悔吝者存乎介。

震无咎者存乎悔。

悔者自凶而趨吉,知悔則動而无咎矣,故曰震无咎者存乎悔。

是故卦有小大,辭有險易。

卦有小大,如小往大來為泰,大往小來為否是也。辭有險易,如泰之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,易者使傾,為辭之險;否之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,危者使平,為辭之易是也。辭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

變而之某卦,則視其所變之爻辭。如春秋傳蔡墨云乾之始曰潜龍勿用,其同人曰見龍在田,其大有曰飛龍在天,其夬曰亢龍有悔,其坤曰見羣龍无首,吉是也。易與天地凖,故能彌綸天地之道。

聖人作易,皆取則于天地,故用易者必能彌綸天地之道也。

天地以道為凖,易以天地為凖,聖人以易為凖。仰以觀于天文,俯以察于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。天文地理之可見者為明,其不可見者為幽,不出隂陽兩端而已。易仰則觀象于天,俯則觀法于地而作也,知易則知幽明之故矣。

原始反終,故知死生之說。

生者物之始,死者物之終,原其始而反其終,死生之說不過如此。易之初為始,上為終,由初而生,至終而極,始不能无終也。知易則知死生之說矣。

精氣為物,遊魂為變,是故知鬼神之情狀。

隂精陽氣聚則為物,魂遊魄降散則為變。隂魄,鬼之靈;陽魂,神之靈也。易以隂陽為爻,隂極陽極為變,亦猶是也。知易則知鬼神之情狀矣。

與天地相似,故不違。

知易則行健不息,與天相似矣;厚德載物,與地相似矣。故我與天地不相違。

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,故不過,旁行而不流。

知易,則智可以周萬物,而道可以濟天下,故得中而不太過,旁行而不流蕩。

樂天知命,故不憂。

知易則知消息盈虛,天也,命也,故樂而不憂。

安土敦乎仁,故能愛。

知易,則天理明,民志定,安土敦乎仁矣,故能親愛。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,曲成萬物而不遺,通乎晝夜之道而知,故神无方而易无體。

所謂神无方,易无體。

夫子對言之易,吾知其為易也。神果何物耶?易即神也,神即易也,非於神之外他有所謂易,亦非於易之外他有所謂神。不言神,則易幾於一物,故此下出神字不一,是皆易之神也。神也者,妙萬物而為言者也。易其神也乎?易者天地之匡廓,易者萬物之陶冶,易者晝夜之明鑑。謂易為神耶?神則无方也。謂神為易耶?易則无體也。此夫子讃易道之妙也。

一隂一陽之謂道,繼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

天道,隂陽而已;地道,柔剛而己;人道,仁義而已。君子體天地而用之,與天地合德而不違。善繼其志,命也;善述其事,性也。立心於生道,故曰天地大德曰生。

仁者見之謂之仁,知者見之謂之知,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鮮矣。

易有君子之道,盖廣大悉備也。今仁者見其有安土敦仁之理,則止謂之為仁;知者見其有知周天下之理,則止謂之為知,是局於一偏矣。百姓終日由之而不知之,故易備君子之道,而知之者鮮。

顯諸仁,藏諸用。

易感而遂通,顯諸仁也;寂然不動,藏諸用也。

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。

易鼓之舞之,以盡神鼓萬物也。易无思也,无為也,不與聖人同憂也。

盛德大業至矣哉!

讃易道也。

富有之謂大業。

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,非富有乎?

日新之謂盛德。

易窮則變,變則通,非日新乎?

生生之謂易。

一生二,二生四,四生八,八八生六十四。生生之謂易也,成象之謂乾。

六畫既具,乾象成矣。成象之謂乾也。

效法之謂坤。

六畫皆奇既為乾,六畫皆耦斯為坤矣。效法之謂坤也,極數知來之謂占。

推極其數以知將來,極數知來之謂占也。

通變之謂事。

所占之事,視其變爻,通變之謂事也。

隂陽不測之謂神。

信手平分,奇耦莫測,隂陽不測之謂神也。

夫易廣矣大矣,以言乎遠則不禦,以言乎邇則静而正,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。

易道廣大,遠則彌滿六合,孰能禦之?近則不盈一握,静而正耳。天地之間,萬物皆備,廣矣大矣如此哉!

