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卷一
海寧張次仲撰。
周易上篇
周,代名,言周以别于夏、商。易从日从月。莊子曰:易以道隂陽。繫辭曰:隂陽之義配日月。變易交易之理,悉舉之矣。
䷀【乾下乾上】
乾:元亨利貞。【說文:乾,上出也。从乙。乙,物之達也。从倝,有光明意。意,兼聲】。
彖曰: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,乃統天。雲行雨施,品物流形,大明終始,六位時成,時乘六龍以御天。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大和,乃利貞。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
【字書云:曰上闕,象人開口而氣出也。成从戊,丁聲。御从卸,俗从缷,誤。變从攴,攴作攵,俗作夂,誤。說文庶从炗,石經从 。
吳幼清以乾道變化四句在品物流形下,首出庶物二句在御天下】。
潘去華曰:凡彖以易象與天道雜言,見易之所象皆天道也。以人事終之者,見易以天道言人事也。此六十四卦之例。
奇是羲皇第一畫,乾是羲皇第一卦。元亨利貞,濳龍勿用,大哉乾元,是文王、周公、孔子第一句。六十四卦根蔕,三百八十四爻綱領,俱提挈於此。
方節初曰:六畫純陽,惟天惟聖人足以當之。本大本通,本利本貞,不用戒詞,非他卦之比,故夫子以四德釋之。
劉濬伯曰:漢、魏取乾之四德,列為二物,而曰大通而利于正,由是亨與貞為實德,而元與利為虚字矣。在諸卦有此例,非乾之本旨也。
昔者伏羲氏仰觀俯察,遠求近取,驀地勘破根源,信手作一奇一耦。爾時天地萬物之窟穴,盡底掀翻,機緘一洩,住手不得,相摩相盪,俄頃而成六十四卦,究竟止是一畫為之胚胎。夫子學易,韋斷摘折,不是從語言刪潤,今日改一字,明日增一句,只從一畫落手處參詳,恍然見當日伏羲氏這點機關。天地萬物不離六十四卦,六十四卦不離一畫,信筆而書曰: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。想其落筆之際,真是傾瀉銀漢,嘘吸滄溟,何者為元為亨?何者為利為貞?任他說天也得,說聖也得,說易也得,說物也得,總是大哉乾元而已。蓋羲皇六畫,萬法皆備,以一字名之曰乾,以四字形容之曰元亨利貞。夫子彖傳止以乾元二字提綱,而亨而利而貞,錯綜點綴其間,知元之為何物,則亨利貞不過張弛闔闢之節候耳。注疏家逐句分析,非本旨也【私記】。
大哉乾元!萬物資始。既資以始,則乾元非獨天也,乃統天矣。試看行者為雲,施者為雨,流形者為品物,何等廣大,何等高明!一乾方終,一乾又始,到此時遂成此位,到此時遂乘此龍,一片天機,車旋轂轉,變者變,化者化,言乎性命則各正,言乎太和則保合,元亨者至此乃利貞矣,豈不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也哉!惟資始所以統天,雲行雨施,正統天之作用;惟御天所以變化,各正保合,乃御天之效驗。乃利貞與乃統天一様句法,若承上,又若起下,而以首出庶物,萬國咸寜終之。味其語意,忽言天,忽言人,忽言易,忽言物,蛛絲馬跡,若斷若續,鏡花水月,若隱苦見。說易者謂此是元,此是亨,此是利貞,逐節界斷,意味索然矣【私記】。
