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等謹案:原本《周易本義》十二卷,宋朱子撰,以上下經為二卷,十翼自為十卷。
顧炎武《日知錄》曰:「洪武初頒五經,天下儒學而易兼用程朱,二氏亦各自為書。永樂中修大全,乃取朱子卷次,割裂附程傳之後。而朱子所定之古文,仍復淆亂。如『彖』即文王所繫之辭,『傳』者孔子所以釋經之辭。後凡言『傳』仿此。乃『彖上傳』條下義。今乃削去『彖上傳』三字,而附於『大哉乾元』之下。『象』者卦之上下兩象,及兩象之六爻,周公所繫之辭也,乃『象上傳』條下義,今乃削去『象上傳』三字,而附於『天行健』之下。此篇申《彖傳》、《象傳》之義,以盡乾坤二卦之蘊,而餘卦之說,因可以例推云。乃文言條下義,今乃削『文言』二字,而附於『元者善之長也』之下。其『彖曰』、『象曰』、『文言曰』,皆朱子本所無,復依程傳添入。後來士子厭程傳繁多,棄去不讀,專用本義,而《大全》之本,乃朝廷所頒,不敢輒改,遂即監板傳義之本,刊去程傳,而以程之次序為朱之次序。」
又曰:「今四書板本,每張十八行,每行十七字,而註皆小字。書詩禮記並同,惟易每張二十二行,每行二十三字。而《本義》皆作大字,與各經不同。凡本義中言程傳備矣者,又添一傳曰而引其文,皆今代人所為也。」
其辨最為明晢,然割裂《本義》,附《程傳》,自宋董楷已然,不始於永樂也。(詳董楷《周易傳義》附錄條下。)此本為咸淳乙丑九江吳革所刊。內府以宋槧募雕者,前有革序。每卷之末,題敷原後學劉㝐校正文字。行款及《象傳》履夬二卦不載《程傳》,一一與炎武所言合。卷端惟列九圖,卷未係以〈易贊〉五首,〈筮儀〉一篇,與今本升〈筮儀〉于前,而增列〈卦歌〉之類者,亦迥乎不同。《彖上傳》標題之下,註「從王肅本」四字,今本刪之。又《雜卦傳》「咸,速也;恒,久也」下,今本惟註「咸速恒久」四字,讀者恒以為疑。考驗此本,乃是「感速常久」,經後人傳刻而訛,實為善本。故我
聖祖仁皇帝御纂《周易折中》即用此本之次序,復先聖之舊文,破俗儒之陋見。洵讀易之家所宜奉為彝訓者矣。
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
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
總校官臣陸費墀
上一章节
没有了
下一章节