夫乾,其静也專,其動也直,是以大生焉。夫坤,其静也翕,其動也闢,是以廣生焉。

乾,陽物也;坤,隂物也。乾以質言,其静也專,其動也直,是以大生焉。坤以量言,其静也翕,其動也闢,是以廣生焉。廣大配天地,變通配四時,隂陽之義配日月,易簡之善配至德。

此體易也。人能體乾之大,則與天配矣。體地之廣,則與地配矣。寒極不生寒而生煖,熱極不生熱而生凉。物極必返,道窮必變。人能知變通之義,則與四時配矣。日往則月來,月往則日來,隂陽之義如此也。人能知隂陽之義,則與日月配矣。乾以易知,坤以簡能,乾坤之至德也。人能有易簡之善,則與乾坤之至德配矣。

子曰:易其至矣乎!

讃易道也。

夫易,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。

盛德大業,易也;崇德廣業,用易者也。

知崇禮卑,崇效天,卑法地。

知欲其崇,禮欲其卑。崇當效天之崇,乾之首出是也;卑當法地之卑,坤之後順是也。

天地設位,而易行乎其中矣。

天地開闢,未有文籍之先,已有此易。天地初設位,而易已行乎其中,是易與天地參而為三也。

成性存存,道義之門。

舍繼善而言成性,則四德歸根於貞,四時復命於冬,體立而用行矣,非道義之門乎?

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,而擬諸其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謂之象。

賾、幽,深也。

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,而觀其會通,以行其典禮,繫辭焉以斷其吉凶,是故謂之爻。

吉凶悔吝,生乎動者也。典禮,猶言法度。

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,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。

象言天下之至賾,而不可厭其煩。爻言天下之至動,而不可差其法。

擬之而後言,議之而後動,擬議以成其變化。

其辭則擬之而後言,其占則議之而後動,其變則擬議之而後成。

鳴鶴在隂,其子和之。我有好爵,吾與爾靡之。子曰: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善,則千里之外應之,况其邇者乎?居其室,出其言不善,則千里之外違之,况其邇者乎?言出乎身,加乎民,行發乎邇,見乎遠。言行,君子之樞機。樞機之發,榮辱之主也。言行,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,可不慎乎?

此下七爻,夫子教人玩辭也。

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,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,玩辭則義理无窮矣。此釋中孚九二爻義也。居其室,即在隂之義。出其言,即鳴鶴之義。千里之外應之,即其子和之之義。言出乎身,加乎民,行發乎邇,見乎遠。

樞運而戶開,機動而矢發。小則召榮辱,大則動天地。皆此倡而彼和,感應之最妙者也。

同人先號咷而後笑。子曰: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,或默或語。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。

此釋同人九五爻義也。禹、稷、顔子出處不同,而心則同;比干、箕子語嘿不同,而心則同。心苟同焉,出處語嘿不必同也。二五正應二人同心,其利可以斷金;同心之言,其臭可以比蘭,甚言二心之不可不同也。

初六:藉用白茅,无咎。子曰:苟錯諸地而可矣,藉之用茅,何咎之有?慎之至也。夫茅之為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慎斯術也以往,其无所失矣。

此釋大過初六爻義也。詩:野有死麕,白茅包之。野有死鹿,白茅純束。夫以鹿獻人者,苟置之地可矣。藉之用茅,則敬慎之意也。夫茅之為物薄,而意在敬慎,則用可重矣。不在薦而在籍,不在藉而在禮,慎守斯術而行,豈有失乎?天下之事,過皆有失,惟過於慎,則無所失,故无咎。

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子曰:勞而不伐,有功而不德,厚之至也。語以其功下人者也。德言盛,禮言恭。謙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

此釋謙九三爻義也。德欲其盛,禮欲其恭。

亢龍有悔。子曰:貴而無位,高而无民,賢人在下位而无輔,是以動而有悔也。

此釋乾上九爻義也。論貴賤則上為貴,然在卦外為无位;論卑高則上為高,然卦無隂爻則為无民。諸陽在下為賢人,在下位而無應為无輔。貴而无位,高而无民,賢人在下位而无輔,亢龍也。靜則可勉,動則有悔矣。