流如水之流,有生生不息之意;形如人之面,有種種不同之處。形對氣言,氣胚胎于中,形呈露于外。易之大分,陽大隂小,陽明隂暗。大明者,乾之體;終始者,乾之運。九三下,乾之終;九四上,乾之始。一乾終而一乾始,終始者時,而六位成乎其中矣。易作於聖人,非聖人能作易也,不過借聖人為輸寫耳。易用于聖人,亦非聖人能用易也,不過借聖人為展拓耳。繫辭首章言天尊地卑,即繼以剛柔摩盪。玩是故二字,機勢相逼而來。有天地人物,自然有易,何曾有半點擬議?下即繼以雷霆風雨,成男成女。有易自然有天地人物,何曾有半點做作造化人事?總是一部易書,天地聖人不得而主也。
管登之曰:聖人乘龍,乘一乎?乘六乎?曰:乘一即所以乘六也。論聖學之大致,則以濳為基,而見以用濳,惕以持見,躍以行惕,飛以終躍。亢者飛之極,而復反于濳。六位之在人心,如晝夜循環,隨時隨地,无不可乘。若以時位而論,則六龍亦无並乘之理。雖道全德備之聖人,所乘不過一龍。堯、舜飛,孔子見,伯夷亢,太公躍,道雖相通,用不相奪。而就其所乘,一龍之中,六龍亦森然具焉,則所謂敦化而川流,即一而成六者也。然龍德无成心,時乘无定格,故有始濳而終見,始見而終飛,始惕而終躍者。又有見兼濳,惕兼見,飛兼躍且亢者。千變萬化,不可勝窮,要之亦各乘其時而已。忽而濳,忽而見,忽而惕、躍、飛、亢,是謂乾道變化。濳者自濳,見者自見,惕、躍、飛、亢,自惕、躍、飛、亢,是謂各正性命。濳見、惕、躍、飛、亢,渾渾淪淪,一團元氣,不相乖戾,是謂保合太和【私記】。
紀聞曰:統如身之統四體,御如心之御五官。六位言六畫之定分,六龍言六爻之變象。六位乃諸爻之所同,六龍則純乾之所獨。元、亨、利、貞是乾之作用,濳見、惕、躍、飛、亢是元、亨、利、貞之作用。
何謂乾元?非理非氣,不可言也。其隂陽未形之初乎?肇於一謂之元,一而二謂之氣,運而无息謂之道。莫之令而令者曰命,莫之禀而禀者曰性。未有天地,以此而生天生地;既有天地,以此而生人生物。
蘇君禹曰:天一氣耳,而生長收藏各一其候,則一氣之中不能不分為四序;人一性耳,而仁義禮智共成其功,則一性之中不能不分為四德。性者,理之一定;命者,理之流行;太和者,性命之渾合而无間。
孔疏:以漸移改謂之變,一有一无、忽然而異謂之化。
朱康流曰:元亨不言性命,至利貞始言之者,造化之氣盛而不斂,則天有愆陽伏隂,物多夭札瘥厲,是不終有其性命也。故物之各正,不見于其發而見於其藏;乾之變化,不見於其通而見于其復;聖人之首出,不見於其動而見於其静。學問人品俱如此。
毛伯玉曰:變化之餘,各正性命,收斂于冬也。斂之不固,則泄不以時。凡雨雪不應,水泉不收,愆陽伏隂,冬華春實,皆天地之沴氣也。故收斂于冬者,萬物之所以正也。
劉子珪曰:陽為萬物之所始,故曰首出庶物。
夫子傳易,專要闡發三聖之意,所以羲皇之象,得文、周而始明;文、周之辭,得夫子而發揮殆盡。所謂先聖後聖,其揆一者也。元晦止以卜筮論易,謂元亨利貞為文王占辭,夫子以四德釋之,非文王本意。是兩聖先自矛盾,何以教天下後世哉?【私記】
孔仲達曰:聖人畫卦,因天象以教人事。于物象言之,則純陽也,天也;於人事言之,則君也,父也。故居諸卦之首,為易理之初。但聖人名卦,體例不同,有以天道而為卦名者,否、泰、剥、復之屬是也;有以物象而為卦名者,頤、鼎、噬嗑之屬是也。蓋物有萬象,人有萬事,若執一事,不可包萬物之象;若限一象,不可總萬有之事。故名有隱顯,詞有踳駮,不可一例求,不可一類取也。
彖曰、象曰,相傳謂王輔嗣所加。若夫子原無此名,輔嗣豈敢誕妄至此?緣夫子彖、象與文、周各自成書,故于彖之前總題之以彖曰,象之前總題之以象曰。輔嗣傳康成之學,以彖與大象之詞各附卦辭後,小象之辭各附爻詞後,于是二傳之上各加彖曰、象曰以别之,非夫子之古本也。
