䷭【巽下坤上】
升:元亨,用見大人,勿恤,南征吉。
升者,二陽之卦自臨來,初三相易者也。又為四隂之卦自觀來,二三易五上也。以諸卦例之,合以臨卦取義,否則兼二卦取義,而彖傳言柔以時升,則似舍臨而以觀卦取義。盖臨之九自初而往三,臨之六自三而來初,反成柔降,不可以言柔升矣。觀坤下巽上,而此卦巽下坤上,故取諸觀。或曰此卦與小過相易,詳見睽卦。升者,自下而上之義。若自觀來,則下體之坤升于二陽之上,二升而五,三升而上也。若以小過相易言之,則是小過之九自四降而居二,小過之六自二升而居四也。二五相應,是以大亨也。用見大人,謂二五相見也。五柔居尊位,宜有憂恤,恤則應緩,故曰勿恤。南征,前進也。自巽而坤,由東南而西南也。
以象變言之,二易五成,互離而為見,而六五成九五之大人也。二之五上成坎體,本有憂恤,以其居中得正,故无憂恤也。南征吉,二之五互體有離,巽坤之間亦離,離南方之卦,以二往而成此象,故南征而吉也。此卦取自下升上以趨乎明之象,凡位之升,德之升,同此義也。
初六,允升,大吉。
允,信也。初六巽體,巽于二陽,合志而升,信乎其能升也。初,下也,升高必自下;初,小也,升大必自小也,所以為大吉也。
以象言之,初與四應,互兌為口為說,允也。
此爻隨陽上升之象。
九二,孚乃利用禴,无咎。
二五相應,其志交孚,有用禴之象。萃以柔應剛,此以剛應柔也。以變象言之,二動成艮,宗廟之象。二五成坎而互離,用坎樽于離夏而升宗廟,禴之象也。
此爻二上升五,得正應而交孚之象。
九三,升虚邑。
坤稱邑,隂為虚,虚邑也。三升則四矣,自下體而升上體,升虚邑也。以卦變言之,自臨來者九,自初而升三也。
此爻由下體而升上之象。
六四,王用亨于岐山,吉,无咎。
六四坤體,正九三之所謂虚邑也。太王之于岐山,是正升虚邑之事,去邠而民從,順民故也。至西伯而顯兹土,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,遂有天命。盖自下升上,積小成大之象,故吉而无咎也。以卦變言之,卦自臨、觀來者固不動,以小過之變言,則六自二而升四者也。六在四,既得其位,正彖傳所謂柔以時升者也。太王之于岐山,盖升而未至于五者,方伯之事,而岐山在周西南,西南坤象也。
此爻自下升上,為卦之主。
六五,貞吉,升階。
巽東南,坤西南,兩階之象,六五下交九二者也。六五自坤而降,揖九二升自巽階,五以二升,得其正應,所以為吉。此堯、舜揖遜,所謂迭為賓主之象。或曰:遯卦嘉遯,何以異此?曰:遯卦主告老言。此主揖遜言。
此爻二五相應,同升之象。
上六,冥升,利于不息之貞。
上六坤體,冥昧者也,知進而不知止者也。上无所升,聖人則曰位不可升,德則不可不升也。以德而言,則利于不息之貞,聖人因升之終而勉人之進德也。
此爻居升之終,戒其冥升而勉其進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