不出戶庭,无咎。子曰:亂之所生也,則言語以為階。君不密則失臣,臣不密則失身,幾事不密則害成,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

此釋節初九爻義也。節九二不出則凶,初九不出則无咎。或出或不出,各視其時而已。時當不出,則慎密而不出,不然則亂生而害成,非知幾之君子矣。

子曰:作易者其知盗乎?易曰:負且乘,致寇至。負也者,小人之事也。乘也者,君子之器也。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盗思奪之矣。上慢下暴,盗思伐之矣。慢藏誨盗,冶容誨淫。易曰:負且乘,致寇至。盗之招也。

此釋解六三爻義也。以上七爻專論義理,所謂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,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者是也。占既施矣,象既著矣,變既值矣,辭既立矣,然後因其辭,推其義,趨避之方,進退之道,開物成務之理,性命道德之妙,皆由是可見。易其神矣乎!

大衍之數五十。

河圖之數,五居其中。天數二十五,地數三十,凡五十有五,去天數五。

故大衍之數五十,去地數六。筮用蓍四十有九。

其用四十有九,分而為二以象兩。

信手中分為二,以象兩儀。先揲左,次揲右,尊陽也。

掛一以象三。

掛右一蓍于左小指間,以象三才。

揲之以四,以象四時。

所以謂四者,老隂、老陽、少隂、少陽為四象,四揲之以象春夏秋冬四時,為一歲,故四即一也。

歸奇於扐以象閠

將左一半四數之,觀其餘或一或二或三,無則四以為奇,歸之無名指間,以象歸餘之閠。

五歲再閏,故再扐而後掛。

將右一半四數之,歸其餘於中指間,以象五歲再閠,復合存策,而後再分再掛。

天數五,地數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數二十有五,地數三十,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,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。

大衍之數,出于河圖、洛書。是數也,可以成變化,行鬼神。

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,坤之策百四十有四,凡三百有六十,當期之日。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,當萬物之數也。

皇極先天造化圖内有二中之說,天以五為中,加倍二五一十,天干是也;地以六為中,加倍二六一十二,地支是也。數有乘除,天中五以五乘之,五五得二十五;地中六以五乘之,五六得三十,合得五十有五。内除天中之五為大衍之數五十,去地中之六為大衍之用四十有九,以其乾元用九,故用二老二少。此四象而營之,四九得三十六,將三十六,以六爻乘之,得二百一十六。坤元用六,以四而營之,得二十四,將二十四,又以六爻乘之,得一百四十四。所以乾坤之策合而得三百六十,當一期之日數也。上經下經共六十四卦,二篇之策每篇三十二卦,將每卦六爻,以六乘之,得陽爻百九十二。以其乾元用九四而營之,得四九三十六,却將三十六數與一百九十二相乘,得六千九百一十二。又一篇三十二卦,以六爻六數乘之,得隂爻一百九十二。以坤元用六四而營之,四六得二十四,却將二十四數與一百九十二相乘,得四千六百單八。二篇之策合之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,當萬物之數也。

是故四營而成易,十有八變而成卦,八卦而小成。引而伸之,觸類而長之,天下之能事畢矣。顯道神德行,是故可與酬酢,可與祐神矣。

四營者,分二、掛一、揲四、歸奇也。四營成一變,初變或餘五或餘九,再變或餘四或餘八,三變亦或餘四或餘八,三變成一爻,除五四四為策十三,則存策三十六,九其四也,九為老陽,其象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除九八八為策二十五,則存策二十四,六其四也,為老隂,其象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。除五八八或九四八為策二十一,則存策二十八,七其四也,為少陽,其象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除九四四或五八四為策十七,則存策三十二,八其四也,為少隂,其象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【三變成一爻,六爻成一卦】。十有八變而成卦也。三畫得八卦,易之小成也。引而伸之,【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卦可變六十四卦】。至六畫得六十四卦。觸類而長之者,號物之數曰萬,豈八物之所能盡哉?以類而推可也。三百八十四爻豈止為三百八十四事而已哉?以類而求可也。消長在是,治亂在是,進退在是,吉凶趨避在是,天下之能事畢矣。顯其道闡幽也,神其德行微顯也,可與酬酢萬變,可與祐助神明,易之功用如此。

子曰:知變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為乎?