古者經與翼傳各自成書,今按乾卦先彖辭,次爻辭,次彖傳,次大象,次小象,此康成本,輔嗣因之,而以文言附于乾、坤之末。坤以後諸卦,輔嗣以彖傳附彖,以大象附彖傳,以小象附各爻,鄭、王二本、歐陽石經、晦庵《本義》俱從之。今則乾卦亦同坤卦序例,淳于俊所謂合彖、象于經,欲學者尋省易了耳,非有異同也。
象曰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【健从人,俗从彳,非】。
胡翼之曰:天者乾之形,乾者天之用。天形蒼然,南極入地三十六度,北極出地三十六度,狀如倚杵。其用則一晝一夜行九十餘萬里。人一呼一吸為一息,一息之間,天行八十餘里。人一刻一百三十五息,一晝夜有一萬三千五百餘息,天行九十餘萬里。【以數考之,此當有誤】。天之行健可知。君子法之,以自強不息。李氏曰:學者未敢言無息,且自不息入。
凡有所依附以強者,失其依附則強息。君子只是自強,師友其資耳,詩書其寄說者耳。如天行之健,何所依附哉!
胡仲虎曰:上經四卦,乾曰天行,坤曰地勢,坎曰水洊至,離曰明兩作,先體而後用也。下經四卦,震曰洊雷,艮曰兼山,巽曰隨風,兌曰麗澤,先用而後體也。乾、坤不言重,異於六子也。稱健不稱乾,異於坤也。
胡庭芳曰:六十四卦大象,釋一卦兩象之體。象皆夫子所自取,文王、周公所未嘗有,故與卦爻之詞絶不相關。六十四卦皆著一以字,以者,所以體易而用之也。即一以字,示萬世學者用易之方,不可不察。象之取法不同,
孔疏言之甚悉。至用易之人,其稱名亦殊。大抵前時創制之典,則稱先王;因時經世之道,則稱后或;用之身心,用之世務,則稱君子。
初九:濳龍,勿用【初从衣。濳,石經从旡,字書从旡,俗从夫。誤用上缺】。
象曰:濳龍勿用,陽在下也。
【字書陽,古文作昜,从日,从一,从勿。日為太陽,一者地也,勿者日出地上,陽氣舒展之象。後人加阝,阝即阜字,乃山之南、水之北也。隂陽易中綱領,故詳述字義】。
卦辭總一卦之大義,爻則探卦辭之所指,因六爻析而明之,所謂發揮旁通,言乎變者也。
凡草木之生,棟宇之建,學問之成,皆自下而上,故畫卦亦自下而上。不言下而言初者,一畫初落,如天地初闢,人物初生,學問初進,皆自無而有,從微而著,故曰初也。九者,老陽之數。濳者,隱伏之稱。龍者,變化之物。濳見、惕、躍、飛、亢,則初終之序,而變化之跡也。乾為六十四卦之首,乾初爻又為三百八十四爻之首,劈頭說一濳字,此有堯、舜之德而不飛,孔、顔之學而不見者也。人能如龍之濳藏,寂然不動,則與天為體,不失其初矣。象曰:陽在下。陽謂龍,下謂濳。經言龍而象言陽,明經之稱龍,即陽氣也。周公稱龍,甚是奇特。夫子恐人泥于跡象,涉于奇怪,而昧立言之旨,故詮解若此。凡看爻,須玩小象。
卓去病曰:譚經家謂濳不專以蟄藏言,即至用之中有至濳者存。此是深論濳道,卻非本旨。論理有全體,有當機,不可過也。此爻只以初陽在下,未可施用為言。勿者,禁止之辭。聖人當此時,意念不生,幾微不露。胡庭芳曰:易卦爻辭無隂陽字,夫子于乾初曰陽在下,於坤初曰隂始凝,隂陽之稱始此。蓋以六十四卦之初爻,即太極所生兩儀之一,以為諸卦通例。隂陽之名一立,而動静、健順、剛柔、奇耦、小大、尊卑、變化、進退、往來,亦由是而著矣。
王伯安曰:乾六爻作一人看,有顯晦,無優劣。作六人看,有貴賤,無優劣。惟龍而濳者,可稱勿用。非龍而濳,農商盡然,安所稱勿用哉?
