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19卦-临卦䷒地泽临卦(兑下坤上)-[清]张次仲撰《周易玩辞困学记•卷五》

[清]张次仲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19卦-临卦䷒地泽临卦(兑下坤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19卦-临卦䷒地泽临卦(兑下坤上)-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•卷五》

䷒【兑下坤上】

臨:元亨利貞,至于八月有凶。【說文:臨,監臨也。楊止菴曰:凡自此到彼曰臨,以上及下曰臨,進而陵逼乎物曰臨】。

彖曰:臨,剛浸而長,說而順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。

臨者,監臨臨涖之謂。大臨小,上臨下,皆謂之臨。初、二,大臨小,以德言也。三、四、五,上上臨下,以位言也。

張彦陵曰:《本義》以陵逼解臨,非。君子真去陵逼小人,二陽浸長,正大之氣如初出之日,光焰逼人,小人抵當不住,有陵逼之象。

剛謂二也。兌為澤,自下浸上,故曰浸而長臨。剛浸而長,遯浸而長。自臨而長為泰,自遯而長為否。隂符經:天地之道浸,故隂陽相勝。列子:一氣不頓進,一形不頓消。說苑:江以逶迤故能永,山以陵遟故能高,學以積漸故能達,人以涵泳故能豪。

内兌為說,說則二陽之進也不逼;外坤為順,順則四隂之從也不逆。剛中則陽德方亨而不過,二五正應則剛柔合德而有為,此所謂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凡曰天行,以氣之必然言;曰天道,以理之當然言。

吳因之曰:說箇臨,便是光明正大氣象。若小人之消君子,人欲之消天理,其勢雖甚猖獗,卻不勝曖昧幽暗,閉覆淟涊,如何用得臨字?

又曰:二陽之臨,去二隂之遯正遠,聖人就向此處凛凛憂危。且一陽之復,三陽之泰,不言戒四陽之壯,然後告以利貞,獨于此處指刻時日,訂以消亡,何也?君子當玄黃戰敗之餘,至復而剛反,其氣稍振。然如久病之後,一脉纔延,閉關静養,未思馳騁。及二陽浸長,向來許多不平之氣最易發洩,便要做得乖張,弄到狼狽田地,故其詞危迫如此。

八月有凶者,臨建丑之月,至八月建酉為觀。臨為二陽之長,觀為二陽之消,少進一位即為剝,而陽之消不久矣,故曰有凶。《本義》謂自復一陽之月,至遯二隂之月,為八月。李子思云:八月言之,于臨則當自臨數,不當自復數。以觀次臨,則當數至觀,不應數至遯。臨、觀乃隂陽反對消長之常理,故以八月有凶為戒。有凶不必凶,而凶在其中也。聖人為戒,必于方盛之時,既衰而後戒,亦無及矣。

錢啟新曰:震剛浸長為兌,是剛長為柔,反若以長得消,故以有凶示戒。巽柔浸長為艮,是柔長為剛,有長而不失其正之義,故以小利貞示教。震、坎、艮三剛周流,坤爻從初至上,皆不失其為剛。巽、離、兌三柔周流,乾爻從初至上,皆不失其為柔。既無長象,寧有浸義?惟震長一剛為兌,巽長一柔為艮,剛柔相易,若從中積久,漸漬得來,故皆曰浸。至于兌,剛一長則為乾,聖人於夬曰利有攸往,曰剛長乃終。艮,柔一長則為坤,聖人於剝曰不利有攸往,曰小人長。夬欲以乾終剝,期于順止。夬審所尚,剝本天行,皆聖人繫易之精意。

象曰:澤上有地,臨。君子以教思无窮,容保民无疆。【敎从 第19卦-临卦䷒地泽临卦-[清]张次仲撰《周易玩辞困学记》,从攴。 第19卦-临卦䷒地泽临卦-[清]张次仲撰《周易玩辞困学记》音交,與孝字異。攴音朴,朴作敎,刑也。石經从攵】。

項平甫曰:澤上於地,人所防之澤,陂堰是也。澤有時而决,其所容有限。地中有澤,自然之澤,鉅野、洞庭是也。澤无時而窮,其所容无限。

兌口講習,坤體含弘,不徒曰敎,而曰敎思,意思如兌澤之深;不徒曰保,而曰容保,度量如坤土之厚。

初九,咸臨,貞吉。

象曰:咸臨貞吉,志行正也。

九二,咸臨,吉,無不利。

象曰:咸臨,吉,无不利,未順命也。

楊敬仲曰:卦辭言君子臨小人,大象言君臨民,六爻發上下彼此相臨之義。

臨者,居高臨下之義也。今二陽在下,四隂在上,尊卑之分既殊,衆寡之勢又異,而謂之曰臨者,謂其日升川至,有不可遏之勢也。不徒曰臨而曰咸,咸者,感也,皆也。春秋傳周公弔二叔之不咸,咸者,和也。初二以德服人,非勢燄陵逼,此感之義也。不論應否,徧臨四隂,此皆之義也,皆感則和矣。初剛正,四柔正,兩正相臨,故曰貞吉。二剛中,五柔中,中之視正,更覺冲和,上安下信,不獨其身之吉,而行之於世,亦无不利。初象曰:志行正,當臨之。初志在行正,言坊行表,巖巖侃侃,自然人拜其下風。二象曰:未順命,兩陽雖正,其勢終孤。四隂在上,其勢甚盛,密邇六三,貌合意離。坤德雖順,自聖人觀之,猶未順命于陽,故于陽長之時,即致防危之意,以補爻詞所不及【私記】。