易,變易也,皆是剛柔相易。乾為馬,乾極變坤,坤亦為馬;坤為氷,坤極變乾,乾亦為氷。坤初變震,再變兑,其究為健;巽初變乾,再變離,其究為躁。卦陽極變隂,隂極變陽,皆變化之道也。易變不一,此其槩耳。是非人之所為也,易之所為也;非易之所為也,神之所為也。

易其神矣乎!易有聖人之道四焉:以言者尚其辭,以動者尚其變,以制器者尚其象,以卜筮者尚其占。

易一聖人也,聖人一易也。故易乃聖人之道,而聖人乃盡易之道。指易以為聖人可也,指聖人以論易亦可也。易有聖人之道四:辭也,變也,象也,占也。何謂辭?文王作彖辭六十四,周公作爻辭三百八十四,精可以窮理盡性,粗可以開物成務,此辭也。何謂變?七八不變,九六變不變,視彖變,視其爻變及二爻,視上爻變及三爻,視兩卦之彖變及四爻,視卦之不變者主下爻變及五爻,視卦之一不變爻,六爻變之,盡視之卦之彖,此變也。何謂象?近取諸身,如乾為首、坤為腹之類;遠取諸物,如乾為馬、坤為牛之類;觀象於天,如離為日、坎為月;觀法于地,如艮為山、兑為澤之類;他如說卦乾為金、為玉,坤為布、為釡之類,此象也。何謂占?五十蓍虛一、分二、掛一、揲四、歸奇,四營為一變,三變為一爻,六變為一卦,中不中,正不正,有應無應,當位不當位,而吉凶生焉,此占也。以言者尚其辭,如論語云不恒其德,或承之羞是也。以動者尚其變,易道窮則變,變則通,君子體易,化而裁之存乎變,推而行之存乎通是也。以制器者尚其象,如十三卦綱罟取諸離,耒耜取諸益是也。以卜筮者尚其占,如春秋傳陳厲公生敬仲,筮遇觀之否,晋公子重耳筮得國,遇貞屯悔豫是也。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,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。

是以君子將有為也,將有行也,問焉而以言,其受命也如響,无有遠近幽深,遂知來物。非天下之至精,其孰能與於此!

君子將有為也,將有行也,以言而問之蓍。蓍之受命也,如響應聲,百世之遠,目前之近,幽不可見,深不可測者,凡未來之事,皆能遂知。非天下之至精,其孰能與於此?參伍以變,錯綜其數。通其變,遂成天地之文;極其數,遂定天下之象。非天下之至變,其孰能與於此?

河圖之數縱横十五,參其五焉,十五也;伍其三焉,亦十五也。十五者,參天兩地,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之積,參伍以變,則以十五之數變為一二三四五也。從而錯之以雜其類,綜之以舉其緫。天一地二地四相雜而為七,衆以寡為主,舉其緫用天一為少陽;天一天三地四相雜而為八,衆以寡為主,舉其緫用地四為少隂。天一天三天五積之得九,純陽不雜為老陽;地二地四積之得六,純隂不雜為老隂。若天一地二天三為六,地四天五為九,通其變,皆能天地隂陽相雜而成文矣。象而後有數,數又所以求象。九者,三其三也,奇奇奇老陽之象;六者,三其二也,耦耦耦老隂之象;七者,一其三二其二也,為奇者一為耦者二,多用少用一奇少陽之象;八者,一其二二其三也,為耦者一為奇者二,多用少用一耦少隂之象。推極其數,天下之象遂定矣。非天下之至變,其孰能與於此?

易无思也,无為也,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非天下之至神,其孰能與於此!

易何心哉?无思也,无為也。未占之先,寂然不動而已;既占之後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寂者,感之體;感者,寂之用。人心之妙,其動静亦若是也。非天下之至神,其孰能與於此?