九二,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,【見从月从人】。
象曰:見龍在田,德施普也。【說文:普,从竝。石經作普】。
陽處二位,故曰九二。陽氣發見,故曰見龍。以六畫言,初、二地位,二在地上,有田象。以三畫言,二、五人位,有人象。陽大隂小,二、五皆陽,大人象。
龍非淵則天,何言在田?田者,耕稼之所謂。其興雲布雨,覃於農扈,是德施之普,非徒在田而已也。其于人事,則舜居歷山,尹耕莘野,雖未飛未躍,而雲雨之氣已瀰布域中矣。人生一世,不見斯人,終身倀倀,如在雲霧,故曰利見大人。
九三,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苦(句)。厲(句)。无咎。
【无,音無。王育云:天缺西北為无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皆无字,奈變篆為隸,始以蕃橆之。橆為有無之無,獨周禮盡用无字,蓋變隸時未改也。易不在焚數,故亦不改。或作旡,非。旡音既。今考歐陽石經周禮皆無字,不知王說何所據。咎从人从各,各者,相違也,違則天下之事乖矣】。
象曰:終日乾乾,反復道也。【復音覆】。
乾九三乃三百八十四爻,人道之始,學易之樞紐,故聖人危言之。王仲淹曰:終日乾乾,一句可蔽。全易三、四皆明人事,故不言龍。三有乾德而在人位,君子之象。陽為日,居下乾之終,有日終而夕之象;居二乾之間,有乾乾之象。若,語辭,與發若、紛若、節若、沱若、嗟若一例。自上而下為復,自下而上為反,上下皆乾,故為反復。
王輔嗣曰:九三上不在天,未可以安其尊也;下不在田,未可以寜其居也。純修下道,則居上之德廢;純修上道,則處下之體曠。因時而惕,不失其幾,雖危而勞,可以无咎。張彥陵曰:惕若二字可玩。常人之儆戒,形見勢迫,有實事可按,便是有所恐懼。君子本體常自惺惺,老氏所謂惕兮若驚,猶兮若畏。四隣原非罣礙,原無恐怖,恰像有一節放不下的心事,故曰惕若。危者使平,故无咎。象曰:反復道見,不是保守富貴,不是計算未來,只是反反覆覆,在道理上盤旋,與小人之長戚戚者相去萬里矣。杜黄裳曰:秦皇程書隋帝傳:餐非不勤且勞也,所務非其道也。
卓去病曰:六乾之義,獨以學問歸之九三,儒者以為三人位也。此大不然。聖人無地非學,無時非學。乾卦純粹中正,諸爻總是一人,諸人總是一德。第九二中和,則表修身見世之德;九五剛健,則著飛龍善世之功。因九三重剛不中,居下之上,有危懼之象,則以學問歸之。聖人无危機,兢業是其危機;聖人無懼境,兢業是其懼境。因爻之危懼,寫聖心之危懼,此化工之筆也。
馮奇之曰:聖人作易立教,夫婦之愚,皆可與知與行。故自二五大人之外,止言君子,使天下之為父子兄弟者,皆可勉而至也。凡咎悔吝,以理言;凶災无攸利,以事言。
九四:或躍在淵,无咎,【淵,石經作淵】。
象曰:或躍在淵,進无咎也。
