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50卦-鼎卦䷱火风鼎卦(巽下离上)-[清]张次仲撰《周易玩辞困学记•卷十》

[清]张次仲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50卦-鼎卦䷱火风鼎卦(巽下离上)

【周易下经】第50卦-鼎卦䷱火风鼎卦(巽下离上)-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•卷十》

䷱【巽下离上】

鼎:元吉亨,【說文:鼎,三足兩耳,和五味之器也。象鼎析木以炊。盖木字篆作 第50卦-鼎卦䷱火风鼎卦-[清]张次仲撰《周易玩辞困学记》,今鼎下作 第50卦-鼎卦䷱火风鼎卦-[清]张次仲撰《周易玩辞困学记》,乃木之破體】。

彖曰:鼎,象也。以木巽火,亨飪也。聖人亨以享上帝,而大亨以養聖賢。巽而耳目聪明,柔進而上行,得中而應乎剛,是以元亨。【舉正,帝字下无而大享三字】。

程正叔曰:革物者莫若鼎,變生為熟,易堅為柔者也。水火不可同處,惟鼎能相合為用而不相害,鼎所以次革。

鼎三足兩耳,烹五味之器也。此卦巽下離上,有足有腹,有耳有鉉,鼎之象也。以巽木入離火而致烹飪,鼎之用也。不曰以木入火,而曰以木巽火,火太緩則無力,太急則外乾中枯而失味。巽即文武火之謂,井曰巽乎水,鼎曰以木巽火,水火二物,皆須勿忘勿助以致之也。享帝養賢,帝王盛事,而皆有藉于鼎,鼎之貴重如此,所以守之者必有道矣。此卦内巽外離,巽而耳目聰明,聦明從巽來,非作聰明可知。革下卦之離,進而為鼎之上卦,柔進上行,以柔道治天下者也。六五居中,下應九二,虚中下賢者也。以此享帝養賢,則上當天心,下當聖賢之心,推而治天下,當使菽粟如水火,是以元亨。耳目聰明三句,俱以五言,五者主鼎之人也,聖人於至小之物,皆成莫大之用如此。

萬以忠曰:聰明人所自有,只是不巽,便氣高心粗,自為蔽塞。

又曰:木本是助火者,這一巽字便成妙用,今聰明人加以意氣,便是以薪助火。

享帝貴質,用犢而已。養聖賢,饔飱牢醴皆備,故曰大烹。聖賢,帝心之所簡在,若非養聖賢,則所謂享帝者,亦具文矣。

周禮:烹人掌鼎鑊,給水火之齊。鑊,煮牲體魚腊之器。既熟,乃升於鼎,烹調之。禮記内則云:鉅鑊湯,以小鼎薌脯於其中,使其湯無滅鼎,三日三夜無絶火,而後調之以醯醢。盖今之重湯煮法飪熟食也。

象曰:木上有火,鼎;君子以正位凝命。

蘇子瞻曰:革所以改命,而鼎所以凝之也。知革而不知鼎,則上下之分不明而位不正,其所受于天者,流泛而不可知矣。

卓去病曰:禹疇九鼎,此載書傳可證者。伏羲之一,黄帝之三,何所睹記耶?鼎有不同,鼎俎之鼎,用以烹飪,小鼎也。九鼎之鼎,用為鎮寶,大鼎也。彖爻俱是烹鼎。夫子以夏有九鼎,乃于大象取正位凝命之義。盖四聖所取卦義,時有不同,有相衍者,有相發者,總令本卦之義,咸正罔缺而已。

初六,鼎顛趾,利出否。得妾以其子,无咎。

象曰:鼎顛趾,未悖也。利出否,以從貴也。

禮,祭先夕,溉鼎滌濯。當革之後,鼎之初,未實牲醴,正洗濯之時。鼎三趾,初爻耦,又隂柔,不能負重,有顛覆之象。鼎而顛趾,悖道也。而因可出否以從貴,則未為悖也。從貴,取新之意。湯之革夏,代虐以寛。高祖入關,除秦苛法。盖舉前代之鼎,顛其趾而出其否也。

吴叔美曰:學問最妙是出否,將舊日腸胃傾倒而出,不藏匿些子,方有日新之路。

簡端録曰:否之出也,於鼎大矣,何必待乎顛也?此所謂會逢其適者也,故君子幸之。不顛而出,亦必有道矣;顛而出,亦不虚此一顛也。

鄭申甫曰:為妾非人所樂得,為人妾而以子貴,不為無之。天下事不可知,往往猶是也,可以一時之顛踣為不幸哉!