夫易,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。唯深也,故能通天下之志;唯幾也,故能成天下之務;唯神也,故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。

詩、書、禮、樂皆是說已往之事,唯易却是兼說已往未來之事。深者至玄至奥,不在目前,不在淺近,故謂之深。聖人作易,所以推極乎此。幾者至微至隱,動而未形,有無之間,故謂之幾。聖人作易,所以研窮乎此。處置於衆人不識之中,關防於茫昧未見之始。惟深也,則人所未見,我能知之,可以通天下之志矣。惟幾也,則事不待著,我能察之,可以成天下之務矣。若是者,超于物而不囿于物,神之所為也。惟神也,故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。知此者,可與言易矣。

子曰: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,此之謂也。

極其數以定天下之象,象也;通其變以成天下之文,變也。遂知未來,占也;極深研幾,辭也。此大易之道也,亦聖人之道也。

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

一三五七九,奇數也,屬陽,天秉陽,故謂之為天。二四六八十,耦數也,屬隂,地秉隂,故謂之為地。先天之易用四象,後天之易用五行,皆自出。

子曰:夫易,何為者也?夫易,開物成務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。

易可以開端,庶物可以裁成,衆務可以籠罩,天下之道無不在其中。開物成務,易不流于高虛;冒天下之道,易不流于粗淺。

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,以定天下之業,以斷天下之疑。

聖人之心,兢兢業業。惟深也,故能通天下之志;惟幾也,故能定天下之業。汝有大疑,謀及卜筮,故能斷天下之疑也。

是故蓍之德圓而神,

信乎中孚,隂陽不測。蓍之為德,圓而神也。

卦之德,方以知

六畫既成,因象求意,卦之為德,方以知也。

六爻之義易以貢。

上下无常,剛柔相易,爻之為義,易以貢也。

聖人以此洗心。

聖人之心本無垢也,何以洗為哉?聖人猶以此洗其心焉。滌之以蒙泉,沃之以兑澤,潤之以坎水,而滄浪不足以喻其清,沂浴風雩不足以喻其樂。潔净精微,心即易矣,易即心矣,神矣哉!

退藏於密。

藏諸用也。

吉凶與民同患。

顯諸仁也。聖人與易同體,預知前事,然不以物欲累其心,安其時而處其順,不敢為天下先耳,故能吉凶與民同患也。

神以知來,知以藏往。

神知,二而一者也。告往可以知來,夏、商所損益可知,則其或繼周者,雖百世亦不過如是。苟求其故,千歲之日至,可坐而知也。前乎千萬世之已往,吾知能藏之;後乎千萬世之方來,吾神能知之。必以神配蓍,以知配卦,則泥矣。其孰能與於此哉?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,夫若此者,其孰能與於此哉?其古之聖人,聰無不聞,明無不見,睿知無不通,所向者順,所當者伏,不戰而人屈,不怒而民威,如是之道,誰能之?

是以明於天之道,而察於民之故。

福善禍淫,天之道也,自已求之,民之故也。易之所謂吉凶,蓋亦明於天之道,而察於民之故耳。

是興神物,以前民用。

天生神物,聖人則之,是興神物也。至誠之道,可以前知,以前民用也。

聖人以此齋戒,以神明其德夫!

先志定而後鬼神,謀乃心而及卜筮。聖人可無假於蓍龜也,而聖人不能不假於蓍龜也。聖人以此齋戒,以神明其德夫!