九四陽氣漸進,龍體欲飛之象。或者,疑而未定之辭。躍者,飛而欲起之狀。淵者,空洞不測之所,改革之際,進退未定之時也。已離下體,故謂之躍。猶在上體之下,故謂之在淵。
鄭申甫曰:躍而曰或,不可知之辭也。不可知,聖人行權之妙用,不可以告人,人亦不得而測也。
干令升曰:此武王舉兵孟津,觀釁而退之爻也。守柔順則逆天人之應,通權變則違經常之教。聖人不得已而為之,故其辭疑之矣。
郝仲輿曰:若就尋常論,只是再思而行。
龍非欲躍,氣蒸時逼,不得不躍,既進而不可復反者也。退則入於禍,故聖人加進字以決其疑,曰進无咎,則退有咎矣。凡言无咎者,本皆有咎處,得其道,故无咎。獨于三、四言之者,三多凶,四多懼也。
淵卑于田,二言田而四曰淵者,言其潤澤之處則曰田,言其騰躍之處則曰淵,各隨義取象,不以上下拘也。
九五,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
象曰:飛龍在天,大人造也。
剛陽中正以居尊位,飛龍在天之象。飛者,龍之本體;天者,龍之本位。飛龍在天,風雲雷雨翕然交集;大人在上,禮樂刑政煥然聿新。猶之造化,陶鑄成一箇世界,故曰造也。自无而有謂之造,皆尊仰之謂之見,皆蒙其澤謂之利。
文言曰:聖人作而萬物睹。睹者,見之謂也。舉世混濁,如盲如瞽。聖人出世,三綱五常,整頓肅清,如金針撥轉瞳子。人生此時,心開目明,有天有日,其為利豈曰小補哉!
沈氏曰:乾之六爻,非聖人孰當之?九五非堯、舜孰當之?堯、舜非受禪而後,倦勤而前,垂衣端拱之日孰當之?龍之在天也,一歲一時;聖人之在天下也,萬古一時。故易之最尊者惟乾,而乾之最尊者惟五。
上九,亢龍有悔,【悔从母】。
象曰:亢龍有悔,盈不可久也。
【盈从皿,从夃。徐鉉曰:夃,古乎切,益多之義。古以物多為盈,故从夃。石經从夃】。
亢,旱也。龍之居杳冥而不能雨者,曰有不必然,不必不然之辭。
陽極盛而隂生,龍既飛而思濳,此自然之理,故曰有悔。亢者時之盈,盈不可以久居。悔者幾之動,幾不可以少淹。亢而後天者盡,悔而後天者還也。
黄石齋曰:亢者上九之遇,悔者上九之德。謂上九非聖,不得云中正純粹矣。
凡云悔者,或指可悔之事,或指能悔之心。可悔之事不宜有,能悔之心不宜無。不言六而言上,何也?數極於五,五者參兩之合數,五位最尊,六又出而駕其上,故不言六而言上。其于人事,或為塗窮數極之地,或為功成名遂之鄉,有可挽囘者,有不可挽回者。讀易君子觀初上二字,而慎終慮始之道可知矣。
沈氏曰:進極必退,治極必亂。故持盈保危,道也;辭榮就閒,道也;死忠死孝,寜玉碎無瓦,全道也。
徐衷明曰:相因倚伏,必然之理。古來絶人才智,豈不明此?只是做到地位,回頭不得。小人不做不休,君子不做不得。
錢塞庵曰:乾體人人皆具,乾德人人宜體。飛而九五,從心所欲,即龍之飛也。亢而上九,曳杖逍遥,即亢之悔也。故乾者,生人日用飲食之事,而高推勢分,劣視身心,豈聖人作易之旨哉?