《本義》謂得妾而因得其子,語殊兀突。

沈存中曰:古鼎三足皆空,所以容物。煎和之法,常欲清在下,體在上,則易熟而不偏爛。及升鼎,則濁滓皆歸足中。鼎初顛趾出否,謂濁否在下,瀉而虚之,足居上,口居下,故曰顛趾。九二陽爻為鼎,有實。初當卦始,鼎未有實,傾倒盪滌之時也。此合全象而觀,舊說以初應四為趾顛之象,非也。

九二,鼎有實,我仇有疾,不我能即,吉。

象曰:鼎有實,慎所之也;我仇有疾,終无尤也。

易以陽為實,九二剛中,鼎有實之象,疾即初之否也。一鼎之實,纎穢蒙之,即敗其味,是我仇也。不我能,即剛中自守,小人不能凂之象。兩著我字,明二自為主也。慎所之,是珍重愛護之語。鼎有寔,則可享上帝,薦聖賢,而可不慎乎?惟慎則雖有疾而終無尤矣,語氣一串。或曰有疾當作疾惡之疾,如兑卦介疾意,故象直承以終无尤。

胡仲虎曰:鼎與井相似,井以陽剛為泉,鼎以陽剛為實。井初為泥,二為泉,而二視初則為鮒。鼎初為否,二為實,而二視初則為疾。

鄭氏曰:怨耦曰仇。仇音求。

九三:鼎耳革,其行塞,雉膏不食。方雨,虧悔,終吉。【虧从雐,不从虚】。象曰:鼎耳革,失其義也。

疏:鼎之為義,下實上虚,是空以待物者也。鼎耳之用,亦宜空以待鉉。今九三處下體之上,當此鼎之耳,宜居空地,而以陽居陽,是以實處實者也。既實而不虚,則變革,鼎耳之常義也。鼎所納物受鉉之處,今則塞矣。有其器而無其用,雖有雉膏而不能見食也。古鼎耳有在腹旁者,有在口上者,三居下之上,上之下,腹旁之耳也。九三陽剛而過,盖以巽木入離火,木火迅烈,鼎中騰沸,耳亦變熱而不可舉移,故有鼎耳革之象。凡物皆行以足,獨鼎之行以耳,耳既革則行塞,雖有雉膏之珍,不見食矣。此人臣有才德而過於激烈者也。木火過盛,惟救之以水。詩曰:誰能執熱,逝不以濯。能明於水火消息之義,與時偕行,便可出為世用,尚何有行塞不食之悔耶?義者,宜也。析木為炊,不可過,不可不及,今過中失宜,所以耳。革卦下巽上離,三乃變革之地,故取革之象。三變成坎,坎為雨,方雨者,將雨也。將雨,故不言無悔而言虧悔,不言吉而言終吉。

潘去華曰:鼎耳,六五也,而言於三者,俞氏所謂耳雖出於鼎口,而根於鼎腹,三為鼎腹也。

離為雉,雉膏即鼎實,公餗即雉膏,字書虧少也。

九四: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【晁氏曰:形渥,鄭作刑剭,重刑也】。

象曰:覆公餗,信如何也!

此爻是聖人持盈守滿之意。鼎之實備於二,鼎之量極於四,必有餘地以防盈溢,方無傾覆之患。四知小謀大,力小任重,故曰鼎折足,覆公餗。餗者,美糁。享帝養賢,非自私也,故曰公餗。渥者,霑濡也。餗覆淋漓,而霑濡其鼎也。其在於人,則為敗乃公事,而猶膏腴自潤,施施自得之狀,故曰其形渥。形渥二字,摹寫最酷。鄭康成改為刑剭。廣韻:不殺于市曰剭。則已極刑誅之慘,不必更加凶字矣。夫不量其力,必至凶災未驗,而言人必不信,今果如何也?一曰大臣身任天下,必有所以自信與見信于天下者,今果如何也?三曰失其義,四曰信如何。下之事上,以信義為本。