是故闔戶謂之坤。

坤自夏至,一陰漸生漸長,於時為閉,萬物從之而入,故曰闔戶謂之坤。

闢戶謂之乾。

乾自冬至,一陽漸生漸長,於時為啟,萬物從之而出,故曰闢戶謂之乾。

一闔一闢謂之變。

坤闔則陽變而陰,乾闢則陰變而陽,故曰:一闔一闢謂之變,往來不窮謂之通。

陰往則陽來,陽往則陰來,往往來來,無有窮己。故曰:往來不窮謂之通。

見乃謂之象。

氣聚而可見,陰陽著於象矣,故曰見乃謂之象。

形乃謂之器。

質成而可執,陰陽囿於器矣。故曰:形乃謂之器。

制而用之謂之法。

因其有象有器,制而用之為方圓平直,莫不有自然之則焉。故曰:制而用之謂之法。

利用出入,民咸用之,謂之神。

乾之闢也,利用以出;坤之闔也,利用以入。隂陽動静,一凖於易,民咸用之,知其然而莫知其所以然也,豈非神乎?故曰:利用出入,民咸用之,謂之神。

是故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業。

此聖人作易,乃自然之次第,有不假智力安排而成者。以卦畫言之,圓圖則太極居中,畫一奇居左以象陽,畫一耦居右以象隂,是為兩儀。陽儀之上加一奇居東南,一耦居西北,陽左左旋,先陽後隂。隂儀之上加一奇居西南,一耦居西北,隂右右旋,亦先陽後隂。於是一奇畫上又一奇畫兩奇,畫筮者因而重之為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重,以象老陽。一耦畫上又一耦畫兩耦,畫筮者因而交之為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交,以象老隂。一奇畫上得一耦,畫筮者竟用象之一耦為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拆,以象少隂。一耦畫之上得一奇,畫筮者竟用象之一奇為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單,以象少陽,是為四象。四象之上各加一奇一耦,則成八卦矣。横圖則太極居下,自根而幹,自榦而枝,亦先畫一奇居左,次畫一耦居右,為兩儀。一陽儀,二隂儀,兩儀之上又各加一奇一耦,為四象。一老陽,二少隂,三少陽,四老隂,四象之上又各加一奇一耦,為八卦。乾一、兑二、離三、震四、巽五、坎六、艮七、坤八,皆是陽尊居左,隂卑居右,一定不易之序也。若如此位置,則以横圖直圖合之為方圖,月卦方偶皆順矣。以揲蓍求卦言之,以五十蓍虛一不用,太極也。四十九蓍平分為二,兩儀也。掛扐之餘得七八九六,四象也。四象出而八卦著矣。有卦體,有卦象,有卦德,有卦爻,有卦位,中正與否,有應無應,而吉凶以定。吉則趨之,凶則避之,而大業以生。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。

成象之謂乾,效法之謂坤。聖人之作易也,仰則觀象于天,俯則觀法于地,故曰:法象莫大乎天地。

變通莫大乎四時。

暑往則寒來,寒往則暑來。陽極變隂,隂極變陽,而四時行焉。

懸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

陽燧召火於日,方諸召水於月。日月,水火之精,坎離之象,相反以相成者也。懸象著明,其有過于日月者乎?崇高莫大乎富貴。

卑高陳,貴賤位,五為君,二為臣。崇高之位,聖人之大寶,富貴之無敵者也。

備物致用,立成器以為天下利,莫大乎聖人。

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貨,備物也。服牛乘馬,棺槨宫室,致用也。耒耜舟楫,弧矢杵臼,立成器也。惟羲、農、軒后能之,故曰:莫大乎聖人。

探賾索隱,鈎深致遠,以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,莫大乎蓍龜。

賾可探而知,隱可索而見,深可鈎而上,遠可致而近,以定天下之孰吉孰凶,成天下之亹亹不倦者,蓍、龜二物也。龜為卜,策為筮,因蓍併及龜耳。

是故天生神物,聖人則之。

蓍龜是也,聖人取之以為法則。

天地變化,聖人效之。

天地隂陽之變化,如寒極不生寒而生煖,老隂變少陽也;熱極不生熱而生凉,老陽變少隂也。故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變為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變為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,九變為八,六變為七,效天地之變化耳。又先天圖陽極則變而生隂,隂極則變而生陽,陽生於子而極于己,隂生於午而極於亥,皆效天地之變化也。

天垂象,見吉凶,聖人象之。

日月星辰,循度則吉,失度則凶,天之象也。隂陽之爻,當位則吉,不當位則凶,易之象也。是故聖人象之。

河出圖,洛出書,聖人則之。

大衍之數,揲蓍求卦,用河圖而洛書亦無不合,此聖人作易之原也。詳見圖說。是故聖人則之。

易有四象,所以示也。

伏犧作易,惟用四象者,一老陽,二少隂,三少陽,四老陰。在數為七八九六,或畫為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,以大衍之數五十,虚一分二,掛一揲四。歸奇之後,存策或得四九三十六,或得四六二十四,或得四七二十八,或得四八三十二。七八九六之數出,而奇耦老少之象見;奇耦老少之象見,而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之畫成。卦之所由立也,變之所由生也,易之所由作也,此四象之所以示也。