王汝中曰:乾之為卦,或濳見,或惕躍,或飛亢。位雖有六,不過出處兩端而已。濳,處之極也;亢,出之窮也;見與飛,上下之正也;惕與躍,内外之際也。六者,君子終身經歷之時也。
胡庭芳曰:文王於乾无所取象,周公始象以龍,至孔子大象方有天之名,說卦方有馬之名,而為首為君之類,始大備矣。後之講象學者,各據三聖而論,庶无惑於紛紜之多端也。
用九:見羣龍,无首,吉。【吉。从士】。
象曰:用九,天德不可為首也。
易不外乾坤,乾坤不過九六。聖人于六爻之外,虚設此爻,其義有二:一者發明作易時陽爻稱九,隂爻稱六之本旨;一者令學易之人或時用九,或時用六,奉此為成法。凡一百九十二陽爻,皆須不露圭角;一百九十二隂爻,皆須始終堅固。此易簡之宗旨,寡過之法門,猶著述家之發凡起例也【私記】。
蘇君禹曰:羣龍未常无首,只是用九之人,能見到羣龍无首,纔謂之用九而吉。天德不可為首,以天德本无首也。天之氣有首有尾,故歲以春為首,月以朔為首。德則渾渾全全,引之莫知其始,要之莫知其終,有何形跡而可為首乎?儒者謂不可為物先,此剛強之氣,非天德也。夫不可以天德為首,與天德不可為首,相去固徑庭矣。
卓去病曰:陽純則渾融,故无首;隂純則凝固,故永貞。
質卿曰:如易牙調味,只見可口,不見酸鹹苦辣。若鹽多則鹹見,辛多則辣見矣。
胡仲虎曰:經言无首,傳言不可為首,為人之用易者言也。易主于用,用易在人,離人而譚,有首无首,總屬虚誕。乾主知,故言見;坤主行,故言利。
龍以濳為用,以惕為體。龍而不濳,則終日見,終日飛,狂風怪雨,不成世界。濳而不惕,非死鰍死鱔,則為虺為蛇,安望其霖雨天下哉?君子學易,先問其是龍非龍,然後論其有首无首。若以剛變為柔為无首,則是棄狂狷而取鄉愿,好畫龍而不好真龍者也【私記】。
蘇子瞻曰:九六為老、七八為少之說,未之聞也。
或曰:陽極于九,其次則七。極者為老,其次為少。則隂當老於十而少於八。曰:隂不可加於陽,故十不用。十不用,猶當老於八而少於六也。則又曰:陽順而上,其成數極於九。隂逆而下,其成數極於六。自下而上,隂陽均也。稚於子午而壯於己亥,始於復、姤而終乾、坤者,隂猶陽也。曷常有進陽而退隂與逆順之别乎?且此自然者,天地且不能知,聖人豈得與於其間而制其與奪哉?
郭立之曰:三百八十四爻,不論老少,皆稱九六,何也?曰:九六有象,七八無象。所謂七八无象者,以卦則六子之卦,七八隱于其中而无象也;以畫則雖六子亦皆乾坤之畫,無六子之畫也。如震之初,乾畫也,乾策也;震之二三,坤畫也,坤策也,别無震之畫、震之策也。乾坤用九六,而諸卦之得奇畫者,皆用乾之九;得耦畫者,皆用坤之六,故止稱九六,不稱七八。
郭子和曰:學者相傳謂九為老陽,七為少陽,六為老隂,八為少隂。及觀乾爻稱九,坤爻稱六,則九六為隂陽,蓋無疑也。而六子皆稱九六,不言七八,則少隂少陽,未有所據。及考乾坤之策,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,坤之策百四十有四,乾一爻得三十六策,坤一爻得二十四策,是則老隂老陽之數也。又考二篇之策,陽爻百九十有二,以三十六乘之,積六千九百十有二,隂爻百九十有二,以二十四乘之,積四千六百八,合之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,則二篇之策亦皆老隂老陽之數也。而少隂少陽之數又無所見,再置陽爻百九十有二,以少陽二十八乘之,積五千三百七十六,再置隂爻百九十有二,以少隂三十二乘之,積六千一百四十四,合之亦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,以是知少隂少陽之數隱於老隂老陽之中。如是則七九皆為陽,六八皆為隂,其畫為奇為耦皆同。聖人畫卦初未必以隂陽老少為異,然卜史之家欲取動爻之後卦,故分别老少之象,與聖人畫卦之道已不同矣。附《左傳》國語二則,見周代用易異于夏商。