卓去病曰:鼎安在足?鼎行以耳。上無耳,則足雖頓而不行,故三之行塞,以耳革言之。下無足,則耳雖貫而不安,故四之覆餗,以折足言之。

錢國端曰:三之實在内卦,象士人文德之腴,故曰雉膏。四之餗在外卦,象公家大烹之養,故曰公餗。三位乃行鼎之際,四位乃奠鼎之所,故三以耳革象其不能行,四以折足象其不能奠,皆聖人設言以發明道理如此。李子思分上下為二鼎,下體之鼎有足无耳,故九三之鼎耳革;上體之鼎有耳無足,故九四之鼎折足。高叟譚詩,失立言之旨矣【私記】。

虞氏曰:餗,八珍之具也。

六五,鼎黄耳金鉉,利貞。

象曰:鼎黄耳,中以為實也。

易學曰:鼎之舉措,一在耳,次在鉉。在鼎之上,受鉉以舉鼎者,耳也,六五之象也。在鼎之外,貫耳以舉鼎者,鉉也,上九之象也。二、三、四皆鼎實也,然必五與上相得,而後能有是實。必五有是中德,而後能受鉉以有是實。曰中以為實,其亦取友輔仁者乎?戒以利貞,要其終也。

鄭申甫曰:金鉉作上九說為勝,九二非鉉象也。鼎非鉉無以為舉,耳非虚無以受鉉。耳虚而言實,鉉之實,耳之虚,中受之也。鼎以陽剛為實,五隂柔,非有實也。中即其實,故曰中以為實。貫鉉以行,必正乃無傾覆,故利于正,即正位凝命之意。

耳以行鼎,五以耦畫居鼎之上,耳之象。鉉以貫耳,上以一陽横亘五之上,鉉之象。黄耳金鉉,虚中受善之象。離中爻即坤爻,坤為土,黄,土之色,故取象于黄。

唐凝菴曰:鉉有一梁,以玉為之,兩傍有索,下垂以貫耳,以金為之,總名曰鉉。今所見古制提梁卣皆如此,意鼎亦然也。古鼎今皆用之為爐,無所用鉉,其制不復存矣。五正耳貫索之處,故於五言金;上則鉉之梁矣,故於上言玉。

上九,鼎玉鉉,大吉,无不利。

象曰:玉鉉在上,剛柔節也。

于令升曰:凡烹飪之事,自鑊升于鼎,自鼎載于俎,入於口,馨香上達,動而彌貴,故鼎之義,上爻愈吉。鼎主烹飪,不失其和,又金玉鉉之不失其所,公卿仁賢、天王聖明之象也。君相調和,剛柔得節,故曰吉,无不利。初出否,二有實,三剛而過,四滿而溢,五虚中任賢,以調爕之權委之於上,所以節水火而調鹽梅者,全在於此。上居相位,與五比剛而能柔,玉鉉之象。鉉無與于鼎,而鼎非鉉不成,鼎更無取于玉,而鉉非玉則不貴。盖玉,和物也。鼎道貴和,和則水火均齊,隂陽調適,大烹舉而仁賢在位,馨香達而帝命用休,鼎之功成矣,故曰大吉,無不利。鉉一也,五取金,上取玉,自六五之柔言之,則上為金之剛,自上九之不偏言之,則上為玉之粹,各象其物宜而已。

卓去病曰:兩鉉總是一爻,兩爻總是一鉉。以六五言,則爻隂而位陽;以上九言,則爻陽而位隂;以兩爻言,則六五為隂,上九為陽,俱剛柔節之妙理。井、鼎用皆在五,成功皆在上,故井上元吉,鼎上大吉。大抵水貴通,火貴節。井收,以上水通之也;鼎玉,以鎮大節之也,皆以養為利。

鼎之器體宜潔,故初以出否為貴。鼎之美實宜愛,故二以我仇為疾。鼎欲其用行,故以行塞為失。鼎欲其承受,故以折覆為凶。五主鼎者也,須虚中以受善。上調鼎者也,當剛柔以相節。學問人品,盡于斯矣【私記】。

錢塞菴曰:革火金相克曰去故,鼎木火相生曰取新。火在澤上為睽,澤在火上為革。睽者其情違,革者其事變。火在木下為家人,木在火上為鼎。家人者中饋之事,鼎者大烹之養。金從革而鼎成,故革反為鼎。火附薪而革就,故鼎反為革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