繫辭焉,所以告也。

伏犧畫卦而無語言文字,文王始於卦下繫之以辭,周公始于爻下繫之以辭,將以告詔天下後世耳,非謂易可盡于言也。

定之以吉凶,所以斷也。

吉字從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,凶字從 [易经十翼]系辞•上传-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 ,陽吉隂凶,其大畧也。若夫失位則陽亦凶,得位則隂亦吉,又不可執一焉。三百八十四爻,不止三百八十四事,讀者不可以辭害意,但視其占辭之吉凶、悔吝、悔亡、无咎、元亨、小亨、无攸利、吉、无不利、无初有終、初吉終亂,所定吉凶為如何,可以斷矣。

易曰: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。子曰:祐者,助也。天之所助者,順也。人之所助者,信也。履信思乎順,又以尚賢也。是以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也。

此釋大有上九爻義。上九位隂為順,爻陽為信。六五以柔下之,為能尚其賢,故非特天順之,人亦信之,吉无不利矣。

子曰: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然則聖人之意,其不可見乎?子曰:聖人立象以盡意,設卦以盡情偽,繫辭焉以盡其言,變而通之以盡利,鼓之舞之以盡神。

義理無窮,言語有限,書不能盡言也,言不能盡意也。然則聖人之意,其終不可得而見乎?曰:聖人各卦立各卦之象,各爻立各爻之象。如牝馬之象隂,不可先之意也;亢龍之象陽,不可過之意也,則亦可以盡意矣。設為之卦,如小往大來為泰,大往小來為否,五隂侵陽為剥,五陽去隂為夬,君子小人之情偽已盡,由是而繫之以辭焉,則亦可以盡言矣。卦既設矣,象既立矣,辭既繫矣,又觀其變用某彖某爻,則知所趨避,吉无不利。變者,又易中鼓之舞之之神也。然則如之何?曰:書不盡言求之卦,言不盡意求之象,卦象不盡求之變,變又不盡求之心,以心會心,餘皆筌蹄耳。

乾坤,其易之緼耶?乾坤成列,而易立乎其中矣。乾坤毁,則无以見易。易不可見,則乾坤或幾乎息矣。

乾,陽物;坤,隂物也。百九十二陽爻皆自乾來,百九十二隂爻皆自坤來,亦不過乾陽坤隂之所為而已。緼,奥也。乾坤在易之中,所以為易者乎?自乾一至坤八成列之後,而易立乎其中矣。乾坤不離易,易不離乾坤,乾坤毁則无以見易,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。甚言易之所以為易者,乾坤隂陽之所為而已,非有他也。

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,

太極,理也,無外,故曰形而上者謂之道。

形而下者謂之器。

隂陽,氣也,氣變則有質矣。故曰:形而下者謂之器,化而裁之謂之變。

隂極變陽,陽極變隂,物極必返,既化育而又裁節之也如此。

推而行之謂之通。

乾,陽大也,變則不可為首;坤,隂小也,變則乃以大終。與時推移,行無固必,故曰通。

舉而措之天下之民,謂之事業。

易之為道,其妙可以窮理盡性,其微可以開物成務,既不堕于形器,亦不流于虛無,故可舉而措之天下之民,則謂之事業。

是故夫象,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,而擬諸其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謂之象。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,而觀其會通,以行其典禮,繫辭焉以斷其吉凶,是故謂之爻。

重出以起下文,注見前。

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。

上言象與爻,此言卦與辭。象雖有以見天下之賾也,而所以推極天下之賾者,則存乎六畫之卦。

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。

爻雖有以見天下之動也,而鼓舞天下之動者,則存乎三百八十四爻之辭。

化而裁之存乎變,推而行之存乎通。

前言化而裁之謂之變,推而行之謂之通,釋其名義也。此言化而裁之存乎變,推而行之存乎通,前言其體,此言其妙,用處在一存字。

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

苟非其人,道不虛行,神而明之,是誠在我也。

默而成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。

易何心哉?易何言哉?不求人信而人自信之,蓍卦之德行如此。然則蓍卦亦可言德行乎?曰:蓍之德圓而神,卦之德方以知。陽卦奇,隂卦耦,其德行何也?乾德行恒易,坤德行恒簡,是其證矣。

周易原旨卷七

<經部,易類,易源奧義__周易原旨>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