《左傳》:襄公九年,穆姜薨于東宫,始往筮之,遇艮之八,【周禮:太卜掌三易,雜用連山、歸藏二易,皆以七八占,故言遇艮之八】。史曰:是謂艮之隨䷐,【史疑古易遇八為不利,故更以周易占變爻,得隨卦而論之】。隨其出也。【史謂隨非閉固之卦】。君必速出。姜曰:亡是于周。《易》曰:隨,元亨利貞,无咎。【易筮皆以變者占,遇一爻變義異則論彖,故姜亦以彖占也。史據周易,故指言周易以折之。按:史言周易,以見別于夏、商】。元,體之長也;亨,嘉之會也;利,義之和也;貞,事之幹也。體仁足以長人,嘉會足以合禮,利物足以和義,貞固足以幹事,然故不可誣也。是以雖隨无咎,【言不誣四德,乃遇隨无咎】。今我婦人而與於亂,固在下位。【卑於丈夫】。而有不仁,不可謂元;不靖國家,不可謂亨;作而害身,不可謂利;棄位而姣,【淫之別名】,不可謂貞。有四德者,隨而无咎,我皆无之,豈隨也哉?我則取惡,能无咎乎?必死于此,弗得出矣。
【按:晦庵筮法,五爻變則占之,卦不變爻,與《左傳》異】。
晉語:秦伯【穆公】召公,子【晉重耳】于楚,楚子【成王】。厚幣以送公子于秦,公子親筮之曰:尚有晉國。【命筮之詞】得貞、屯、悔、豫、䷏,皆八也。【震在屯為貞,在豫為悔,八為震兩隂爻,在貞、悔皆不動,故曰皆八】。筮史占之,皆曰不吉。【筮人掌三易,以連山、歸藏占此二卦,皆言不吉。胡庭芳曰:言皆八,可見用夏、商二易】。閉而不通,爻无為也。【閉,壅也,震動遇坎險,壅閉不通,則爻无所為】。司空季子曰:吉。是在易【以周易占之,二卦皆吉也】。皆利建侯【按:二卦彖詞,皆利建侯】。
不有晉國,以輔王室,安能建侯?我命筮曰:尚有晉國。告我曰:利建侯。得國之務也,吉孰大焉?震,車也;坎,水也;坤,土也;屯,厚也;豫,樂也。車班内外,順以訓之。【班,徧也。屯内豫外,皆震坤順。屯、豫皆有坤】。泉源以資之。【資財。屯、豫皆有艮。坎水在山為泉源,流而不竭】。土厚而樂。其實【屯豫皆有坤,故厚豫為樂】。不有晉國,何以當之?震,雷也,車也。坎,勞也,水也,衆也。主雷與車,【内為主】,而尚水與衆。車有震,武也。【車聲隆,有威武】。衆而順,文也。文武具,厚之至也,故曰屯。其繇曰:元亨利貞,勿用有攸往,利建侯。主震雷長,故曰元。衆而順,嘉也,故曰亨。内有震雷,故曰利貞。車上水下,必伯。【車動而上,威也。水動而下,順也。有威,衆從必伯】。小事不濟,壅也,故曰勿用有攸往。一夫之行也。【一夫一人也。震一索得男,故曰一夫。又震作足行象】。衆順而有武威,故曰利建侯。【復述上事】。坤母也。震長男也,母老子彊,故曰豫。其繇曰:利建侯行師。居樂出威之謂也。【居樂母,内出威。震外居樂,故利建侯。出威,故利行師】。得國之卦也。
按:周禮筮人掌三易,三易謂連山、歸藏、周易也。周人用周易,而以連山、歸藏備參考。連山、歸藏用七八,七八不動。周易用九六,九六主動。動者,變也。周易尚變,故三百八十四爻,不論老少,皆稱九六。而周公于乾、坤二卦發明其例。杜元凱曰:凡筮者用周易,則其象可推【私記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