《程傳》吉者,已然如是,故吉也。无不利者,將然于所施為,无不利也。

六三,甘臨,无攸利。既憂之,无咎。

象曰:甘臨,位不當也。既憂之,咎不長也。

以柔說之資,據二陽之上,自知其位之不當,自疑夫二陽之見逼,挾兌說之行,甘諂之言,以取容而已。以說取容,既不為二陽所許,三隂以其求媚于陽,亦不以同類見收,内外兩失,故曰无攸利。无利則必有憂,聖人就憂之一念撥轉他。若曰既知所憂,則自有无咎之道,正不必以甘為臨耳。甘臨无利,見二陽之難說;既憂无咎,見二陽之易事。

吳氏曰:處將盛時,少有說意,便是消局。故聖人先戒之以甘,又敎之以憂。甘則何念不弛,憂則何念敢放,兌說也。兌為口,坤為土,土爰稼穡作甘,兌口遇坤,故曰甘臨。

六四,至臨,无咎。

象曰:至臨无咎,位當也。

至與敦相近而不同。敦,敦厚也。敦,大也。上位尊望重,覆庇諸爻,居心寛大,作事忠厚,此有大人之度者也。至,切至也。真,至也。初四相與,情真誼切,不以貴賤異態,不以生死異情,此有狷狹之性者也。與三之媚悦取容者,大是不同,故皆得无咎【私記】。

位當有數義,與初正應,毫无比昵,一也。以柔居柔,得隂全氣,二也。居坤之下,是地最深之處,三也。下與兌接,地澤相比,四也。此至臨之象所由取。

位當位不當,固有成論,但聖人借指標目,各隨卦爻之義以為轉移。若拘守舊說,與一卦六爻之指了無關涉,則劒去久矣【私記】。

六五,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。

象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。

王輔嗣曰:處于尊位,履得其中,不忌剛長而以柔接,聰明者竭其視聽,才力者盡其謀為,大君之宜如此而已。

中庸曰:聰明睿知,足以有臨。吳起論將曰:知、信、仁、勇、嚴。凡臨民莅衆,以知為第一。六五當臨之時,居君之位,百官萬民俱望治于我,非洞悉事幾,深知民隱,何以副天下之瞻仰?故惟以知臨之,乃為大君之宜而吉。象曰:所謂大君之宜者,不是以察為明,舞知御人,只是不剛不柔,行事得中,乃宜君宜王,壽考无疆耳【私記】。

臨六五曰:知臨,大君之宜。慮後世必有以苛察為知者,故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。如家人上九曰:威如吉。慮後世必有以刻下為威者,故曰:威如之吉,反身之謂也。之謂二字,是點醒語。

蘇子瞻曰:見於未然之謂知。臨之時,陽未足以害隂,而其勢方銳;隂尚可以抗陽,而其勢方卻。苟以其未足以害我而不内,以吾尚足以抗之而不受,則陽將怒而攻隂。六五以柔居尊而應二,方其未足而收之,故可使為吾用;方吾有餘而柔之,故可使懷吾德。此所以為知也。天子以是服天下之強者則可,小人以是畜君子則不可。故曰大君之宜吉,惟大君為宜用是也。大君以是行其中,小人以是行其邪。【附錄】

上六,敦臨,吉,无咎。

象曰:敦臨之吉,志在内也。

敦,厚也。坤之上,畫地之最厚處,天高而覆物,是以上臨下也。地以下承上,非臨也。而曰敦臨者,上六隂柔,有坤厚載物之德。在卦之上,不以尊高自矜;居卦之終,不以前後二念。凡事從寛,無分毫谿刻,所謂豈弟君子,求福不回者也,故曰敦臨吉。長厚之人,或嫌其太寛,或憂其近弱,周公斷之以无咎,所以杜申、韓之口,而延堯、舜之脉,其培植深矣。象曰:志在内,慈祥。豈弟發於中心,非以呴呴為愛者【私記】。

叔正曰:兌終為說,甘臨者小人之事;坤終為厚,敦臨者君子之德。以厚居心,未有不安者,故敦復无悔,敦艮吉,敦臨吉。

敦,爾雅云:丘一成曰敦丘。江東呼地高堆為敦,上居坤土之終,高地之象。

詩云:如臨深淵,如臨于谷。書曰:予臨兆民,如朽索之馭六馬。古人說到臨字,便有慄慄戒懼之意。故于剛長之際,而勤八月之戒,此臨之時義也。爻詞不論消長之勢,不立君子小人之目。初、二曰咸臨,四、五、上曰知臨。至臨,敦臨,上下之間,惟以道義真情相對越,非徒无陵逼之勢,亦无比昵之私。論語如見大賓,如承大祭,是臨字注腳。若六三之甘臨,下臨上則諂,上臨下則每人而說,日亦不足矣【私記】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